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1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佩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5期144-144,14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对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集的120例PUB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给予质子泵抑制剂(OME)治疗后进行疗效判断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58例,占96.7%,对照组总有...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对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集的120例PUB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给予质子泵抑制剂(OME)治疗后进行疗效判断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58例,占96.7%,对照组总有效54例,占90.0%。不良反应为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轻微头晕,以上症状均未影响治疗。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显著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肠镜检查确诊的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佩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4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肠镜检查确诊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非急诊肠镜常规口服20%甘露醇250ml,清洁肠道后进行检查,除因新生物致肠腔狭窄不能继续插镜外,均插至回盲部或明确出血部位。急诊肠镜情况允许做适当的肠道清洁... 目的探讨经肠镜检查确诊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非急诊肠镜常规口服20%甘露醇250ml,清洁肠道后进行检查,除因新生物致肠腔狭窄不能继续插镜外,均插至回盲部或明确出血部位。急诊肠镜情况允许做适当的肠道清洁。其余不做导泻和灌肠,检查时反复从活检钳道内冲水及吸引肠腔内积血,并缓慢进镜,直到发现出血灶为止。结果本组260例因下消化道出血者行结肠镜检查,明确病病因者有245例。病因: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直肠炎103例,肛裂、痔35例,慢性结肠炎症35例,大肠癌32例,大肠息肉40例,病因不明15例。病灶部位:位于直肠135例,乙状结肠85例,降结肠15例,横结肠10例,升结肠7例,回盲肠2例,肛管疾患6例。结论下消化道出血原因较多,行结肠镜检有助于明确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提高对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检查 消化道出血 病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胡琳琳 《北方药学》 2014年第9期52-52,共1页
目的:观察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我院146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PPI治疗组、生长抑素治疗组、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采用... 目的:观察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我院146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PPI治疗组、生长抑素治疗组、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采用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72h 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分值低于PPI治疗组、生长抑素治疗组。P〈0.01。结论: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优于PPI、生长抑素的单独应用治疗效果,联合用药疗效与用药时间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溃疡 PPI 生长抑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凤阁 《北方药学》 2017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40m...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40mg,2次/d,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止血时间、输血、手术埃索美拉唑优于奥美拉唑,两组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外胆管结石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宏春 王秀敏 +1 位作者 黄佩杰 王永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89,29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对4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同时设立开腹手术肝外胆管探查取石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术后病情...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对4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同时设立开腹手术肝外胆管探查取石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术后病情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治疗组有效率97.8%,开腹手术组有效率为90.9%(P>0.05)。残余结石发生率:内镜组为2.22%,开腹手术组为20.00%(P<0.05)。并发症发生率:内镜组为4.44%,开腹手术组为18.18%(P<0.05)。结论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开腹手术,是治疗胆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4
6
作者 陈玉军 黄佩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1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泮托拉唑以及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1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组、泮托拉唑组以及奥美拉唑组,各60例。给予常规的抗菌、胃黏膜保护以及抑酸治疗,其中抑酸治疗分别给予胃溃疡患者兰索拉唑...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泮托拉唑以及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1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组、泮托拉唑组以及奥美拉唑组,各60例。给予常规的抗菌、胃黏膜保护以及抑酸治疗,其中抑酸治疗分别给予胃溃疡患者兰索拉唑、泮托拉唑以及奥美拉唑,治疗后对三组胃溃疡患者的疗效、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结果三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的腹胀缓解情况要好于其他两组(P<0.05);奥美拉唑组的嗳气反酸缓解情况要好于其他两组(P<0.05);兰索拉唑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拉索拉唑、泮托拉唑以及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相当,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在症状缓解上更具优势,但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兰索拉唑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佩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应用LVP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的效果。方法全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有消化道出血者给予降低门脉压力、止血治疗,限盐、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综合护肝疗法的同时给予利尿剂,剂量均调整为:安体舒通4... 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应用LVP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的效果。方法全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有消化道出血者给予降低门脉压力、止血治疗,限盐、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综合护肝疗法的同时给予利尿剂,剂量均调整为:安体舒通40~80mg,3次/d口服,呋塞咪20~40mg,2次/d静脉注射,有肝硬化合并症者均予相应的处理。结果本组45例中,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结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应综合分析,全面评估。LVP联合静脉补充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法。与传统利尿剂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疗法相比较,它具有疗效好、经济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 治疗 L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3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佩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6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因素,并对其治疗后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36例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完全缓...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因素,并对其治疗后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36例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完全缓解17例(47.2%)、部分缓解8例(22.2%)、无变化9例(25.0%)、进展2例(5.6%),总有效25例(69.4%)。不良反应,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淤血及血肿8例,灌注化疗、栓塞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肝区疼痛13例,肝功能损害3例。结论: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治疗,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疗效分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前炎症细胞因子的改变
9
作者 陈玉军 黄佩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4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和肝硬化伴无菌性腹水(SA)患者体内前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8例肝炎肝硬化腹水...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和肝硬化伴无菌性腹水(SA)患者体内前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8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肝硬化伴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组)78例,肝硬化伴有无菌性腹水(SA组)110例]腹水、血液标本中TNF-α、IL-6水平,同时应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检测标本内毒素(LPS)水平。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并对三组LPS、TNF-α、IL-6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SBP组、SA组血浆LPS、TNF-α、IL-6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SBP组腹水LPS、TNF-α、IL-6浓度均显著高于SA组(P<0.001);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内毒素血症,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TNF-α、IL-6水平升高与体内内毒素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贝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凤阁 《北方药学》 2017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7例)接受口服雷贝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对照组(65例)口服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通过比较...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7例)接受口服雷贝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对照组(65例)口服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通过比较两组不适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胸骨后灼热感、胃部反酸、胃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9.65±2.66)d、(11.23±3.48)d、(5.86±1.57)d;对照组上述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5.24±2.43)d、(16.44±3.51)d、(8.32±1.74)d。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04%,副作用发生率为11.94%;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77%,副作用发生率为10.78%。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短,P<0.05,治疗有效率(91.04%)明显较高,P<0.05;同时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老年胃食管反流症的治疗中,雷贝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可以显著改善不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盐酸伊托必利 胃食管反流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