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AhSnRK2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冯兰兰 高蒙 王振宇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7-367,共11页
SnRK2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蛋白激酶,在植物ABA信号转导、抵御逆境胁迫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花生SnRK2基因家族的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在花生中鉴定到22个SnRK2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AhSnRK2.1—AhSnRK2.22。系统进化分... SnRK2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蛋白激酶,在植物ABA信号转导、抵御逆境胁迫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花生SnRK2基因家族的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在花生中鉴定到22个SnRK2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AhSnRK2.1—AhSnRK2.2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22个Ah-SnRK2s可分为3个聚类。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AhSnRK2.1除含有保守的S_TKc结构域外,其C端还含有非生物胁迫响应结构域和ABA诱导调节结构域。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AhSnRK2.6在花生各种组织/器官中的相对表达较高,同时,干旱、ABA和SA处理也显著诱导其表达,表明AhSnRK2.6可能在花生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揭示AhSnRK2s家族成员可能在磷酸化调控和ABA信号响应中具有潜在作用。以上结果为探究花生AhSnRK2s基因功能和开展抗逆遗传育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SnRK2 ABA 生物与非生物胁迫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50年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马健 刘杰 +1 位作者 黄文江 封洪强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7,共11页
本文回顾了近50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从体系建设、技术革新、产业发展等维度进行了综述。1975年-2000年处于手查目测发展阶段,通过体系建设与完善、标准建立、信息传递方式改进、技术培训、监测... 本文回顾了近50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从体系建设、技术革新、产业发展等维度进行了综述。1975年-2000年处于手查目测发展阶段,通过体系建设与完善、标准建立、信息传递方式改进、技术培训、监测工具升级以及预测模型应用,监测预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2025年,开始探索自动化、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监测技术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成效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可。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基于多源数据的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测模型十分匮乏,在基础理论深度、跨学科人才培养及智能监测设备的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建议加快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可靠性验证与病虫害智能预警模型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监测预警 测报工具 预测模型 智能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对咪唑啉酮除草剂的抗药性评价及交互抗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段云 苏旺苍 +4 位作者 薛飞 王春雨 徐洪乐 孙兰兰 吴仁海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为明确不同绿豆品种对2种咪唑啉酮除草剂(咪唑乙烟酸和甲咪唑烟酸)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以及对另外6种除草剂的交互抗性与多抗性情况,室内利用琼脂固体培养基法测定了27个供试绿豆品种对咪唑乙烟酸和甲咪唑烟酸的抗药性水平,并选出... 为明确不同绿豆品种对2种咪唑啉酮除草剂(咪唑乙烟酸和甲咪唑烟酸)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以及对另外6种除草剂的交互抗性与多抗性情况,室内利用琼脂固体培养基法测定了27个供试绿豆品种对咪唑乙烟酸和甲咪唑烟酸的抗药性水平,并选出敏感和抗性品种评估其对其他除草剂的交互抗性及多抗性情况,最后通过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ALS)扩增和序列比对,分析了绿豆对咪唑啉酮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机制。结果表明,27个绿豆品种对咪唑乙烟酸抗性的初筛结果显示,敏感品种共7种,抗性品种共5种,疑似抗性品种1种。咪唑乙烟酸和甲咪唑烟酸对绿豆的生长发育均具有抑制作用。对筛选出的13个绿豆品种进行咪唑乙烟酸抗性分析,敏感品种7种,占比为53.85%,低水平抗性品种6种,占比为46.15%。其中,冀绿H1004最为敏感,抑制中量(GR_(50))为18.80 mg/kg;保绿201622-2的抗性最高,抗性指数(RI)为3.63。对筛选出的13个绿豆品种进行甲咪唑烟酸抗性分析,敏感品种为保绿201610-3,GR_(50)值为3.21 mg/kg,高抗和极高抗品种分别为7种(53.85%)和5种(38.46%),其中,品绿2019-26-8-17的抗性水平最高,RI为237.85。AL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抗性和相对敏感绿豆品种的2个AL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无差异,表明绿豆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抗性差异不是由ALS基因位点突变引起的。交互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品种品绿2019-26-8-17对氯酯磺草胺和氯吡嘧磺隆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RI分别为500.71和170.47;对氯氟吡氧乙酸表现出多抗性,RI为4.38,而对灭草松、二氯异噁草酮和乳氟禾草灵未表现出多抗性。综上,供试绿豆品种对不同咪唑啉酮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且对氯氟吡氧乙酸表现出多抗性,为绿豆田杂草防除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抗除草剂 咪唑乙烟酸 甲咪唑烟酸 交互抗性 多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叶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4
作者 赵辉 刘新涛 +5 位作者 倪云霞 王婧 贾敏 赵新贝 何碧珀 刘红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7,共9页
为筛选芝麻叶部病害抗性资源,采用自然诱发法和相对抗病性指数对18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叶部病害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叶部病害抗性普遍较差,未出现免疫和高抗类型,抗病种质资源占比较低,仅为7.22%;感病品种占比较高。... 为筛选芝麻叶部病害抗性资源,采用自然诱发法和相对抗病性指数对18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叶部病害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叶部病害抗性普遍较差,未出现免疫和高抗类型,抗病种质资源占比较低,仅为7.22%;感病品种占比较高。江汉夏芝麻区抗性材料数量和比例最高,其次为黄淮夏芝麻区。供试材料中抗病种质仅有13份,分别为:南召农家种,‘鸭嘴芝麻’(ZZM1054),‘ZZM0927’‘观音麻’(ZZM1271),‘独苔’(ZZM1224),‘ZZM03846’‘ZZM02488’,野芝麻(WZM03156),‘野芝1号’‘豫芝4号’(ZZM03410),‘独脚黄’(ZZM1250),‘襄芝2号’和修武农家种,农家种中抗性材料的数量和比例高于现代培育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叶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光基质对黄光照射铜绿丽金龟行为活动的影响
5
作者 蒋月丽 苗进 +4 位作者 巩中军 张晶 李慧玲 武予清 李彤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108,共8页
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是我国北方重要农业害虫,传统化学防治存在生态风险,亟需发展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紫外光诱控技术作为铜绿丽金龟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得到应用,但其潜在生态风险也不容忽视。本研究针对其黄光敏感性与土栖... 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是我国北方重要农业害虫,传统化学防治存在生态风险,亟需发展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紫外光诱控技术作为铜绿丽金龟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得到应用,但其潜在生态风险也不容忽视。本研究针对其黄光敏感性与土栖习性,探究避光基质(土壤)对黄光(550 nm)短期照射调控其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比无避光基质与避光基质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20 lx、40 lx和60 lx)黄光对铜绿丽金龟取食、交尾及存活率的效应,结果显示:(1)避光基质显著增强黄光对取食的抑制作用,雌雄隔离种群无避光基质组仅高光照强度(40 lx和60 lx)抑制取食,而避光基质组各光照强度处理组的取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60 lx处理组雌虫下降率可达95.13%。雌雄混合种群无避光基质组各光照强度处理的取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避光基质组各光照强度也均显著降低(P<0.05);(2)交尾行为受避光基质调控更显著,避光基质组交尾抑制率达90.64%(P<0.05),而无避光基质组无显著差异;(3)存活率响应存在性别特异性,雌雄隔离种群的雄虫在光照强度60 lx处理下无避光基质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雌虫无显著变化,雌雄混合种群的无避光基质组的雄虫在光照强度20 lx、40 lx和60 lx处理下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雌虫(P<0.05)。研究表明,避光基质强化黄光对铜绿丽金龟夜间行为活动的干扰作用,且雄虫对黄光更敏感。该研究结果揭示了黄光调控结合害虫行为习性的生态防控潜力,为构建“光源-基质”协同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对推动农业绿色防控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丽金龟 黄光 避光基质 行为调控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