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T-PCR方法对河北省桃病毒和类病毒种类的调查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荣春蕊 李晓颍 +7 位作者 苏凯 张晨光 肖坤 李刚 武军凯 肖啸 张立彬 刘春生 《中国果树》 2024年第8期94-97,103,共5页
病毒是造成桃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RT-PCR是检测病毒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河北省113份桃样品进行了13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的10种病毒包括ACLSV、PBNSPaV、HSVd、NSPaV、PNRSV、PaLV、PLMVD、APCLSV... 病毒是造成桃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RT-PCR是检测病毒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河北省113份桃样品进行了13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的10种病毒包括ACLSV、PBNSPaV、HSVd、NSPaV、PNRSV、PaLV、PLMVD、APCLSV、PeVD和PPV,其中ACLSV检测率最高,其次是PBNSPaV和HSVd 2种病毒。病毒具有复合侵染的现象,三重侵染和四重侵染的检测率最高,没有检测到不被病毒侵染和单一侵染的样品。研究结果为河北省桃病毒脱除、无病毒苗木繁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病毒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逆板栗新品种燕凤的选育
2
作者 路艺 王萌 +11 位作者 王凤春 刘静 王东升 王旋 郭春磊 曹飞 李婧实 孙海涛 张京政 齐永顺 王同坤 张海娥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1,共4页
燕凤是从燕山板栗实生大树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坚果深褐色,色泽明亮;果肉淡黄色,肉质糯、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9%以上。在河北省迁西县9月上旬成熟,为早中熟品种。结果母枝平均抽生果枝... 燕凤是从燕山板栗实生大树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坚果深褐色,色泽明亮;果肉淡黄色,肉质糯、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9%以上。在河北省迁西县9月上旬成熟,为早中熟品种。结果母枝平均抽生果枝数2.7条,结果枝率70.6%,每结果枝刺苞数2.3个,每苞果粒数2.8个,平均单粒质量8.1 g。嫁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8年生单株产量3.6 kg,折合产量3024.0 kg·hm^(-2),连续结果能力强。耐贮性强,适宜炒食、制作冰栗等。抗旱,耐瘠薄,高抗红蜘蛛,稳定性和适应性良好。适宜在燕山板栗产区及与此生态类型相似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新品种 燕凤 抗逆 优质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再生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功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帅 靳芊芊 +2 位作者 殷楠 张国君 徐兴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3-833,共11页
【目的】建立柽柳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并分析瞬时转化柳树突触融合蛋白(TcSYP121)基因功能,为筛选柽柳分子抗性育种候选基因及盐碱土的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各阶段(初代、分化、增... 【目的】建立柽柳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并分析瞬时转化柳树突触融合蛋白(TcSYP121)基因功能,为筛选柽柳分子抗性育种候选基因及盐碱土的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各阶段(初代、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浓度建立柽柳再生体系;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影响转化体系的4个因素(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农杆菌浓度);通过PCR扩增及电泳结果验证柽柳转化体系;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获得过表达植株(OE)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植株(VI),进行表型观测、植物超氧阴离子染色液(NBT)和二氨基联苯胺法(DAB)染色并测定盐腺直径和盐腺密度、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TcSYP12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TcSYP121基因的功能。【结果】最优外植体为柽柳嫩茎段,最适宜次氯酸钠(NaClO)消毒浓度为5%,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适合的初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1.0mg/L6-BA+0.1mg/L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5mg/L6-BA+0.1mg/LIBA,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0.5mg/L IBA。转化体系中正交试验结果为最佳预培养时间是2 d,最佳侵染时间是5 min,最佳共培养时间是2 d,最佳农杆菌浓度OD600为0.8,抗生素头孢霉素(Cef)浓度为300 mg/L,卡那霉素(Kan)筛选压为30 mg/L。PCR扩增及电泳结果显示,利用该遗传转化体系可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柽柳的耐盐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VI和对照(CK)柽柳中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OE下降不显著(P>0.05);OE柽柳SOD和POD活性均高于VI与CK,且OE中Tc SYP1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CK和VI。【结论】建立了柽柳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对柽柳进行瞬时转化获得过表达和沉默表达柽柳,证实TcSYP121基因能够提高柽柳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转化体系 再生体系 TcSYP121基因 瞬时转化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地区栓皮栎不同种源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邢学丁 任俊杰 +5 位作者 殷小娟 霍巍 高卓田 康则全 张星伟 张卫强 《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5,10,共6页
为研究太行山地区栓皮栎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为栓皮栎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对6个种源栓皮栎种子形态指标(千粒重、种长、种宽、种形指数)、萌发特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当年生苗期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指标和... 为研究太行山地区栓皮栎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为栓皮栎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对6个种源栓皮栎种子形态指标(千粒重、种长、种宽、种形指数)、萌发特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当年生苗期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指标和萌发特性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栓皮栎良种选育具有很大地潜力。千粒重、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分别为:2897.53~5402.60 g、19.38~22.69 mm、15.97~19.51 mm、1.14~1.34;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分别为:44.45~91.11%、16.67~45.55%、1.07~2.86、47.49~63.99 cm。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高综合分析,种源种实品质依次为:河南林州>山西夏县>河南修武>天津蓟州>北京海淀>河北易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种源 萌发特性 形态指标 模糊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桃新品种世纪之星的选育
5
作者 宋立琴 王立成 +7 位作者 王海静 柳俊明 李清泉 刘建珍 武军凯 肖啸 于凤鸣 张立彬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1-1513,共3页
世纪之星是以久脆(原大久保实生后代35号)作为母本、21世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的后代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质桃新品种。果实端正、圆形,两侧对称,果顶微凸,缝合线深,平均单果质量350 g,最大果质量589.2 g;果实底色黄白,果面着鲜红色,着色度75%... 世纪之星是以久脆(原大久保实生后代35号)作为母本、21世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的后代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质桃新品种。果实端正、圆形,两侧对称,果顶微凸,缝合线深,平均单果质量350 g,最大果质量589.2 g;果实底色黄白,果面着鲜红色,着色度75%;果肉白色,近成熟时呈现红色,黏核;汁液中多,风味甜,具香气;硬度8.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6.0%,较耐贮运,在常温下可贮藏10~15 d,在低温下可贮藏30~40 d;树势中庸,树姿开张,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自花结实,果实发育期125 d,在河北秦皇岛、唐山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丰产性强,平均666.7 m^(2)产量为2500 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世纪之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抗枯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隋继超 李晓丽 +2 位作者 宋晓飞 崔浩楠 闫立英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危害黄瓜的产量及品质,了解黄瓜枯萎病抗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黄瓜抗枯萎病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相关研究有助于解析该机制。因此,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黄瓜抗枯萎病的相关研究,总结了黄瓜枯萎... 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危害黄瓜的产量及品质,了解黄瓜枯萎病抗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黄瓜抗枯萎病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相关研究有助于解析该机制。因此,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黄瓜抗枯萎病的相关研究,总结了黄瓜枯萎病的危害及发生规律、抗病基因遗传规律及定位、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黄瓜抗枯萎病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 遗传规律 抗病位点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苗期节间长度的遗传规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宁 刘文超 +3 位作者 李毅丰 王帅 曹霞 毛秀杰 《中国果菜》 2022年第3期62-66,71,共6页
为了解番茄苗期节间长度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对短节间‘串黄’番茄(CH)和长节间‘大黄’番茄(DH)品系构建的6个世代P_(1)、P_(2)、F_(1)、F_(2)、B_(1)、B_(2)遗传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对番茄节间长度的遗传参数... 为了解番茄苗期节间长度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对短节间‘串黄’番茄(CH)和长节间‘大黄’番茄(DH)品系构建的6个世代P_(1)、P_(2)、F_(1)、F_(2)、B_(1)、B_(2)遗传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对番茄节间长度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DH上胚轴长度和节间长度都极显著高于CH。DH和CH番茄的节间长度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群体B_(1)、B_(2)、F_(2)节间长度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100%、20.72%、62.52%,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这说明番茄节间长度的主基因遗传效率在B_(1)和F_(2)代中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性状选择可以在较早的世代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节间长度 遗传规律 极大似然法 IEC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种子园288个无性系种子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星伟 张国君 +4 位作者 曹延鹏 刘振林 徐兴兴 杨俊明 袁德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为了比较华北落叶松1代种子园不同种源的288个无性系的种子品质,对种子千粒重、饱满率、发芽率等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子园5个种源和288个无性系间的种子品质均差异显著,有选择的潜力;河北蔚县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和... 为了比较华北落叶松1代种子园不同种源的288个无性系的种子品质,对种子千粒重、饱满率、发芽率等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子园5个种源和288个无性系间的种子品质均差异显著,有选择的潜力;河北蔚县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指数最高;山西浑源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和饱满率最小,但其发芽指数高;河北围场、滦平和阜平种源的种子品质相差不大。种子园无性系千粒重为3.5127~7.2628 g,饱满率为40.89%~95.55%,98%以上的无性系发芽率高于60%,为Ⅰ级种子;发芽高峰出现在第5天,有90%以上的无性系发芽时间在7 d以内;发芽指数大于群体平均值的125个无性系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筛选的重点群体,但筛选种子园种子高品质无性系时,还应在萌发特性的基础上兼顾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种子园 种源 无性系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山楂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东升 赵伟 +1 位作者 程蓓蓓 张吉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50,共8页
【目的】综合分析山楂分布与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山楂资源的科学保护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2个地理分布点和从Worldclim网站下载的20个1970—2000年的环境因子数据,使用MaxEnt模型预测山楂在2020年的潜在适生区,并划... 【目的】综合分析山楂分布与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山楂资源的科学保护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2个地理分布点和从Worldclim网站下载的20个1970—2000年的环境因子数据,使用MaxEnt模型预测山楂在2020年的潜在适生区,并划分适生等级,同时分析影响山楂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极好,测试数据集和训练数据集AUC值均在0.9以上;最热季降水量(贡献率28.6%)、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27.2%)、最干季均温(13%)、最热月最高温(11.8%)、年降水量(10%)、海拔(7.7%)、平均日较差均值(1.2%)、降水量季节变异系数(0.4%)和等温性(0.2%)是影响山楂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山楂在我国适生总面积达到了2487002 km^(2),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地区,排名前10的省份合计占到总适生面积的82.38%。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及山西五省高适生区面积最大,合计有481519 km^(2),占山楂全部高适生区面积的82.56%,临近的江苏、陕西、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有较大发展潜力。【结论】山楂适生区高度集中,适生等级从环渤海向内地省份逐渐降低,其中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及山西是适合山楂栽培种植的核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潜在适生区 最大熵模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个观赏海棠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聚苗 刘月 +4 位作者 李扬森 冯树香 程蓓蓓 刘振林 张国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5,50,共7页
观赏海棠种质资源丰富,表型鉴定与分类难度大。本试验以74个观赏海棠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以及表型性状测定,分析观赏海棠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利用20对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74个种(品种)进行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 观赏海棠种质资源丰富,表型鉴定与分类难度大。本试验以74个观赏海棠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以及表型性状测定,分析观赏海棠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利用20对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74个种(品种)进行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766个等位基因,扩增出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8.3个。遗传多样性信息含量变化幅度为0.86~0.97,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94,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亲缘关系,基于SSR的聚类结果可将74个观赏海棠品种分为四大类。最终利用3对SSR引物成功地构建了74个观赏海棠的指纹图谱,为海棠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创新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SSR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间黄果番茄单果重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毅丰 唐贝贝 +3 位作者 王帅 张宁 邓晓霞 毛秀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65-68,共4页
研究番茄单果重的遗传规律,为番茄育种提供参考。以黄果番茄品系DH(大果型)、CH(小果型)作为亲本,构建6个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F_(2)),F_(2)代群体单果重性状的分离世代呈偏正态分布,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研究番茄单果重的遗传规律,为番茄育种提供参考。以黄果番茄品系DH(大果型)、CH(小果型)作为亲本,构建6个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F_(2)),F_(2)代群体单果重性状的分离世代呈偏正态分布,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性状的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MX2-ADI-ADI);单果重性状主要由2对主基因遗传控制,表现为加性和显性效应,单果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B_(1)、B_(2)、F_(2)分离世代单果重性状主基因的遗传率(h_(mg)^(2))分别为60.83%、0.6%、42.81%;B_(1)、B_(2)、F_(2)分离世代单果重的多基因遗传率(h)_(pg)^(2)为0~72.15%,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δ^(2)_(e)/δ^(2)_(p))为27.74%~57.19%。因此,单果重性状较易受环境影响,所以宜选择晚世代进行,在栽培中更应注意肥水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果番茄 单果重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核白及红地球葡萄VvMADS46基因的克隆及其无核调控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晓燕 郭春磊 +3 位作者 王莉 张松霖 李智 王西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1-1239,共9页
【目的】探究VvMADS46与葡萄无核性状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VvMADS46在葡萄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分析克隆VvMADS46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VvMADS46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及过量表达番茄性状观察,研究其功能... 【目的】探究VvMADS46与葡萄无核性状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VvMADS46在葡萄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分析克隆VvMADS46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VvMADS46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及过量表达番茄性状观察,研究其功能。【结果】VvMADS46在无核白和红地球的根、茎、叶、花序、花、卷须、果实等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花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果实中的表达量次之,而在茎、叶和卷须中的表达量较低;花后33、36、39、42 d 4个时期无核葡萄无核白、火焰无核VvMADS46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有核葡萄红地球、巨峰;构建了VvMADS46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洋葱,发现了VvMADS46定位在细胞核上;克隆了VvMADS46基因,在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得到其同源基因为AP3基因,筛选得到AtAP3、AeAP3、CmAP3、LjAP3、LrAP3、PhAP3、AcAP3和PtAP3,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构建了VvMADS46基因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模式植物番茄,发现转基因番茄植株明显矮小且种子显著变小。【结论】VvMADS46与葡萄胚珠败育、无核性状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VvMADS46 基因克隆 无核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红桃及其晚熟芽变晚京红果实差异表达转录因子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静 李晓颍 +3 位作者 殷亚蕊 宋立琴 张立彬 武军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10,共10页
为探究调控桃果实发育成熟的分子机制,以京红及其晚熟芽变晚京红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分析二者果实在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基因,并分析其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302个转录因子基因... 为探究调控桃果实发育成熟的分子机制,以京红及其晚熟芽变晚京红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分析二者果实在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基因,并分析其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302个转录因子基因,其中158个差异表达,分属于B3、MYB-related、NAC、WRKY、bHLH、MYB和HB-other等转录因子家族。对京红和晚京红相同花后时间差异表达转录因子进行分析,发现一系列转录因子以不同的表达模式参与了桃果实发育成熟调控过程,进一步筛选到17个转录因子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与晚京红成熟期延长调控密切相关。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特定转录因子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芽变 转录组 转录因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艺型措施对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8
14
作者 万小琪 窦维卉 +3 位作者 杨雪 谢洋 张宁 武春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28-234,共7页
为探究不同农艺型措施对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单施有机肥(CK)、微生物菌肥配施有机肥(MF)、高碳堆肥配施有机肥(CF)、微生物菌剂配施有机肥(MA)、生物炭和木霉菌配施有机肥(BT)5个处理对温室黄瓜产量、土壤化... 为探究不同农艺型措施对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单施有机肥(CK)、微生物菌肥配施有机肥(MF)、高碳堆肥配施有机肥(CF)、微生物菌剂配施有机肥(MA)、生物炭和木霉菌配施有机肥(BT)5个处理对温室黄瓜产量、土壤化学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黄瓜小区产量提高了1.17%~5.94%,其中BT处理提高效果最为显著。MF处理提高了土壤pH值、电导率(EC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BT处理提高了土壤pH值及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EC值。在土壤细菌群落门水平下,BT处理提高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MF处理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土壤真菌门水平下MF明显降低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不同施肥处理下,引起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为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综合分析认为,微生物菌肥配施有机肥(MF)和生物炭、木霉菌配施有机肥(BT)2种措施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质,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促进黄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连作土壤 生物炭 微生物菌肥 高碳堆肥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大樱桃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涛 申艳红 +2 位作者 李琛 边卫东 张立彬 《河北果树》 2022年第2期2-4,共3页
大樱桃栽培和生产已成为秦皇岛市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然而,大樱桃生产却面临着设施栽培少、产品质量不高、病虫害多发和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秦皇岛大樱桃产业的发展,针对秦皇岛大樱桃栽培和生产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大樱桃栽培和生产已成为秦皇岛市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然而,大樱桃生产却面临着设施栽培少、产品质量不高、病虫害多发和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秦皇岛大樱桃产业的发展,针对秦皇岛大樱桃栽培和生产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大樱桃 生产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沙枣嫩枝扦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旭鹏 董聚苗 +3 位作者 孙富强 金照光 刘振林 张国君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54-57,共4页
沙枣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利用价值高,但播种繁殖性状分离,很难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用沙枣嫩枝为扦插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来探索扦插时期、插穗部位和插穗长度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时期对沙枣嫩枝扦插生根影响最大,插穗部位影响... 沙枣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利用价值高,但播种繁殖性状分离,很难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用沙枣嫩枝为扦插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来探索扦插时期、插穗部位和插穗长度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时期对沙枣嫩枝扦插生根影响最大,插穗部位影响次之。6个时期(6月9日、6月23日、7月7日、7月21日、8月4日、8月18日)以6月23日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达86.25%,根系效果指数与除7月7日外的其他时期无显著差异;7月7日的生根率显著高于除6月23日以外的其他时期,为64.82%,根系效果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达0.297。沙枣嫩枝扦插的最佳时间是6月下旬,此时期在无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大量生根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 嫩枝扦插 根系效果指数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红’桃芽变缝合线局部早熟分子机制的探究
17
作者 刘璐琪 申艳红 +3 位作者 宋立琴 石天磊 武军凯 张立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82-1690,共9页
为了探究桃缝合线局部早熟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以‘京红’桃芽变(JHM)及其野生型(JHW)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分析了缝合线和果面部位的硬度、花青素含量以及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1)‘京红’桃芽变比其野生型果实晚成熟约2周,芽变果... 为了探究桃缝合线局部早熟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以‘京红’桃芽变(JHM)及其野生型(JHW)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分析了缝合线和果面部位的硬度、花青素含量以及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1)‘京红’桃芽变比其野生型果实晚成熟约2周,芽变果实缝合线部位比果面部位局部早成熟,且提前2周时间转为红色。(2)随着果实的成熟,‘京红’桃野生型及其芽变的果实硬度逐渐降低,花青素含量逐渐升高,并均在花后66 d发生明显变化,芽变缝合线部位硬度比果面部位更低,花青素含量比果面更高。(3)在花后66 d,芽变果实的缝合线与果面部位差异表达基因数高达1889个,显著富集在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素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从中筛选到24个缝合线早熟相关基因,包含5个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9个色素合成、调控相关基因,5个乙烯合成与转导相关基因,3个生长素应答基因和2个NAC转录因子。(4)对24个早熟相关基因中的1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结果表明,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一致。研究发现,桃芽变果实种仁产生的乙烯通过缝合线向周围扩散,促进缝合线部位ACS1和ACO1等基因的转录,并合成了较多乙烯,乙烯又进一步调控该部位PG、XTH33、CHS、DFR等细胞壁降解与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该部位的果肉提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线 软化 花青素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构建马蹄莲佛焰苞离体VIGS技术体系
18
作者 刘红艳 杨拓 +5 位作者 王壹 孙轩 王贤 刘振林 张国君 卫尊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9-1298,共10页
返青是天南星科观赏植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典型的功能叶绿体重新分化形成的生理现象,其中马蹄莲佛焰苞常出现这一现象,但其潜在的调控机制并不明确。为了探究马蹄莲返青的调控机制,提高彩色马蹄莲的观赏品质,本研究以黄色品种Flore... 返青是天南星科观赏植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典型的功能叶绿体重新分化形成的生理现象,其中马蹄莲佛焰苞常出现这一现象,但其潜在的调控机制并不明确。为了探究马蹄莲返青的调控机制,提高彩色马蹄莲的观赏品质,本研究以黄色品种Florex Gold为材料,以返青过程中两个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ZhGluTR和ZhChlH为研究对象,建立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体系,对马蹄莲进行基因功能验证。通过离体佛焰苞孔片试验并对取样部位和侵染时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部真空抽吸5 min的试验组返青现象出现最迟,VIGS沉默效果最好。在上述沉默背景下,与对照组相比,ZhGluTR和ZhChlH沉默孔片的返青现象均出现得更迟,色调角值上升更缓慢,并且叶绿素含量更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综合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VIGS体系可分别有效沉默佛焰苞中的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ZhGluTR和ZhChlH。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马蹄莲佛焰苞返青现象的分子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莲 佛焰苞孔片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草与除草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冬楠 赵峻生 +1 位作者 张强 申艳红 《河北果树》 2023年第2期53-53,55,共2页
果园生草是较为科学的现代果园土壤管理技术,于19世纪末在美国出现[1],在欧美、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生草果园已占果园总面积的60%以上,在有的国家甚至超过了90%[2]。果园生草具有很多优点:1)减少土壤和水分流失;2)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果园生草是较为科学的现代果园土壤管理技术,于19世纪末在美国出现[1],在欧美、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生草果园已占果园总面积的60%以上,在有的国家甚至超过了90%[2]。果园生草具有很多优点:1)减少土壤和水分流失;2)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高土壤养分和碳源利用率[3-4];3)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团粒结构[5-6];4)增加天敌数量和丰富度,提高果园生物多样性[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土壤有机质含量 除草技术 天敌数量 土壤养分 团粒结构 水分流失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2.5代种子园17个优良家系种子萌发特性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旭鹏 王贤 +4 位作者 邢学丁 金照光 孙富强 袁德水 张国君 《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3,6,共4页
对河北省围场县龙头山国家落叶松种子基地初选出的17个优良家系种子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17个家系种子饱满率、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差异显著,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1、5、7、8、11、12、13、15号家系的饱满率高于70%;1、5... 对河北省围场县龙头山国家落叶松种子基地初选出的17个优良家系种子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17个家系种子饱满率、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差异显著,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1、5、7、8、11、12、13、15号家系的饱满率高于70%;1、5、7、8、9、10、12、13、15、17号家系的发芽率高于50%;1、7、8、9、12、13、15、17号家系的发芽指数大于5;1、7、8、12、13、15号家系饱满率、发芽率、发芽指数表现均优良;5号家系饱满率、发芽率表现优良;9、17号家系发芽率、发芽指数表现优良。综合各项指标分析,1,5,7,8,9,12,13,15,17号家系显著高于其他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种子园 饱满率 发芽率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