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农学类教学水平的探讨——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1
作者 杨敏 《湖北农机化》 2021年第4期82-83,共2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高校农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提高农学专业人才技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高校农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提高农学专业人才技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类教育体系改革为例,基于农业类人才培养现状,依据该校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针,借助农学院学科优势和特色专业,提出了创新农学类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和合理性建议,以期为中国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借鉴,为培养农学类应用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类 应用型人才 高校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农科类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余金咏 杨娟 +4 位作者 史凤玉 王健 冯丽娜 董永红 周印富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87-90,共4页
本研究以全国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对涉农学科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进行了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走访研究法及案例和实证研究法进行了探究和实践,报告了涉农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当前产业衔接不是完... 本研究以全国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对涉农学科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进行了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走访研究法及案例和实证研究法进行了探究和实践,报告了涉农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当前产业衔接不是完全紧密,现有的教学资源更新程度不是太高,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现状,并提出了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农科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提高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农科类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教学资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平台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亚珂 马斌 赵鹏 《河北农业》 2022年第9期48-49,共2页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中,有农业学科优势的高校是乡村事业发展中的排头兵。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是其是否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农业类高校自身所具备的科技实力则起决定性作用。高校作为一个平台,在社会和...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中,有农业学科优势的高校是乡村事业发展中的排头兵。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是其是否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农业类高校自身所具备的科技实力则起决定性作用。高校作为一个平台,在社会和科研人员之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农业类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高校科研机制的完备;二是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三是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平台 乡村振兴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谷子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
作者 吴素霞 范海荣 +4 位作者 赵鹏 陈丽娜 靳常敏 崔悦 宋士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130-133,137,共5页
为减少谷子种植过程中化肥的施用,推动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高土壤质量,开展了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谷子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谷子的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均有促进效果。其中D4处理(即生物有机... 为减少谷子种植过程中化肥的施用,推动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高土壤质量,开展了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谷子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谷子的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均有促进效果。其中D4处理(即生物有机肥9000 kg/hm^(2))籽粒的氮、磷、钾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但与D2(生物有机肥4500 kg/hm^(2))、D3(生物有机肥675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从生物有机肥处理籽粒氮、磷、钾素及干物质积累量来看,D2、D3、D4处理与纯化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应用生物有机肥可以达到化肥施用的效果,减少化肥的施用,可在生产活动中进行推广。综合分析,推荐D3处理即6750 kg/hm^(2)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作为谷子生产的参考用量,既能实现减肥增效,又能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谷子 养分吸收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载Bacillus subtilis菌粒对连作芹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顾金鑫 孟雪 +3 位作者 傅伟桥 刘晋雅 郭艾英 吉志新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0期52-56,共5页
为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对蔬菜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以连作3年的芹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种处理:单独施加生物炭(BC)、单独施加Bacillus subtilis菌剂(BS)、生物炭与菌剂混合施加(BB)、施加生物炭载B.subtilis菌粒(... 为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对蔬菜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以连作3年的芹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种处理:单独施加生物炭(BC)、单独施加Bacillus subtilis菌剂(BS)、生物炭与菌剂混合施加(BB)、施加生物炭载B.subtilis菌粒(BP)、不施加生物炭与菌剂(CK),盆栽种植芹菜,测定其生长与品质指标,探究生物炭和B.subtilis对连作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BB、BP处理组芹菜的生长和品质指标都高于其他土壤处理组,BP处理组的芹菜鲜质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高于BB处理组,分别为60.25 g/棵、27.25 mg/g、2.48%,其他指标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处理组芹菜的生长和品质指标都高于CK处理,其中BP处理组各指标值最高,尤其是芹菜鲜质量,增幅高达226.56%。因此,施加生物炭载B.subtilis菌粒提高了连作芹菜生长指标与品质,为农业生产上缓解蔬菜连作障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载Bacillus subtilis菌粒 连作障碍 芹菜 生长指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敏 王健 +3 位作者 蔡爱军 齐艳玲 杨晴 秦保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6期250-250,252,共2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实验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学专业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PAT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吴苏峻 王宇 +2 位作者 王艳丽 张锴 乔亚科 《大豆科技》 2024年第3期7-15,共9页
为了解植物油脂肪酸积累通路中关键基因GPAT在大豆脂质合成中的作用,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GPAT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全基因组中共鉴定获得89个GmGPAT基因,分布在20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豆GPAT... 为了解植物油脂肪酸积累通路中关键基因GPAT在大豆脂质合成中的作用,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GPAT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全基因组中共鉴定获得89个GmGPAT基因,分布在20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豆GPAT基因家族的多样性和功能分化与拟南芥和蒺藜苜蓿基因家族演化趋势相似。GmGPAT基因家族结构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基因在调控和功能上存在差异,该基因启动子含有多种逆境胁迫和激素响应调控元件。基因家族共线性分析表明不同植物基因组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GmGPAT表达模式可分为4簇,第I簇中各基因在花芽中表达量相对较高,第Ⅳ簇中各基因在籽粒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表明该基因可能与花芽和籽粒的发育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家族 GmGPAT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后高温干旱逆境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乔 叶杨春 +8 位作者 常旭虹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马瑞琦 赵广才 蔡瑞国 张敏 刘希伟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7-1090,共14页
为了明确花后高温干旱逆境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本研究于2022—2023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中麦36(ZM36)和济麦22(JM22)2个小麦品种,在北京和河北赵县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花后高温(HT)、干旱(DS)、高温干旱复合胁迫(DHS)3种逆境处... 为了明确花后高温干旱逆境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本研究于2022—2023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中麦36(ZM36)和济麦22(JM22)2个小麦品种,在北京和河北赵县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花后高温(HT)、干旱(DS)、高温干旱复合胁迫(DHS)3种逆境处理,以自然环境为对照(CK),比较了不同逆境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叶片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逆境下北京试验点ZM36的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分别降低了18.0%~40.2%、10.4%~16.3%和6.9%~22.7%;JM22分别降低了18.2%~32.8%、3.1%~8.7%和4.0%~14.6%。赵县试验点ZM36的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分别降低了6.4%~27.8%、8.2%~23.1%和2.9%~11.0%;JM22分别降低了6.8%~35.3%、8.0%~19.0%和0.6%~7.7%。2个试验点不同逆境对2个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程度均为DHS>DS>HT。花后逆境下2个小麦品种叶面积指数(LAI)降低14.4%~36.9%,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减少11.2%~24.6%、叶片持绿时间(Chl_(total))缩短1.8~5.0 d,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降低3.5%~10.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增加9.3%~27.8%,致使旗叶净光合速率(P_(n))降低14.3%~39.6%,且花后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远大于单一干旱、高温胁迫。由结构方程可知,叶片温度(T_(leaf))与土壤体积含水量(SVC)、SPAD、P_(n)呈负相关,SVC与LAI、SPAD、P_(n)、F_(v)/F_(m)呈正相关,表明较高的土壤体积含水量(0~20 cm土层30%~32%)可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延缓小麦叶片衰老,提高光合效率。研究结果为小麦高产稳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 干旱 复合胁迫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浸种对玉米抗虫性及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展昭凤 苟雪莲 +3 位作者 王振营 张永军 王秀平 郭井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20091317和莱氏绿僵菌Mtarhizium rileyi MrCDTLJ1浸种对玉米抗虫性及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检测浸种植株叶片对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的抗性以及叠加草地贪夜蛾为害0、2、12...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20091317和莱氏绿僵菌Mtarhizium rileyi MrCDTLJ1浸种对玉米抗虫性及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检测浸种植株叶片对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的抗性以及叠加草地贪夜蛾为害0、2、12、24和48h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显示Bb20091317浸种可显著增强草地贪夜蛾为害诱导前后玉米叶片中POD、PPO和SOD活性。MrCDTLJ1浸种可显著增加草地贪夜蛾为害诱导前后玉米叶片中POD和SOD活性,但对SOD和PAL活性无显著诱导。取食Bb20091317、MrCDTLJ1浸种玉米叶片的亚洲玉米螟幼虫体重显著低于取食未浸种玉米叶片的幼虫体重。而取食Bb20091317、MrCDTLJ1浸种叠加草地贪夜蛾为害诱导24 h玉米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重与取食未经虫害诱导玉米叶片的幼虫体重相比虽显著降低,但与草地贪夜蛾为害诱导24 h的未浸种玉米叶片饲喂的幼虫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Bb20091317和MrCDTLJ1浸种能诱导玉米产生系统防御反应,在草地贪夜蛾为害诱导后会产生强烈的酶活响应,同时参与调控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莱氏绿僵菌 玉米 亚洲玉米螟 草地贪夜蛾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明阳 张敏 +3 位作者 王文政 毕经鑫 张灵鑫 蔡瑞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探究冀东地区晚播对强筋小麦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津农7号和中麦998两个强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播期(D1)、晚播7 d(D2)、晚播14 d(D3)、晚播21 d(D4)、晚播28 d(D5)共5个播期,分析了晚播后强筋小麦植株性状... 为探究冀东地区晚播对强筋小麦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津农7号和中麦998两个强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播期(D1)、晚播7 d(D2)、晚播14 d(D3)、晚播21 d(D4)、晚播28 d(D5)共5个播期,分析了晚播后强筋小麦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和面粉加工品质的变化,以及冬前积温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播增大了强筋小麦旗叶面积和分蘖成穗率,降低了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向籽粒的转运量,最终导致穗数、千粒重和产量下降,其中津农7号和中麦998的产量开始出现显著下降的播期分别为D2和D3。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两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分别在D3和D4下最大,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均在D3下最大,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均在D4下最大,最大拉伸阻力分别在D4和D2下最大。经相关性分析,冬前积温与强筋小麦株高和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旗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试验条件下,津农7号达到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为正常播期,中麦998为晚播7 d。综合来看,晚播不利于强筋小麦高产,但适当推迟播期可以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进而改善营养和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晚播 产量 品质 冬前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烟草PYL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干旱胁迫下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扈佳慧 徐腾航 +5 位作者 刘杰 王雨果 刘红峰 王世泽 余世洲 王丰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PYR/PYL/RCAR(PYL)蛋白作为脱落酸(ABA)的直接受体,在ABA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为探究PYL基因在烟草中的系统发育和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普通烟草品种K326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YR/PYL/RCAR(PYL)蛋白作为脱落酸(ABA)的直接受体,在ABA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为探究PYL基因在烟草中的系统发育和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普通烟草品种K326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各基因在遭受干旱胁迫0、1、3、6、12、24、36和48 h的基因表达量。结果共鉴定到26个烟草PYL基因,依据系统发育和结构特点可划分为3个亚家族(Ⅰ~Ⅲ),成员数目分别为9、11和6。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烟草PYL蛋白都呈亲水性,氨基酸长度在173~586 aa之间,相对分子量在16 763.26~65 709.39 Da之间,等电点(pI)在4.73~9.05之间。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发现,烟草PYL基因启动子区含有MYB、NAC、WARKY、TCP、ZF-HD等逆境胁迫响应相关元件。基因表达结果显示,烟草PYL基因在遭受干旱胁迫后,除NtPYL8、NtPYL9、NtPYL17和NtPYL21基因外、其余基因表达量整体表现为上调趋势,但各亚家族成员间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亚家族Ⅱ中NtPYL1、NtPYL2、NtPYL4基因和亚家族Ⅲ中NtPYL25基因在遭受干旱胁迫6~12 h后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且相对表达量较0 h上升显著,可作为烟草应答干旱胁迫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烟草候选抗旱PYL基因功能研究及育种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PYL家族 干旱胁迫 基因表达分析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野生大豆苗期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耐镉候选基因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车雅丽 吴苏峻 +4 位作者 王坤杨 王艳丽 张锴 乔亚科 袁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4,共15页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源种,具有丰富的耐逆等位基因。为筛选耐镉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并解析其耐镉分子机制,以冀东地区205份野生大豆品系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镉胁迫和对照(不进行镉胁迫)2个处理以及2022年11月和2023年7月2个...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源种,具有丰富的耐逆等位基因。为筛选耐镉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并解析其耐镉分子机制,以冀东地区205份野生大豆品系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镉胁迫和对照(不进行镉胁迫)2个处理以及2022年11月和2023年7月2个环境重复,测定苗期地上部鲜质量(SFW)、地下部鲜质量(RFW)、株高(PH)、根长(RL),计算鲜质量根冠比(RSR)、各性状对应的耐镉系数(CTC)及各个野生大豆材料的耐镉综合评价值(D值),同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并对15号染色体上的显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除RSR外,镉胁迫处理幼苗性状平均值均低于对照;频率分析结果显示,2个环境下的CTC均表现为正态分布,呈现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参照D值筛选出13份耐镉野生大豆种质。主成分分析显示,205份野生大豆材料可被分为3个类群;连锁不平衡(LD)分析发现,205份野生大豆自然群体在100 kb处出现衰减。GWAS分析共检测到195个与野生大豆耐镉性状显著相关的SNP,单个SNP可解释1.95%~25.43%的表型变异。根据SNP的物理位置共鉴定到591个候选基因,其中11个候选基因分别由多个SNP重复关联到,属于一因多效。更重要的是,根据功能注释发现了2个金属耐性蛋白(MTPs)基因和2个重金属相关蛋白(HIPPs)基因,分别是LOC114386540(MTP 10-like)、LOC114388453(MTP 10-like)、LOC114369981(HIPP 36-like)和LOC114381753(HIPP 37-like),这4个基因为阐明野生大豆耐镉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单倍型分析发现,15号染色体上的单倍型2的平均耐镉系数最大,属于优异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镉胁迫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耐镉系数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历年晚粳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13
作者 朱鹏飞 巫明明 +7 位作者 翟荣荣 叶靖 朱国富 俞法明 张小明 李孟洋 叶胜海 王建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565-1569,共5页
本试验以浙江省历年审定的13个晚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分蘖期和成熟期分别对其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白叶枯病抗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粳22的产量最高,为9 434.7 kg·hm^(-2),浙粳99次之,产量为8 502.4 kg·hm^(-2);在水稻... 本试验以浙江省历年审定的13个晚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分蘖期和成熟期分别对其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白叶枯病抗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粳22的产量最高,为9 434.7 kg·hm^(-2),浙粳99次之,产量为8 502.4 kg·hm^(-2);在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方面,浙粳88、浙湖粳25、浙粳78、浙湖粳26、秀水134、嘉花1号、浙粳99和浙粳100的抗病性较好;综合白叶枯病抗性和产量,浙梗99、浙粳100、浙粳78和浙湖粳26等4个品种表现较好,可以作为优良亲本,加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白叶枯病 产量 晚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园生草管理模式下新发害虫——黑额光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素红 路常宽 +2 位作者 贾月霞 赵春明 曹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85-1193,共9页
【目的】河北昌黎酿酒葡萄园生草制度下新发一种害虫,经鉴定该虫为黑额光叶甲[Smaragdina nigrifrons(Hope)],该虫在酿酒葡萄园内发现尚属首次。黑额光叶甲在酒葡萄园生草区连年发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鉴于此,笔者详细研究了酒葡萄产... 【目的】河北昌黎酿酒葡萄园生草制度下新发一种害虫,经鉴定该虫为黑额光叶甲[Smaragdina nigrifrons(Hope)],该虫在酿酒葡萄园内发现尚属首次。黑额光叶甲在酒葡萄园生草区连年发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鉴于此,笔者详细研究了酒葡萄产区黑额光叶甲的形态特征、危害状况、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控制等。【方法】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利用Primo Star显微镜观察黑额光叶甲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明确其分类地位。利用黄板诱集技术对其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进行监测。【结果】该酒葡萄产区黑额光叶甲成虫体长椭圆形,头黑色,前胸及鞘翅黄褐色至红褐色,鞘翅上具黑色宽横带。雄虫腹部倒数第二腹板凸起,雌虫倒数第二腹板凹陷。成虫具假死性,无趋光性,昼出夜眠,一般于葡萄架上端啃食幼嫩新叶,被害叶片呈不规则缺刻,发现地酒葡萄株被害率达100%。此害虫出现于7—8月,8:00—11:00 am,3:00—6:00 pm为成虫发生危害盛期。【结论】黑额光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酿酒葡萄果园自然生草制度关系密切,应在全面评估利弊及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实施果园生草制度。黄板对黑额光叶甲有一定的诱集作用,田间顺行均匀放置于葡萄树篱架上部和下部杂草中央,用于该虫的监测与绿色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 果园生草 黑额光叶甲 绿色防控 昌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糯玉米品种产量与品质性状比较试验
15
作者 张雯馨 娄菲 +5 位作者 刘琳霄 王健 韩金玲 李向岭 段会军 贾银锁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以我国不同年代育成的8个糯玉米品种(早期、中期、近期)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糯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早期和中期糯玉米品种相比,近期糯玉米品种生育期缩短、果穗长度增加、秃尖长变短、玉米粒数增多... 以我国不同年代育成的8个糯玉米品种(早期、中期、近期)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糯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早期和中期糯玉米品种相比,近期糯玉米品种生育期缩短、果穗长度增加、秃尖长变短、玉米粒数增多、果皮变薄、亮度增加、产量增加;与早期和中期糯玉米品种相比,近期糯玉米品种果穗蒸煮食味品质、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增加。基于不同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近期糯玉米品种生育期缩短、产量增加、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运筹对冬小麦籽粒GMP合成和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王曜阔 王文政 +6 位作者 张敏 刘希伟 杨敏 李昊昱 张灵鑫 闫彦菲 蔡瑞国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6-2189,共14页
为探究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氮肥后移对冬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及其谷蛋白形成机制,本研究选用强筋小麦品种中麦886(ZM886)和中筋小麦品种中麦30(ZM30)为试验材料,在雨养处理(W)和灌溉处理(D)条件下,总施氮量为210 kg hm^(-2)的基础上设置... 为探究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氮肥后移对冬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及其谷蛋白形成机制,本研究选用强筋小麦品种中麦886(ZM886)和中筋小麦品种中麦30(ZM30)为试验材料,在雨养处理(W)和灌溉处理(D)条件下,总施氮量为210 kg hm^(-2)的基础上设置2个追氮处理:常规氮肥处理(N1:底肥50%+拔节肥50%)和氮肥后移处理(N2:底肥50%+拔节肥30%+孕穗肥20%),研究其对冬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形成和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小麦品种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WN2处理,其中ZM30在WN2处理下产量较其他处理平均提高12.36%(2021—2022年)和13.97%(2022—2023年),ZM886同期分别提高9.85%和18.31%。在花后10 d检测到籽粒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ZM886在DN2处理下HMW-GS、LMW-GS、free-SH、-S-S-含量最高,ZM30则在WN2处理达到峰值。花后30 d检测到2小麦品种籽粒GMP的存在,ZM886在DN2下较其他处理增高5.40%~33.90%,ZM30在WN2下增高2.50%~14.70%,同时分别在2处理下增加了GMP大颗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面粉加工品质。小麦籽粒GMP含量与HMW-GS含量和LMW-GS含量呈正相关,ZM886籽粒GMP含量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正相关,但与产量呈负相关;ZM30籽粒GMP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吸水率呈负相关。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后移通过调控谷蛋白亚基合成,提升GMP含量,优化GMP粒径分布。因小麦产量而言,适宜的水氮配置为:灌溉处理下,氮肥施用底肥50%+拔节肥30%+孕穗肥20%;因小麦品质而言,适宜的水氮配置因品种类型而异:强筋小麦中麦886为在雨养处理下,氮肥施用底肥50%+拔节肥30%+孕穗肥20%,中筋小麦中麦30为在灌溉处理下,氮肥施用底肥50%+拔节肥30%+孕穗肥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雨养条件 灌溉条件 氮肥后移 GMP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强筋小麦冠层光截获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郝倩倩 兰会杰 +6 位作者 董文楠 秦保平 张敏 蔡瑞国 杨晴 李昊昱 杨敏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2-491,共10页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强筋小麦冠层光截获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7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和3个种植密度(3.0×10^(6)、4.5×...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强筋小麦冠层光截获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7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和3个种植密度(3.0×10^(6)、4.5×10^(6)和6.0×10^(6)株·hm^(-2),分别用D1、D2和D3表示),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强筋小麦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和透光率、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受施氮量的影响较种植密度大,小麦在N2和N3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其中以N2D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9957.73 kg·hm^(-2)。除N3外,随着施氮量或种植密度的增加,冠层PAR截获率均逐渐增大,透光率显著下降。施氮量、种植密度和二者互作显著影响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在同一施氮条件下,适度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二者均以N2D2处理下最大。增施氮肥有利于沉降值和面筋指数的增加,面筋指数在N2D2处理下到达最佳。综合考虑强筋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的利用、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籽粒产量和品质,240 kg N·hm^(-2)的施氮量和4.5×10^(6)株·hm^(-2)的种植密度是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生产中的最优氮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施氮量 种植密度 冠层光截获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筋小麦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对春季滴灌量的响应
18
作者 张灵鑫 李秉昌 +5 位作者 张敏 毕经鑫 王文政 柳明阳 杨敏 蔡瑞国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2,共8页
为筛选冀东地区强筋小麦春季适宜的滴灌量,选用中麦886和中麦998两个强筋小麦品种,在拔节期和开花期进行春季滴灌,设置每次灌水0、300、450、600和750 m^(3)·hm^(-2)共5个处理(分别用W_(0)、W_(1)、W_(2)、W_(3)和W_(4)表示),比较... 为筛选冀东地区强筋小麦春季适宜的滴灌量,选用中麦886和中麦998两个强筋小麦品种,在拔节期和开花期进行春季滴灌,设置每次灌水0、300、450、600和750 m^(3)·hm^(-2)共5个处理(分别用W_(0)、W_(1)、W_(2)、W_(3)和W_(4)表示),比较分析了不同春季滴灌量下强筋小麦旗叶SPAD值、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强筋小麦花后旗叶SPAD值和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均随滴灌量的增大而增加,干物质积累转运量和籽粒产量在0~600 m^(3)·hm^(-2)范围内对灌水量产生正向反应,当灌水量达到750 m^(3)·hm^(-2)时均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W3处理下,两个强筋小麦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表现最优。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冀东地区强筋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滴灌量以每次600 m^(3)·hm^(-2)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灌水量 SPAD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对栗斑蚜的捕食作用
19
作者 陈文书 梁一鸣 +4 位作者 高朋 温晓蕾 齐慧霞 姚姮 高素红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3-600,共8页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栗斑蚜Tuberculatus castanocallis的控害潜能,室内研究了异色瓢虫对栗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栗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对栗斑蚜...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栗斑蚜Tuberculatus castanocallis的控害潜能,室内研究了异色瓢虫对栗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栗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对栗斑蚜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4龄幼虫(447.97头)、雌成虫(387.53头)、雄成虫(379.73头)、3龄幼虫(243.45头)、2龄幼虫(122.75头)和1龄幼虫(62.62头)。异色瓢虫的寻找效应随着栗斑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异色瓢虫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逐渐减少,分摊竞争强度逐渐增大,符合Hassell干扰模型,不同虫态异色瓢虫其自身密度对栗斑蚜捕食作用均有明显的干扰效应,其干扰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4龄幼虫(0.7257)、雌成虫(0.6907)、雄成虫(0.6703)、3龄幼虫(0.6387)、2龄幼虫(0.3425)和1龄幼虫(0.3392)。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栗斑蚜具有较好的控害潜力,为高效利用异色瓢虫田间防治栗斑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蚜 异色瓢虫 捕食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干扰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CNA挖掘野生大豆耐镉关键基因
20
作者 朱丽娟 张锴 +3 位作者 温晓蕾 褚佳豪 史凤玉 王艳丽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36,共13页
【目的】野生大豆具有耐逆境特性,逐渐成为改良栽培大豆的种质资源,明确野生大豆耐镉分子调控机制,为培育耐性大豆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冀东地区200份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利用含有75 mol/L CdCl2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野生大豆幼苗,... 【目的】野生大豆具有耐逆境特性,逐渐成为改良栽培大豆的种质资源,明确野生大豆耐镉分子调控机制,为培育耐性大豆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冀东地区200份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利用含有75 mol/L CdCl2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野生大豆幼苗,并测定幼苗干重,分别对镉处理24和48 h的耐镉野生大豆R、敏感材料S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挖掘耐镉核心基因。【结果】200份野生大豆幼苗受到不同程度镉的胁迫,与对照相比,镉处理条件下,幼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明显下降。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在R和S材料中分别鉴定到6443和4496个差异表达基因。经GO和KEGG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光合作用、逆境响应途径。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挖掘到参与调控野生大豆耐镉的turquoise和blue关键模块与野生大豆耐镉性状显著相关。根据模块内基因的连接度和基因功能注释,预测LOC114376469、LOC114412091、LOC114388638、LOC114399512等8个基因可能在野生大豆镉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结论】鉴定了2个与野生大豆耐镉相关的特异性模块,筛选到LOC114376469、LOC114412091、LOC114388638、LOC114399512等与野生大豆耐镉相关的核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镉胁迫 WGCNA 核心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