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和多目标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预测研究
1
作者 李鹏远 牛豪爽 刘毅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10,共17页
【目的】混凝土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石,其抗压强度的精确预测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并提出RF-NSGA-II算法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实现抗压强度和成本的双重优化。【方法】构建... 【目的】混凝土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石,其抗压强度的精确预测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并提出RF-NSGA-II算法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实现抗压强度和成本的双重优化。【方法】构建了包含不同隐藏层和神经元数量的15种DNN模型架构,评估其性能并选取最佳模型,采用超参数优化策略和贝叶斯优化策略,提升DNN模型的预测性能,比较DNN模型与支持向量回归(SVR)和随机森林(RF)模型的性能。基于RF-NSGA-II算法,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以满足强度要求和成本控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最优模型为3个隐藏层和64个隐藏单元(3L-64u)的DNN模型,经过优化DNN模型在MAE和MSE上分别降低了18%和27%,优化后的DNN模型相比SVR和RF模型在MAE和MSE上分别减少了4%和12%、11%和15%。【结论】通过案例验证,DNN3-L64u-BOP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RF-NSGA-II算法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有效降低成本,满足工程强度要求。基于贝叶斯优化的DNN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RF-NSGA-II算法在多目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展示出优异的性能,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DNN 抗压强度 预测 优化 力学性能 影响因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研究现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明丽 管学茂 张家彬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7,共3页
介绍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研究现状。按照分子结构的不同分为四代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第一代丙烯酸共聚物,第二代丙烯基醚型,第三代酰胺型,第四代聚乙二醇支链型。同时介绍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几种常用合成方法。
关键词 聚羧酸系 高效减水剂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亚楠 杨健辉 +1 位作者 魏加志 彭浩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4,共3页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具有变形小、受力性能好、抗震能力强等优点,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可以满足高架、大跨度的要求,由此所形成的悬臂挂篮浇筑施工技术可以突破地形,跨越江河等条件的限制。本文以中南重载铁路汾河特大桥为例,给出了该...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具有变形小、受力性能好、抗震能力强等优点,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可以满足高架、大跨度的要求,由此所形成的悬臂挂篮浇筑施工技术可以突破地形,跨越江河等条件的限制。本文以中南重载铁路汾河特大桥为例,给出了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探讨了施工中应重点注意事项,希望能为类似桥梁施工进一步提高质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刚构连续梁 悬臂挂篮灌筑法 三角托架 体系转换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采深度与构造应力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子指标取值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震 吴冠洋 +5 位作者 司尚金 高鑫 刘勋 张冬冬 张呈祥 刘家琛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47,共10页
深部工程岩体复杂赋存环境致使其力学特性不同于浅部,在煤矿开采扰动下时常诱发冲击地压灾害,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在煤矿动力灾害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考虑构造应力影响因素W5的综合指数法子指标计算中,正常应力值并无明确的取值依... 深部工程岩体复杂赋存环境致使其力学特性不同于浅部,在煤矿开采扰动下时常诱发冲击地压灾害,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在煤矿动力灾害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考虑构造应力影响因素W5的综合指数法子指标计算中,正常应力值并无明确的取值依据。针对此问题,首先,理清了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现状与地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数值研究中自变量(采深、地应力)的存在范围,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建立了数值模型并开展了地下岩体开挖数值模拟,分析了破坏体积演化特征与规律,揭示了高地应力显现点对应的临界地应力比随采深的演化规律,建立了高应力显现临界地应力比的定量表达及高应力显现条件判据,最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开采深度与构造应力的冲击地压危险指数子指标。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危险性表现为矿压显现与煤岩体动力失稳,可将高应力显现与强破坏特征判定为“深部”条件;地下岩体破坏体积随地应力比和埋深的增大而增加,破坏体积曲线演化特征随岩性不同表现出差异性;高地应力显现点对应的地应力比随埋深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减小,当埋深趋于无穷大时,高应力显现临界地应力比趋于0.6;当地应力比大于等于高地应力显现点对应的临界地应力比时,出现高地应力显现特征;正常应力值可取为高地应力显现点对应的最大水平地应力。提出的子指标可以准确地评价不同开采深度、不同构造应力条件下的冲击危险性,也体现了防冲工作的个性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冲击地压 危险性评价 高地应力 开采深度 构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抵抗线影响下层状岩体爆破的破岩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建新 孟鹏展 +1 位作者 张馨 李真珍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70,共11页
层状岩体是地下工程建设常见的地质构造,钻爆法施工在层状岩体中表现为爆破成型效果差、超欠挖现象严重、振动传播不均衡等问题。抵抗线是影响爆破效果的关键参数,本研究以最小抵抗线为控制指标,研究初始应力与节理角度等影响下的层状... 层状岩体是地下工程建设常见的地质构造,钻爆法施工在层状岩体中表现为爆破成型效果差、超欠挖现象严重、振动传播不均衡等问题。抵抗线是影响爆破效果的关键参数,本研究以最小抵抗线为控制指标,研究初始应力与节理角度等影响下的层状岩体爆破破岩规律。以Ⅲ级围岩为地质背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制备不同节理参数的混凝土试块作为层状岩体的模拟材料,进行了一系列不同爆破条件下的爆破试验,结合高速摄影机、动态信号分析系统以及智能五段爆速仪等设备监测了试验过程;利用LS-DYNA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地应力静载与爆炸动载耦合作用下层状岩体的损伤及应力波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节理对爆破应力波地传播有阻隔作用,改变了裂纹扩展的方向和形态,应力波传至节理面后大量能量发生反射现象,少量能量发生透射现象穿过节理面,爆破效果上表现为主裂纹首先沿节理弱面贯穿,垂直于节理方向迎爆侧的岩石裂纹发育优于背侧裂纹,迎爆侧岩石内的应变强度大于背爆侧;随着抵抗线在6~10 cm增大,层状岩体爆破产生的爆破粉碎区及裂隙区范围逐渐减小,但爆破空腔范围先增大后减小,抵抗线较小时爆炸能量主要以气体形式逸出造成能量浪费,较大时爆炸能量作用于岩石内部难以抛掷岩石,当抵抗线为H=8 cm时,爆破产生的破岩效果最好;节理面迎爆侧有效应力随最小抵抗线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合速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节理面背爆侧有效应力峰值和合速度峰值变化趋势平缓。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地下工程中层状岩石爆破破岩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爆破 不同抵抗线 裂纹扩展 应力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石逆倾向与顺倾向剪切破坏特征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震 吴冠洋 +4 位作者 司尚金 刘光旭 李明明 张呈祥 徐荣超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7,共11页
层状岩石层理效应的研究对深部岩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天然层状岩石逆倾向与顺倾向剪切力学行为差异性仍认识不清。为此,开展了0°≤ψ≤180°(ψ为剪切面顺时针旋转至层理面的滑动倾向角)的页岩全角度剪切试验,详细地... 层状岩石层理效应的研究对深部岩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天然层状岩石逆倾向与顺倾向剪切力学行为差异性仍认识不清。为此,开展了0°≤ψ≤180°(ψ为剪切面顺时针旋转至层理面的滑动倾向角)的页岩全角度剪切试验,详细地研究了逆倾向与顺倾向下剪切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差异性,并结合离散元模拟进行了补充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顺层面剪切时抗剪强度取得最小值,ψ=30°时取得最大值,90°与135°时取得局部极大值,逆倾向抗剪强度相对更高,ψ>30°时随滑动倾向角增加抗剪强度总体呈减小趋势;根据不同滑动倾向角下剪切力学行为的差异性,按滑动倾向角将层状岩石分为三组,即层面张拉与基质剪切组(15°~60°)、基质剪切组(75°~120°)、基质与层面剪切组(135°~180°);基质剪切组在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峰前均存在应力降现象,层面张拉与基质剪切组在峰后呈“阶梯”状应力降低;张拉破坏与剪切破坏同时存在且以剪切破坏为主;顺层面剪切时层面的剪切裂纹数目占优,ψ=90°时基质体的剪切裂纹数目最多,ψ=30°时层面的张拉裂纹数目最多,其次是基质体的剪切裂纹,ψ=150°时以层面、基质体的剪切裂纹为主。研究揭示了层状岩石逆倾向与顺倾向剪切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差异性根源,可为各向异性力学模型完善、灾变机制及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各向异性 力学特征 破坏模式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级膏体充填材料静动态抗离析性能表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红 吴爱祥 +3 位作者 王洪江 彭乃兵 王恒 焦华喆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09-3915,共7页
为表征粗粒级膏体充填材料的抗离析性能,基于固液两相流体力学及非牛顿流体力学,对粗颗粒的静动态受力进行分析,构建膏体充填料浆静动态抗离析力学模型。综合考虑浆体屈服应力、粗颗粒粒级分配和固液密度,提出抗离析性能表征模型,... 为表征粗粒级膏体充填材料的抗离析性能,基于固液两相流体力学及非牛顿流体力学,对粗颗粒的静动态受力进行分析,构建膏体充填料浆静动态抗离析力学模型。综合考虑浆体屈服应力、粗颗粒粒级分配和固液密度,提出抗离析性能表征模型,即离析判定值M。为检测该模型,以料浆浓度、粗颗粒最大粒径、尾碎比为三因素,进行9组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离析判定值 M 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其中,M的最大值Mmax和M的平均值Mavg的拟合复相关参数均达到0.9以上,模型具有可靠性。合理选取粗颗粒粒径计算标准,即可实现对粗粒级膏体料浆抗离析性能的准确预测。建议离析判定值Mavg为1.0-2.5,离析判定值Mmax为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抗离析指标 剪切阻力 屈服应力 振动离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冰水两相测试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凡 刘靖 +2 位作者 刘石 梁世强 王雪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3,共5页
采用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方法研究冰水两相系统中冰在水中的运动和冰锋面的移动等。研究过程中,先采用传统的闭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即电极布置于被测管道某一截面的外侧一周,得到被测截面的冰-... 采用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方法研究冰水两相系统中冰在水中的运动和冰锋面的移动等。研究过程中,先采用传统的闭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即电极布置于被测管道某一截面的外侧一周,得到被测截面的冰-水分布,以及冰在水中的运动轨迹。之后,为研究冰锋面的迁移情况,针对测试件的特殊结构设计了新型非闭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即沿容器高度上布置了几组电极,每组电极两两相对。当冰锋面浸没过某一对电极时,该对电极电容值迅速减小,因此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可以获得冰锋面的运动。采用电容层析成像这种非接触测量方式可以获得冰在水中的移动及冻结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冻土中的复杂现象提供新型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冰水分界面 两相流 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浆液稠度时空变化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扩散机制 被引量:9
9
作者 乔世范 檀俊坤 +4 位作者 郭佳奇 张细宝 谢济仁 喻伟 方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724,共12页
研究考虑幂律水泥浆液稠度时空变化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扩散半径及力学性质影响。首先,针对不同水灰比水泥浆液进行稠度时变性试验,简要分析浆液稠度时变规律,并获取各水灰比水泥浆液稠度时变系数;其次,分析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扩散机理,重... 研究考虑幂律水泥浆液稠度时空变化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扩散半径及力学性质影响。首先,针对不同水灰比水泥浆液进行稠度时变性试验,简要分析浆液稠度时变规律,并获取各水灰比水泥浆液稠度时变系数;其次,分析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扩散机理,重点研究浆液扩散稠度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再次,建立恒定注浆速率条件下,考虑浆液稠度时空变化不均匀隧道壁后注浆的扩散模型,并推导浆液压力及管片承压时间与空间的分布方程,确定浆液注浆压力的时变规律;最后,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注浆终压与管片承受压力、浆液扩散半径及注浆浆液压强时空分布的关系,并对比分析考虑与不考虑浆液稠度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扩散半径及管片受力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浆液质点的压强随距离注浆孔位置增加而减小;当注浆终压较低时,注浆浆液扩散半径随注浆终压增大而迅速提高;盾构隧道管片注浆终压增大,管片所承受的注浆总压力迅速增大;不考虑浆液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所得注浆压力为正常值的60倍以上,所得浆液扩散半径约为正常值的1/3,管片承受总压力相差2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注浆 稠度时变性 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幂律流体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下砂土与结构界面单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佳奇 刘希亮 苏承东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利用改装自RMT-150B试验系统的单剪试验仪进行饱和砂土与结构界面单剪试验,研究高应力条件下界面本构模型及界面剪切刚度变化趋势,为高应力状态下涉及到界面力学问题的工程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中,首先对剪切盒中的砂土进行固结... 利用改装自RMT-150B试验系统的单剪试验仪进行饱和砂土与结构界面单剪试验,研究高应力条件下界面本构模型及界面剪切刚度变化趋势,为高应力状态下涉及到界面力学问题的工程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中,首先对剪切盒中的砂土进行固结,然后法向应力恒定在高应力水平上开始界面剪切,并记录试验数据,剪切时保证砂土能相对自由的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高应力下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现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特征,不同于直剪试验条件下二者呈现的双曲线关系;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曲线能克服NEPP模型中双曲线的缺陷,其取代双曲线形成新的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试验数据。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幂函数,线性函数更适合描述界面初始剪切刚度同法向应力之间的关系。基于新的界面模型给出了界面切线剪切刚度的公式,同时比较了2种模型的界面切线剪切刚度随剪切位移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单剪试验 NEPP 威布尔分布 初始剪切刚度 切线剪切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测量煤粉输送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靖 孙猛 刘石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共5页
采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常温下稀疏气力输送的煤粉浓度进行了测试研究。为了利用电容传感器敏感场的分布特性,实验系统中设置了一旋风分离装置,通过旋风分离作用将煤粉颗粒集中在壁面区域,传感器电极布置在分离器直管上。改变螺杆... 采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常温下稀疏气力输送的煤粉浓度进行了测试研究。为了利用电容传感器敏感场的分布特性,实验系统中设置了一旋风分离装置,通过旋风分离作用将煤粉颗粒集中在壁面区域,传感器电极布置在分离器直管上。改变螺杆给粉速度以及风量可改变煤粉输送浓度,通过对管道截面体积浓度、波动特性以及体积浓度平均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测量煤粉输送浓度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煤粉浓度 电容层析成像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框架柱抗震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春敏 周淼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9,共5页
通过7根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角度时低周往复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的相关性、滞回曲线特性和延性系数。结果表明,低周往复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框架柱的受剪承载力随加载角度... 通过7根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角度时低周往复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的相关性、滞回曲线特性和延性系数。结果表明,低周往复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框架柱的受剪承载力随加载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双向受剪承载力的相关关系可以近似用椭圆方程描述;滞回曲线在形状上与正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的滞回曲线并无明显差异;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大,框架柱的延性系数有降低的趋势。低周往复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所有框架柱的破坏均为剪切脆性破坏,应加强其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截面框架柱 斜向水平荷载 双向受剪承载力 滞回曲线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吸振器消除框架梁横向振动的可行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现成 郭蓬勃 +1 位作者 张益民 龚耀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79-182,共4页
从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两方面探讨利用吸振器消除工业厂房框架梁横向振动的可行性。将振动设备与支撑框架梁构成的动力系统简化为弹性支座支撑的受简谐动力作用并有连续分布参数的Euler-Bernoulli梁。安装吸振器后理论分析吸收框架... 从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两方面探讨利用吸振器消除工业厂房框架梁横向振动的可行性。将振动设备与支撑框架梁构成的动力系统简化为弹性支座支撑的受简谐动力作用并有连续分布参数的Euler-Bernoulli梁。安装吸振器后理论分析吸收框架梁横向振动的可行性;通过对模型进行试验研究验证理论分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吸振器消除框架梁横向振动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厂房结构 吸振器 结构振动控制 吸振试验 结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隆至涪陵乌江两岸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白云峰 周德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共5页
武隆至涪陵是乌江航运进入长江的咽喉要道,也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现场调查表明,沿岸长约90 km范围内,发育有滑坡24处、泥石流沟2处、较大规模的岩堆4处和多处崩塌。分析认为,沿岸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分布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河谷岸... 武隆至涪陵是乌江航运进入长江的咽喉要道,也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现场调查表明,沿岸长约90 km范围内,发育有滑坡24处、泥石流沟2处、较大规模的岩堆4处和多处崩塌。分析认为,沿岸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分布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河谷岸坡类型密切相关。河流对斜坡坡脚的切蚀作用、暴雨以及人类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目前沿岸多数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少数滑坡受降雨及江水涨落的影响而处于周期性的蠕动变形状态;三峡水库蓄水后,部分滑坡复活的可能性较大,原来稳定的部分岸坡和岩堆也有可能进入失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简化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春敏 孟海平 孙佳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通过5根无箍筋和7根有箍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研究加载角度不同时,低周往复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的破坏机理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可以近似用椭圆方程描述无箍筋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的相关关... 通过5根无箍筋和7根有箍筋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研究加载角度不同时,低周往复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的破坏机理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可以近似用椭圆方程描述无箍筋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的相关关系,并且框架柱截面长边和短边方向的箍筋应力彼此独立。根据上述分析,引入混凝土抗剪强度折减系数,计算低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该公式可行,且具有95%以上的可靠性。同时,考虑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给出了考虑地震作用时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建议的简化算法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柱 双向受剪承载力 三折线法 地震 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各向异性损伤的统一弹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文 闫芙蓉 俞茂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11,318,共9页
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热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的宏观唯象理论的研究方法,引入俞茂宏相当应力,建立了各向异性损伤的统一弹塑性损伤模型和损伤演变相当应力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材料的拉压异性与中间主应力效应,并将静水应力效应与偏应力效应分开... 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热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的宏观唯象理论的研究方法,引入俞茂宏相当应力,建立了各向异性损伤的统一弹塑性损伤模型和损伤演变相当应力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材料的拉压异性与中间主应力效应,并将静水应力效应与偏应力效应分开考虑,符合从岩土到金属等各种材料实际,具有很广泛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统一弹塑性损伤模型 各向异性损伤 俞茂宏相当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超 刘希亮 王光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6-858,共3页
为了研究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硬粘土基坑在无支护开挖过程中主动区、被动区土压力以及坑脚处集中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典Rankine理论不适合于硬粘土土层土压力的分析研究;基坑开挖... 为了研究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硬粘土基坑在无支护开挖过程中主动区、被动区土压力以及坑脚处集中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典Rankine理论不适合于硬粘土土层土压力的分析研究;基坑开挖主动区上压力与深度呈正定线性关系;基坑被动区土压力在坑脚附近形成近似矩形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开挖侧面上的突变应力,存在于1.0-1.2倍开挖深度的土层区域内,其值是相应深度处静止土压力的1.0-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 硬粘土 无支护基坑开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法及可视化火焰检测系统的燃煤锅炉NO_x排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靖 姜凡 +1 位作者 李志宏 刘石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1,69,共5页
为了研究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特性,利用可视化火焰检测系统对燃煤锅炉燃烧火焰和温度场进行了测试研究。通过测量,由双色测温法计算得到了炉内温度场,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火焰图像特征参数,进而借助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由... 为了研究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特性,利用可视化火焰检测系统对燃煤锅炉燃烧火焰和温度场进行了测试研究。通过测量,由双色测温法计算得到了炉内温度场,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火焰图像特征参数,进而借助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由炉内燃烧温度场及火焰图像特征参数来预测NOx排放量的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一致性,从而为燃煤锅炉通过燃烧调整,以降低NOx排放和提高锅炉效率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火焰检测 可视化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与结构界面单剪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希亮 郭佳奇 程立潮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疏排水沉降引起的竖直附加力导致了华东地区多个立井井筒破裂,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工程问题,通过单剪仪研究了竖直附加力的影响因素,在自行加工改造的高应力单剪仪试验系统上进行了饱和(干)粗砂、饱和(干)细砂与钢材及混凝土界面的正交试... 疏排水沉降引起的竖直附加力导致了华东地区多个立井井筒破裂,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工程问题,通过单剪仪研究了竖直附加力的影响因素,在自行加工改造的高应力单剪仪试验系统上进行了饱和(干)粗砂、饱和(干)细砂与钢材及混凝土界面的正交试验.试验研究表明:砂的干湿状态对抗剪强度(竖直附加力的峰值)影响最大;砂的干湿状态,基底对初始剪切刚度的影响均较显著.颗粒破碎是砂的干湿状态、土性、基底三者对界面剪切特性影响的一个综合性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剪仪 正交试验 抗剪强度 初始剪切刚度 颗粒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构筑及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娟 范利丹 +4 位作者 胡潇依 王梦晓 秦刚 杨佳 陈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23-4631,共9页
传统的超级电容器因柔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可穿戴电子产品的需求。基于此,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柔性、延展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研究意义,总结... 传统的超级电容器因柔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可穿戴电子产品的需求。基于此,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柔性、延展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研究意义,总结了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并指出二维叉指超级电容器适用于微型电子器件,一维线型超级电容器具有更好的柔性和适应性。然后重点概述了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现存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是如何提高电极的容量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以及电解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电解质 电极材料 固态 电化学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