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通则痛”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亚欣 傅金英 +3 位作者 李东东 王晶烁 黄晓宇 黄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96-2703,共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慢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痛经作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质量。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是EMT痛经的主要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发现,EMT发生与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和免疫炎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慢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痛经作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质量。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是EMT痛经的主要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发现,EMT发生与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和免疫炎症等相关。最新研究文献发现,中医药可以从调节细胞自噬,发挥免疫、抗炎、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改善子宫血液流变学、降低患者疼痛敏感性,抑制异位组织细胞的植入、粘连、黏附与侵袭而改善EMT痛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中西医结合出发,总结现代医学理论中中医药治疗EMT痛经的作用机制,开拓中医药治疗EMT痛经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中医药 瘀血阻滞 不通则痛 辨证论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抗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2
作者 许宇飞 王成志 +4 位作者 赵戈蕾 张山 张晓青 刘培民 李东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11-3218,3226,共9页
消化道肿瘤是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病率逐年上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中医药在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方面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优势突出。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如牡荆素... 消化道肿瘤是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病率逐年上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中医药在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方面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优势突出。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如牡荆素、黄芪甲苷、雷公藤甲素等,复方如薯蓣丸、薏苡附子败酱散、至真方等,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通路,上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等表达,下调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精氨酸酶1(Arg-1)等表达,诱导M1/M2巨噬细胞极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增强化疗、靶向、免疫等治疗效果,发挥抗消化道肿瘤的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药调控TAM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文献,探讨TAM在消化道肿瘤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和中医药靶向TAM抗肿瘤的相关分子机制,以期拓展中医药在抗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性,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中医药 消化道肿瘤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肿瘤转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许前磊 胡新宁 +6 位作者 马玉青 许向前 李青雅 谢世平 郭会军 金艳涛 桑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共3页
病、症、证结合是中医药临床辨治的重要依据,而病、症、证在临床中又有不同的内涵,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与中医病、症、证联系密切。通过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应用的理论基础探讨及在中医药防治... 病、症、证结合是中医药临床辨治的重要依据,而病、症、证在临床中又有不同的内涵,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与中医病、症、证联系密切。通过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应用的理论基础探讨及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实践分析,显示病症证结合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团队应加以系统研究,以期提升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症、证结合 中医药 艾滋病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虚标实探析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4
作者 王洋 王春霞 +3 位作者 李鹏超 程晓艺 蔡亚静 余文彩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4,共3页
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该病虽然通过辅助生殖能够解决,但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认识与治疗经验,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在不断继承发展,皆普遍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 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该病虽然通过辅助生殖能够解决,但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认识与治疗经验,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在不断继承发展,皆普遍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肾,标实则责之于肝郁、血瘀及痰湿等因素,故临床论治之际,常以补虚泻实为大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多样,且疗效确切,这些经验及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排卵障碍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宋雪梅 金小琴 +3 位作者 秦合伟 李彦杰 牛雨晴 王梦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9-1204,共6页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慢性血糖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目前并不能彻底根治。如果患者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引起严重并发症。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的物质和能量...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慢性血糖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目前并不能彻底根治。如果患者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引起严重并发症。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是影响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T2DM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多样性有所差异,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T2DM患者的菌群失调情况,从而治疗2型糖尿病。传统的中医药疗法具有多种方式且各具特色,中药效果温和且不良反应少,针灸推拿依从性好,中医食疗具有独特的饮食理论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益生菌发酵中药也走上舞台,其扬长避短,具有很大的发掘价值。由此可见,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血糖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实验研究述评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央娣 孙自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3,共6页
男性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当今世界第三大疑难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不理想,采用体外受精成本高昂,还可能会... 男性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当今世界第三大疑难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不理想,采用体外受精成本高昂,还可能会增加出生缺陷和儿童癌症的风险。中医药,对于不育男性来说,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故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特别是病证结合模型,并利用其进行不育症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主的不育症造模方法以及中医药对模型动物或特定细胞干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中医药疗法 基础实验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观遗传学调控的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央娣 孙自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88-1694,共7页
表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后基因时代的研究热点,应用表观遗传修饰研究方法是男性不育症发病机制研究的前沿领域,亦是探索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靶点并阐释其作用机制的新途径。目前,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尚无较好... 表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后基因时代的研究热点,应用表观遗传修饰研究方法是男性不育症发病机制研究的前沿领域,亦是探索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靶点并阐释其作用机制的新途径。目前,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尚无较好疗法,而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新近研究发现,中医药能参与调控异常表观遗传修饰而治疗男性不育症。本文主要从男性不育症中医理论的表观遗传学基础以及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三个方面在男性不育症治疗及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入手,多学科交叉,评述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表观遗传作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男性不育症 中药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体、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楷沅 郭彩鸽 陈团营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体、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其关系。方法以2022年4月-2023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发病年龄、季节及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中医证型,分析不同发病年龄、季节小儿肺炎感染病原体分...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体、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其关系。方法以2022年4月-2023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发病年龄、季节及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中医证型,分析不同发病年龄、季节小儿肺炎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不同中医证型小儿肺炎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小儿肺炎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季节的关系。结果细菌和肺炎支原体为各年龄段、各季节肺炎患儿主要感染病原菌;不同中医证型肺炎患儿主要感染病原菌种类包括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及混合感染;不同中医证型肺炎患儿发病年龄和发病季节均存在差异。结论小儿肺炎主要感染病原体为细菌,其次为肺炎支原体,中医证型与病原体分布及年龄、季节均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儿童 病原体 中医证型 年龄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文细毛 任南 +12 位作者 李福琴 战榕 方旭 孟庆兰 杨怀 李卫光 刘丁 郭凤玲 鲜于舒铭 赖晓全 逄崇杰 黄勋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性,并与2003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20年1573所医院调查住院患者1071368例,其中738535例患者进行了HCV相关检测,4014例存在HCV感染,检测率为68.93%,HCV阳性率为0.54%。男性患者HCV阳性率为0.60%,女性患者为0.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01)。年龄段以50~<60岁组HCV阳性率最高(0.76%),其次为40~<50岁组,HCV阳性率为0.7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74,P<0.001)。2003年调查住院患者91113例,35145例进行HCV相关检测,检测率为38.57%,775例存在HCV感染,HCV阳性率为2.21%。2020年不同规模医院HCV阳性率为0.46%~0.63%,以医院床位数600~899张者最高,不同规模医院患者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01)。2020年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HCV相关检测患者人数>10000例,HCV阳性率为0.19%~0.81%,以海南省最高;不同科室HCV阳性率为0.06%~0.82%,以儿科HCV阳性率最低,内科HCV阳性率最高。2003、2020年HCV阳性率均以感染病科最高,分别为7.95%、3.48%,2003年其次为整形科(7.72%)、消化科(3.77%)、肾病科(3.57%)、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3.10%),2020年其次为消化科(1.35%)、肾病科(1.18%)、内分泌科(0.91%)、综合ICU(0.79%)。结论与2003年相比,2020年HCV阳性率明显下降。HCV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感染病科,其次为消化科、肾病科及综合ICU,HCV感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住院患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类型与糖尿病前期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雪可 李天星 +2 位作者 方旖旎 王琦 李玲孺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9-1427,共9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确定该病常见的高危体质类型,为今后的临床和科学研究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确定该病常见的高危体质类型,为今后的临床和科学研究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所有评价糖尿病前期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Strata 14.0软件进行横断面研究的单个率的Meta分析,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用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描述效应值。2位独立的评价者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41项研究,样本量总计9611例。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分别占糖尿病前期人群的22%(18%~25%)、17%(13%~20%)、16%(13%~19%)和11%(11%~15%)。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痰湿质、阴虚质人群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的OR值分别是2.86(1.84~4.45)和2.33(1.48~3.68)。糖尿病前期人群在不同地区、年龄、性别方面,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最常见的体质,其中痰湿质、阴虚质可能是糖尿病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平和质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中医体质类型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诊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文彩 王春霞 +5 位作者 李鹏超 翟新苗 姜玉婷 程晓艺 王洋 蔡亚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199,共3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因其病机复杂,且对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均会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中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多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因其病机复杂,且对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均会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中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多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血为标,病机的核心在于本虚标实。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郁气滞会加重痰湿、瘀血。文章梳理了古今医家从“脾肾亏虚”“痰湿蕴结”“肝郁气滞”“瘀血阻滞”角度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整理归纳了中医药从此角度论治该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有益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自然流产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丽亚 刘宾 +9 位作者 郭申 俎兆轩 杜婧雯 高佳豪 张鑫 张童 齐傲宇 唐雨 张明昊 张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8-280,共13页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自然流产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孕1天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和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孕1-12天分别灌胃当归芍药散5.175 g·kg^(-1)...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自然流产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孕1天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和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孕1-12天分别灌胃当归芍药散5.175 g·kg^(-1)、10.35 g·kg^(-1)、20.7 g·kg^(-1),地屈孕酮组大鼠灌胃地屈孕酮溶液2 mg·kg^(-1),1次·d^(-1)。孕13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米非司酮溶液5 mg·kg^(-1)建立自然流产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孕14天取血检测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剖取子宫观察形态和计算子宫系数、流产率;HE染色观察大鼠妊娠子宫病理形态;非标记差异定量蛋白组技术检测大鼠妊娠子宫中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PPI、GO和KEGG分析,免疫组化实验验证当归芍药散的主要调控靶点。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系数和血清GnRH、FSH、LH、E_(2)水平显著降低(P<0.05),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妊娠子宫内膜存在流产病变;经当归芍药散干预后,大鼠子宫系数和血清GnRH、FSH、LH、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流产率显著减小(P<0.05),妊娠子宫内膜病变减轻。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共检测550个有效差异蛋白;PPI分析表明160个蛋白质为枢纽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当归芍药散干预自然流产进程与黏着斑途径有关,涉及上调Akt2、Col1a2、Col6a2,下调Pten等主要靶点;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妊娠子宫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kt2、Col6a1、Col6a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屈孕酮组和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妊娠子宫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kt2、Col6a1、Col6a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可通过下调Pten水平,上调Akt2、Col6a1、Col6a2水平来实现对自然流产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自然流产 蛋白质组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黄固肾通络方调控脂代谢和自噬保护足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
13
作者 韩佳瑞 王学艺 +4 位作者 朱清 李新宝 李冰 石锦涛 庞欣欣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62-1873,共12页
目的:探究芪黄固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通过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调控脂代谢和自噬对肾脏纤维化和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芪黄固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用链脲佐... 目的:探究芪黄固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通过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调控脂代谢和自噬对肾脏纤维化和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芪黄固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KD模型。检测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24 h pro)等指标,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和病理变化,检测PPAR-γ、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p62蛋白(SQSTM-1/p62)等蛋白表达。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MPC-5),用含药血清干预,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和脂质积累。结果: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肾脏损伤,足突蛋白(Podocin)、肾病蛋白(Nephrin)表达下降,血糖、尿蛋白、Scr、BUN上升,PPAR-γ、p62等蛋白表达增加,LC3、苄氯素1(Beclin-1)下降,脂质沉积增多。芪黄固肾通络方能显著改善上述指标,降低PPAR-γ、p62表达,增加LC-3、Beclin-1表达,减少脂质沉积。体外实验显示,芪黄固肾通络方含药血清上调Beclin-1、LC3表达,下调p62、PPAR-γ表达,减轻脂质积累。结论:芪黄固肾通络方可能通过下调PPAR-γ,增强自噬,减轻DKD小鼠肾脏纤维化,保护足细胞,对DKD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固肾通络方 自噬 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 脂质积累 脂代谢 足突细胞 高糖 糖尿病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SDF-1/CXCR4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赵莉娜 张宸铭 +1 位作者 孙自学 陈建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8-126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POF组、黄芪总皂苷组、BMSCs组、联合组、联合+SDF-1...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POF组、黄芪总皂苷组、BMSCs组、联合组、联合+SDF-1/CXCR4通路抑制剂(AMD3100)组、对照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需构建POF模型,建模成功后,开始处理,尾静脉注射的药物每周处理1次,腹腔注射的药物每天处理1次,持续4周。ELISA检测血清中抗卵巢抗体(AOAB)、β-内啡肽(β-E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检测卵巢指数的变化;HE染色检测卵巢中成熟卵泡数、发育卵泡数、闭锁卵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中BMSCs数占比;qRT-PCR检测卵巢组织中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HGF)、SDF-1、CXC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SDF-1、CXCR4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OF组血清中AOAB、TNF-α、INF-γ水平、卵巢中闭锁卵泡数升高,β-EP、VEGF水平、卵巢指数、卵巢中成熟卵泡数、发育卵泡数、SDF-1、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OF组比较,黄芪总皂苷组、BMSCs组、联合组血清中AOAB、TNF-α、INF-γ水平、卵巢中闭锁卵泡数降低,β-EP、VEGF水平、卵巢指数、卵巢中成熟卵泡数、发育卵泡数、BMSCs数占比、cMET、HGF、SDF-1、CXCR4 mRNA及SDF-1、CXCR4蛋白表达升高,且联合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最明显(P<0.05);AMD3100逆转了黄芪总皂苷联合BMSCs对POF大鼠的影响。结论黄芪总皂苷联合BMSCs可能通过激活SDF-1/CXCR4通路抑制POF大鼠炎症、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卵巢中BMSCs数占比、促进BMSCs归巢,进而改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 卵泡 归巢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软化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15
作者 秦合伟 魏霞 +1 位作者 王梦楠 刘丹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软化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n=10),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为6组,即模型组、血管软化丸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血管软化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n=10),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为6组,即模型组、血管软化丸低剂量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血管软化丸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血管软化丸2.34、4.68 g/(kg·d)灌胃,阿托伐他汀组小鼠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kg·d)灌胃,联合组小鼠给予血管软化丸4.68 g/(kg·d)灌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 10 mg/(kg·d)腹腔注射,抑制剂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Compound C 10 mg/(kg·d),每天1次,连续干预6周。检测各组小鼠血脂与肝功能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肝脏IL-1β、IL-18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AMPK、p-AMP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蛋白表达,双染免疫荧光(IF)染色检测肝组织中p-AMPK、NLRP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紊乱得以改善,GPT、GOT及IL-1β和IL-18水平降低,肝细胞肿胀减轻,脂肪空泡及脂质沉积减少,肝脏p-AMPK蛋白表达高,NLRP3蛋白表达低(P<0.05);与联合组比较,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小鼠血脂紊乱及肝损伤情况减轻,肝细胞病理形态改变减轻,肝脏IL-1β、IL-18水平低,肝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低,p-AMPK蛋白表达高(P<0.05),抑制剂组与之相反。结论:血管软化丸能够通过改善肝脏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对NAFLD小鼠发挥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调控AMPK/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软化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 炎症 血脂紊乱 脂质沉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糖调节免疫细胞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成志 刘一帆 +4 位作者 张晓青 赵戈蕾 张山 刘培民 李东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4,I0003,共7页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于首位,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医药在抗肺癌综合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中药多糖作为最常见的中药活性成分,具有较突出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大量研究发现...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于首位,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医药在抗肺癌综合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中药多糖作为最常见的中药活性成分,具有较突出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多糖如黄芪多糖、人参多糖、淫羊藿多糖、灵芝多糖、牛膝多糖以及石斛多糖等可以通过调节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髓系抑制细胞、T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改善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提高免疫细胞功能和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从而更好地发挥抗肺癌作用。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中药多糖发挥抗肺癌治疗作用的相关文献,从中药多糖调节免疫细胞及其抗肺癌作用具体机制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在抗肺癌治疗方面提供新思路,为临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免疫细胞 肺癌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皂苷类调控免疫细胞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赫名扬 王成志 +2 位作者 张晓青 李东东 刘培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02,共8页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增加,严重危害全球人群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优化了肿瘤的治疗模式,免疫联合化疗、靶向等治疗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中医药在抗肿...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增加,严重危害全球人群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优化了肿瘤的治疗模式,免疫联合化疗、靶向等治疗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中医药在抗肿瘤综合治疗中应用广泛,中药单体皂苷类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及高效低毒的明显优势,已成为当前众多肿瘤学者的研究热点。中药单体皂苷类通过调节机体固有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以及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从中药单体皂苷类调节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出发,总结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苷类 免疫细胞 抗肿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朋良 许二平 +4 位作者 张楠 张明远 康丽杰 刘贺轩 孟富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3,共5页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系统疾病具有症状复杂且关联性强的特点。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以及不良反应小等优势。黄芩汤源于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具...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系统疾病具有症状复杂且关联性强的特点。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以及不良反应小等优势。黄芩汤源于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具有清热止痢、和中止痛之功,因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而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当中。通过查阅黄芩汤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文献总结发现黄芩汤可通过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黄芩汤可以通过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transcription,JAK/STAT)相关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相关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相关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信号以及调节巨噬细胞的表型转变以发挥抗炎作用,利用上述途径可有效减少血清中促炎因子含量。黄芩汤独特的抗炎优势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因人体炎症环境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炎-癌转化”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该方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和急性肠炎等炎性疾病以及原发性肝癌、胃癌等癌症。就黄芩汤的抗炎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方在临床的扩展应用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汤 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抗炎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赫名扬 王成志 +2 位作者 张山 李东东 刘培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67,I0007,共7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免疫疗法已成为目前最具有潜力的免疫疗法之一,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使其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受欢迎。TILs是一种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免疫疗法已成为目前最具有潜力的免疫疗法之一,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使其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受欢迎。TILs是一种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影响深远,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如桑黄多糖、雷公藤甲素、青蒿素、甘草酸等,通过促进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或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进而起到抗肿瘤作用。筛选总结近年来中药单体调控TILs抗肿瘤的研究成果,以TILs为着手点,详细介绍了中药单体调控TILs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期促进中药单体调控TILs抗肿瘤的新药研发,开拓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助力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成功走向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细胞 中药单体 抗肿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器官在肺癌领域研究进展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新 王琳璇 +4 位作者 张颖 李娜娜 马祯慧 李梦珂 李洪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17,共9页
类器官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关注的三维结构模型,可以使体内器官的关键功能和微环境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模拟,并密切反映肿瘤自然发生和转移的生理病理特征,为疾病建模、药物研究和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对类器官模型的局限... 类器官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关注的三维结构模型,可以使体内器官的关键功能和微环境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模拟,并密切反映肿瘤自然发生和转移的生理病理特征,为疾病建模、药物研究和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对类器官模型的局限性问题及发展前景作简要综述,分析了目前肺癌类器官模型的构建和发展以及其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下较传统模型的适用性,讨论了类器官技术在肺癌治疗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在筛选抗肿瘤中药和耐药性研究及精准医疗等方面的优势,为实现中医药研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肺癌 中医药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