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乔木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经济价值估算 被引量:20
1
作者 贾松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153,共5页
为了摸清乔木林在河南省森林碳储量中的地位,基于河南省第六次(2003年)和第七次(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河南省乔木林的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乔木林总碳储量由2003年的4 629.84万t增加到2008年的7 ... 为了摸清乔木林在河南省森林碳储量中的地位,基于河南省第六次(2003年)和第七次(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河南省乔木林的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乔木林总碳储量由2003年的4 629.84万t增加到2008年的7 027.33万t,年均增加479.50万t,其平均碳密度略有下降,介于22.31~23.42 t/hm2,远小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其中,阔叶林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均高于针叶林,5 a间其碳储量由4 144.02万t增加至6 497.47万t,年均增加470.69万t,尤其是杨树增加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达40.27%,成为碳储量最大的树种.与2003年相比,2008年河南省人工乔木林和天然乔木林碳储量均增加,其中人工乔木林增加幅度较大,其碳储量已占到全部乔木林碳储量的53.12%,其中杨树所占比重最大.2008年,河南省乔木林碳汇经济价值达到了191.64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65.38亿元,其中碳汇经济价值增长最快的是杨树,由2003年的25.7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7.15亿元,其次为硬阔类和阔叶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密度 碳汇经济价值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南省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严全治 杨征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0,共5页
运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和永续盘存法,对河南1996-2013年接受各级教育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进行估算,利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借助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物质资本投入、... 运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和永续盘存法,对河南1996-2013年接受各级教育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进行估算,利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借助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发展等三者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物质资本。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延长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和水平,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实现创新驱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贡献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河南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贾松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1612-1616,共5页
利用2008年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建立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河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2008年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约为8 090.72万t,主要分布在乔木林中,占86... 利用2008年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建立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河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2008年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约为8 090.72万t,主要分布在乔木林中,占86.22%;森林平均碳密度约为20.00 t/hm2,远小于全国平均值;2阔叶林是全省乔木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碳储量约为5 584.44万t;杨树和栎类作为主要的两个优势树种,二者碳储量占阔叶林的86.22%;3全省乔木林碳储量主要集中于幼龄林和中龄林中,占全省乔木林碳储量的81.74%;从起源来看,人工林碳储量占55.26%,且固碳潜力巨大,将是河南省森林碳储量的主体;4河南省全部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约为220.63亿元,其中,乔木林为190.24亿元,主要源于杨树和栎类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生物量转换因子 碳密度 经济价值 森林清查资料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河南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贾松伟 郭蔓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4,共6页
准确评估区域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趋势,系统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固碳能力时空异质性,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固碳增汇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研究了河南省乔木林植被的... 准确评估区域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趋势,系统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固碳能力时空异质性,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固碳增汇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研究了河南省乔木林植被的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河南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7 422.78万t,其中栎类、杨树2个(组)树种植被碳储量占全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的67.32%。河南省乔木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24.31 t/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乔木林以幼、中龄林为主,其植被碳储量分别占全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的34.09%和40.84%。河南省天然林、人工林植被的碳储量相差不大,分别为3 512.35万t和3 910.43万t;平均碳密度分别为26.72 t/hm^2,22.49 t/hm^2。研究表明河南省乔木林植被,特别是人工林,未来固碳潜力巨大,将会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密度 乔木林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软因素”及其对策 被引量:9
5
作者 罗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3-364,共2页
分析了现阶段诸多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脱贫致富的“软因素” ;并通过理论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技成果 转化 软因素 理论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薛选登 白茹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274-281,共8页
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区域公顷”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河南省及其18个地(市)近10年的耕地资源消费水平和耕地资源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动态分析河南省耕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发展现状,并通过耕地可持续利用系数,研判河南省耕地... 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区域公顷”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河南省及其18个地(市)近10年的耕地资源消费水平和耕地资源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动态分析河南省耕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发展现状,并通过耕地可持续利用系数,研判河南省耕地资源发展阶段,提出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耕地资源 生态足迹 可持续利用 区域公顷 生态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的机制与效应分析——以河南省数据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松岭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本文改进了Ellision和Glaeser定义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建立了产业集中度指数并对河南省2003-2009年20个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我们的结论是,河南省20个产业在2003-2006年间总体集聚程度提高,在2006-2009年间集聚程度大幅下降;河南省... 本文改进了Ellision和Glaeser定义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建立了产业集中度指数并对河南省2003-2009年20个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我们的结论是,河南省20个产业在2003-2006年间总体集聚程度提高,在2006-2009年间集聚程度大幅下降;河南省产业集聚程度变动的机制与各产业拥有的垄断优势强弱呈正相关关系;这种垄断优势不一定是大企业所特有的,中小企业如果在技术、管理和品牌方面拥有垄断优势也会加强产业的集聚程度,相反大企业仅仅生产规模大而没有其他的垄断优势,则产业的集聚程度会减弱。Porterd和Krugman的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并不适合所有的产业;产业集聚如果要促进产业和经济的增长,关键是要培育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技术、资本、管理和品牌方面的垄断优势;河南省总体的垄断优势在全国有弱化的趋势,因此加紧培育产业的垄断优势就成为河南省乃至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度 集中度指数 垄断优势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政绩观转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26,共4页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虽然政府早已推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理念和思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设计,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性转变。GDP政绩观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其与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虽然政府早已推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理念和思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设计,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性转变。GDP政绩观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其与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必须实现政绩观的转变。要破解GDP政绩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并深化政绩考核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政绩观 经济发展 政绩考核 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前后森林碳储量变化及碳汇经济价值估算——以洛宁县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贾松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8-71,共4页
以洛宁县为例,选取1999年和2007年2个年份,研究退耕还林前后的森林碳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以期为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和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洛宁县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由1999年(退耕还林前)的276.842万t增加到2007年... 以洛宁县为例,选取1999年和2007年2个年份,研究退耕还林前后的森林碳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以期为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和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洛宁县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由1999年(退耕还林前)的276.842万t增加到2007年(退耕还林后)350.649万t,即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a,洛宁县森林碳储量增长了73.807万t,年均增加9.226万t,说明该县森林植被的碳汇作用较强;同时与1999年相比,2007年洛宁县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增加了4 641.65万元,达到了22 052.24万元。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大幅增加了森林的碳储量,但同时也提高了碳汇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碳汇 经济价值 洛宁县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需求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北仲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共5页
提高总需求水平刺激经济发展是应对宏观经济在一定时期波动的有力武器,内部消费需求扩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最终动力。改革开放后近30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经济增长率达到10%... 提高总需求水平刺激经济发展是应对宏观经济在一定时期波动的有力武器,内部消费需求扩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最终动力。改革开放后近30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经济增长率达到10%,消费增长率就会占六个百分点,甚至更多;如果消费增长水平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随之下降。如何使我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转为内需驱动型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详细分析了内需驱动型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特征,通过对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扩大内需增强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需求 需求不足 扩大内需 宏观经济 内需驱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及对策探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2 位作者 李珂 王迪 孔会敏 《南方农业》 2017年第5期66-68,共3页
选取河南滑县、唐河等6个产粮大县作为调研样本区。采取发放问卷、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对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实际提出防... 选取河南滑县、唐河等6个产粮大县作为调研样本区。采取发放问卷、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对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实际提出防控耕地"非粮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非粮化”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价值链的城市空间演化与经济增长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韬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1-32,共2页
本文对我国26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增长存在产业相关性,城市空间演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这要求各类城市需要依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城市组团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价值链定位和产业选择,顺... 本文对我国26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增长存在产业相关性,城市空间演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这要求各类城市需要依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城市组团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价值链定位和产业选择,顺应价值链规律,以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价值链 城市价值链 城市空间演化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巨灾经济影响分析——以我国洪灾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国取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6,共6页
洪灾是我国的主要巨灾之一,每年造成了非常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民增收,也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对我国的农业财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农业巨灾的风险管理,采用多种"四位一体"的... 洪灾是我国的主要巨灾之一,每年造成了非常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民增收,也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对我国的农业财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农业巨灾的风险管理,采用多种"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来分散农业巨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 经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动的区制依赖性分析——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豪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3,共6页
笔者基于1997年~2012年季度经济总量数据,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区制内表现出不同的协动性,具有从区制1到区制3逐渐增强的区制依赖特点;金砖国家各区... 笔者基于1997年~2012年季度经济总量数据,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区制内表现出不同的协动性,具有从区制1到区制3逐渐增强的区制依赖特点;金砖国家各区制内发展速度位次相对稳定;中国经济对金砖国家经济协动在“共同低速增长”和“共同高速增长”区制内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在“共同中速增长”区制内有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国家 经济周期协动 区制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组织体系评价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延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0-1098,共9页
基于2014年中央提出的农业发展"三个导向"要求,本文构建了由土地流转、资源配置、信息服务、产业管理"四大组织"构成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组织体系评价模型,以河南省18个市为基本单元,对服务组织体系的综合发展水... 基于2014年中央提出的农业发展"三个导向"要求,本文构建了由土地流转、资源配置、信息服务、产业管理"四大组织"构成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组织体系评价模型,以河南省18个市为基本单元,对服务组织体系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组织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进入Ⅰ、Ⅱ类地区的只有3个市(郑州、济源、漯河),其余15个市集中在Ⅲ、Ⅳ、Ⅴ、Ⅵ类地区。空间分布有一定规律,豫西整体水平较高,洛阳、济源、焦作、三门峡都在Ⅱ或Ⅲ类地区;其次为豫中,郑州、漯河分别进入Ⅰ、Ⅱ类地区,但许昌、平顶山均在Ⅴ类地区;再次为豫北,鹤壁进入Ⅲ类地区,新乡、安阳、濮阳却停留在Ⅳ、Ⅴ类地区;然后为豫南,南阳、信阳、驻马店都处于Ⅴ类地区;最后为豫东,商丘、周口均为Ⅵ类地区,开封也只进入Ⅳ类地区。研究表明,河南省应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组织体系,引导农地规模化流转,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农产品质量数量安全,这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新型农业 现代化发展 服务组织体系 空间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经济互动的贸易传导与影响——基于一种协动指数新测算方法的SAVR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豪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1,共6页
目前计算变量相关系数的方法需要设定滚动窗口,导致不能测算时点相关度,进而引发实证分析存在自相关、自由度减少等内在不足。在重新测度中美两国时点经济协动度基础上,利用SVAR模型分析1978—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和两国经济协动的相互... 目前计算变量相关系数的方法需要设定滚动窗口,导致不能测算时点相关度,进而引发实证分析存在自相关、自由度减少等内在不足。在重新测度中美两国时点经济协动度基础上,利用SVAR模型分析1978—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和两国经济协动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从相互影响来看,二者存在相互明显的短期正向冲击,长期内冲击作用较弱;从影响程度来看,二者主要受自身水平影响的短期强正向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协动 贸易结合度 中美 双边贸易 贸易传导 S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态分析的种企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灵梅 李贺松 葛奕鼎 《中国种业》 2022年第10期1-7,共7页
种业振兴背景下,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根本在于种子企业的创新发展。基于国泰安数据库与15家种业企业公开年报中的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研究了研发投入占比、企业规模、存货占比、研... 种业振兴背景下,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根本在于种子企业的创新发展。基于国泰安数据库与15家种业企业公开年报中的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研究了研发投入占比、企业规模、存货占比、研发人员占比、种企发展速度等对种企创新能力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单一的变量与种企科技创新能力间不存在必要条件,种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是多种变量间组合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是多样化的。对此,存在3种条件组态的种企科技创新提升路径,种企规模与研发投入占比条件出现多重并发,成为驱动种企科技创新的多样化组态;种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种业振兴。建议我国种企应该并购重组扩大市场规模、整合优质资源,增加研发投入与研发人员数量以加快基础原始创新突破,完善相关种质种源法案以保护品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企科技创新 定性比较分析法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武军 李江波 +3 位作者 薛选登 孙夏兰 柳延恒 熊豪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1期10-13,共4页
从河南省2002-2012年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出发,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趋势,找出影响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的主要因素,探索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的一般规律,提出降低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收益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成本 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日本经验 促进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选登 《河南农业》 2012年第5期61-62,共2页
一、引言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约占全国1/10。目前,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是制约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瓶颈。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快农产品流通,可以降低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增值。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一、引言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约占全国1/10。目前,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是制约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瓶颈。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快农产品流通,可以降低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增值。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出东亚的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但却有着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借鉴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先进经验,对于发展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产量 日本经验 河南省 物流发展 借鉴 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产品物流 物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民立场的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以河南省116个行政村的调研为例
20
作者 李举锋 王庚 张学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408-2413,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也与日俱增。在分析中国当前城市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河南省4市19县116个行政村进行调研,从农民的视角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城市化应当是农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也与日俱增。在分析中国当前城市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河南省4市19县116个行政村进行调研,从农民的视角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城市化应当是农民面对工业化机会和城市化门槛时的理性反应和自然选择;城市化的主体是农民本身,其根本动力在于城市化后转变为产业工人的农民实际利益的增加;中国城市化道路应是内生于工业化进程的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保障制度还无法满足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体面地生活的要求;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些地方政府过于追求城市化发展速度,而未能完全从农民的立场进行考虑,从而导致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操之过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立场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