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杰 李学民 +7 位作者 周福有 刘静 黄佳 尹艳春 范宗民 高社干 李秀敏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9-621,共3页
目的:比较同卵、异卵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进一步阐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胃癌前病变和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190对双胞胎(同卵双胞胎147对,异卵双胞胎43对)进行胃镜检查、胃黏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目的:比较同卵、异卵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进一步阐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胃癌前病变和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190对双胞胎(同卵双胞胎147对,异卵双胞胎43对)进行胃镜检查、胃黏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发现3对胃癌(1对双发,2对单发);27对不典型增生(胃体部2对均为单发,胃窦部3对双发,22对单发),一致率为11.1%(3/27);31对肠上皮化生(胃体部2对均为单发,胃窦部10对双发,19对单发),一致率为32.3%(10/31)。结论:双胞胎二位成员胃癌前病变和癌检出率低且明显不一致,提示环境因素在胃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胞胎 卵型 胃体 胃窦 癌前病变 一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TUG1调控miR-142-5p/PD-L1轴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殿宝 郝吉庆 +2 位作者 张宪芬 康议心 张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7-304,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组织(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细胞(人正常气管上皮细胞HBE及NSCLC细胞A549、H2009、H1975)中TUG1、miR-142-5p及PD-L1的表达。将pcDNA-TUG1、si-TUG1、miR-142-5p mimics、si-TUG1+anti-miR-142-5p分别转染于A549,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TUG1、miR-142-5p及PD-L1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双荧光素酶基因实验分别检测TUG1和miR-142-5p、miR-142-5p和PD-L1的关系;RNA免疫共沉淀检测miR-142-5p与TUG1的相互作用。结果NSCLC组织中TUG1(2.28±0.23 vs 1.00±0)、PD-L1(0.93±0.11 vs 0.25±0.0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142-5p(0.31±0.02 vs 1.00±0)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人正常气管上皮细胞HBE比较,NSCLC细胞A549中TUG1(3.21±0.27 vs 1.00±0)、PD-L1(1.12±0.12 vs 0.24±0.01)表达水平最高,miR-142-5p(0.23±0.02 vs 1.00±0)表达水平最低(P<0.05);过表达TUG1促进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下调TUG1或上调miR-142-5p表达均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发挥抑制作用;TUG1负调控miR-142-5p,miR-142-5p负调控PD-L1;下调miR-142-5p减弱了沉默TUG1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TUG1在NSCL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TUG1通过miR-142-5p/PD-L1轴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 TUG1 miR-142-5p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和HIF-1α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硕果 姚俊 高社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检测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患者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STAT3和HIF-1α的表达。结果:STAT3和HIF-1α在... 目的:检测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患者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STAT3和HIF-1α的表达。结果:STAT3和HIF-1α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TAT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且与30个月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而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与预后无关。STAT3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2,P<0.05)。结论:STAT3和HIF-1α在食管癌中频繁表达,它们表达升高可能与食管癌预后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姚俊 赵杰刚 +1 位作者 王新帅 张殿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3,127,共4页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HIF-1α对调节heparanase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胆管癌组织中heparanase、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HIF-1α对调节heparanase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胆管癌组织中heparanase、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Heparanase和HIF-1α在48例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45.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Heparanase阳性表达与TNM分期(P=0.031)、淋巴结转移(P=0.003)呈正相关,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20.0%vs.0%,P=0.001);HIF-1α与淋巴结转移(P=0.017)、远处转移(P=0.031)正相关,与预后无相关。Heparanase与HIF-1α有较高的共同阳性表达率(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heparanase和HIF-1α均为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Heparanase在胆管癌中表达增高且与预后不良相关,HIF-1α可能上调heparanase表达水平,促进heparanase介导的肿瘤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胆管肿瘤 低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遗传-基因互作”模式中磷脂酶Cε1对食管癌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立东 陈瑶 +14 位作者 徐瑞华 宋昕 赵学科 李留玉 雷玲玲 周福有 常志伟 吉佳佳 李秀敏 杨媛啧 魏梦霞 王苒 高社干 鲍启德 胡景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后GW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发现。近年的研究[1-3]提示,部分疾病相关SNP可导致其所在基因以及相关基因转...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后GW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发现。近年的研究[1-3]提示,部分疾病相关SNP可导致其所在基因以及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影响肿瘤的转归(预后),这些发现极大丰富了“环境-遗传-基因互作”模式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影响的新理论;这些SNP可分为增加疾病易感性的SNP和致病性SNP两大类。推测致病性SNP不但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并且也可能影响驱动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磷脂酶Cε1 环境-遗传-基因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液体活检技术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立东 吉佳佳 +6 位作者 宋昕 徐瑞华 魏梦霞 赵学科 高社干 周福有 李学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高危人群预警筛查和早期发现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筛查和甄别无症状人群中食管癌高危人群和早期癌患者是食管癌早期发现的主要内容。目前食管癌早期发现最佳方法是内镜筛查,包括食管内镜+碘染色(色素镜)+靶向活检(碘... 高危人群预警筛查和早期发现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筛查和甄别无症状人群中食管癌高危人群和早期癌患者是食管癌早期发现的主要内容。目前食管癌早期发现最佳方法是内镜筛查,包括食管内镜+碘染色(色素镜)+靶向活检(碘不染色区活检)[2]。内镜筛查需要精密仪器设备、经验丰富的内镜和病理医师等,存在成本高、受检人群依从性差、消毒程序费时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在大规模无症状人群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高危人群预警 早期发现 液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上腺大B细胞淋巴瘤伴睾丸转移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小娟 高社干 +1 位作者 时振国 朱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59-2359,共1页
患者男,51岁。因左腰部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3年6月4日收入我院泌尿外科。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疼痛不适,无发热、、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增强CT示:左侧肾上腺区团块影,大小为11.8cm×9.0cm×6... 患者男,51岁。因左腰部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3年6月4日收入我院泌尿外科。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疼痛不适,无发热、、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增强CT示:左侧肾上腺区团块影,大小为11.8cm×9.0cm×6.2cm,右侧肾上腺见结节影,大小为3.6cm×2.4cm,考虑为无功能性。肾上腺癌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区 大B细胞淋巴瘤 睾丸转移 原发性 疼痛不适 泌尿外科 增强CT 无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家族遗传研究相关专业术语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立东 徐瑞华 +81 位作者 韩文莉 雷玲玲 王从高 赵学科 宋昕 周福有 王启鸣 秦艳茹 张毅 常志伟 万里新 王献增 孔祥东 任书伟 刘红彦 黄改荣 李秀敏 张立国 张建营 岳文彬 周英发 郑鹏远 贺利民 袁翎 高社干 鲍启德 魏锦昌 丁广成 马磊 王延峰 王画普 王学中 王建坡 王能超 王道存 朱富国 冯常炜 任景丽 刘志才 齐义军 李向楠 李忠亮 李爱丽 杨万才 杨海军 库建伟 张冬云 张延瑞 苗战会 周云 郑颖娟 胡益民 徐全晓 秦合军 高文俊 郭军辉 韩敏 郭长青 焦广根 路平 郭贵周 郭永军 宋运河 梁银明 陈贡斌 于国栋 王忠民 帅金志 井小会 韦海涛 陈运芳 史可峰 张卫国 杨秋敏 段战锋 范瑞 卢红 徐克友 纪爱芳 张国政 王盼盼 杨苗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9-327,共9页
1引言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相应的,遗传表型和基因型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防治的意义受到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 1引言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相应的,遗传表型和基因型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防治的意义受到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食管癌易感基因的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遗传学 核心家系 家族史 高癌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D153和Bcl-2在贲门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朱小娟 高社干 +2 位作者 时振国 梁硕 朱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14-3117,共4页
目的:探讨GADD153和Bcl-2在贲门腺癌(GCA)中表达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GCA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GADD153和Bcl-2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GCA临床恶性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贲门癌旁组织相比,GADD153和Bc... 目的:探讨GADD153和Bcl-2在贲门腺癌(GCA)中表达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GCA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GADD153和Bcl-2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GCA临床恶性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贲门癌旁组织相比,GADD153和Bcl-2在G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下调(P<0.01)。GADD153的表达随GCA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的转移而明显下调(P<0.05),而Bcl-2仅与GCA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与GCA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GAD153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均无关(P>0.05)。此外,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ADD153的表达下调可作为GCA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P<0.05),而Bcl-2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GADD153和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GADD153和Bcl-2可能参与了GCA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GCA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GADD153还可作为GCA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GADD153 BCL-2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人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对PI3K/AK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梦竹 王娟 +5 位作者 王盼盼 张洪磊 张霞 张巧 高社干 张功员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研究抑制人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SHEEC)中核干细胞因子(NS)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干扰试剂(NS-RNAi)转染至SHEEC中以抑制NS的表达,以SHEEC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MOCK组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 目的:研究抑制人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SHEEC)中核干细胞因子(NS)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干扰试剂(NS-RNAi)转染至SHEEC中以抑制NS的表达,以SHEEC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MOCK组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后PI3K/AKT通路中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NS-RNAi成功转染至SHEEC中。抑制SHEEC中NS的表达后PI3K和AKT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60±0.207)和(0.492±0.233),与SHEEC组、NC组和MO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扰NS表达后PI3K和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53±0.361)和(0.312±0.068),与SHEEC组、NC组和MO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抑制SHEEC中NS表达后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NS发挥作用的一种非依赖P53作用的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 核干细胞因子 RNA干扰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预测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赵青芳 关露露 +6 位作者 吕慧芳 陈贝贝 樊鑫鑫 王茂勋 高晓会 郭彦伟 陈小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3-209,共7页
背景与目的:阿帕替尼是全球首个针对晚期胃癌的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寻找合适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及筛选敏感人群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研究旨在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寻找有效的临床预测... 背景与目的:阿帕替尼是全球首个针对晚期胃癌的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寻找合适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及筛选敏感人群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研究旨在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寻找有效的临床预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5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单药口服阿帕替尼。观察指标为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总体中位PFS(median DFS,m PFS)为71 d(95%CI:50.1~91.9 d),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71%,DCR为65.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56岁、ECOG评分0~1分、药物剂量500 mg、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蛋白尿者PFS显著延长;而ECOG评分0~1分、药物剂量500 mg、高血压、HFSR、蛋白尿、腹泻者DCR较高。Cox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P=0.007)、药物剂量(P=0.014)、高血压(P=0.012)及治疗相关HFSR(P=0.046)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ECOG评分0~1分(P=0.014)、高血压(P=0.043)及HFSR(P=0.012)与DCR高显著相关。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控的安全性。ECOG评分、治疗期间出现高血压及HFSR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DCR和PFS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药物剂量可作为PFS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阿帕替尼 多因素分析 预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细胞周期蛋白B1和PTEN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梦竹 王娟 +2 位作者 张巧 高社干 张功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观察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及抑癌基因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正常食管上皮细胞(shantou human embryonic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 line,SHEE)和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shantou h... 目的观察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及抑癌基因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正常食管上皮细胞(shantou human embryonic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 line,SHEE)和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shantou human embryonic esophageal carcinoma epithelial cell line,SHEEC)连续传代培养,取对数生长期SHEE和SHEEC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NS、Cyclin B1及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做相关性分析,MTT法检测抑制NS表达后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以SHEE细胞中NS、Cyclin B1和PTEN mRNA的表达量为1,SHEEC细胞中对应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47±0.507)、(2.214±0.213)及(0.668±0.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EE及SHEEC细胞中NS、Cyclin B1及PTE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42±0.113),(3.161±0.108)、(1.585±0.056),(2.173±0.058)及(1.894±0.341),(1.162±0.5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 mRNA和蛋白与Cyclin 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2,P<0.01;r=0.991,P<0.05),与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924,P<0.01;r=-0.769,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NS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在干扰后12 h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扰后24、36、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EEC细胞中NS、Cyclin 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SHEE,而PTEN的表达量低于SHEE,NS可能对细胞恶变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 核干细胞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B1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