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试验现状及未来展望
- 1
-
-
作者
李汝平
杨辉
-
机构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河南省肿瘤核医学精准诊疗医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421023110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402330)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攻关项目(LHGJ20240132)。
-
文摘
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radioiodine-refractory thyroid cancer,RAIRTC)是指无法或很难从^(131)I治疗中获益的甲状腺癌,目前常涉及的RAIR-TC主要是原本分化较好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随着病程或^(131)I治疗后逐渐出现不摄取^(131)I现象。与能够摄取^(131)I的DTC相比,RAIR-TC的恶性程度明显增加,疾病进展较快,死亡风险较高。因此,RAIRTC的后续治疗已成为国际甲状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RAIR-TC的治疗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放射性碘治疗到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引入,再到免疫治疗的尝试,治疗手段逐步多样化。分子靶向治疗,特别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为RAIR-T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单一靶向治疗的耐药性迅速显现,成为治疗的瓶颈。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路的激活是肿瘤逃逸靶向治疗的主要途径。因此,联合治疗策略应运而生,通过靶向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优化联合药物的使用,尝试克服单药耐药性。此外,结合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如BRAF突变、肿瘤免疫表型等)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如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高表达的RAIR-TC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然而,由于RAIR-TC的免疫原性较低,免疫治疗的总体缓解率仍较低,通常为10%~15%。近年来,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策略,如BRAF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抑制剂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的三联疗法,在部分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疗效,甚至出现完全缓解,为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开辟了新的方向,但如何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克服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仍是未来研究的难点。此外,表观遗传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为RAIR-T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DNA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等表观遗传机制在RAIR-TC的进展和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相关抑制剂可能恢复肿瘤对放射性碘的摄取能力,从而增强^(131)I治疗的敏感性。尽管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临床试验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进一步验证其应用潜力。肿瘤代谢异常,尤其是乳酸代谢和谷氨酰胺代谢的改变,在肿瘤生长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LS)抑制剂和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并可能逆转耐药性。因此,开发针对这些代谢靶点的创新药物,成为未来治疗RAIR-TC的重要方向。尽管现有疗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RAIR-TC患者的生存期,仍面临耐药性、不良反应及肿瘤异质性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开发新靶点药物及提高免疫治疗的适应性。在多学科协作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RAIR-TC的治疗有望在未来取得突破,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关键词
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
精准医学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内照射治疗
-
Keywords
Radioiodine-refractory thyroid cancer
Precision medicine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
分类号
R736.1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