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高效吸收利用磷素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康国章 王鹏飞 +2 位作者 李艳 王金凤 韩巧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0-809,共10页
小麦作为高需磷量的主要粮食作物,实现稳产高产高度依赖磷肥施用。然而,我国小麦当季磷肥利用率仅19%,提升磷素吸收利用效率已成为小麦养分研究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本文基于作者团队前期关于小麦磷高效利用的研究基础,首先剖析了土壤... 小麦作为高需磷量的主要粮食作物,实现稳产高产高度依赖磷肥施用。然而,我国小麦当季磷肥利用率仅19%,提升磷素吸收利用效率已成为小麦养分研究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本文基于作者团队前期关于小麦磷高效利用的研究基础,首先剖析了土壤磷素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梳理了小麦及其他作物实现磷素高效吸收利用的5条关键途径:根系形态重塑、根际微生物互作、有机酸分泌、体内磷再分配以及基因表达调控,并深入阐述了小麦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1s)的分类与功能特性。其次,详细介绍了磷素吸收效率与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剖析了正向遗传学在定位与克隆小麦磷高效基因时进展缓慢的制约因素,同时阐述了利用反向遗传学手段挖掘出的磷高效候选基因。在分子调控机制层面,着重探讨了小麦磷信号转导通路中转录因子TaPHR1、TaMYB4等的功能。最后,从小麦磷高效精准表型组高通量的研发、花后体内磷再分配关键PHTs基因的精准鉴定,以及全基因组测序与高通量芯片技术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对小麦磷高效利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磷高效 高亲和磷转运蛋白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运筹技术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1 位作者 王成雨 屈会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籽粒产量的临界施氮量小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临界施氮量,0—23.31g/m^2为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步增长区,23.31~27.14g/m^2为异步徘徊区,27.14g/m^2以上为同步... 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籽粒产量的临界施氮量小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临界施氮量,0—23.31g/m^2为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步增长区,23.31~27.14g/m^2为异步徘徊区,27.14g/m^2以上为同步下降区。增施氮肥能提高籽粒麦谷蛋白、醇溶蛋白的含量及籽粒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的比值,同时显著提高籽粒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延伸度。氮肥基施与追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以基施、拔节期和孕穗期三次施肥效果最佳,适当加大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对提高小麦籽粒营养和加工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运筹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2 位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张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重穗型品种矮早8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两个中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80~300 kg/hm^2范围内3个梯度氮肥用量和三种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有明显的调... 以重穗型品种矮早8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两个中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80~300 kg/hm^2范围内3个梯度氮肥用量和三种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M1处理单产最高,为8319.0 kg/hm^2;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处理籽粒单量最高,为9027.0 kg/hm^2。氮肥对中间型品种周麦18产量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单位面积穗数的调控来实现的,对重穗型品种矮早8则主要是通过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调控来实现的。重穗型品种矮早8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用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高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处理H1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中间型品种周麦18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最高;供试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在180~300 kg/hm^2纯氮范围内,根据品种不同穗型特点,采用中氮水平,适当加大追肥比例,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适为3∶5∶2适宜,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基肥∶拔节肥为5∶5是实现高产优质同步提高比较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运筹模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上短控释期尿素的适宜施用量与施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靳海洋 谢迎新 +4 位作者 刘园 马冬云 朱云集 王晨阳 贺德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2-549,共8页
【目的】控释尿素受土壤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应用效果不一。对比相同施氮量下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与尿素分期施用,以及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追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为控释尿素的合理施用提... 【目的】控释尿素受土壤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应用效果不一。对比相同施氮量下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与尿素分期施用,以及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追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为控释尿素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选用新麦26为供试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冬小麦籽粒产量、主要品质性状、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设两个试验,试验1: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各设5个氮肥水平,即N 0、120、160、200和240 kg/hm2;试验2:设不施氮肥、N 200 kg/hm2总氮量下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均40%返青期追施3个处理。【结果】1)与不施氮(CK)相比,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分期施用普通尿素N 240 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期施用普通尿素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N 160 kg/hm2除外)。然而,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同期追施普通尿素处理,增产率达15.8%;2)相同施氮量下,分期施用普通尿素处理较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的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湿面筋含量均有所提高,且两种尿素处理间籽粒容重在N 160 kg/hm2和N 200 kg/hm2时差异达显著水平。然而,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处理小麦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显著高于同期追施普通尿素处理;3)两种尿素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施氮量下分期施用普通尿素处理显著高于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此外,与分期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相比,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减少了小麦拔节期追肥人工成本投入,但由于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处理籽粒产量较低和氮肥价格较高,导致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然而,试验2结果表明,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处理氮素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素回收率)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同期追施普通尿素处理。【结论】本研究地区较适宜的推荐氮肥施用量为N 200 kg/hm2,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较适宜于劳力欠缺的农户,而对于个别劳力充足的农户则适宜采用分期追施普通尿素或者小麦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的氮肥管理技术。因此,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用工成本日益增加以及种粮比较效益持续降低的大环境下,氮素肥料合理选择和施用技术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普通尿素 冬小麦 籽粒产量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技术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磊 王成雨 +2 位作者 李金才 屈会娟 郅胜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938-3939,3964,共3页
从施氮量、施氮时期、氮肥种类、氮素与其他因素的互作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氮肥施用技术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氮肥 小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瑞星一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毅 夏国军 李金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7908-17909,共2页
瑞星一号是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从品种选育、生育期、株型、穗粒特征、产量三要素、产量表现、抗性及品质等方面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从整地、施肥、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瑞星一号 早熟 优质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光合生理性状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战军 杨玉锋 郭天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59,共3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氮肥运筹对郑麦9023旗叶生理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条件下,以孕穗期追施氮肥(60%)处理的叶绿素和氮含量最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最强,并且该处理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较拔节期、返青期追施氮...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氮肥运筹对郑麦9023旗叶生理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条件下,以孕穗期追施氮肥(60%)处理的叶绿素和氮含量最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最强,并且该处理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较拔节期、返青期追施氮肥及氮肥全部底施处理分别提高了5.8%、17.2%和38.5%。由此可知,小麦生产上少施基肥,中后期适当重施追肥,不仅有助于旗叶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同步增加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改善,而且有利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防止叶片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旗叶生理及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8
作者 牛吉山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0-83,共4页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小麦育种开拓了新途径。以高分子量麦谷蛋白、醇溶蛋白为代表的蛋白标记,以RAPD、SSR、ISSR、STS、AFLP等为代表的DNA分子标记,以及基因枪、农杆菌和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已基本成熟,并逐步在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 小麦 生物技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小麦烟农19的特征特性及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德福 李金才 王成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59-2660,共2页
分析了优质高产小麦烟农19在稻茬麦田里的产量表现和品质指标,探讨了其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与配套技术体系:培肥地力是基础;培育壮苗是关键;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保证;推广改单施N肥为平衡施肥,改重施底N为底追并重,改早春追N为春N后移的“... 分析了优质高产小麦烟农19在稻茬麦田里的产量表现和品质指标,探讨了其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与配套技术体系:培肥地力是基础;培育壮苗是关键;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保证;推广改单施N肥为平衡施肥,改重施底N为底追并重,改早春追N为春N后移的“3改”施肥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及杂草危害;改变田间管理一促到底为有控有促,促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烟农19 丰产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氮素沉降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0
作者 谢迎新 张淑利 +2 位作者 冯伟 赵旭 郭天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7-904,共8页
人为干扰下的大气氮素沉降已成为全球氮素生物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营养源和酸源,大气氮沉降数量的急剧增加将严重影响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本文从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和水体环境、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生... 人为干扰下的大气氮素沉降已成为全球氮素生物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营养源和酸源,大气氮沉降数量的急剧增加将严重影响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本文从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和水体环境、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气氮素沉降的研究现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总结探讨了前人采用的大气沉降氮测定方法,展望了我国大气氮沉降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人类活动 生态效应 测定方法 活性氮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小明 谢迎新 +3 位作者 王永华 王晨阳 朱云集 郭天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8-582,共5页
采用大田试验,在小麦季N 250 kg/hm2和玉米季N 200 kg/hm2氮肥供应条件下,连续2个年度(2007~2009)观测了不同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控释复合肥、控失复合肥以... 采用大田试验,在小麦季N 250 kg/hm2和玉米季N 200 kg/hm2氮肥供应条件下,连续2个年度(2007~2009)观测了不同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控释复合肥、控失复合肥以及改变氮肥基追配比处理均显著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子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小麦季各处理产量大小依次为控释复合肥>控失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改变氮肥基追配比>常规施肥,提高幅度在107.5%~147.4%;玉米季各处理产量大小依次为:控释复合肥>控失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常规施肥>改变氮肥基追配比,提高幅度在28.5%~56.1%。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控释复合肥、控失复合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处理冬小麦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冬小麦提高2.2~5.1 kg/kg,夏玉米提高3.6~7.6 kg/kg;但改变基追配比处理在小麦季高于常规处理,在玉米季则低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方面综合分析,有机无机复合肥、控释复合肥、控失复合肥均可作为适宜研究区域推广的肥料品种,而改变基追配比处理相对较适宜冬小麦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模式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特性对叶面喷硼的响应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郑春风 朱慧杰 +2 位作者 朱云集 郭天财 王晨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0-556,共7页
【目的】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的细胞与功能、花粉管发育伸长以及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本研究通过小花发育后期叶面喷施硼肥,探讨硼肥对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产... 【目的】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的细胞与功能、花粉管发育伸长以及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本研究通过小花发育后期叶面喷施硼肥,探讨硼肥对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2 2014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34°86'N,113°59'E)进行,以当前主推的半冬性品种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在拔节后25 d叶面喷施清水(对照S0)、硼肥(硼砂Na2B4O7·10H2O,含硼11.3%,处理S1),观察记载不同小穗位小花发育的动态变化及形态特征,按常规考种法记载不同小穗位(基部、中部和顶部)结实粒数、每小穗结实粒数和每小穗不同花位结实粒数。【结果】喷硼处理麦穗基部、中部小穗位的可孕小花小花数显著高于对照,其可孕小花的结实率较对照分别提高5.85%、12.55%。进一步分析可知,喷硼处理抑制了基部和中部小穗小花的退化速率及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其中基部小穗位的小花退化速率降低7.47%,可孕小花败育速率降低20.07%;中部小穗位小花的退化速率降低12.06%,可孕小花败育速率降低35%。然而,喷硼处理对顶部小穗位的小花退化速率和可孕花败育速率均无抑制作用。喷硼处理还可显著促进不同小穗位的不同花位小花结实,尤其对促进第4花位弱势小花成粒效果显著。【结论】在冬小麦小花退化高峰之前(拔节后25 d),采取叶面喷施硼肥,可明显降低基部小穗和中部小穗小花的退化速率与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从而提高单穗的可孕花结实率,最终获得较高的结实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面喷硼 小花发育 结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硫对两种品质类型小麦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沈学善 朱云集 +2 位作者 郭天财 李国强 屈会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豫麦34和豫麦50两个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其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可以提高豫麦34花后20 d内旗叶叶绿素含量和灌浆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了豫麦50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 以豫麦34和豫麦50两个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其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可以提高豫麦34花后20 d内旗叶叶绿素含量和灌浆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了豫麦50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施硫处理不仅提高了两品种开花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量,并促进其向子粒的转运,使单茎子粒重和氮素积累量高于不施硫处理。施S 20 kg/hm2处理能明显提高两品种子粒产量,豫麦34和豫麦50分别比对照增产10.69%和9.78%,同时显著地提高了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施S 100 kg/hm2处理的效果小于低量施硫(S 20 kg/hm2)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肥 小麦 光合物质 积累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追氮对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4 位作者 岳艳军 宋晓 朱云集 王晨阳 王永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268,共7页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并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氮对两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小麦植株各部位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表现为子粒>茎鞘+叶>根系或颖壳+穗轴;子粒中氮...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并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氮对两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小麦植株各部位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表现为子粒>茎鞘+叶>根系或颖壳+穗轴;子粒中氮素积累量以拔节期追氮处理最高,氮素在子粒中的分配比例以抽穗期追氮最高,在根系中的分配比例则以全部底施处理最高。小麦植株吸收追施15N的比例为16.45%~26.6%,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分别以返青期追氮和拔节期追氮吸收的比例最高;子粒中氮素来自15N的比例均以返青期追氮最高,分别为27.16%和22.20%,但和拔节期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追氮时期推迟,氮的花后同化量、花后贡献率增加,而花前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全氮对子粒贡献率表现为花前转运的贡献大于花后同化的贡献,但抽穗期追氮处理中,15N对子粒的贡献率表现为花后同化率大于花前转运贡献率。综合考虑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拔节期追氮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追氮时期 氮素积累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用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冯伟 李晓 +1 位作者 郭天财 朱云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穗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用不同方程对籽粒生长动态进行拟合,Cubic、Quadratic及Logistic方程的R2值均达显著水平,且三种曲线的R2值间差异明显。粒重与灌浆参数W、S、S... 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穗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用不同方程对籽粒生长动态进行拟合,Cubic、Quadratic及Logistic方程的R2值均达显著水平,且三种曲线的R2值间差异明显。粒重与灌浆参数W、S、Se、Ws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通过栽培技术措施调控,稳定提高籽粒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及有效灌浆持续期的粒重增加值等灌浆参数,对提高粒重具有重要意义。施氮水平对两种穗型品种的千粒重表现出不同的趋势,而对于目标性状产量来说,豫麦49高于豫麦66,且均以施氮225kg/hm2处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穗型 氮用量 籽粒灌浆 穗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硫肥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谢迎新 朱云集 +3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晨阳 王永华 马冬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3-409,共7页
在田间条件下,连续两年通过不同硫肥处理对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和重穗型小麦品种豫麦66的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肥对提高群体光合速率(CAP)、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Chl)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 在田间条件下,连续两年通过不同硫肥处理对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和重穗型小麦品种豫麦66的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肥对提高群体光合速率(CAP)、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Chl)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等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同硫肥处理之间,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的硫肥处理对提高两种穗型冬小麦产量有差异,且对产量构成因素也有不同的影响。比较硫肥不同处理对两种小麦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调控作用以及投入成本来看,在目前高产田养分供应条件下,两品种均以基施S 120 kg/hm2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肥 冬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寒性的影响因素及小麦冻害的防御与补救措施 被引量:24
17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4 位作者 王永华 尹钧 王成雨 屈会娟 郅胜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78-2080,共3页
针对我国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近几年连续发生的小麦冻害的受冻致死原因与影响小麦抗寒性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小麦冻害的防御对策,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受冻苗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 冬小麦 冻害 形成原因 预防对策 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筋力小麦磨粉各出粉点小麦粉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2 位作者 张剑 张晓双 敬海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14,20,共5页
采用布勒实验磨制粉,分别测定了强、中、弱筋3个小麦品种不同出粉点小麦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出粉点小麦粉的品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及变化规律,同一出粉点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在皮磨粉和心磨粉中,蛋白... 采用布勒实验磨制粉,分别测定了强、中、弱筋3个小麦品种不同出粉点小麦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出粉点小麦粉的品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及变化规律,同一出粉点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在皮磨粉和心磨粉中,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和PPO活性分别随出粉点后移而增大。三道心磨粉的小麦粉色泽a~*值和b~*值随出粉点后移均呈升高趋势;而小麦粉亮度L~*值、面团稳定时间、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稀懈值和反弹值随出粉点后移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筋力小麦 出粉点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冻害类型与小麦受冻致死原因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永华 李金才 +4 位作者 魏凤珍 尹钧 屈会娟 王成雨 郅胜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89-2789,2791,共2页
针对我国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近几年多发的小麦冻害类型、冻害特征对小麦受冻致死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冬小麦 冻害类型 形成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特性对叶面喷6-BA的响应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郑春风 任伟 +5 位作者 朱云集 张玉亭 孙克刚 杜君 张运红 和爱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4-780,共7页
【目的】通过小花发育后期叶面喷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腺嘌呤(6-BA),探讨外源6-BA对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34&... 【目的】通过小花发育后期叶面喷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腺嘌呤(6-BA),探讨外源6-BA对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34°86′N,113°59′E)进行,以当前主推的半冬性品种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在拔节后25 d叶面喷清水(对照CK)、6-苄氨基腺嘌呤(6-BA),观察记载不同小穗位小花发育的动态变化及形态特征,按常规考种法记载不同小穗位(基部、中部和顶部)结实粒数、每小穗结实粒数和每小穗不同花位结实粒数。【结果】喷6-BA处理麦穗基部、中部、顶部小穗位的可孕小花数显著高于对照,其可孕小花的结实率分别提高8.4%、15.1%和10.6%。进一步分析可知,喷6-BA处理抑制了基部和中部小穗小花的退化速率及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其中基部小穗位的小花退化速率降低24.4%,可孕小花败育速率降低73.0%;中部小穗位小花的退化速率降低14.7%,可孕小花败育速率降低76.0%;而且顶部小穗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较对照降低61.3%,最终使顶部小穗的结实率亦显著提高。喷6-BA处理还可显著促进不同小穗位的不同花位小花结实,尤其对促进第3、4花位弱势小花成粒效果显著。【结论】在冬小麦小花退化高峰之前(拔节后25 d),采取叶面喷外源激素6-BA,可明显降低基部小穗和中部小穗小花的退化速率与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另外,喷6-BA处理还可抑制顶部小穗可孕小花的败育速率,从而提高单穗的可孕花结实率,获得较高的最终结实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面喷6-BA 小花发育 结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