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淋巴结转移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牛道立 胡惠玲 +3 位作者 盛臻 任春丽 曲智锋 王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9-41,45,共4页
目的:观察外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从1997年6月~2000年9月,采用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原发灶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中50例原发灶有病理结果证实.放... 目的:观察外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从1997年6月~2000年9月,采用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原发灶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中50例原发灶有病理结果证实.放射治疗计划由医柯达公司三维TPS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设计出优化方案.设5~6个共面或非共面照射野,处方剂量4~5Gy/次,隔日照射一次,治疗8~10次,总剂量40Gy/16~20天.近期疗效按WHO实体肿瘤疗效标准评价,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按RTOG标准评价.结果:按Karnofsky评分标准,治疗后评分中位数提高21.3.治疗结束后3个月,原发灶完全缓解(CR)38.6%(27/70),部分缓解(PR)54.3%(38/70),总有效率(PR+CR)为92.9%(65/70).近期疗效与靶区体积及病理类型有关,病灶体积越小效果越好(x2=15.211,P=0.004),未分化癌的疗效优于鳞癌和腺癌(x2=13.455,P=0.00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31/52)、23.1%(12/52)和9.6%(5/52).根据RTOG分级,Ⅰ、Ⅱ级WBC减少发生率为17.3%(9/52),Ⅰ、Ⅱ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67.3%(35/52).结论: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疗效,放疗反应较轻,能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腹腔淋巴结 转移 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羧基苯基)-1,2-苯并异硒唑-3(H)-酮的合成与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冯书晓 杨春梅 +1 位作者 王俊岭 马军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0-845,共6页
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重氮化、二硒醚化、氯化和缩合反应,合成得到2-(4'-羧基苯基)-1,2-苯并异硒唑-3(H)-酮,化合物结构经HR-MS、~1H NMR、^(13)C NMR表征,采用XRD测定其单晶结构,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2.... 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重氮化、二硒醚化、氯化和缩合反应,合成得到2-(4'-羧基苯基)-1,2-苯并异硒唑-3(H)-酮,化合物结构经HR-MS、~1H NMR、^(13)C NMR表征,采用XRD测定其单晶结构,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2.0641(3)nm,b=0.5000(17)nm,c=1.2046(1)nm,β=97.495(3)°,V=1.2326(6)nm^3,Dc=1.715 g·cm^3,Z=4,F(000)=632.0。初步抑菌试验发现该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CCDC:1576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羧基苯基)-1 2-苯并异硒唑-3(H)-酮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嘉屿 杨櫹 +2 位作者 余娅楠 张春艳 尹卫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66-2169,共4页
目的:优选山茱萸的水提醇沉多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山茱萸多糖含量为指标,蒽酮比色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重复提取次数和乙醇浓度对山茱萸多糖含量的影响,优化其提取... 目的:优选山茱萸的水提醇沉多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山茱萸多糖含量为指标,蒽酮比色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重复提取次数和乙醇浓度对山茱萸多糖含量的影响,优化其提取工艺。并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和总抗氧化实验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山茱萸多糖最佳提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时间20 min,重复提取次数1次,提取乙醇浓度60%。实验显示,山茱萸多糖具有浓度相关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结论:优选的水提醇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提取山茱萸多糖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效果,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良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 自由基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多糖提取的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嘉屿 杨櫹 +1 位作者 宋天星 尹卫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优选白花蛇舌草的水提醇沉多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白花蛇舌草多糖含量为指标,蒽酮比色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重复提取次数和乙醇浓度对白花蛇舌草多糖含量... 目的:优选白花蛇舌草的水提醇沉多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白花蛇舌草多糖含量为指标,蒽酮比色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重复提取次数和乙醇浓度对白花蛇舌草多糖含量的影响,优化其提取工艺。并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白花蛇舌草多糖最佳提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提取时间30~40 min,重复提取次数3次,提取乙醇浓度60%。自由基清除实验显示,白花蛇舌草多糖具有浓度相关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结论:优选的水提醇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提取白花蛇舌草多糖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效果,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良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 自由基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贺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颖芳 王鹏飞 +3 位作者 詹煜慧 张晓萌 段广才 郗园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索志贺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关系。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志贺菌的基因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序列,通过多序列比... 目的探索志贺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关系。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志贺菌的基因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序列,通过多序列比对等方法获得志贺菌中CRISPR1、CRISPR2和CRISPR-Q1的分布情况、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信息,通过BLAST方法获得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在志贺菌中的分布情况,SPSS 21.0软件分析CRISPR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关系。结果志贺菌中的CRISPR1和CRISPR2在不同菌株中的间隔序列差别较大,CRISPRQ1分布更为广泛(超过99%)。毒力基因在志贺菌中分布比较广泛(均超过56%),耐药基因中的blaOXA-1、camr、Sul2、tetB分布也比较广(超过50%)。CRISPR1/CRISPR2与是否携带9种毒力基因、4种耐药基因有关(P<0.05),CRISPR-Q1与是否携带3种毒力基因、4种耐药基因有关(P<0.05)。CRISPR1/CRISPR2和CRISPR-Q1均与志贺菌中存在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个数间有统计学关联(P<0.05)。CRISPR1/CRISPR2与CRISPR-Q1的间隔序列数目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χ2=61.6,P<0.001)。结论志贺菌中不同CRISPR的分布差异比较大,存在的间隔序列数目不等;志贺菌CRISPR与部分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之间存在负相关;CRISPR1/CRISPR2与CRISPR-Q1的间隔序列数目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伏牛山原生药用植物的抗癌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嘉屿 杨櫹 +2 位作者 邓瑞雪 张延萍 尹卫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1,9,共5页
基于伏牛山原生药用植物白花蛇舌草、淫羊藿、鱼腥草和冬凌草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了该四种药物对食管癌和肝癌细胞中的抑制活性。通过萃取获得药物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后,使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了EC109食管癌和HepG2肝癌细胞... 基于伏牛山原生药用植物白花蛇舌草、淫羊藿、鱼腥草和冬凌草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了该四种药物对食管癌和肝癌细胞中的抑制活性。通过萃取获得药物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后,使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了EC109食管癌和HepG2肝癌细胞接受不同浓度不同时间药物刺激后的生长状况。其中,淫羊藿和鱼腥草的最低IC50仅为0.18 mg/mL和0.16 mg/mL,而白花蛇舌草和冬凌草的最低IC50分别达到0.52 mg/mL和0.66 mg/mL。此研究结果首次证明:白花蛇舌草、淫羊藿、鱼腥草和冬凌草对于食管癌EC109和肝癌HepG2细胞有浓度依赖和时间相关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 伏牛山药用植物 食管癌 肝癌 细胞毒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贺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特点及其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颖芳 王鹏飞 +3 位作者 段广才 郗园林 张晓萌 詹煜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利用数据库和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菌株分析志贺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的特点,探讨CRISPR-Q1的特性及CRISPR间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志贺菌基因组数据库利用引物序列和PCR扩增获得志贺菌的CRISPR序列信息,采用多序列... 目的:利用数据库和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菌株分析志贺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的特点,探讨CRISPR-Q1的特性及CRISPR间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志贺菌基因组数据库利用引物序列和PCR扩增获得志贺菌的CRISPR序列信息,采用多序列比对等方法获得每个菌株中CRISPR的分布、间隔序列数及序列特点;利用BLAST分析CRISPR-Q1中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检测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在菌株中的分布特点以及CRISPR-Q1在菌株中的位置及特征;分析数据库和实验室中志贺菌CRISPR-Q1中间隔序列数与CRISPR1或CRISPR2的关系。结果:在数据库107株志贺菌中,106株志贺菌含有CRISPR1或CRISPR2,8株志贺菌的CRISPR1或CRISPR2含有多个间隔序列;106株志贺菌含有CRISPR-Q1,其中有13株志贺菌的CRISPR-Q1中有多个间隔序列。在实验室12株志贺菌中,有6株含有CRISPR1或CRISPR2,12株均含有CRISPR-Q1;CRISPR-Q1间隔序列中的一部分(约35bp)在同一个菌株的染色体基因组上分布广泛,重复序列同样如此,CRISPR-Q1中还存在基因外重复序列(REP)元素。数据库志贺菌中的CRISPR-Q1间隔序列数与CRISPR1和CRISPR2有关联(χ~2=61.6,P<0.01),实验室志贺菌中的CRISPR-Q1间隔序列数与CRISPR1和CRISPR2有关联(P=0.015)。结论:CRISPR-Q1在志贺菌中广泛分布,其序列中存在REP元素;志贺菌的CRISPR1和CRISPR2与CRISPR-Q1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间隔序列 基因外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浸渍液电导率及其化学物质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8
作者 郑哲 翟仙敦 +4 位作者 夏志远 李永林 赵琳琳 刘慧丽 莫耀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72-575,共4页
目的研究骨骼肌组织浸渍液电导率中化学离子随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变化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处死后保存于25℃左右的环境中,于死后即刻(0 d)、1 d、2 d、3 d、4 d、5 d、6 d和7 d提取大鼠骨骼肌组织,并与去离子水混... 目的研究骨骼肌组织浸渍液电导率中化学离子随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变化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处死后保存于25℃左右的环境中,于死后即刻(0 d)、1 d、2 d、3 d、4 d、5 d、6 d和7 d提取大鼠骨骼肌组织,并与去离子水混合制成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浸渍液,测定骨骼肌组织浸渍液EC值及常见的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等9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大鼠死后7 d内骨骼肌EC随PMI的延长而逐渐增大(P=0.024),其浸渍液中尿酸(P=0.032)、尿素氮(P=0.013)、无机磷(P=0.022)的含量随PMI的延长而逐渐升高,镁离子的含量则随PMI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47),而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和肌酐与PMI相关性较弱(P>0.05)。结论大鼠死后骨骼肌浸渍液中尿酸、尿素氮、无机磷等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是骨骼肌EC变化的分子基础,有望通过多指标联用提高EC推断PMI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骨骼肌 电导率 死亡时间推断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157∶H7型大肠埃希菌CRISPR/Cas系统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王鹏飞 王颖芳 +4 位作者 段广才 詹煜慧 陈帅印 郗园林 徐亚珂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3-371,共9页
为了解O157∶H7型大肠埃希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分布和结构特征及cas基因分布情况,本试验通过GenBank数据库和CRISPRdb database获得92株O157∶H7型大... 为了解O157∶H7型大肠埃希菌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分布和结构特征及cas基因分布情况,本试验通过GenBank数据库和CRISPRdb database获得92株O157∶H7型大肠埃希菌全基因组序列、CRISPR位点位置、CRISPR的侧翼序列及cas基因簇的序列范围,利用多序列比对、启动子预测和RNA二级结构预测等方法分析细菌中CRISPR系统的特点。结果显示,O157∶H7型大肠埃希菌的基因组存在3个CRISPR位点(CRISPR1、CRISPR2和CRISPR3),每个CRISPR位点上的序列一致;CRISPR1和CRISPR2的重复序列可形成茎环状结构,环上的碱基易发生变化;CRISPR2中存在一段长451 bp的序列(命名为序列X),该序列X将CRISPR2分为2个部分CRISPR2a和CRISPR2b,其碱基A和T比例为74%,在91株O157∶H7型大肠埃希菌中均存在该序列,在该序列中可预测出至少有1个启动子和9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侧翼序列中的疑似前导序列位于CRISPR2下游,序列长340 bp,其碱基A和T比例为69%,在92株O157∶H7型细菌中均存在该序列,其可预测出至少有1个启动子和3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20株O157∶H7型大肠埃希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中,有15株具有完整的cas基因簇,有5株缺乏cas 3基因。本试验结果表明,O157∶H7型大肠埃希菌的CRISPR系统结构稳定,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cas基因簇也相对保守。CRISPR2的结构与其他类型大肠埃希菌有较大差别。本研究发现的序列X在O157∶H7型大肠埃希菌分布广泛且序列保守,可作为鉴定O157∶H7型大肠埃希菌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H7型大肠埃希菌 CRISPR C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代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名扬 刘怡文 +1 位作者 吕星星 孙江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8,共6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及死亡人数最高的肿瘤.每年全球被诊断为NSCLC的患者超过100万.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NSCLC占80%以上.作为治疗NSCLC的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及死亡人数最高的肿瘤.每年全球被诊断为NSCLC的患者超过100万.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NSCLC占80%以上.作为治疗NSCLC的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给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临床获益.随着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逐步深入,EGFR-TKI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代表药物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这两种药物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大量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尤其是关于EGFR阳性敏感突变者.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7~13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EGFR-TKI在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因此EGFR-TKI耐药机制的探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第一代EGFR-TKI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突变 靶向治疗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诱导葡萄糖转运蛋白4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敏 刘怡文 +4 位作者 原翔 张宁 梁梦夏 杨洪 周福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4-890,共7页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具核梭杆菌(Fn)对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诱导效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3月安阳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96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具核梭杆菌(Fn)对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诱导效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3月安阳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96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RNAscope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食管鳞癌癌组织中Fn感染及GLUT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n对GLUT4的诱导效应,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利用Log-rank检验方法分析Fn对GLUT4的诱导效应与生存时间之间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中可见癌细胞胞浆出现红色颗粒,为Fn感染阳性,连续切片癌细胞浆膜出现棕黄色颗粒,为GLUT4表达阳性;且Fn感染与其表达具有显著一致性(P<0.05)。同时Fn诱导GLUT4表达阳性组与性别、吸烟、饮酒、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且阳性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长期吸烟、饮酒会导致恶劣的口腔环境,Fn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感染并定植,从而诱导癌细胞GLUT4高表达,增强葡萄糖代谢,促进食管鳞癌恶性进展。有效清除Fn并抑制癌细胞GLUT4表达可能为食管鳞癌治疗提供新策略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具核梭杆菌 葡萄糖转运蛋白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诱导CD8^(+)T淋巴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2DL1高表达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小朋 刘怡文 +3 位作者 原翔 邢瑶平 王晓军 周福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对CD8^(+)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2DL1的诱导效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安阳肿瘤医院手...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对CD8^(+)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2DL1的诱导效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安阳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RNAscope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n感染及CD8^(+)T细胞表面KIR2D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n对CD8^(+)T细胞表面KIR2DL1的诱导效应,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利用Log-rank检验方法分析Fn对CD8^(+)T细胞表面KIR2DL1的诱导效应与生存时间之间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中可见癌细胞胞质出现红色颗粒,为Fn感染阳性,连续切片淋巴细胞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为CD8^(+)T细胞表面KIR2DL1表达阳性,而癌旁组织中二者多为阴性表达;且癌组织中Fn感染与CD8^(+)T细胞表面KIR2DL1表达具有显著一致性(P<0.05)。Fn诱导CD8^(+)T细胞表面KIR2DL1表达阳性与患者性别、吸烟、饮酒、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化疗敏感度均相关(均P<0.05),且阳性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均P<0.05)。结论长期吸烟、饮酒会导致恶劣的口腔环境,Fn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感染并定植,从而诱导CD8^(+)T细胞表面KIR2DL1高表达,削弱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食管鳞癌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具核梭杆菌 CD8^(+)T淋巴细胞 KIR2DL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