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利加压素在心脏外科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丁付燕 孟树萍 +5 位作者 王书鹏 朱佳璐 刘富荣 刘超 陈会娟 胡延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6期6753-6756,共4页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对心脏外科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VS)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术后V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与试验组(特利加压素组,TP组)。NE组接受静脉泵入NE,...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对心脏外科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VS)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术后V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与试验组(特利加压素组,TP组)。NE组接受静脉泵入NE,当NE用量>0.4μg·kg^(-1)·min^(-1)时加用TP;TP组接受静脉泵入0.01~0.04μg·kg^(-1)·min^(-1) TP,当TP用量>0.04μg·kg^(-1)·min^(-1)时加用NE。调整药物用量使两组患者均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分别于VS诊断时(T_(0))及治疗24 h(T_(1))、48 h(T_(2))、72 h(T_(3))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指标,如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血乳酸(Lac)、心指数(CI)、氧合指数(OI)、肾功能、尿量、血生化、体循环阻力(SVR)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00例患者,NE组52例,TP组4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维持稳定。与NE组比较,TP组T_(1)、T_(2)尿量较多,T_(1)、T_(2)、T_(3) NE使用量较小,房颤和急性肾衰竭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指端末梢缺血及肠道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28 d临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TP有助于改善心脏外科术后V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减少儿茶酚胺类药物用量,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扩张性休克 心脏外科手术 特利加压素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心脏手术不同术式的插管特点及体外循环管理经验
2
作者 黄佳鑫 葛振伟 +5 位作者 李建朝 葛畅 姚东风 钱晓亮 杨雷一 程兆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9期3461-3465,共5页
目的 总结在微创心脏手术(MICS)中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插管特点及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完成的MICS。总结人口学特征和手术病种;依据手术切口部位或插管方式进行分类汇总,... 目的 总结在微创心脏手术(MICS)中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插管特点及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完成的MICS。总结人口学特征和手术病种;依据手术切口部位或插管方式进行分类汇总,阐述不同MICS术式的麻醉、手术和CPB管理特点;总结CPB的围手术期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19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10例(56.4%),年龄12~83(45.73±15.11)岁,手术病种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4例)、瓣膜手术(109例)、大血管手术(5例)、心脏肿瘤(17例)。外科切口部位包括右前外侧2~4肋间、胸骨中段“J”形切口及胸骨上段小切口。插管方式分为:股动脉和股静脉(FAV),股动脉、股静脉和右侧颈内静脉(FAV-RJV),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FAV-SVC),股动脉和右房(FA-RA)。所有病例均完成手术,CPB转流时间70~227(119.24±48.52)min,心脏停跳时间32~195(75.30±30.11)min,超滤量700~3 300(1 350.73±362.43)mL。36例(18.5%)患者围手术期未使用红细胞。所有手术均在心脏停跳下进行,其中89例(46.8%)自动复跳,112例(58.9%)安置临时起搏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5~12(6.52±1.43)h,胸腔引流量30~570(174.72±36.91)mL,ICU停留时间8~55(15.13±6.74)h。11例(5.6%)由于手术矫正不满意经历二次CPB,2例(1.0%)因插管困难转为正中开胸,2例(1.0%)术后出现插管并发症接受骨筋膜室切开减压,4例(2.1%)因引流量多接受胸腔镜下二次开胸止血,无住院死亡。结论 在MICS中,应根据拟行手术方式、患者血管情况选择插管型号和方式,灌注医生应提前制定灌注预案,根据外科医生习惯制定不同的灌注策略,良好的沟通和多学科有效协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插管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K液与del Nido液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乾坤 程兆云 +4 位作者 李正玉 王圣 胡俊龙 张华坤 刘前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在心脏瓣膜手术中HTK停搏液与del Nido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的153例成人心脏瓣膜患者纳入研究。依据使用心脏停搏液不同而...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在心脏瓣膜手术中HTK停搏液与del Nido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的153例成人心脏瓣膜患者纳入研究。依据使用心脏停搏液不同而分为两组,HTK停搏液组(71例)和del Nido停搏液(冷D组,82例)。采集血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数据及愈后情况作临床比较。结果两组在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电击复跳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24h血液指标中超敏肌钙蛋白(P=0.08)、肌酸激酶(P=0.68)、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P=0.06)、N端-BNP(P=0.05)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停搏液灌注用量方面冷D组较少(P=0.001),HTK组所需灌注次数更少(P<0.001)。出院后1月门诊复查,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HTK停搏液及delNido停搏液都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K液 delNido液 心肌保护 心脏瓣膜手术 心肺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位大血管病变预扩张时切割球囊的应用技巧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权 彭亮 +2 位作者 饶立新 贾晓辉 李牧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0期3662-3666,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冠心病原位大血管病变的技巧,以降低夹层的发生率和提高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为行DCB而使用切割球囊预扩张病变的患者,分为试验组(“点式小压力扩张联合整体扩张”)和对照组(常规... 目的探索应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冠心病原位大血管病变的技巧,以降低夹层的发生率和提高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为行DCB而使用切割球囊预扩张病变的患者,分为试验组(“点式小压力扩张联合整体扩张”)和对照组(常规扩张)。试验组先在病变最狭窄处及两端做3~5 atm(1 atm=1.013×10^(5) Pa)“小压力点式扩张”,之后常规6~10 atm依次全程扩张。对照组用切割球囊直接常规6~10 atm压力从病变远端至近端依次扩张。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将两组患者进行匹配,观察两组患者术中C型及以上血管夹层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C型及以上夹层的发生率分别为0.42%和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CB应用率分别为99.58%和8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CB释放后新出现或加重为C型及以上夹层为0.42%和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切割球囊时以“点式小压力扩张联合整体扩张”的处理方式比常规处理方式发生C型及以上夹层的概率低,DCB应用成功率高,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药物球囊预扩张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药物涂层球囊 切割球囊 夹层 预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圆圆 杨巧芳 +1 位作者 康亚娟 董晨一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对比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5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颈CTA对比剂注射方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对比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5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颈CTA对比剂注射方案,观察组实施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比较2组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外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主动脉弓和颈总动脉分叉部对比噪声比(CNR)为(15.75±3.32)和(59.84±3.16),高于对照组的(15.07±2.62)和(57.73±3.86);观察组管腔边缘锐利度、图像清晰度评分分别为(4.08±0.89)分和(8.50±1.13)分,与对照组的(3.86±0.77)分和(8.11±1.40)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8.11±1.40)mGy、(302.98±10.75)mGy·cm、(4.48±1.10)mSv,低于对照组的(8.50±1.20)mGy、(307.85±11.88)mGy·cm、(4.71±1.1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对比剂外渗率0.71%,低于对照组的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33)。结论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可降低头颈部CTA检查时图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注射方案 外渗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在体外循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孟凡伟 李建朝 +7 位作者 钱晓亮 谢周良 赵子牛 葛振伟 姚东风 任培军 杨雷一 程兆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417-4420,共4页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评估滚压泵与离心泵对体外循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瓣膜病手术中入选体外循环手术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离心泵组和滚压泵组。两组仅有体外循环主...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评估滚压泵与离心泵对体外循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瓣膜病手术中入选体外循环手术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离心泵组和滚压泵组。两组仅有体外循环主泵不同。在全身麻醉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30 min后抽颈内静脉血,做血栓弹力图,包括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同时观察两组术后用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结果ACT、K值、α角、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冷沉淀用量、血浆用量、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异常TEG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滚压泵组术后异常TEG 9例,发生率为60.00%;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7例,发生率为46.67%;凝血因子缺乏6例,发生率为40.00%。结论与滚压泵比较,离心泵可以降低体外循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跟离心泵减少了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激活有关;但是对于患者术后用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离心泵并没有显示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血栓弹力图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心脏重症患者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松 张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心脏重症患者的短期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3例,按患者出生月份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进行常规的心脏重症监护与诊...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心脏重症患者的短期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3例,按患者出生月份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进行常规的心脏重症监护与诊治;观察组31例,除常规监护与诊治外,进行基于无创心排量评估的早期康复治疗.分别统计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肺炎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21.48±2.13)h比(29.09±3.65)h,P<0.05];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3.2%比15.6%,P<0.05);出CICU时SV、CO和CI均明显提高[SV:(56.38±3.36)ml比(53.85±3.89)ml;CO:(4.82±1.14)L/mim比(3.90±1.23)L/mim;CI:(3.62±1.36)L·min-1·m-2比(3.01±1.24)L·min-1·m-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比0,P>0.05).结论早期康复对心脏重症患者安全有效,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重症康复 早期康复 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成形术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中的近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金磊 徐高俊 +4 位作者 张崇 张桥 赵豪 钱向阳 葛振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成形术(AVP)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的29例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患者为成形组,并随机收集同期30例因主动脉瓣关闭不...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成形术(AVP)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的29例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患者为成形组,并随机收集同期30例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置换组),出院后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患者59人,术后平均随访(14.7±5.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围术期、术后的心脏超声指标及一般资料。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成形组和置换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1.0(56.5,69.0)mm比65.0(60.8,71.3)mm,P>0.05]、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PPG)[19.0(17.0,20.0)mmHg比20.5(14.8,32.8)mmHg,P>0.05]、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PK)[2.0(1.9,2.2)m/s比2.2(1.9,2.7)m/s,P>0.05]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6.0(51.5,59.5)%比56.5(51.8,6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形组和置换组围术期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137.5±22.2)min比(112.7±19.2)min,99.0(85.5,108.5)min比72.0(63.5,89.5)min,均P<0.05]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即成形组术中用时更多。在术中出血量、术后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总时间[400.0(200.0,700.0)ml比400.0(200.0,525.0)ml,2.0(2.0,3.0)d比2.0(2.0,3.0)d,11.0(9.5,15.5)d比11.0(8.8,16.0)d,均P>0.05]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1年时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的LVEDd和LVEF[49.0(42.0,51.5)mm比48.0(45.8,51.0)mm,61.0(57.0,66.5)%比62.0(56.8,65.0)%,均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成形组的PPG和PK[8.0(6.0,12.0)mmHg比20.5(15.0,29.3)mmHg,1.4(1.3,1.7)m/s比2.3(2.0,2.7)m/s,均P<0.05]优于置换组。结论 与主动脉瓣置换术相比,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具有良好的近期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成形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护理的概念界定与内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苗苗 王宇 +3 位作者 左仲琪 井惠洁 崔芸荟 于漫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4,共6页
采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探讨智慧护理的概念及内容。将智慧护理定义为:基于护理服务对象需求,围绕护理领域,利用信息、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对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和呈现,同时... 采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探讨智慧护理的概念及内容。将智慧护理定义为:基于护理服务对象需求,围绕护理领域,利用信息、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对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和呈现,同时具备学习与纠错功能,能为护理服务对象提供高效、全面、连续、数智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的综合护理模式。核心内容包括智能护理信息管理,护理计划、护理临床决策、解决方案输出等;主要载体是各类医疗护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化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护理 概念界定 内容分析 智能护理 通信技术 人工智能 护理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消融后需永久起搏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凡 马继芳 +3 位作者 周游 赵晨晨 胡光玲 付海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559-1564,共6页
目的 部分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快慢综合征(TBS)患者导管消融(CA)后仍因症状性心动过缓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探究此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需要起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39例阵... 目的 部分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快慢综合征(TBS)患者导管消融(CA)后仍因症状性心动过缓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探究此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需要起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39例阵发性房颤合并TBS患者接受CA后又因症状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此类患者临床特点、CA结果、植入起搏器原因及时间特点,并与同期年龄、性别、左房大小相匹配的39例CA后不需永久起搏TBS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筛选TBS患者CA后需永久起搏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组需起搏患者年龄(62.79±8.74)岁,男性25例(64.10%),随访(25.54±6.96)个月,单次消融成功25例(64.10%),多次消融成功29例(74.36%)。71.79%患者起搏器植入时间为CA同期住院或空白期内,1 a后植入起搏器仅有3例(7.69%)。11例(28.21%)因器质性窦房结功能障碍(SND)植入起搏器,余均因快速房性心律失常(ATA)事件后窦性停搏植入起搏器。多因素分析发现,最长长间歇长及长间歇发生在非夜间(06:00—24:00)是患者需行永久起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合并TBS患者CA成功率高,仍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时间大多为围手术期或CA空白期,1/4的植入原因为器质性SND,最长长间歇长及长间歇发生于非夜间是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快慢综合征 导管消融 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的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汤桂菊 王宇 +3 位作者 郑改改 邢来敬 佟佳益 杨巧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的潜在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便利抽取24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进行调查。采用Mplus7.4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的潜在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便利抽取24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进行调查。采用Mplus7.4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对不同类别间人口学变量的分布差异进行检验。结果照护者健康素养水平可分为健康素养低等型(38.0%)、健康素养中等型(56.3%)和健康素养高等型(5.7%)3个潜在类别。不同年龄、与患者关系、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照护患者的时间和是否有共同照护者的照护者健康素养类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个体之间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医护人员应根据各类别的不同特征采取针对性的评估和干预,以提高照护者的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 照护者 健康素养 潜在剖面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修复与无二尖瓣修复的近中期疗效分析
12
作者 张崇 葛振伟 +3 位作者 徐高俊 程兆云 马金磊 蒋轩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984-988,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同期二尖瓣修复或保守观察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FMR)对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AVR术前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72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同期二尖瓣修复或保守观察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FMR)对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AVR术前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5例、女性17例,年龄63(53,67)岁。根据同期有无修复二尖瓣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修复组。随访患者近中期的生存预后,以及FMR改善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2.6(8.3,15.4)个月。术后早期,观察组和修复组的FMR改善率为92.7%和100%(P=0.124);术后中期随访显示,观察组和修复组的FMR改善率分别为87.8%和100%(P=0.004)。结论二尖瓣修复与AVR同期进行具有可接受的手术风险,AVR同期行二尖瓣修复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二尖瓣修复 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冠脉中度狭窄病变血运重建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佳玮 朱喜亮 +5 位作者 张桥 孙俊杰 胡俊龙 陈现杰 李正玉 程兆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6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冠脉中度狭窄病变血运重建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由同一医师组手术、且术前冠脉造影提示存在中度狭窄病变的83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血运重建方案制定的依据...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冠脉中度狭窄病变血运重建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由同一医师组手术、且术前冠脉造影提示存在中度狭窄病变的83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血运重建方案制定的依据分为QFR指导组(40例)和CAG指导组(43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QFR指导组术中吻合血管支数明显少于CAG指导组(P<0.05),QFR指导组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AG指导组(P<0.05)。两组在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随访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定量血流分数分析,为冠脉中度狭窄病变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减少了不必要的血运重建,简化了手术方式,缩短了整体术后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疗成本,更符合精准化外科治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与血流储备分数诊断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刘晓晴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分数(Q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诊断错配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FFR检查的患者进行离线QFR分析,分别以0.80为临界值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37例患者分为四组:...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分数(Q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诊断错配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FFR检查的患者进行离线QFR分析,分别以0.80为临界值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37例患者分为四组:FFR(+)QFR(+)、FFR(+)QFR(-)、FFR(-)QFR(+)、FFR(-)QFR(-)。比较四组间基线数据、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QFR和FFR诊断错配的预测因素。结果离线QFR和FFR功能分类的一致率为81.01%,273例病变分类一致,64例病变分类不一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FR≤0.80时QFR错配预测因素为较小的直径狭窄百分比(DS%)(OR=0.837,95%CI 0.774~0.904,P<0.01)和较短的病变长度(LL)(OR=0.931,95%CI 0.893~0.971,P=0.001);FFR>0.80时QFR错配预测因素为较大的年龄(OR=1.055,95%CI 1.003~1.111,P=0.039)、较大的DS%(OR=1.240,95%CI 1.131~1.360,P<0.01)及较长的LL(OR=1.057,95%CI 1.025~1.090,P<0.01)。结论病变的DS%和LL是QFR与FFR诊断错配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