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评价香附质量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莹莹 纪亮 +6 位作者 雷敬卫 杨春静 贾豪 张维方 龚海燕 刘文俊 谢彩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9,I0020,共7页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结合4种化学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香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结合4种化学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香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A)等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的香附药材进行区分比较。利用HPLC法测定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木犀草素和阿魏酸的含量。结果CA和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香附均可单独聚为一类,而浙江金华与其他产地香附差异最大,河南尉氏香附综合得分最高,质量较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OPLS-DA)结果显示,指纹图谱中13号峰(α-香附酮)、10号峰(香附烯酮)和14号峰是不同产地间香附质量产生差异的主要成分。广东湛江和浙江金华香附中香附烯酮与α-香附酮含量较为接近,香附烯酮含量远大于河南香附,α-香附酮含量远小于河南香附;不同产地香附中阿魏酸和木犀草素含量差异不大。去皮后香附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降低,阿魏酸含量增加。结论不同产地间香附质量存在差异,以河南香附质量最佳。去皮前后香附化学成分相似,无明显种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分布特征
2
作者 任盼莹 程梦娟 +5 位作者 王丰青 龚海燕 刘庆普 雷敬卫 张娟 谢彩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868,827,共11页
为了分析野生地黄主要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 为了分析野生地黄主要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共检测出19种矿物元素,其中常量元素K含量最高,微量元素Fe、Al、Ti的含量较高;PCA和HCA分析表明,河南与其他产地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特征存在差异,各自聚为一类,其中Ti、Al、Mn、B、As、Mo、Cd、Sn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海拔高度对野生地黄分布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和分布地域有一定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元素Mg含量与K、Al、Sr呈显著正相关,元素V含量和Cr、Ni、Co呈显著正相关,元素Sr含量与Cr、V元素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地域性,河南产地与其他产地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地黄 土壤 矿物元素 ICP-MS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定性分析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评价香附不同部位药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纪亮 雷敬卫 +2 位作者 张维方 李莹莹 贾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I0030,I0031,共8页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GC-MS)和高效液相(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探讨香附不同部位(花、茎、根、须)间化学成分变化和含量差异,为非药用部位再利用提供参考。...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GC-MS)和高效液相(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探讨香附不同部位(花、茎、根、须)间化学成分变化和含量差异,为非药用部位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MS技术研究香附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分布情况,借用HPLC对4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含量测定,完成对香附不同部位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不同部位共检测到49个化学成分,其中花部共指认20个成分,茎部共指认17个成分,根部共指认38个成分,须部共指认17个成分;不同部位共存在8个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花部与根部8种成分相对含量均接近;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花部与根部的香附烯酮、α-香附酮和阿魏酸含量接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多个产地花部与根部可聚为一类。结论花部与根部化学成分较为接近,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该结果为香附非药用部位的合理利用和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非药用部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快速鉴别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颜溶 贾豪 +4 位作者 田瀚举 李莹莹 雷敬卫 谢彩侠 龚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I0015,I0016,共10页
目的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羟甲基糠醛(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 目的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羟甲基糠醛(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建立25批香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利用OMNIC 9.2软件分析其平均红外光谱间的差异,采用Spectrum for Window 3.02软件标定共有峰,计算相对峰高;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个数;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判断红外光谱图结果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是否相互验证;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25批香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的相关系数为0.9347~0.9829,共标定16个共有峰,1500~1300 cm^(-1)波段处差异明显。正态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928、1649、995 cm^(-1)波段处可分别将醋煮品、醋炙品、醋蒸品与饮片区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显示25批样品共有2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指认出3号峰为5-HMF,7号峰为对香豆酸,8号峰为阿魏酸,14号峰为木犀草素,19号峰为香附烯酮,21号峰为α-香附酮;红外光谱图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均可聚为五类,即能够相互验证;5-HMF的含量经炮制后均有增加。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在饮片中含量最低,经炮制后均有增加。香附烯酮经醋炙、醋煮、醋蒸、醋煮蒸后均有减少,在香附饮片中含量最高。α-香附酮经醋炙后含量略有增加,经醋煮、醋蒸、醋煮蒸后均减少。结论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红外光谱图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能够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炮制 指纹图谱 含量 红外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荆芥和荆芥穗饮片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程梦娟 耿晓桐 +5 位作者 龚海燕 谢彩侠 张娟 陈志红 杜宇 雷敬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62-372,共11页
分析荆芥和荆芥穗饮片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特征的差异,为其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收集市场上不同来源的荆芥和荆芥穗饮片,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总挥发油,并利用GC-MS对荆芥和荆芥穗样品中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 分析荆芥和荆芥穗饮片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特征的差异,为其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收集市场上不同来源的荆芥和荆芥穗饮片,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总挥发油,并利用GC-MS对荆芥和荆芥穗样品中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其次,利用SIMCA14.1软件对荆芥与荆芥穗中挥发油共有成分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最后,利用OPLS-DA结合t-test筛选导致荆芥和荆芥穗挥发油存在差异的代谢标志物。结果表明,荆芥中挥发油总含量普遍低于荆芥穗,荆芥和荆芥穗挥发油含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荆芥中挥发油成分种类多于荆芥穗,荆芥与荆芥穗挥发油成分特征存在差异,各自聚为一类;OPLS-DA结果结合t检验共筛选出薄荷酮、异胡薄荷酮、β-石竹烯、柠檬烯、β-蒎烯、胡薄荷酮、香芹醇、顺-p-2,8-薄荷二烯醇、1-辛烯-3-醇、4-异丙烯基甲苯10种引起两种饮片差异的主要代谢标志物。因此,荆芥与荆芥穗两种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特征存在差异,该差异与其临床功效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荆芥穗 挥发油 GC-MS 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和NIRS建立快速检测盾叶薯蓣中3种皂苷含量的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陶晓赛 陈志红 +4 位作者 谢彩侠 张娟 龚海燕 刘庆普 雷敬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盾叶薯蓣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和薯蓣皂苷含量的方法。本研究以全国8个产地的盾叶薯蓣药材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HPLC-ELSD建立同时测定盾叶薯蓣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及薯蓣皂苷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盾叶薯蓣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和薯蓣皂苷含量的方法。本研究以全国8个产地的盾叶薯蓣药材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HPLC-ELSD建立同时测定盾叶薯蓣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及薯蓣皂苷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盾叶薯蓣药材进行三种皂苷的含量测定;其次,扫描盾叶薯蓣药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将盾叶薯蓣药材校正集样品的三种皂苷含量作为参考值,结合其近红外光谱图,以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及预测性能指数(PI)作为评价所建定量检测模型性能的指标,利用TQ8.0分析软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光谱预处理方法筛选、建模波段及主成分数的确定分别建立盾叶薯蓣药材中三种皂苷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最后,分别利用验证集样品对所建三种皂苷检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检验。盾叶薯蓣样品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和薯蓣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经考察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盾叶薯蓣药材中三角叶薯蓣皂苷定量检测模型的R2为0.98117、RMSEC为0.0863、RMSEP为0.0638、PI为90.5;盾叶新苷定量检测模型的R2为0.98264、RMSEC为0.0420、RMSEP为0.0274、PI为91.1;薯蓣皂苷定量检测模型的R2为0.94364、RMSEC为0.00990、RMSEP为0.00541、PI为85.8;经统计学检验,三个模型对三种皂苷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以相对快速、准确测定盾叶薯蓣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及薯蓣皂苷的含量,为盾叶薯蓣药材质量的快速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NIRS 盾叶薯蓣 偏最小二乘法 三角叶薯蓣皂苷 盾叶新苷 薯蓣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及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维方 樊克锋 +1 位作者 雷敬卫 纪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92-3398,共7页
中药产地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产地生长环境对中药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的累积具有直接影响,中药材素有道地产区分为非道地产区,在我国具有悠远历史,由于其产地的变迁以及现代主产地的增加,导致当今药材主产地与历史记录略有出入... 中药产地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产地生长环境对中药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的累积具有直接影响,中药材素有道地产区分为非道地产区,在我国具有悠远历史,由于其产地的变迁以及现代主产地的增加,导致当今药材主产地与历史记录略有出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的优点,红外光谱可完整地将不同产地地黄的信息表达,结合化学计量学将红外光谱所体现的信息数字化。该工作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产地地黄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点数6个、选取900~1 200 cm-1波段进行最高峰归一化等预处理,对每个产地红外光谱各主要特征峰的相对峰强度进行计算,采用正态分布、聚类(CA)和主成分分析(PCA)比较其质量差异,地黄的产地鉴别对中药的合理应用具有科学意义。结果表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采集73批不同产地生地黄的红外图谱,73批不同产地地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峰形、峰位、峰高基本相似,不同产地地黄中含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其特征峰、形状基本一致,其中河南产地的地黄有个别特征峰的高度突出,指纹区存在一定差异,差异主要贡献波段为:1 639, 1 424, 1 354和1 260 cm-1,共标定13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可将73批地黄样品分为河南产的怀地黄和其他地黄两类,表明不同产地地黄存在内部质量差异;正态分布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在1 639 cm-1处,河南产的怀地黄与其他省份的正态分布曲线交叉依次为: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此方法能有效将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区分开;对所得的共有峰相对峰强度进行降维处理,并计算不同产地地黄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河南产怀地黄得到综合得分均高于其他产地的地黄,表明河南产的怀地黄质量最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无损、有效、快速的鉴别不同产地地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正态分布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一贯煎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豪 张维方 +6 位作者 雷敬卫 李莹莹 杨春静 谢彩侠 龚海燕 丁心雨 姚天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02-3210,共9页
经典名方一贯煎由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6味药组成,具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效。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的优点,可完整的将不同批次一贯煎基准样品的信息表达。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的红外光谱,对... 经典名方一贯煎由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6味药组成,具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效。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的优点,可完整的将不同批次一贯煎基准样品的信息表达。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的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得到相对峰高,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图谱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5批一贯煎基准样品中868、822和779 cm^(-1)波段为糖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峰,多为枸杞所贡献,815 cm^(-1)波段处少数为麦冬所贡献;生地黄单煎液在1148 cm^(-1)波段处、沙参单煎液在1158、1082和1019 cm^(-1)波段处、当归单煎液在993 cm^(-1)波段处均有对糖苷类成分的贡献;川楝子单煎液1746 cm^(-1)波段处可溶性脂类糖苷成分吸收峰明显,一贯煎复方中此处吸收峰并不明显,可能为川楝子与其他五味药配伍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HCA结果显示,当组间距离=10时,S1、S2、S15聚为一类,S9、S11、S12、S13、S14聚为一类,S3、S4、S5、S6、S7、S8、S10聚为一类,表明不同批次一贯煎汤剂内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PCA分类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并计算不同批次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其中批次3一贯煎汤剂质量最佳,批次1质量最次,由载荷散点图分析得到1104、1142、1412、1260和868 cm^(-1)波段峰对主成分1的贡献率较大;777、2936、923、1721、818和637 cm^(-1)波段峰对主成分2的贡献较大。OPLS-DA结果与HCA和PCA结果一致,以VIP>1为标准,筛选出七个导致样品之间产生差异的波段,分别为777、637、923、2936、1260、1412和1630 cm^(-1),该结果与PCA载荷图中寻找的重要性权重变量基本一致。所建立的一贯煎红外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准确度高,可用于经典名方的快速鉴别分析,为经典名方一贯煎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一贯煎 基准样品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生理代谢及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庆婷 耿晓桐 +5 位作者 李雅静 张娟 刘庆普 龚海燕 雷敬卫 谢彩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569-1582,共14页
为探讨盾叶薯蓣在低磷胁迫下的生理变化、甾体皂苷类成分代谢及基因表达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选取河南南阳产盾叶薯蓣进行模拟低磷胁迫实验,在不同时期对根际基质中的磷含量(全磷、速效磷、磷酸铝盐、磷酸铁盐、磷酸钙盐)和土壤酸性磷酸酶(... 为探讨盾叶薯蓣在低磷胁迫下的生理变化、甾体皂苷类成分代谢及基因表达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选取河南南阳产盾叶薯蓣进行模拟低磷胁迫实验,在不同时期对根际基质中的磷含量(全磷、速效磷、磷酸铝盐、磷酸铁盐、磷酸钙盐)和土壤酸性磷酸酶(soil acid phosphatase,S-ACP)活性、植株根系发育特征(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总表面积),各部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甾体皂苷类成分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时期,并利用RNA-Seq测序对关键时期盾叶薯蓣根茎、叶片、地上茎3个部位中的基因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磷胁迫处理后盾叶薯蓣根际基质中易吸收态磷含量显著降低,其抗氧化酶(POD、SOD)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根系发育受阻;低磷胁迫可明显影响盾叶薯蓣中甾体皂苷的合成与积累,且不同部位响应特征不同;胁迫初期为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时期;响应低磷胁迫关键时期的盾叶薯蓣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对三个处理组不同部位基因表达量与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分别从盾叶薯蓣根茎、叶片、地上茎3个部位中挖掘到239、211、237个差异基因,涉及萜类骨架、有机酸、肌醇的生物合成等多个代谢通路。上述研究结果说明盾叶薯蓣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水平对表型性状和生理代谢过程进行调节来响应低磷胁迫,本研究为研究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低磷胁迫 磷形态 土壤酸性磷酸酶 抗氧化酶 甾体皂苷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质怀地黄生育期根际土壤挥发性有机物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梦娟 耿晓桐 +5 位作者 张宝 王丰青 龚海燕 雷敬卫 张重义 谢彩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7-96,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种质怀地黄生育期根际土壤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特征,为探讨地黄连作障碍及其与根际土壤中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九、北京1号、白选3个种质地黄为研究对象,于07-28(地上部位快速生长期)、08... 【目的】分析不同种质怀地黄生育期根际土壤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特征,为探讨地黄连作障碍及其与根际土壤中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九、北京1号、白选3个种质地黄为研究对象,于07-28(地上部位快速生长期)、08-24(地下块根膨大初期)和10-18(成熟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分别编号为J-7、J-8、J-10,B-7、B-8、B-10和X-7、X-8、X-10,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其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提取物的VOCs,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计算,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种质地黄各生育期根际土壤VOCs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HCA),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t检验筛选各生育期差异的VOCs。【结果】从3个种质地黄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得到56个共有色谱峰,从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共得到50个共有峰。不同时期地黄根际土壤VOCs差异较为明显,其中8月根际土壤VOCs与7月、10月差异更为明显,3个生育期地黄根际土壤乙酸乙酯提取物与二氯甲烷提取物共有差异VOCs分属于酮类、醇类、酚类。【结论】不同种质地黄同一时期根际土壤VOCs表现基本一致,但同一种质地黄根际土壤VOCs在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根际土壤 GC-MS 挥发性有机物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地黄对高果糖诱导肾脏炎症的改善作用研究
11
作者 陈燕 刘庆普 +4 位作者 孟鑫宇 赵丽琴 靳永环 冯卫生 郑晓珂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第9期164-168,I0030-I0032,共8页
目的探讨生地黄对代谢综合征小鼠肾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30%果糖水喂养12周建立代谢综合征小鼠模型,造模12周后,分别灌胃给予生地黄提取物(2、4 g/kg)、别嘌呤醇(0.005 g/kg,阳性对照)12周,期间继续30%果糖喂养。观察小鼠体... 目的探讨生地黄对代谢综合征小鼠肾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30%果糖水喂养12周建立代谢综合征小鼠模型,造模12周后,分别灌胃给予生地黄提取物(2、4 g/kg)、别嘌呤醇(0.005 g/kg,阳性对照)12周,期间继续30%果糖喂养。观察小鼠体质量、胰岛素敏感性,测定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尿酸、肌酐,尿液尿酸、微量白蛋白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e anion transporter 1,URAT1)水平,检测肾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脏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生地黄能够降低高果糖饮食小鼠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降低血清尿酸水平,降低GLUT9、URAT1的表达,促进尿酸排泄,并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白蛋白水平、改善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抑制NF-κB的激活,降低肾组织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18、IL-6和TNF-α的水平。结论生地黄通过调控尿酸转运蛋白GLUT9、URAT1的表达,促进尿酸排泄,从而减轻高果糖饮食诱导的肾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尿酸转运蛋白 果糖 肾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