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松茸酸性多糖的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磊 李宁洁 +6 位作者 金饶 谢晓阳 刘雨晴 王伟 董跟来 邱海亮 景炳年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7-174,共8页
为探究赤松茸多糖的结构特征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通过热水提取和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均一的赤松茸酸性多糖组分(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acidic polysaccharides,SRA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红外等方法对SRAP的分子质量、... 为探究赤松茸多糖的结构特征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通过热水提取和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均一的赤松茸酸性多糖组分(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acidic polysaccharides,SRA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红外等方法对SRAP的分子质量、官能团、糖苷键、构象及分支等结构特性进行表征,并测定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SRAP是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分子质量为2.57×10^(4)Da,总糖含量为(88.47±0.74)%,不具有三螺旋结构,可能含有较多的侧链和分支。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的结果表明SRAP的连接方式主要为1→2、1→3、1→4和1→6型糖苷键。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SRAP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SRAP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34、0.79、1.18 mg/mL。赤松茸酸性多糖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其分子质量较低和含有较高比例的半乳糖。该研究可为博爱赤松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茸 酸性糖 结构表征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苦皮藤素和天然除虫菊素混配对三种蚜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雨晴 范毅 +4 位作者 于立芹 景炳年 王伟 陈飞 赵天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用禾谷缢管蚜、萝卜蚜和绣线菊蚜测定了苦皮藤素与除虫菊素混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在20∶1到1∶20测定范围内复配使用的共毒系数在136.7~261.2之间,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质量比... 用禾谷缢管蚜、萝卜蚜和绣线菊蚜测定了苦皮藤素与除虫菊素混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在20∶1到1∶20测定范围内复配使用的共毒系数在136.7~261.2之间,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质量比为4∶1时,对禾谷缢管蚜、萝卜蚜和绣线菊蚜的联合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257.3、261.2和246.8.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按最佳配比复配使用,对三种蚜虫的防治效果也显著高于相同剂量下单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苦皮藤素 天然除虫菊素 混配 增效 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郑州周边地区小麦田的3种暗色真菌
3
作者 耿月华 张猛 +3 位作者 汪敏 刘雨晴 张育珲 高巍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95-97,共3页
为研究小麦田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20份小麦田土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3种暗色丝孢菌菌株,分别是麦根腐平脐蠕孢、小孢头束霉和刺黑乌霉。因此,他们和小麦病害有一定的关系,所研究玻片标本与活菌种均保存于河... 为研究小麦田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20份小麦田土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3种暗色丝孢菌菌株,分别是麦根腐平脐蠕孢、小孢头束霉和刺黑乌霉。因此,他们和小麦病害有一定的关系,所研究玻片标本与活菌种均保存于河南农业大学菌物学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麦根腐平脐蠕孢 小孢头束霉 刺黑乌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精油的提取和对5种储粮害虫的致毒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卢传兵 刘雨晴 +1 位作者 薛明 王洪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明确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荆精油的提取效果和黄荆精油对主要储粮害虫的毒力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二氯甲烷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别从泰山黄荆(Vitex negundo)叶片和种子中提取精油,研究了水蒸气蒸馏提取的黄荆叶片精油对绿豆象... 为明确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荆精油的提取效果和黄荆精油对主要储粮害虫的毒力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二氯甲烷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别从泰山黄荆(Vitex negundo)叶片和种子中提取精油,研究了水蒸气蒸馏提取的黄荆叶片精油对绿豆象、谷蠹、玉米象、锯谷盗和赤拟谷盗的毒力及杀虫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黄荆叶片或种子中的精油均以超临界CO2萃取的提取率最高,水蒸气蒸馏的提取率最低,叶片精油的提取率前者是后者的5.39倍,但对玉米象成虫的综合毒力后者却是前者的5.95倍。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荆叶片中获得的精油对绿豆象、谷蠹、玉米象、锯谷盗和赤拟谷盗,不仅具有很高的触杀、驱避和综合杀虫毒效,且对种群有持续控制作用,作为储粮保护剂的开发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精油 提取方法 储粮害虫 致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皮素B的NMR数据解析及其化学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天增 张海艳 +2 位作者 董建军 李倩 吴鸣建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99,共4页
用NMR数据解析方法对β-二氢沉香呋喃多醇酯类化合物苦皮素B(angulatin B)的结构进行研究.应用1H、13C MNR、DEPT一维NMR技术和1H-1H COSY、HSQC、HMBC二维NMR技术对苦皮素B进行检测.苦皮素B所有的1H和13C NMR数据得到了详细解析和全归... 用NMR数据解析方法对β-二氢沉香呋喃多醇酯类化合物苦皮素B(angulatin B)的结构进行研究.应用1H、13C MNR、DEPT一维NMR技术和1H-1H COSY、HSQC、HMBC二维NMR技术对苦皮素B进行检测.苦皮素B所有的1H和13C NMR数据得到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并采用HMBC技术对文献中与苦皮素B化学结构相关的错误报道进行了修正.为β-二氢沉香呋喃多醇酯类化合物酯取代基位置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NMR数据解析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归属 HMBC 苦皮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忍冬叶中5种黄酮成分 被引量:3
6
作者 马艳妮 李智宁 +3 位作者 王韬 王志尧 魏悦 张海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226-229,共4页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简称UPLC-DAD)测定忍冬叶中芸香苷、木犀草苷、忍冬苷、野漆树苷、木犀草素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使用Agilent Elipse plus C18反...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简称UPLC-DAD)测定忍冬叶中芸香苷、木犀草苷、忍冬苷、野漆树苷、木犀草素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使用Agilent Elipse plus C18反向色谱柱(4.6 mm 100 mm,3.5 m),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0~20 min,14%A;20~50 min,14%~17%A;50~60 min,17%~32%A;60~61 min,32%~90%A),流速为0.5 mL/min,进样体积为4 L,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表明,芸香苷、木犀草苷、忍冬苷、野漆树苷、木犀草素分别在0.28~27.68、0.43~43.28、0.80~53.27、0.27~27.48、0.16~16.46μg/mL时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9%、99.03%、99.19%、98.88%、97.0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96%、0.27%、0.88%、0.64%、1.39%,说明仪器的精密度及方法的重复性均良好,符合定量测定的要求。综合研究结果得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为忍冬叶的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叶 黄酮 超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20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苦皮藤种素C最佳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鸣建 李国富 +4 位作者 崔鹏 张海艳 沈国鹏 黄强 赵天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6-248,共3页
对大孔树脂纯化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种素C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大孔吸附树脂HP20、AB-8、SP825、D101对苦皮藤种素C的吸附率、解吸率,选择性能较好的HP20树脂进行研究。以苦皮藤种素C的含量、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了上... 对大孔树脂纯化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种素C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大孔吸附树脂HP20、AB-8、SP825、D101对苦皮藤种素C的吸附率、解吸率,选择性能较好的HP20树脂进行研究。以苦皮藤种素C的含量、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了上样量、洗脱剂浓度、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HP2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苦皮藤种素C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较优工艺参数。优化工艺为:按HP20树脂与药材质量比为1∶3.0上样,用40倍柱体积的40%乙醇、90倍柱体积的60%乙醇依次洗脱。纯化后,样品中苦皮藤种素C含量提高7倍多。此方法简单可行,能较好地纯化苦皮藤种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皮藤种素C HP20大孔树脂 纯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萜烯类和生物碱类杀虫活性物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雨晴 陈飞 崔炜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6期19-21,共3页
萜烯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都是杀虫植物中重要的杀虫活性物质,它们对害虫具有多种杀虫活性,作用机制多样。描述了植物中萜烯类和生物碱类杀虫活性物质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为系统掌握萜烯类和生物碱类杀虫方式和杀虫机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杀虫植物 作用方式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几种酶活力的影响
9
作者 刘雨晴 薛明 +1 位作者 周方园 徐华强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3-50,共8页
采用酸水溶液提取法获得黄荆(Vitex negundo L.)种子总生物碱粗品,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无翅成蚜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触杀毒力较高,对单... 采用酸水溶液提取法获得黄荆(Vitex negundo L.)种子总生物碱粗品,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无翅成蚜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触杀毒力较高,对单头棉蚜无翅成蚜的LD50为0.073μg;用质量浓度0.500、1.000、2.000、4.000和8.000g.L-1总生物碱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后24、48和72 h的忌避中浓度(AFC50)分别为1.256、1.720和3.923 g.L-1,具有一定的忌避和持续控制作用;用总生物碱LD30剂量(每头0.045μg)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其存活时间较对照缩短7 d,单头雌成蚜的繁殖力较对照降低了30.43%;单头棉蚜无翅成蚜每天的平均排蜜频率和排蜜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6滴和27.10μg,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离体条件下,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778、1.901和4.216 g.L-1;但对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则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激活程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用总生物碱LD50剂量(每头0.073μg)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后3、6、12和24 h,成蚜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显著低于对照,而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力则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杀虫作用机制与其对几种酶活力的影响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种子 总生物碱 棉蚜 毒力 酶活力 杀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藿定C的NMR数据解析
10
作者 张海艳 康建勋 +2 位作者 董建军 赵天增 吴鸣建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用NMR数据解析方法对8-异戊烯基黄酮醇苷类化合物朝藿定C(Epimedin C)的结构进行研究.联合应用一维NMR(1H NMR\13CNMR\DEPT)和二维NMR(1H-1HCOSY\HSQC\HMBC)技术对朝藿定C进行归属指认.朝藿定C所有的1H和13C NMR数据(包括异戊烯基和糖单... 用NMR数据解析方法对8-异戊烯基黄酮醇苷类化合物朝藿定C(Epimedin C)的结构进行研究.联合应用一维NMR(1H NMR\13CNMR\DEPT)和二维NMR(1H-1HCOSY\HSQC\HMBC)技术对朝藿定C进行归属指认.朝藿定C所有的1H和13C NMR数据(包括异戊烯基和糖单元),得到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其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确证.为该类化合物异戊烯基和糖单元的结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解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归属 2D NMR 朝藿定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藿苷A的NMR数据解析
11
作者 吴鸣建 张燕 +1 位作者 张海艳 赵天增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0,83,共4页
用NMR数据解析方法对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川藿苷A(Sutchuenoside A)的结构进行研究.应用1H、13C MNR、DEPT一维NMR技术和1H-1H COSY、HSQC、HMBC二维NMR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使川藿苷A所有的1H和13C NMR数据得到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并进一步... 用NMR数据解析方法对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川藿苷A(Sutchuenoside A)的结构进行研究.应用1H、13C MNR、DEPT一维NMR技术和1H-1H COSY、HSQC、HMBC二维NMR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使川藿苷A所有的1H和13C NMR数据得到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并进一步确证了其结构.为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NMR数据解析方法和依据,也为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归属 2DNMR 川藿苷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刺梨果多糖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晓阳 范毅 +5 位作者 王伟 景炳年 陈谭星 刘雨晴 颜慧萍 曹力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7-182,共6页
为研究并提高刺梨果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选取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发酵菌种,采用酵母粉麦芽糖(YM)培养基对刺梨果多糖进行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初始pH值为影响因素,刺梨果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 为研究并提高刺梨果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选取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发酵菌种,采用酵母粉麦芽糖(YM)培养基对刺梨果多糖进行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初始pH值为影响因素,刺梨果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刺梨果多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影响刺梨果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初始pH值>接种量;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50 h、接种量2%、初始pH值为3。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刺梨果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6.56%。结果表明刺梨果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果 多糖 发酵工艺 优化 DPPH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怀玉 韩佳颖 +5 位作者 韩红园 刘文波 常霞 杨静 张海艳 赵天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18-823,749,共7页
首次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姜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为怀姜的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怀姜的70%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 首次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姜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为怀姜的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怀姜的70%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相关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怀姜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muurola-4,11-dien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Z)-neral acetal-[6]-gingerdiol(3)、6-姜酚(4)、6-姜烯酚(5)、8-姜烯酚(6)、10-姜烯酚(7)、10-姜酚(8)、6-paradol(9)、dihydroferulic acid ethyl ester(10)、(3R,5S)-3,5-diacet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decane(11)、p-hydroxybenzaldehyde(12)。化合物1、2、10、12为首次从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12均为首次从怀姜中分离得到。对从怀姜中分离出的化合物1、3、6、7、9、11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化合物3、6、9、11对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中NO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姜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姜与其他品种生姜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欣 常霞 +4 位作者 梁雅辉 张永贤 韩红园 赵天增 张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8期194-196,209,共4页
采用直接干燥法、灼烧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钼蓝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国家标准方法对怀姜和其他6种具有地域特色生姜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和Se、P、Ca、Mg、K、Fe、Mn... 采用直接干燥法、灼烧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钼蓝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国家标准方法对怀姜和其他6种具有地域特色生姜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和Se、P、Ca、Mg、K、Fe、Mn、Na、Zn、Cu等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怀姜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相对丰富且稳定,其中灰分、蛋白质、脂肪、硒、铁、铜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尤其是硒元素,由于博爱县当地富硒土壤和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使得怀姜中硒含量非常丰富,为0.064~0.077 mg/kg,经常食用怀姜可以为机体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缺硒人群,经常食用怀姜可以达到补硒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姜 生姜 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生姜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红园 陈欣 +5 位作者 梁雅辉 李珂庆 常霞 赵天增 张海艳 王华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2期187-190,208,共5页
对莱芜姜、大黄姜、来凤姜、怀姜、沙姜、罗平小黄姜、南姜、竹根姜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罗平小黄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7.04‰,竹根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仅0.04‰,莱芜姜、沙姜、南姜、怀姜中游... 对莱芜姜、大黄姜、来凤姜、怀姜、沙姜、罗平小黄姜、南姜、竹根姜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罗平小黄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7.04‰,竹根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仅0.04‰,莱芜姜、沙姜、南姜、怀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集中在0.50‰~3.00‰。沙姜中水解氨基酸含量最高,达10.69‰;莱芜姜、罗平小黄姜、来凤姜、怀姜、南姜、竹根姜中水解氨基酸含量集中在5.50‰~9.00‰;大黄姜中水解氨基酸含量最低,仅4.34‰左右。生姜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共6种,分别为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其中缬氨酸仅存在莱芜姜、罗平小黄姜、沙姜中,以组合态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游离氨基酸 水解氨基酸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T基因转化杂交构树叶片组培筛选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晓阳 魏磊 +6 位作者 王伟 景炳年 陈谭星 颜慧萍 曹力凡 常霞 高正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了提高杂交构树的组培效率,以蒺藜苜蓿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克隆蒺藜苜蓿目的基因AAT,构建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转化方法将目的载体转入杂交构树组培叶片中,优化组培相关体系配比,抗生素筛选配比,RT-PCR和定量PCR检验重组植株... 为了提高杂交构树的组培效率,以蒺藜苜蓿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克隆蒺藜苜蓿目的基因AAT,构建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转化方法将目的载体转入杂交构树组培叶片中,优化组培相关体系配比,抗生素筛选配比,RT-PCR和定量PCR检验重组植株。结果表明:最佳灭菌体系为75%乙醇消毒20 s,0.3%HgCl 2消毒15 min,污染率低,成活率高;最佳愈伤期激素配比为6-BA 2.5 mg/L、NAA 0.2 mg/L,最佳壮苗期激素配比为6-BA 1.5 mg/L、NAA 0.2 mg/L。最佳筛选抗生素配比为噻孢霉素(Cef)300 mg/L、潮霉素(Hyg)7.5 mg/L;通过RT-PCR验证试验结果,并通过定量PCR测定AAT基因表达含量,重组植株与野生型相比提高2.5倍。试验首次建立了重组载体遗传转化杂交构树,对叶片组培及筛选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构树 载体构建 组织培养 AAT基因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亚麻荠种子中芦丁及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飞飞 范毅 +5 位作者 魏悦 李智宁 张丽先 宋梦娇 于立芹 朱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131,138,共5页
为更好地评价亚麻荠种子的质量,采用HPLC测定12批亚麻荠种子的芦丁含量,并建立了亚麻荠种子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TCMYS指纹图谱软件对不同产地亚麻荠种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HPLC测定芦丁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r... 为更好地评价亚麻荠种子的质量,采用HPLC测定12批亚麻荠种子的芦丁含量,并建立了亚麻荠种子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TCMYS指纹图谱软件对不同产地亚麻荠种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HPLC测定芦丁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37%,12批亚麻荠种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标定16个共有峰。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可为亚麻荠种子的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荠种子 芦丁 HPLC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子不同萃取相的抗菌及杀蚜活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雍 王伟 +4 位作者 魏磊 景炳年 刘雨晴 王荣恒 马艳妮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165-167,共3页
旨在研究苍耳子不同萃取相的体外抑菌活性和杀虫活性,并采用倍半稀释法测定苍耳子不同萃取相对9种常见菌的抑制作用,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不同萃取相对绣线菊蚜的毒杀作用。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抑菌效果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3... 旨在研究苍耳子不同萃取相的体外抑菌活性和杀虫活性,并采用倍半稀释法测定苍耳子不同萃取相对9种常见菌的抑制作用,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不同萃取相对绣线菊蚜的毒杀作用。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抑菌效果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3.91 mg/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5 mg/mL;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相对绣线菊蚜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其24 h时的LC 50分别为2.368、2.524 mg/mL,48 h时的LC 50分别为1.743、1.774 mg/mL。由结果可知,苍耳子的有效抑菌杀虫活性集中在中低极性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抑菌作用 杀虫作用 萃取相 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炮制过程中HPLC-RID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丽先 宁二娟 +3 位作者 李智宁 魏悦 李飞飞 张桃桃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3期93-96,共4页
为建立地黄(Rehmanniae radix)不同炮制品炮制过程中HPLC-RID特征图谱及多种糖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分析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变化趋势,采用Agilent ZORBAX NH2色谱柱(250.0mm×4.6 mm,5μm),以乙腈-纯水(70∶30)混合溶液为... 为建立地黄(Rehmanniae radix)不同炮制品炮制过程中HPLC-RID特征图谱及多种糖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分析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变化趋势,采用Agilent ZORBAX NH2色谱柱(250.0mm×4.6 mm,5μm),以乙腈-纯水(70∶30)混合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40℃,流通池温度50℃,建立地黄不同炮制品HPLC-RID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外标法测定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的含量;借助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糖成分的差异与关联。结果表明,分析了12批地黄样品,匹配出HPLC-RID特征图谱共有峰6个,指认其中5个色谱峰,地黄片和鲜地黄无显著差异;鲜地黄中水苏糖含量最高;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水苏糖含量锐减,果糖含量一直递增;PCA和HCA能较好地区分地黄不同炮制品,且结果一致。HPLC-RID特征图谱能反映地黄炮制过程中的变化,HPLC-RID法同时测定地黄中5种糖含量简便可靠,为地黄糖类成分提取工艺筛选及产品开发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Rehmanniae radix) 指纹图谱 模式识别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育苗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谭星 高正龙 +5 位作者 曹力凡 颜慧萍 谢晓阳 孟庆法 王洋 王品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72-80,共9页
科学有效的育苗技术是构树品种选育、推广种植的基础,了解影响构树育苗的因素,对构树的种苗生产及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收集、整理了近10余年来构树育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从播种、扦插、组织培养3种育苗方法入手分析影响构树育苗的主... 科学有效的育苗技术是构树品种选育、推广种植的基础,了解影响构树育苗的因素,对构树的种苗生产及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收集、整理了近10余年来构树育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从播种、扦插、组织培养3种育苗方法入手分析影响构树育苗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从成熟果分离的构树种子萌芽率最高,用H2SO4(浓)、NaCl、NAA、GA3处理均可提高构树种子发芽率,30℃时适合构树种子萌发,水势在0~-0.6 MPa之间种子可以萌发。木质化程度适中的插穗有利于构树扦插生根,经ABT 1号生根剂和IBA处理的插穗可提高生根率。在组织培养育苗中,常用的外植体消毒剂是70%酒精+HgCl2;胚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诱导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TDZ、2,4-D、6-BA和NAA;器官发生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6-BA和NAA,愈伤组织及芽的诱导常用的基础培养基为MS,生根培养常用的基础培养基为1/2MS。近年来有关构树育苗的多项研究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可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但育苗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高、育苗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应在构树育苗技术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优质高效的繁殖技术,为构树的大量繁殖和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播种育苗 扦插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