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连康山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比较
1
作者 金雅琴 陶积松 +1 位作者 王海亮 李冬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6,共11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法,研究了河南连康山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组成及科、属区系成分,揭示了地理条件对植物区系形成及成分差异的影响;应用Czehanowski相似系数,分析了2个区域科、属植物区系成分及相似性特征。结果表明:...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法,研究了河南连康山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组成及科、属区系成分,揭示了地理条件对植物区系形成及成分差异的影响;应用Czehanowski相似系数,分析了2个区域科、属植物区系成分及相似性特征。结果表明:连康山有种子植物143科716属1 808种(含变种),分别占河南全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4.08%、79.91%、61.22%;小秦岭有种子植物134科705属2 004种(含变种),分别占河南全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88.16%、78.68%、67.86%。连康山与小秦岭植物区系在科、属两级水平上均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以泛热带分布占绝对优势,而温带分布属同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呈现出南北交汇、暖热过渡的共同特征。2个区域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92.8%、81.07%、61.80%,适应不同纬度的地理条件变化和局部生境异质性的长期演变,同一科属植物群体在种的层次上出现了深层次的分化,造就了2个区域丰富的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康山 小秦岭 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灵宝杜鹃的引种及开发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军旺 张莹 +1 位作者 袁志良 叶永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4954-14955,共2页
介绍了小秦岭自然保护区野生灵宝杜鹃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提出了野生灵宝杜鹃引种的方法步骤,并就其开发利用提出建议,为该区域灵宝杜鹃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秦岭 灵宝杜鹃 引种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群落结构与组成 被引量:13
3
作者 韦博良 陈云 +4 位作者 许宁 贾宏汝 韩军旺 叶永忠 袁志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5-342,共8页
沿海拔梯度设置56个样地,对小秦岭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小秦岭群落物种丰富,样地中共调查到有143科330属522个类群;(2)通过对乔木,灌木,草本的重要值分析可知,华山松、连翘、莎草占优势;(3)对乔木层进行径级结... 沿海拔梯度设置56个样地,对小秦岭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小秦岭群落物种丰富,样地中共调查到有143科330属522个类群;(2)通过对乔木,灌木,草本的重要值分析可知,华山松、连翘、莎草占优势;(3)对乔木层进行径级结构分析,葛萝槭和领春木呈倒"J"形,说明森林更新良好。华山松、秦岭冷杉等呈正态分布和多峰特征,说明面临着后代更新困难的局面,属于衰退种群;(4)对乔木层的植物进行树高和胸径的拟合作图,所建立的二元分布模型可以为研究树木胸径、树高的实际关系和动态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群落结构 径级结构 多度分布 拟合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乔木生物量随地形因子变化格局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宏汝 张旭 +4 位作者 陈云 韩军旺 叶永忠 黄群策 袁志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7-782,共6页
在河南省小秦岭地区设置56个样方进行调查,根据树木异速生长方程,探讨了小秦岭森林乔木地上总生物量随地形因子的变化格局,并研究了该区物种多度最大的华山松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与海拔因子在统计学... 在河南省小秦岭地区设置56个样方进行调查,根据树木异速生长方程,探讨了小秦岭森林乔木地上总生物量随地形因子的变化格局,并研究了该区物种多度最大的华山松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与海拔因子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相关性;(2)乔木地上生物量随海拔上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物种多度最大的华山松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上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与总体乔木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格局有一定差别,可能是由于华山松生长在较高海拔不占优势;(4)华山松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海拔先上升后波动性下降,与华山松生物量随海拔变化一致;(5)华山松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其比值在3.1~3.2,随海拔升高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生物量 异速生长方程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冷杉就地保护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900-5900,5913,共2页
首先探讨了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冷杉衰败死亡的原因,然后提出保护措施,最后介绍了秦岭冷杉保护地的生态环境及秦岭冷杉形态、生理指标的测定。
关键词 秦岭冷杉 就地保护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区生态恢复区植物群落规律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智勇 董帅伟 李东伟 《南方农机》 2017年第12期148-148,共1页
在生态恢复研究中,环境条件对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态恢复的实质是土壤——植物系统的协同演化过程,小秦岭保护区矿区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各项指标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文章具体分析了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区生态环境... 在生态恢复研究中,环境条件对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态恢复的实质是土壤——植物系统的协同演化过程,小秦岭保护区矿区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各项指标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文章具体分析了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生态恢复区域植物群落的规律。希望对其他矿区生态恢复起到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区 植物群落规律 植被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军旺 冯佳伟 +1 位作者 张旭 袁志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1,共7页
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等指数对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的2个1 hm2样地内各种木本植物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的生态位宽度并不一定大于灌木的生态位宽度,灌木可能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2)重要值较小的物种... 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等指数对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的2个1 hm2样地内各种木本植物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的生态位宽度并不一定大于灌木的生态位宽度,灌木可能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2)重要值较小的物种可能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在取样面积不足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3)不论生态位宽度的大小,物种均会有较大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但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更多的物种有较大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4)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与生态位重叠的结果相似,但不尽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表明物种利用相似的资源并不足以引起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生态位特征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西曼林区样地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海亮 庄静静 张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1,共7页
为了探究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在保护区内立了一块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树木的种类、高度、胸径、冠幅、株数等因子,以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负二项参数、... 为了探究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在保护区内立了一块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树木的种类、高度、胸径、冠幅、株数等因子,以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负二项参数、扩散系数、扩散型指数、CA指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拟合检验等8项指标,对群落的分布类型、聚集强度及其空间格局进行研究.通过对重要值前6位物种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以及聚集强度的详细分析来了解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重要值中,漆(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在样地中的重要值最大,但它的物种数并不是最多的,其次是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它的重要值在样地中位于第2位,位于第3位的是葛萝槭(Acer grosseri);从径级分布中可以看出,样地中大胸径的树木较少,大多数是中小型;在空间分布格局中可以看出,大胸径的树木因为较少大多数是随机分布,中胸径的树木相对较多,多呈均匀分布,也有少量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而小胸径的树木最多,几乎呈集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格局 聚集 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秦岭冷杉死亡原因 被引量:9
9
作者 贾宏汝 陈云 +3 位作者 张旭 袁志良 王海亮 黄群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36-1945,共10页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近几年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衰败死亡现象,并有不断扩展的趋势,分析研究就地保护这一珍稀植物资源迫在眉睫。在对小秦岭全部秦岭冷杉定位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活树、死树分布和结...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近几年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衰败死亡现象,并有不断扩展的趋势,分析研究就地保护这一珍稀植物资源迫在眉睫。在对小秦岭全部秦岭冷杉定位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活树、死树分布和结构的对比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结构等式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SEM)结合环境因子,探讨了秦岭冷杉的生存状况和死亡原因。结果如下:(1)枯死树与活树分布基本相一致,活树个体中小树和大树相对较少,死亡个体主要为小树和中龄树;(2)秦岭冷杉的生长与海拔、坡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呈显著的相关性;(3)SEM分析结果显示,秦岭冷杉活树与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系,而死树却表现出负相关关系,枯死树与空间位置和地形表现出的负相关关系要明显大于活树。上述结果说明,秦岭冷杉幼苗和小树较少,更新能力差,秦岭冷杉的死亡不是个别现象和局部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秦岭冷杉的生长与海拔、坡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对秦岭冷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是影响秦岭冷杉死亡和衰败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今后秦岭冷杉经营保护过程中要注意微环境的变化,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小秦岭 等结构模式方程 土壤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被引量:27
10
作者 陈云 冯佳伟 +4 位作者 牛帅 许宁 韩军旺 叶永忠 袁志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53-2664,共12页
苔藓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什么样的分布格局?基于53个20 m×20 m样地,采集并鉴定了样地内所有生境中的苔藓物种;采用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对苔藓植物进行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 苔藓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什么样的分布格局?基于53个20 m×20 m样地,采集并鉴定了样地内所有生境中的苔藓物种;采用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对苔藓植物进行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进行排序分析;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研究苔藓物种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结果如下:(1)采集的1378份苔藓植物标本经过鉴定,共有33科89属240种,其中藓类226种,苔类14种;(2)经交叉验证认为本区苔藓植物可分为4类,Ⅰ长肋青藓(Brachythecium populeum)+大叶匐灯藓(Plagiomnium succulentum)+圆叶匐灯藓(Plagiomnium vesicatum)群落,Ⅱ灰白青藓(Brachythecium albicans)+宽叶青藓(Brachythecium curtum)+短肋羽藓(Thuidium kanedae)+平肋提灯藓(Mnium laevinerve)群落,Ⅲ短肋羽藓(Thuidium kanedae)+光萼叶苔(Jungermannia leiantha)+薄罗藓(Leskea polycarpa)+叉肋藓(Trachyphyllum inflexum)群落,Ⅳ宽叶青藓(Brachythecium curtum)+垂蒴棉藓(Plagiothecium nemorale)+全缘匐灯藓(Plagiomnium integrum)群落;(3)海拔、坡度和坡向对苔藓物种分布的解释量为7.29%;(4)苔藓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成明显的上升格局。通过研究了解了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物种组成、群丛划分以及每种苔藓植物的海拔分布范围;苔藓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上升呈显著的上升格局,与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分布格局不同。希望此研究能为苔藓植物生态学研究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树 典范对应分析 海拔 物种多样性 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江 谢桂林 +3 位作者 韩军旺 林青战 王汉男 韩娜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9-13,共5页
为填补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的空白,为该地区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手捡法对小秦岭自然保护区4种代表性生境[刺槐-杨树混交林(Ⅰ)、人工油松林(Ⅱ)、栎类-油松混交林(Ⅲ)和... 为填补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的空白,为该地区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手捡法对小秦岭自然保护区4种代表性生境[刺槐-杨树混交林(Ⅰ)、人工油松林(Ⅱ)、栎类-油松混交林(Ⅲ)和橿子栎灌丛(Ⅳ)]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动物1 287只,隶属于4门11纲20目25类。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30.38%)、甲螨亚目(30.15%)和中气门亚目(14.69%),常见类群为双翅目幼虫(4.43%)、膜翅目(4.04%)、虫齿目(3.65%)、双尾目(1.48%)、小蚓类(1.71%)和线虫类(4.20%),其余为稀有类群。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构成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特征起决定性作用。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垂直分布具有一定程度的表聚性。4种生境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排序依次均为Ⅱ>Ⅳ>Ⅰ>Ⅲ,Simpson优势度指数依次为Ⅰ>Ⅲ>Ⅳ>Ⅱ;Ja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Ⅱ和Ⅲ之间为中等不相似,其他生境两两之间为中等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森林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陈云 王海亮 +4 位作者 韩军旺 韦博良 贾宏汝 叶永忠 袁志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68-2075,共8页
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沿小秦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56块20 m×20 m样地,用多元回归树(MRT)方法对小秦岭森林群落进行分类,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进行排序,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沿小秦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56块20 m×20 m样地,用多元回归树(MRT)方法对小秦岭森林群落进行分类,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进行排序,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56个样地进行MRT分类,经交叉验证并依据植物群落分类和命名原则,本区植物群落可分为5类;(2)样方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生境分布范围,较好地反映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3)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发生一定的波动,且呈现不同的多样性格局:丰富度指数中,乔木层呈显著的单峰分布格局,灌木层在中海拔段呈明显下降趋势,草本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中,不同生活型物种随海拔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不同生活型物种的均匀度指数随海拔变化趋势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T DCA 广义可加模型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尺度和模型的小秦岭谱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帅 毕帅帅 +4 位作者 王雪颖 韩军旺 贾宏汝 叶永忠 袁志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502,共8页
为探索研究尺度、零模型与群落谱系结构的关系,在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样地,运用约束型、非约束型零模型分别从10、20、25 m 3个研究尺度上分析群落谱系结构,结果表明:(1)非约束型模型下,谱系结构聚集;约束型模型下,10、20 m尺度... 为探索研究尺度、零模型与群落谱系结构的关系,在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样地,运用约束型、非约束型零模型分别从10、20、25 m 3个研究尺度上分析群落谱系结构,结果表明:(1)非约束型模型下,谱系结构聚集;约束型模型下,10、20 m尺度上,谱系聚集,25 m尺度上谱系分散。对比发现,随研究尺度增大,谱系聚集程度降低,趋于分散,可能是由于环境异质性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程度降低,密度制约作用增强所致。(2)空间因子对谱系结构的影响远远大于地形因子,随研究尺度增加,空间因子及地形因子的解释量逐渐增大。地形的不同营造了不同的空间差异,二者密切相关。因此,空间因子是影响谱系结构形成的直接因素,而地形因子是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结构 地形因子 空间因子 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 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动物园鸟语林鸟类饲养管理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丽敏 吕晓晖 +2 位作者 郭凌 刘冰许 张亚芳 《河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37-38,共2页
鸟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动、植物完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植物配植,模拟鸟类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动物园鸟类的饲养管理水平,同时优化了鸟类的展出效果。
关键词 鸟类 生态环境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与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军旺 姚冠忠 +1 位作者 袁志良 叶永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243-12244,12255,共3页
[目的]为小秦岭矿区石渣坡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从2005年起,选用多种植物进行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试验,提出科学的配置模式。[结果]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选择的植物品种为:草本植物(高羊茅、猫尾草)、木质藤本植物(... [目的]为小秦岭矿区石渣坡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从2005年起,选用多种植物进行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试验,提出科学的配置模式。[结果]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选择的植物品种为:草本植物(高羊茅、猫尾草)、木质藤本植物(葛藤、爬山虎、五叶地锦)、灌木(珍珠梅、紫穗槐、荆条)、乔木(旱柳、山毛桃、侧柏),配置模式为:草本植物+乔木,适合海拔为500~1 500 m、小气候条件较好的矿区;草本植物+灌木,适合海拔为1 500~2 000 m的矿区;草本植物+藤本植物,适合海拔高于2 000 m、小气候条件较差的矿区。[结论]第1年种草,第2年种植乔木、灌木,科学追肥浇水,可改善小秦岭矿区石渣坡的植被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石渣坡 植被恢复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地区木本植物种内及种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军旺 郭磊 +3 位作者 冯佳伟 叶永忠 贾鸿儒 袁志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7-543,共7页
以小秦岭的西枣乡与中转站2地调查的2个1 hm^2样地的数据为基础,基于泊松异质性分布,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了个体数大于100的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西枣乡样地中的白鹃梅和鹅耳枥,以及中转站样地中的漆均对多数物种有负相... 以小秦岭的西枣乡与中转站2地调查的2个1 hm^2样地的数据为基础,基于泊松异质性分布,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了个体数大于100的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西枣乡样地中的白鹃梅和鹅耳枥,以及中转站样地中的漆均对多数物种有负相关,但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最小;中转站样地中的粗榧和接骨木对其他物种的影响较小,但受到大多数物种的抑制作用。中转站样地物种正处于剧烈的演替过程中,而西枣乡样地正处于群落演替的平缓期。同时,在这2个样地中,多数物种的种内关系在较小空间尺度(0~10 m)上表现为正相关,部分表现为不相关。这种现象有利于物种的更新,并能促进种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种间相关性 异质性泊松分布 点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鸟类资源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亚芳 孔红韦 +4 位作者 刘红云 刘冰许 刘雪晴 赵文珍 赵海鹏 《河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38-40,共3页
通过对已发表的论文、著作的详细整理,确定河南省已知鸟类计432种,隶属于18目71科。其中雀形目鸟类198种(鸣禽类),占总数的45.83%;鹑鸡类7种,鸠鸽类6种,猛禽类51种,攀禽类29种,涉禽类96种,游禽类45种。留鸟122种,旅鸟124种,夏候鸟91种,... 通过对已发表的论文、著作的详细整理,确定河南省已知鸟类计432种,隶属于18目71科。其中雀形目鸟类198种(鸣禽类),占总数的45.83%;鹑鸡类7种,鸠鸽类6种,猛禽类51种,攀禽类29种,涉禽类96种,游禽类45种。留鸟122种,旅鸟124种,夏候鸟91种,冬候鸟83种,迷鸟11种。古北界鸟类206种,东洋界鸟类93种,广布种鸟类133种。河南省鸟类整体体现出过渡性、混杂性的特点,夏候鸟多于冬候鸟,旅鸟多于留鸟。在已知鸟类中,水鸟约占1/3,这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地貌特征相符合。并对河南省鸟类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鸟类 编目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马鸡在河南地区的人工繁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强 杨华 +4 位作者 刘红云 张亚芳 刘冰许 刘雪晴 赵文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5期122-124,共3页
从繁殖行为、孵化、出雏、育幼等方面介绍了蓝马鸡在河南地区的人工繁育技术。
关键词 蓝马鸡 人工繁殖 河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文章写作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华 张晓强 +2 位作者 刘冰许 刘红云 张亚芳 《河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52-53,共2页
总结了科普文章写作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科普文章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策略
20
作者 张亚芳 《花卉》 2018年第12期249-249,共1页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然而森林面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开始逐年降低.林场经营由此产生,目前国有林场总面积占据全国范围森林面积的23%,大范围国有林场的存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就应当将野生动物保护作为国有林场...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然而森林面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开始逐年降低.林场经营由此产生,目前国有林场总面积占据全国范围森林面积的23%,大范围国有林场的存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就应当将野生动物保护作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过程中,需将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类型划分为关键性的物种,由此强化关键物种及栖息地保护.主要需要结合关键物种的分布及栖息状况来划分区域,做好分区管理,应用相关森林经营技术避免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最终实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森林经营 野生动物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