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Ti-6Al-4V合金微铣削毛刺尺寸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凤和 王宇 +3 位作者 张会龙 张宁 马轩 王志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9,共7页
针对钛合金微铣削加工易产生毛刺缺陷影响使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Ti-6Al-4V微铣削顶部毛刺尺寸预测方法。首先,以工艺参数(主轴转速、轴向切深、径向切宽和每齿进给量)为网络输入,以顶部毛刺长度为预测目标,建立了微铣... 针对钛合金微铣削加工易产生毛刺缺陷影响使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Ti-6Al-4V微铣削顶部毛刺尺寸预测方法。首先,以工艺参数(主轴转速、轴向切深、径向切宽和每齿进给量)为网络输入,以顶部毛刺长度为预测目标,建立了微铣削毛刺尺寸的预测模型。其次,使用625个切削仿真样本进行预训练。最后,基于迁移学习机制,借助100个切削试验样本对预训练结果进行微调,从而将仿真规律迁移至试验规律。结果表明,迁移学习模型对顺、逆铣两侧毛刺尺寸的平均预测精度分别达到了95.77%、95.45%,为钛合金微铣削毛刺的预测及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铣削毛刺 TI-6AL-4V合金 毛刺 尺寸预测 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结构仿生的重型机床立柱的综合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宇鹏 巴春来 刘来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621-1625,1637,共6页
以重型球形蜗杆砂轮磨齿机立柱为研究对象,以应变能最小和1阶固有频率最大为目标,以体积分数为约束,对重型立柱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得到复杂载荷下材料的最佳分布。结合结构仿生优化和尺寸优化对立柱内部复杂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前后立柱... 以重型球形蜗杆砂轮磨齿机立柱为研究对象,以应变能最小和1阶固有频率最大为目标,以体积分数为约束,对重型立柱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得到复杂载荷下材料的最佳分布。结合结构仿生优化和尺寸优化对立柱内部复杂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前后立柱的静动态性能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立柱的静动态性能显著提升,内部复杂结构的仿生轻量化和尺寸最佳得以实现,从而验证了综合优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机床立柱 拓扑优化 结构仿生优化 尺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力刀柄系统标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凤和 张宁 +1 位作者 李元祥 郭保苏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5-773,共9页
测力刀柄系统可实时监测切削过程的轴向力和扭矩的变化,为测试自主设计的测力刀柄系统的使用性能,设计并研制了一套标定辅助工装,搭建了标定实验平台,完成了静、动态标定实验。采用逐级加、卸载法,确定了测力刀柄系统的线性度、重复性... 测力刀柄系统可实时监测切削过程的轴向力和扭矩的变化,为测试自主设计的测力刀柄系统的使用性能,设计并研制了一套标定辅助工装,搭建了标定实验平台,完成了静、动态标定实验。采用逐级加、卸载法,确定了测力刀柄系统的线性度、重复性和滞后性等静态特性指标;通过脉冲激励法获得了测力刀柄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最大工作频率等动态特性指标。最后,针对测力刀柄系统进行了钻、铣削对比切削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与Kistler测力仪相比,在轴向和扭矩方向上的测量偏差均小于2%,能够准确反映动态切削过程中轴向力和扭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测力刀柄 标定装置 静态标定 动态标定 切削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herCAT通信的双CPU总线型柔性折弯加工中心专用数控系统研发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凤和 王帅淇 +4 位作者 孙迎兵 张会龙 王宇 连辉 柴海宁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3,共7页
面向柔性折弯加工中心控制的低成本、便捷性、功能集成与定制化需求,提出并开发了一款基于EtherCAT通信的双CPU总线型柔性折弯加工中心专用数控系统。首先,通过分析十轴柔性折弯加工中心成型原理,基于EtherCAT通信协议,提出了一种“PC+... 面向柔性折弯加工中心控制的低成本、便捷性、功能集成与定制化需求,提出并开发了一款基于EtherCAT通信的双CPU总线型柔性折弯加工中心专用数控系统。首先,通过分析十轴柔性折弯加工中心成型原理,基于EtherCAT通信协议,提出了一种“PC+运动控制卡”的双CPU总线型控制模式,确定了数控系统的硬件架构;然后,采用C#编程语言,完成了专用数控系统软件开发,重点解决了板材精确定位、考虑回弹的折弯控制、人机交互界面优化等关键问题;最后,开展了加工测试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开发的专用数控系统加工角度误差范围小于±4 5′,直线度间隙误差小于0.3 mm,符合钣金行业GB/T 33644-2017标准,且人机交互性友好、功能集成度高、运行稳定,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钣金加工 柔性折弯 数控系统 运动控制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面分段开孔高速刀柄的设计方法
5
作者 陈建超 张子名 +3 位作者 戎纪冉 丁明超 王加春 李开颜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根据高速刀柄在不同过盈量下的联接性能分析结果与不同转速下的锥面接触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锥面分段开孔高速刀柄的设计方法,即对刀柄定位锥面按照锥体素线长度均等分成前、中、后三段,并在各段的中等分处周向均布一组盲孔,通过调... 根据高速刀柄在不同过盈量下的联接性能分析结果与不同转速下的锥面接触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锥面分段开孔高速刀柄的设计方法,即对刀柄定位锥面按照锥体素线长度均等分成前、中、后三段,并在各段的中等分处周向均布一组盲孔,通过调控盲孔的数量与尺寸使刀柄锥面达到一定的柔度。文章阐述了盲孔开设参数对锥面接触应力、柔度的影响规律和参数确定原则,给出了以HSK-E50为原型的锥面分段开孔设计案例,采用有限元分析其极限转速和锥面接触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锥面分段开孔刀柄与原型刀柄相比,极限转速提高了约10.79%,锥面接触应力分布显著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刀柄 结构设计 柔度 接触应力 极限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SR型并联车载天线机构动力学优化与仿真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彦东 周治宇 +4 位作者 邓云蛟 段艳宾 窦玉超 曾达幸 侯雨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9-1225,1232,共8页
动态特性是高速高精密天线功能实现的关键。采用3-RSR(R为转动副,S为球面副)型并联机构作为车载天线构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基体运动下天线机构动力学模型。以固有频率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3-RSR天线机构参数进行优化,性能对比验证... 动态特性是高速高精密天线功能实现的关键。采用3-RSR(R为转动副,S为球面副)型并联机构作为车载天线构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基体运动下天线机构动力学模型。以固有频率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3-RSR天线机构参数进行优化,性能对比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有效性。考虑风雪载荷及车体随机激励工况,建立车载天线机构仿真模型,分析得到相应工况下驱动力矩变化曲线。研究工作对车载天线机构动力学设计及样机研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天线 并联机构 动力学 机构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策略的多晶硅电池片色差检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保苏 吴文文 +1 位作者 付强 吴凤和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3-1019,共7页
针对复杂颜色和纹理特征条件下,多晶硅电池片上的色差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策略的多晶硅电池片色差检测方法。首先对预处理后电池片图像进行颜色模型转换和通道分离,利用Otsu方法对单通道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处理,并计算... 针对复杂颜色和纹理特征条件下,多晶硅电池片上的色差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策略的多晶硅电池片色差检测方法。首先对预处理后电池片图像进行颜色模型转换和通道分离,利用Otsu方法对单通道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处理,并计算各阈值图像的区域对比度,然后根据区域对比度情况选择合适的阈值图像,利用阈值图像所提供的信息提取图像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来判别电池片是否存在色差缺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色差检测算法可以实现多晶硅电池片色差高效检测,色差缺陷检测的准确度、误检率和检测时间分别达到96.88%,5%和109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多晶硅电池片 色差检测 图像分割 区域对比度 机器视觉 支持向量机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代理模型的三角履带轮多工况疲劳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永欣 常涛 +3 位作者 杨立明 李凯伦 孙银旭 吴凤和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8-1094,共7页
应急救援车辆的三角履带轮需要在各种地形和路况条件下具备高机动性和可靠性。针对三角履带支撑架在多工况疲劳优化中的计算时程过长问题,以组合代理模型来加速优化求解,为了保证代理模型的精度,提出新的代理模型评价指标。首先,对可更... 应急救援车辆的三角履带轮需要在各种地形和路况条件下具备高机动性和可靠性。针对三角履带支撑架在多工况疲劳优化中的计算时程过长问题,以组合代理模型来加速优化求解,为了保证代理模型的精度,提出新的代理模型评价指标。首先,对可更换三角履带轮的支撑架在四个工况下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然后,以克里金模型和响应面模型为基础对支撑架的质量及四个工况的疲劳寿命进行组合代理模型的构建,其中,为了在寻优过程中更易逼近组合代理模型的全局最优点,使得预测值和观测值具有一致的凹凸性,提出了局部趋势误差作为构建组合代理模型的评价标准;最后,对支撑架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尺寸优化。结果表明,组合代理模型不但保证了计算精度,而且具备一定的鲁棒性,减重后的三角履带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寿命提高了4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履带轮 多工况尺寸优化 组合代理模型 疲劳寿命 局部趋势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凤和 钟浩 +2 位作者 章钦 郭保苏 孙迎兵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34-1040,共7页
针对刀具磨损状态在线监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刀具磨损状态在线监测方法。综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优点,构建了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以切削力为输入信号,通过小波变换滤除噪声;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 针对刀具磨损状态在线监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刀具磨损状态在线监测方法。综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优点,构建了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以切削力为输入信号,通过小波变换滤除噪声;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表征刀具磨损状态关键信息的高维特征;通过门控循环神经单元使模型在时间尺度上的累积效应得到充分表达,体现磨损的时序特性。实验表明,在有限的刀具磨损数据样本条件下,通过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进行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准确率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刀具磨损 切削力 卷积门控神经网络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高斯随机测量矩阵的切削力信号压缩感知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凤和 张宁 +2 位作者 李元祥 张会龙 郭保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231-2238,共8页
高速加工过程中,依据传统Nyquist-Shannon采样定理进行信号采集通常会面临海量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难题。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切削力信号采集新方法,实现信号压缩式采集。选择高斯随机矩阵作为基础测量矩阵,并结合近似正交三... 高速加工过程中,依据传统Nyquist-Shannon采样定理进行信号采集通常会面临海量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难题。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切削力信号采集新方法,实现信号压缩式采集。选择高斯随机矩阵作为基础测量矩阵,并结合近似正交三角分解和最小相关系数法对高斯随机矩阵进行重新设计,提高其压缩测量性能,再借助高效的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算法从测量值中恢复得到原始切削力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高斯随机测量矩阵具有更高的重构精度和稳定性,所提出的压缩感知方法在保证切削力数据重构效率和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了数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力信号 压缩感知 测量矩阵 压缩采样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枝杈类锻件挤压成形折叠缺陷参数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德颖 宋培育 张连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9,共6页
以枝杈类锻件挤压成形过程中枝杈根部产生的折叠缺陷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响应面法及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将影响折叠缺陷程度最大的3个参数,即挤压速度v、冲头底锥相对直径d/D和模具圆弧外端与冲头环形平面距离h作为设计变量... 以枝杈类锻件挤压成形过程中枝杈根部产生的折叠缺陷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响应面法及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将影响折叠缺陷程度最大的3个参数,即挤压速度v、冲头底锥相对直径d/D和模具圆弧外端与冲头环形平面距离h作为设计变量,建立了枝杈根部最大折叠长度Llap的目标函数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挤压速度v、模具圆弧外端与冲头环形平面距离h以及减小冲头底锥相对直径d/D均可减小折叠长度,并且对最大折叠长度Llap影响的主次顺序为d/D>h>v。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均验证了Llap函数表达式的正确性,3种方法所得最大折叠长度误差为5.44%~1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杈类锻件 最大折叠长度 响应面法 挤压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修正的含间隙转动副双弹性层接触力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加春 迟华瑞 +1 位作者 张万富 陈建超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7-51,共5页
采用现有双弹性层接触力模型计算考虑涂层的含间隙转动副法向接触力时,为保证计算精度需要反复试算来确定合适的离散角度,导致计算过程复杂且耗费时间。针对上述问题,基于Winkler弹性基础模型和Hertz椭圆形压力分布假设推导出了接触力... 采用现有双弹性层接触力模型计算考虑涂层的含间隙转动副法向接触力时,为保证计算精度需要反复试算来确定合适的离散角度,导致计算过程复杂且耗费时间。针对上述问题,基于Winkler弹性基础模型和Hertz椭圆形压力分布假设推导出了接触力与法向变形量的解析表达式,建立了一种修正的双弹性层接触力模型,避免了对接触角进行离散。通过对比分析解析解和有限元数值解,结果表明修正的双弹性层接触力模型既能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性又能显著降低计算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副 间隙 双弹性层 接触力模型 计算耗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微楔横轧超塑性成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敏婷 赵磊 +2 位作者 李哲 梁栋 李学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3-165,共13页
综述了非晶合金的尺寸效应、本构模型、超塑性变形能力、超塑性成形工艺、室温塑性和微楔横轧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高效生产轴类件的微楔横轧技术,结合基于非晶合金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过冷液相区的超塑性变形能力一次性成形高强度、高精... 综述了非晶合金的尺寸效应、本构模型、超塑性变形能力、超塑性成形工艺、室温塑性和微楔横轧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高效生产轴类件的微楔横轧技术,结合基于非晶合金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过冷液相区的超塑性变形能力一次性成形高强度、高精度非晶合金微型轴类件的研究思路,指出非晶合金在多向复杂变形条件下的本构关系、晶化率与变形参数之间的关系、非晶合金微型轴类件的成形范围、微楔横轧模具设计新准则是实现非晶合金板微楔横轧成形的关键问题。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微楔横轧的工艺参数对微型轴类件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就非晶合金微楔横轧成形工艺的研究路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超塑性成形 微楔横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的空间反射镜加强结构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永欣 孙银旭 +1 位作者 李书亚 吴凤和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39,共5页
空间望远镜的分辨力与反射镜口径成正比,但反射镜口径的增大导致其质量以三次方的比例增重,以致镜面变形恶劣和发射成本增加。针对此问题,文中基于多层次优化和多目标优化理论对反射镜进行轻量化设计。首先建立反射镜的几何模型并分析... 空间望远镜的分辨力与反射镜口径成正比,但反射镜口径的增大导致其质量以三次方的比例增重,以致镜面变形恶劣和发射成本增加。针对此问题,文中基于多层次优化和多目标优化理论对反射镜进行轻量化设计。首先建立反射镜的几何模型并分析载荷工况,针对反射镜多工况下的参数要求,以反射镜轴向重力工况下的刚度最大和低阶固有频率最大为目标,用折衷规划法和平均频率法建立多目标优化的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拓扑优化;根据优化结果进行反射镜的加强筋布置;最后以加强筋的宽度为变量,进行多目标尺寸优化实现加强筋的尺寸寻优。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反射镜结构在满足原有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质量减少了7.2%,实现了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镜镜体 折衷规划法 多目标拓扑优化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摆桨式腿部机构运动学及工作空间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海兵 金振林 赵裕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4,共8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六足机器人的新型摆桨式腿部机构,该机构为(2-UPS+RR)+(3-RR+RPR)串并混联机构。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推导出了位置反解方程、速度雅可比矩阵及加速度传递关系,并建立了左、右两个足端点的运动关联式。根据杆长、摆...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六足机器人的新型摆桨式腿部机构,该机构为(2-UPS+RR)+(3-RR+RPR)串并混联机构。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推导出了位置反解方程、速度雅可比矩阵及加速度传递关系,并建立了左、右两个足端点的运动关联式。根据杆长、摆角及干涉等约束条件绘制了工作空间的三维图,以步幅和抬腿高度为评价指标,确定了主要机构参数的优选域。并通过运动学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六足机器人腿部机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桨式腿部机构 运动学分析 关联式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晶粒度的GH4169高温合金微铣削残余应力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敏婷 申利雄 +3 位作者 梁栋 李哲 赵磊 李学通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6-774,790,共10页
微细铣削中,由于受加工余量限制,铣刀每齿进给量非常小甚至小于材料内部晶粒尺寸。当切削在晶粒间进行时会造成切削不连续,从而使铣削过程颤振急剧增大,引起加工表面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微型零件的疲劳寿命和使用性能。本研究基于Voronoi... 微细铣削中,由于受加工余量限制,铣刀每齿进给量非常小甚至小于材料内部晶粒尺寸。当切削在晶粒间进行时会造成切削不连续,从而使铣削过程颤振急剧增大,引起加工表面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微型零件的疲劳寿命和使用性能。本研究基于Voronoi图建立多晶体几何模型,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的方法对刀具刃口圆弧半径、切削深度和晶粒尺寸对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进行详细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对经热处理后具备不同晶粒尺寸的高温合金GH4169进行微铣削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量工件进给方向已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值,将实验值与预测值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残余应力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其误差分布在2.18%~7.35%,不超过10%,说明残余应力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度 微细铣削 残余应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三坐标送料系统传动机构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莉 秦泗吉 +2 位作者 鹿竟超 余发国 赵文凯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56,共6页
为实现多工位压力机的送料要求,选择合理的双曲柄连杆滑块机构,在一个平面内实现提升和夹紧运动,再与传送方向的运动耦合,实现工件的传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得到了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双滑块机构的运动方程。根据机构传动要求,给出了确定... 为实现多工位压力机的送料要求,选择合理的双曲柄连杆滑块机构,在一个平面内实现提升和夹紧运动,再与传送方向的运动耦合,实现工件的传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得到了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双滑块机构的运动方程。根据机构传动要求,给出了确定双滑块机构参数的方法。以六杆主传动机构的25000 kN多工位压力机为例,规划了各运动部件的动作时序和送料系统输出端的运动轨迹,并绘制了工作循环图。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了送料系统的传动机构参数,对夹紧和提升运动的速度及相应的电动机转速进行了规划,并设计了送料系统的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位压力机 三坐标送料 伺服驱动 双曲柄连杆滑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间隙的柔性并联机构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雨雷 赵刘见 +1 位作者 齐晓凤 曾达幸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496,共12页
运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关乎机构动态特性及精度。以3-RSR并联式天线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软件建立其含间隙动力学模型,并考虑杆件柔性进行含间隙并联机构动力学仿真与偏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仅考虑转动副间隙时不同间隙尺寸大小、单... 运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关乎机构动态特性及精度。以3-RSR并联式天线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软件建立其含间隙动力学模型,并考虑杆件柔性进行含间隙并联机构动力学仿真与偏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仅考虑转动副间隙时不同间隙尺寸大小、单间隙、双间隙与三间隙下的仿真变化曲线,以及仅考虑杆件柔性时仿真变化曲线,分别获得转动副间隙与杆件柔性对机构偏差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得到不同杆件材料下综合考虑转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对机构偏差的影响规律,以分析对并联式天线机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工作对综合考虑运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时并联式天线机构动态特性的研究及其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柔性 并联机构 动力学 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和模糊熵结合的液压泵退化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万录 孔德田 +2 位作者 李振宝 佟祥伟 岳文德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针对液压泵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以及信噪比低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和模糊熵结合的液压泵性能退化特征提取方法。首先,使用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液压泵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固有模态函数分量。... 针对液压泵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以及信噪比低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和模糊熵结合的液压泵性能退化特征提取方法。首先,使用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液压泵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其次,求取各个分量与原始信号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的前几个分量作为有效分量并求其模糊熵,实现液压泵的退化特征提取,形成特征向量。最后,以液压泵不同退化状态下的实测数据为例,使用基于变量预测模型的模式识别方法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液压泵退化特征提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使退化状态识别的准确率提高到了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液压泵 状态识别 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 模糊熵 退化特征提取 变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非线性动态拓扑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永欣 贺星星 +1 位作者 李凯伦 杨权威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7-383,共7页
等效静态载荷法是目前解决动态拓扑优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由于未考虑塑性变形中应力应变关系的时效性,会导致等效载荷偏大和载荷方向偏差,因此无法有效处理材料的非线性问题。据此,提出一种基于模量比率因子的等效静态载荷计算方... 等效静态载荷法是目前解决动态拓扑优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由于未考虑塑性变形中应力应变关系的时效性,会导致等效载荷偏大和载荷方向偏差,因此无法有效处理材料的非线性问题。据此,提出一种基于模量比率因子的等效静态载荷计算方法。首先,根据结构应力、应变和杨氏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各时刻的计算杨氏模量;然后,得到各时刻的模量比率因子,根据位移等效原则计算修正等效静态载荷,进而进行多工况静态拓扑优化,并更新设计变量再次进行动力学分析,重复直至收敛。数值算例表明,修正后的等效静态载荷法能够解决弹塑性材料的非线性问题,在提高等效精度的同时拓展了在非线性材料方面的应用边界。工程算例表明,在相同约束下,采用基于模量比率因子的等效静态载荷法在轻量化的同时能得到更小的塑性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静态载荷法 动态拓扑优化 模量比率因子 材料非线性 计算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