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电力设备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的自适应监督重训算法
1
作者 范澜珊 刘云鹏 +3 位作者 刘一瑾 赵涛 裴少通 闫泽玉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5-1800,共16页
为实现不同光学模态信息优势互补,以助力电力设备故障检测与定位任务,该文采用可见光图像增强红外图像的纹理信息。针对现有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技术难以精确对齐电力设备局部精细化结构的问题,首次提出自适应监督重训配准算法(adaptive... 为实现不同光学模态信息优势互补,以助力电力设备故障检测与定位任务,该文采用可见光图像增强红外图像的纹理信息。针对现有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技术难以精确对齐电力设备局部精细化结构的问题,首次提出自适应监督重训配准算法(adaptiv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with supervision and retraining,ARSR),主要包括双阶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机制(dual order anisotropic Gaussian directional derivative,Dual-AGDD)以及双视图匹配参数重训框架(double-view matching parameter retraining,DVMPR)。首先,提出Dual-AGDD完成特征点筛选与定向。1阶AGDD进行自适应电力设备局部细化角点检测,2阶AGDD构建高斯特征三角形确定特征点主方向,采用局部强度不变性方法构建特征描述子。接着,提出DVMPR框架对图像透视尺度与视野旋转进行制约校正。最后,基于3σ原则改进支持向量回归,对误匹配点进行剔除,完成异源数据配准。试验结果显示,对不同旋转和尺度差异、不同环境的电力设备异源图像进行配准时,该文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65,平均配准精确率为98.57%,具有较强的图像旋转、尺度不变性和环境鲁棒性,显著优于现有CAO-C2F、SuperPoint-SuperGlue等配准算法,可提高电力设备精细化结构异源图像配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 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 自适应监督重训 角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快照选择策略的POD-QDEIM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降阶算法研究及其实验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刚 胡万君 +4 位作者 郝世缘 姜雄伟 高成龙 刘云鹏 王文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98-5010,I0033,共14页
为了提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进行仿真的计算速度,该文提出一种包含快照选择策略的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基于列主元QR分解的离散经验插值(QR factorization-discrete empirical... 为了提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进行仿真的计算速度,该文提出一种包含快照选择策略的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基于列主元QR分解的离散经验插值(QR factorization-discrete empir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Q-DEIM)(POD-QDEIM)算法。首先,文章基于最小二乘有限元法与迎风有限元法推导绕组流热耦合计算方程;其次,通过引入POD方法,降低有限元方程阶数提高求解效率;同时提出POD自适应快照选择策略,在保证降阶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减小快照矩阵规模;随后,为了改善POD方法求解非线性问题时效率不高的劣势,文章结合基于Q-DEIM方法,通过插值的方法形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从而提高每一时步非线性项的形成效率;最后,基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基本结构,建立了八分区分匝绕组传热模型以及绕组温升试验装置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POD-QDEIM降阶算法的计算精度在工程上属于可接受范围,其计算效率较全阶计算提升了近11.72倍,说明该算法在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快速仿真领域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组瞬态温升 快照选择策略 本征正交分解 离散经验插值 温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像素分割的电力故障识别算法研究
3
作者 李渊 吴对平 +4 位作者 杨瑞 包正红 曲全磊 沈洁 刘刚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0,共8页
针对电力场景中的网状目标物提取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像素分割的电力故障识别算法。首先,在LAB空间上应用超像素分割算法进行分割,采用改进K聚类的方法生成网格簇;然后,针对网格簇分类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双重注意力机制MobileNet V2网... 针对电力场景中的网状目标物提取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像素分割的电力故障识别算法。首先,在LAB空间上应用超像素分割算法进行分割,采用改进K聚类的方法生成网格簇;然后,针对网格簇分类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双重注意力机制MobileNet V2网络,分类后同类网格簇融合结果即为目标物掩膜;最后,在输电线路杆塔和换流阀巡检通道金属屏蔽网数据集上开展训练,获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并开展了边缘强化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目标物 超像素分割 K聚类 MobileNet V2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路累积效应对绕组磁-力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律方成 汪鑫宇 +2 位作者 王平 耿江海 高树国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探究变压器绕组在多次短路冲击下逐渐劣化过程,开展了110 kV真型变压器短时多次短路冲击试验,测量了短路试验过程中的漏磁、振动加速度实时波形以及试验后绕组轴向压力稳态值及电抗变化率,提取了漏磁、振动频谱特征,获得了各项物理量... 为探究变压器绕组在多次短路冲击下逐渐劣化过程,开展了110 kV真型变压器短时多次短路冲击试验,测量了短路试验过程中的漏磁、振动加速度实时波形以及试验后绕组轴向压力稳态值及电抗变化率,提取了漏磁、振动频谱特征,获得了各项物理量随短路电流强度、短路次数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多次短路冲击会使变压器绕组产生累积效应,累积效应影响程度与冲击次数和冲击强度有关;在累积效应作用下,磁场信号会由于绕组形变程度低或测点距离形变处较远而变化不明显,但振动加速度的频谱熵、Pearson相关系数的变化可以良好反映绕组的机械状态改变。因此监测变压器振动信号并分析其频谱是评估短路累积效应影响、绕组形变诊断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绕组 累积效应 短时多次短路 特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温度梯度的变压器热点模型
5
作者 范晓舟 刘云鹏 +3 位作者 律方成 李欢 徐永超 闫泽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1-369,I0030,共10页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首先,基于理论推导建立绕组首饼温度的控制方程,并使用热电类比方法建立可用于实际运行的绕组首饼局部热路模型。通过对一台内置传感光纤的110 kV油浸式变压器进行11级不同负载共21 h温升试验,获得不同负载率下绕组温度变化情况,并提出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绕组温度梯度的热点温度模型。基于局部热路模型,使用负载率及散热片进出口油温作为输入变量,成功预测绕组首饼温度。随后,建立绕组整体温度梯度的指数、差分方程模型,并基于提出的热点计算模型对连续变负载试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4.02 K,相较传统模型,最大误差降低21%,验证所提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热点温度 温度梯度 温升试验 分布式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状光纤分布式传感的变压器绕组轴向与辐向形变区分及程度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东阳 刘云鹏 +3 位作者 范晓舟 李欢 黎晏霖 刘海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3-812,I0034,共11页
为对变压器绕组形变状态有更清晰的感知,需要对绕组轴向及辐向形变进行同时检测。该文首先分析绕组弯曲时的应变分布规律,并提出应变向量的概念及绕组轴向与辐向应变解耦方法。随后,在35 kV连续式绕组模型上布置带状光纤并搭建试验平台... 为对变压器绕组形变状态有更清晰的感知,需要对绕组轴向及辐向形变进行同时检测。该文首先分析绕组弯曲时的应变分布规律,并提出应变向量的概念及绕组轴向与辐向应变解耦方法。随后,在35 kV连续式绕组模型上布置带状光纤并搭建试验平台,借助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以进行应变分布式传感,完成对绕组形变的轴向、辐向区分测量,应变向量相对误差在7.5%以内。最后,得出绕组轴向、辐向挠度都与带状光纤平均应变满足二次函数关系,拟合系数R^(2)>0.99,并利用该关系预测绕组的变形程度,误差小于5%。该文方法不仅能单独检测轴向或辐向形变,也能在同时发生两种形变时分别得出轴向和辐向形变;可以解决绕组轴向形变无法有效传感及变形程度难以定量判断的难题,为变压器绕组形变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绕组形变 轴向与辐向应变解耦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82
7
作者 李刚 于长海 +3 位作者 刘云鹏 范辉 文福拴 宋雨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56-167,共12页
电力变压器故障机理复杂且维修成本高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获得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健康指标,对其进行适当的状态维护或预防性维护,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当前的研... 电力变压器故障机理复杂且维修成本高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获得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健康指标,对其进行适当的状态维护或预防性维护,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当前的研究成果大多关注变压器健康管理的某一层面或某一阶段,致使研究成果较为孤立、集成性较差。首先,梳理了目前电力变压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的解决思路;然后,初步界定了电力变压器PHM的管理周期,并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针对电力变压器健康监测、故障诊断与预测的研究成果;最后,讨论并展望了未来开展大型电力变压器PHM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电力大数据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状态评估中的数据科学问题: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71
8
作者 李刚 张博 +2 位作者 赵文清 刘云鹏 高树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0-20,177,共12页
电力设备作为能源电力系统的纽带,对其进行有效的状态评估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在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数据科学角度对电力设备状态评估领域中的分析方法做了深入剖析。首先,介绍了数据科学背景下电力设备状态评估的新特... 电力设备作为能源电力系统的纽带,对其进行有效的状态评估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在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数据科学角度对电力设备状态评估领域中的分析方法做了深入剖析。首先,介绍了数据科学背景下电力设备状态评估的新特点;然后,以目前较为熟知的数据分析方法为切入点,论述了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估方法在数据预处理、计算分析、存储及可视化等各环节的关键问题;其次,系统阐述了数据科学在电力设备状态评估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场景、瓶颈问题和发展方向;最后,探讨了电力设备状态评估中的数据科学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工作的若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电力大数据 故障诊断 状态评估 数据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智能运维的数字孪生体构想 被引量:31
9
作者 刘云鹏 刘一瑾 +4 位作者 刘刚 赵涛 许自强 杨宁 贾鹏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636-8651,共16页
数字孪生技术是实现电力装备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变压器作为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如何构建变压器数字孪生体,推进变压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关键问题。为此,该文首先概述数字孪生的内涵及其在电力系统的研... 数字孪生技术是实现电力装备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变压器作为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如何构建变压器数字孪生体,推进变压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关键问题。为此,该文首先概述数字孪生的内涵及其在电力系统的研究进展;其次,基于变压器运维服务需求提出变压器数字孪生系统架构,结合数字孪生体的成熟度进化过程,给出变压器智能运维的数字孪生体的实现构想,包括虚拟体刻画-感知互动-模型驱动的多场计算-数据驱动的状态分析-智慧共享5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分析其实现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最后,展望变压器智能运维数字孪生体的实际应用,并对其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装备 数字化转型 数字孪生 系统架构 电力变压器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式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的电力变压器故障样本增强技术 被引量:75
10
作者 刘云鹏 许自强 +3 位作者 和家慧 王权 高树国 赵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5-1513,共9页
数据非均衡问题是制约机器学习技术在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领域中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克服传统过采样方法未考虑数据整体分布信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数据增强方法,以实现样本库的类别均衡化目标。首先,建立梯度惩罚... 数据非均衡问题是制约机器学习技术在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领域中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克服传统过采样方法未考虑数据整体分布信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数据增强方法,以实现样本库的类别均衡化目标。首先,建立梯度惩罚优化的条件式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以指导多类别故障样本的生成过程,并克服了原始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训练不稳定问题;然后,构建以油中溶解气体无编码比值为特征参量的栈式自编码器诊断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数据增强方法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框架;最后,选用由准确率、F1度量以及G-mean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类别均衡化前后的模型诊断效果进行评估对比。算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过采样方法,提出的故障样本增强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诊断模型对于多数类的分类偏好问题,提升其整体分类性能,可作为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的重要数据预处理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故障诊断 非均衡数据集 数据增强 条件式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 梯度惩罚 栈式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DNN降阶模型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稳态温升快速计算方法
11
作者 赵庆贤 刘云鹏 +3 位作者 刘刚 傅榕韵 邹莹 武卫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3-2436,I0033,共15页
为解决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稳态温升计算耗时久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POD-DNN降阶模型的快速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绕组稳态温升全阶模型构建快照矩阵,并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获得物理系统的模态及模态... 为解决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稳态温升计算耗时久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POD-DNN降阶模型的快速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绕组稳态温升全阶模型构建快照矩阵,并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获得物理系统的模态及模态系数。然后,建立工况参数与模态系数间的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代理模型,解决POD方法中非线性项求解效率低和控制方程依赖强的局限,同时设计网络正则化策略,避免小样本下模型过拟合。最后,将DNN代理模型预测的模态系数与对应的POD模态线性加权,重构绕组温度场。经验证,POD-DNN求解的绕组温升结果与Fluent仿真和试验测量高度一致,计算效率相较于全阶模型和Fluent仿真分别提升了247478倍和23056倍,该算法能够为变压器的在线监测、运行维护和绝缘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正交分解 深度神经网络 绕组稳态温升 快速计算 降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Ф-A的变压器三维涡流场时域有限元POD降阶方法及其应用
12
作者 朱章宸 刘尧 +1 位作者 刘刚 刘云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4,共13页
为解决三维涡流场时域求解时间长和存储空间需求较多的问题,首先基于A,Ф-A的三维涡流场时域有限元法结合POD(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降阶算法实现了三维涡流场的高效计算。其次,以国际TEAM第21基准问题的模型B为例,通过... 为解决三维涡流场时域求解时间长和存储空间需求较多的问题,首先基于A,Ф-A的三维涡流场时域有限元法结合POD(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降阶算法实现了三维涡流场的高效计算。其次,以国际TEAM第21基准问题的模型B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实测数据与自编程序和COMSOL的计算结果,验证了A,Ф-A的三维涡流场时域有限元求解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通过POD不同阶数的降阶算例验证了POD降阶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所提的基于A,Ф-A三维涡流场时域有限元法计算了一台三相变压器进行额定运行工况下的涡流场,并将计算结果与COMSOL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还分析了三相变压器在负荷减少过程中的相电流和磁场变化,并分析了降阶模型阶数对计算时间和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5阶降阶模型耗时约为全阶耗时1/10,并且在方程降阶后各时间步的加速比最大,可达到70~165倍,在计算涡流损耗时相对误差不超过4.59%,计算精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涡流场 三相变压器 A Ф-A方法 POD降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ATS-HTS混合变步长方法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1 位作者 胡万君 李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772-9784,共13页
针对当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仿真中,采用固定时间步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变步长方法。首先,采用初始解优化算法,有效减少计算过程中方程的迭代次数;其次,结合本征正交分解算法(proper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 针对当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仿真中,采用固定时间步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变步长方法。首先,采用初始解优化算法,有效减少计算过程中方程的迭代次数;其次,结合本征正交分解算法(proper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改善大规模有限元方程组存在的阶数过高、条件数过大的问题,提高了方程的求解效率和数值稳定性;第三,提出自适应(adaptivetimestepping,ATS)-启发式(heuristic time stepping,HTS)混合变步长算法,通过对时间步长的自适应与启发式调整,有效解决瞬态计算中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的对立问题;最后,建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二维单分区分匝的流热耦合仿真模型,以验证所提算法的正确性与高效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流场中,与固定步长的计算结果相比,混合变步长算法的误差小于0.46%,计算效率提升了18.45倍;在温度场中,与固定步长的计算结果相比,所提算法的误差小于0.04%,计算效率提升了6倍。同时,通过与传统变步长算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说明所提混合变步长算法在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及变步长效果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此外,还探讨混合变步长计算中,不同的参数设置对瞬态计算结果及状态变化过程的影响,为其工程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解优化 本征正交分解 混合变步长 二维瞬态 流热耦合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铝/氮化硼复配改性间位芳纶绝缘纸的使役性能及机理分析
14
作者 王齐斌 范晓舟 +2 位作者 高宇轩 庾翔 刘云鹏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618-3629,共12页
为增强间位芳纶绝缘纸的电绝缘及导热性能,该文选取了球形氮化铝(AlN)和片形氮化硼(BN)两种填料,采用聚多巴胺和硅烷偶联剂对填料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后,将填料掺入间位芳纶基体中。利用湿法抄造技术,制备了AlN/BN复配改性的间位芳纶绝缘... 为增强间位芳纶绝缘纸的电绝缘及导热性能,该文选取了球形氮化铝(AlN)和片形氮化硼(BN)两种填料,采用聚多巴胺和硅烷偶联剂对填料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后,将填料掺入间位芳纶基体中。利用湿法抄造技术,制备了AlN/BN复配改性的间位芳纶绝缘纸试样,对其微观形貌、击穿场强、体积电导率以及面外热导率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复配改性体系中,当AlN和BN的复配质量比为3:7时,样品出现最优的击穿场强为186 kV/mm,较纯芳纶纸提升66.07%;而当复配质量比为7:3时,其面外热导率高达0.671 W/(m·K),较纯芳纶纸提升213.6%。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基体和填料的能带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发现,AlN和BN的引入在基体和填料界面形成了“阶梯陷阱”,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跃迁势垒,抑制了击穿时漏电流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借助相场法分析了不同复配比例下填料对基体电流密度和电场畸变的影响,发现AlN/BN的复配结合有助于均化电场分布,提高复合体系的绝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位芳纶 氮化硼 氮化铝 击穿场强 面外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内局部放电脉冲噪声对LoRa通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博 安勃 张卫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在变电站内安装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发展智能电网的必然趋势。针对变电站中局部放电脉冲噪声对LoRa无线通信产生的干扰问题,首先分析了LoRa调制与解调原理,在该基础上建立了LoRa仿真模型,并根据在高斯白噪声下的解调信噪比验证了模... 在变电站内安装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发展智能电网的必然趋势。针对变电站中局部放电脉冲噪声对LoRa无线通信产生的干扰问题,首先分析了LoRa调制与解调原理,在该基础上建立了LoRa仿真模型,并根据在高斯白噪声下的解调信噪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建立了Middleton Class A脉冲噪声模型,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检验了特定参数的Middleton Class A脉冲噪声表示实测局部放电信号的准确性;最后通过误码率曲线,分析了在高斯噪声环境和特定参数的Middleton Class A脉冲噪声环境下的LoRa通信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LoRa具有优秀的抗噪声能力,即使是在信噪比为负值时仍然允许数据接收;某500 kV变电站实测局部放电信号可以表示为特定参数的Middleton Class A脉冲噪声;与高斯噪声相比,该脉冲噪声会对LoRa系统造成信噪比损失,导致系统通信性能下降。研究结果可为在变电站内部署LoRa无线通信网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局部放电 脉冲噪声 LoRa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约束的电力系统动态经济平稳调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燕青 李浩闪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39,共5页
针对目前减排指标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只需满足一定的减排要求,不必达到最小值,将污染物排放作为环境约束,同时考虑到机组的运行效率问题,建立电力系统动态经济平稳调度模型。通过选取不同的波动系数和波动函数,实现不同... 针对目前减排指标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只需满足一定的减排要求,不必达到最小值,将污染物排放作为环境约束,同时考虑到机组的运行效率问题,建立电力系统动态经济平稳调度模型。通过选取不同的波动系数和波动函数,实现不同容量机组承担不同波动值的目的。利用引入maxmin函数和ε支配的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表明,模型能够在满足给定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得到考虑机组经济性和平稳性的出力方案,保证大型机组出力稳定性的同时改善小型机组的出力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指标 动态经济平稳调度 波动系数 波动函数 多目标粒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路器控制线圈驱动铁芯动作特性及其电流-动作关联特征的机械故障辨识方法
17
作者 刘会兰 李想 +2 位作者 赵书涛 朱鹏宇 刘教民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1911,共11页
分合闸线圈上电驱动铁芯再触发操作机构传动部件顺序动作控制断路器分合闸,现有研究聚焦于提取分合闸线圈电流特征判别故障,铁芯动作与分合闸线圈电流关联机理不明。为此通过Lucas-Kanade光流法逐帧分析高速图像序列,由运动目标识别获... 分合闸线圈上电驱动铁芯再触发操作机构传动部件顺序动作控制断路器分合闸,现有研究聚焦于提取分合闸线圈电流特征判别故障,铁芯动作与分合闸线圈电流关联机理不明。为此通过Lucas-Kanade光流法逐帧分析高速图像序列,由运动目标识别获得与控制线圈电流配合的铁芯动作轨迹,发现铁芯运动早于电流峰值,其运动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与线圈电流时序及其累积持续时间相关联。提出基于聚类动作特征表征故障程度、利用随机森林判断动作关联性电流特征对故障的敏感程度,建立基于分合闸线圈电流-铁芯特征联合分析的故障分类诊断框架,并通过实验模拟线圈电压异常、铁芯卡涩程度不同、线圈固定螺丝松动等故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线圈电流-铁芯动作故障关联性诊断结果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断路器 线圈电流 目标识别 故障检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S-EDMDC的变压器动态磁场快速计算方法
18
作者 刘刚 李耕宇 +2 位作者 寇家俊 刘洋 刘云鹏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1,共12页
为实现短路过程中变压器动态磁场的快速计算,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非线性程度选择的包含控制项扩展动态模态分解方法(adaptive nonlinear degree selection of extended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for control,ANDS-EDMDC)。与扩展动态模... 为实现短路过程中变压器动态磁场的快速计算,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非线性程度选择的包含控制项扩展动态模态分解方法(adaptive nonlinear degree selection of extended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for control,ANDS-EDMDC)。与扩展动态模态分解方法相比,ANDS-EDMDC引入了控制项与自适应非线性程度选择策略,进一步提升了对动态磁场计算的适用性与准确性。首先,为验证ANDS-EDMDC的有效性,该文以TEAM21的正常运行状态为研究对象进行动态磁场的全阶仿真与计算分析。以COMSOL磁场仿真结果为基准进行对比,改进模型的计算误差在3.698%以内,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其次,将改进模型的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算法在不考虑实际值和仿真值之间误差的情况下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64%。最后,应用ANDS-EDMDC对一台变压器三相短路过程的瞬态磁场进行了分析且与动态模态分解方法、扩展动态模态分解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EDMD的最大平均相对误差约为ANDS-EDMDC的14.7倍,且该算法相较于仿真计算效率提高约22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磁场 变压器 短路过程 快速计算 ANDS-EDM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流追踪的节点导纳矩阵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毕瀚文 范晓舟 +3 位作者 肖海 方连航 律方成 耿江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7881-7891,共11页
为助力电力系统低碳化改革,电力系统碳计量应在测量发电侧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将碳排放责任从发电侧扩展至负荷侧和线路侧,得到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分摊责任。该文提出一种利用节点导纳矩阵运算实现碳流追踪的解析算法。结合潮流与碳... 为助力电力系统低碳化改革,电力系统碳计量应在测量发电侧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将碳排放责任从发电侧扩展至负荷侧和线路侧,得到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分摊责任。该文提出一种利用节点导纳矩阵运算实现碳流追踪的解析算法。结合潮流与碳流的换算关系,经矩阵运算得到电源、负荷及线路网损三者之间碳排放量分布关系的解析表达式。通过IEEE 30节点系统算例及与其他算法的对比分析,验证碳流追踪模型的正确性。此外,比较发电侧、负荷侧及线路侧计量方式下的节点和线路碳排放量,以及引入可再生能源及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后系统全环节碳排放量的分布变化,并针对影响碳减排比例的因素展开分析,为后续碳排放责任分摊及系统低碳改造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导纳矩阵 潮流追踪 碳排放流 碳排放强度 可再生能源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稳态温升降阶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胡万君 刘刚 +2 位作者 朱章宸 刘云鹏 王文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505-6516,共12页
大型电力设备的数字化研究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为了实现在数字化平台中针对不同工况下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稳态温升的精准快速计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方法(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与离散经验插值方... 大型电力设备的数字化研究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为了实现在数字化平台中针对不同工况下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稳态温升的精准快速计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方法(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与离散经验插值方法(discrete empir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DEIM)的稳态温升降阶计算方法。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有限元法与迎风有限元法建立绕组稳态流固耦合传热计算的有限元全阶模型;其次,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算法与离散经验插值算法基本原理,建立适用于绕组温升计算的降阶模型;最后,构建二维变压器分匝绕组传热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降阶算法在稳态传热计算中的精度、计算效率以及鲁棒性进行验证分析。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稳态温升降阶计算方法有很高的计算精度,且计算效率较全阶计算模型提高约40倍左右。同时,对于样本空间范围之外一定区域内的工况,降阶模型仍然具有很高的精度,流场与温度场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了降阶模型具有非常优秀的鲁棒性,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环境扰动,该算法能够为大型电力设备的数字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绕组稳态温升 本征正交分解 离散经验插值 降阶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