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卡培他滨为基础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世举
张慧俭
+4 位作者
王金榜
杨会举
张新春
刘翔
刘佃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889-8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辅助卡培他滨为基础化疗方案的疗效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CRC患者215例。收集外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辅助卡培他滨为基础化疗方案的疗效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CRC患者215例。收集外周血提取DNA用来进行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D)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另外,收集85例患者的化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提取RNA对CDD的m 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215例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药物基因组学分析方面,发现CDD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位点-451C>A和疗效相关,该位点GA/AA和GG基因型患者的3年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81.03%和6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种基因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2.41%和5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85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相对于GG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D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CDD基因-451C>A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该基因m RNA的表达使CRC患者从卡培他滨的治疗当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胞苷脱氨酶
多态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D-L1基因rs2297136位点多态性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慧俭
刘佃温
+3 位作者
周晓丽
刘永刚
李敏
刘世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5-802,共8页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结直肠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探讨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结直肠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探讨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213例术后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状况,整理患者的基线及接受治疗的预后资料。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部分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PD-L1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及PD-L1基因mRNA的表达测定。PD-L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χ2检验或非参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PD-L1基因mRNA表达通过非参检验分析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预后数据方面,纳入研究的213例患者均可评价预后,整体人群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4.6年,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6.5年。纳入研究的PD-L1的多态性位点均是经过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的3个标记多态性位点(rs2297136、rs822336和rs822337位点)。其中,在预后分析上只发现了rs2297136位点显著的临床意义。PD-L1基因rs2297136位点位于该基因内含子区域,在纳入研究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TT型148例(69.48%),TC型59例(27.70%),CC型6例(2.8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967)。各个基因型在患者基线临床资料中分布均衡。在预后比较上,由于CC基因型患者相对较少,将TC和CC型患者合并,在DFS方面,TT基因型和T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4.7和3.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6.5和4.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COX模型校正OS之后,TC/CC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89,P=0.006)。另外,在79例癌组织标本的PD-L1 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TC/CC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PD-L1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D-L1基因rs2297136位点可能通过介导PD-L1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多态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卡培他滨为基础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世举
张慧俭
王金榜
杨会举
张新春
刘翔
刘佃温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外科
河南
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
河南
省肿瘤
医院
普
外科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889-893,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62102310109)
河南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5A360006)资助~~
文摘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辅助卡培他滨为基础化疗方案的疗效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CRC患者215例。收集外周血提取DNA用来进行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D)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另外,收集85例患者的化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提取RNA对CDD的m 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215例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药物基因组学分析方面,发现CDD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位点-451C>A和疗效相关,该位点GA/AA和GG基因型患者的3年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81.03%和6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种基因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2.41%和5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85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相对于GG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D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CDD基因-451C>A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该基因m RNA的表达使CRC患者从卡培他滨的治疗当中获益。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胞苷脱氨酶
多态性
疗效
Keywords
colorectal cancer
cytidine deaminase
polymorphism
efficacy
分类号
R735.3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D-L1基因rs2297136位点多态性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慧俭
刘佃温
周晓丽
刘永刚
李敏
刘世举
机构
河南
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外科
河南
省肿瘤
医院
普
外科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5-802,共8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62102310109)
文摘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结直肠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探讨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213例术后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状况,整理患者的基线及接受治疗的预后资料。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部分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PD-L1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及PD-L1基因mRNA的表达测定。PD-L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χ2检验或非参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PD-L1基因mRNA表达通过非参检验分析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预后数据方面,纳入研究的213例患者均可评价预后,整体人群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4.6年,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6.5年。纳入研究的PD-L1的多态性位点均是经过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的3个标记多态性位点(rs2297136、rs822336和rs822337位点)。其中,在预后分析上只发现了rs2297136位点显著的临床意义。PD-L1基因rs2297136位点位于该基因内含子区域,在纳入研究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TT型148例(69.48%),TC型59例(27.70%),CC型6例(2.8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967)。各个基因型在患者基线临床资料中分布均衡。在预后比较上,由于CC基因型患者相对较少,将TC和CC型患者合并,在DFS方面,TT基因型和T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4.7和3.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6.5和4.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COX模型校正OS之后,TC/CC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89,P=0.006)。另外,在79例癌组织标本的PD-L1 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TC/CC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PD-L1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D-L1基因rs2297136位点可能通过介导PD-L1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多态性
预后
Keyword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olymorphism
Prognosis
分类号
R735.35 [医药卫生—肿瘤]
R735.3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卡培他滨为基础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分析
刘世举
张慧俭
王金榜
杨会举
张新春
刘翔
刘佃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D-L1基因rs2297136位点多态性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
张慧俭
刘佃温
周晓丽
刘永刚
李敏
刘世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