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唐—秦地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质量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随民 栾文楼 +1 位作者 魏明辉 宋泽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2-939,共8页
唐山—秦皇岛地区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土壤质量的安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唐山—秦皇岛地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在考虑土壤pH值对重金属元素含量影响的前提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 唐山—秦皇岛地区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土壤质量的安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唐山—秦皇岛地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在考虑土壤pH值对重金属元素含量影响的前提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区内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区内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是Ni、Cr、Cu、Cd4种元素。其中Ni、Cr、Cu3种重金属元素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卢龙、抚宁、昌黎3个县交界处及北部的局部区域。Cd元素污染主要集中在唐海县西部和西北部。综合评价表明,唐山—秦皇岛地区绝大部分区域处于无污染的水平,土壤的地球化学质量是较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表层土壤 唐山-秦皇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彬云 吴荣军 +2 位作者 郑有飞 关福来 吴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499-6502,共4页
旱灾是河北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灾害脆弱性程度影响着灾情,因此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研究对河北省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选择降水量、土地质量、... 旱灾是河北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灾害脆弱性程度影响着灾情,因此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研究对河北省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选择降水量、土地质量、人均纯收入等9个指标综合评价了68个县市的旱灾脆弱性。结果表明,全省1/3以上的县市属于强度旱灾脆弱区,脆弱度的高值区集中在冀北高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脆弱性 评价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荣军 郑有飞 +2 位作者 关福来 杨彬云 徐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992-2995,共4页
利用1949~2005年河北省干旱、洪涝、风雹灾和低温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和作物生产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结果表明: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77年,灾... 利用1949~2005年河北省干旱、洪涝、风雹灾和低温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和作物生产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结果表明: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77年,灾情指数达7.20,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67~1969年;4类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小为旱灾〉涝灾〉风雹灾害〉低温冻害;农业气象灾害对河北省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逐渐加大,旱灾逐渐取代涝灾成为影响河北省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灾害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灰色关联分析 等级划分 年景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及太阳活动对河北省夏蝗大发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树然 张文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利用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厄尔尼诺(El Nino)、拉尼娜(La Nina)事件和太阳活动与河北省沿海型蝗区和淀洼型蝗区夏蝗大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现,El Nino、La Nina灾异事件不会促使河北省两类生态类型区夏蝗大发生,El Nino和La Nina事... 利用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厄尔尼诺(El Nino)、拉尼娜(La Nina)事件和太阳活动与河北省沿海型蝗区和淀洼型蝗区夏蝗大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现,El Nino、La Nina灾异事件不会促使河北省两类生态类型区夏蝗大发生,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飞蝗大发生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蝗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异常。太阳活动对河北省两种生态类型区夏蝗大发生的影响也不明显,但在太阳黑子数峰值年时两种生态类型区夏蝗发生的情况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蝗 灾害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太阳黑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中南部一次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范俊红 郭树军 李宗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5-802,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2005年4月19~20日河北省中南部一次沙尘暴过程的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过程是在有利的前期气候背景和当时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下产生的;变压风在地面...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2005年4月19~20日河北省中南部一次沙尘暴过程的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过程是在有利的前期气候背景和当时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下产生的;变压风在地面大风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地转风风速与变压风风速之和接近地面10 min平均风速值。研究还指出了预报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着眼点:地面正3 h变压主要由中低层冷平流决定,蒙古气旋发展使补充南下的冷空气在地面产生明显的正3 h变压;当中高层转为偏北气流后,涡度平流随高度减小,高层动量才得以下传,造成500 hPa急流加强,使对流层低层锋生,加大了地面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中南部 沙尘暴 变压风 气旋发展 动量下传 500hPa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北区域天气分型的多模式降水检验评估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国华 张江涛 +3 位作者 张南 郝雪明 李智峰 郑艳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8-976,共9页
用常规天气图、雨情资料和中国气象局T213模式、T639模式、河北省MM5模式、日本气象厅JMA模式和德国气象局DWD模式的降水预报资料。将5种数值模式的降水要素预报,插值到河北省的142个站点上做TS评分。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多模式降... 用常规天气图、雨情资料和中国气象局T213模式、T639模式、河北省MM5模式、日本气象厅JMA模式和德国气象局DWD模式的降水预报资料。将5种数值模式的降水要素预报,插值到河北省的142个站点上做TS评分。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多模式降水预报进行了分天气型的检验。结果表明,TS评分与模式和区域关系密切,降雨系统(如切变型、副高型、槽型)对应着较高的预报正确率,切变型、副高型对大雨和暴雨的预报正确率较高。对5种模式的综合评价是,对小雨和中雨的预报,DWD、T639、JMA模式好于其他模式,对大雨和暴雨的预报,T639、MM5、T213模式好于其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分型 模式 降水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不同密度油松结构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鲁绍伟 刘凤芹 +3 位作者 余新晓 樊金栓 杨新兵 李春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a生5种造林密度阳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蓄积量、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被层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其它林分高,并伴随着出现辽东栎等其它栎...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a生5种造林密度阳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蓄积量、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被层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其它林分高,并伴随着出现辽东栎等其它栎类更树种的生长;1200株/hm^2的油松林蓄积最大为95.53m^3/hm^2,但从单株蓄积量来看,不同密度的油松林单株蓄积随着油松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油松800株/hm^2的单株蓄积为0.1017m^3/hm^2,是2000株/hm^2单株蓄积的3.17倍。不同密度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范围为78.87~142.13t/hm^2,平均碳密度为119.14t/hm^2,且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油松林碳密度主要有3个部分组成: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其空间部分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的碳密度平均为79t/hm^2以上,地上部分碳密度与地下(包括土壤、树根和死地被物)碳密度之比平均为1/3.30;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产流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对增加当地的径流水量、涵养水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产沙量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对选择油松800株/hm^2作为最优林分密度是不利因素,但从北京的多年降雨来看,这种影响对选取油松在800株/hm^2作为首选经营密度还是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油松 密度效应 结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林分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鲁绍伟 陈吉虎 +4 位作者 余新晓 刑文发 鲁少波 王玉华 王攀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0,84,共5页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及其混交林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水源涵养能力、病虫害的基础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进...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及其混交林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水源涵养能力、病虫害的基础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另外,混交林还能够提高林分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采用混交的方式为:1行刺槐3行侧柏循环混交,刺槐株数不超过1/4。本项研究以期对北京市森林健康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刺槐 侧柏 混交林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元宝枫混交林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6
9
作者 鲁绍伟 刘凤芹 +4 位作者 余新晓 李春平 鲁少波 王玉华 王攀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23,共4页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林分土壤养分分配状况、混交距离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与不同林分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混交模式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的生产...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林分土壤养分分配状况、混交距离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与不同林分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混交模式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的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均好于油松-元宝枫带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分解速度较快,积累量明显少于油松-元宝枫带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说明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涵养水源功能好于油松-元宝枫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此外,15a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混交距离应大于760cm;混交方式采用块状混交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元宝枫 混交林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观测时水平粗糙地表偏振反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太夏 晏磊 +2 位作者 相云 施健 赵云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在利用偏振遥感对地表目标或大气进行研究时,由于大气散射光相对地表反射具有更强的偏振特性,故常认为经地气系统反射回空间的太阳辐射偏振信息主要来源于大气,而在遥感反演时常忽略地表的偏振反射作用.这个结论是基于地面目标为漫反射... 在利用偏振遥感对地表目标或大气进行研究时,由于大气散射光相对地表反射具有更强的偏振特性,故常认为经地气系统反射回空间的太阳辐射偏振信息主要来源于大气,而在遥感反演时常忽略地表的偏振反射作用.这个结论是基于地面目标为漫反射体的假定,但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地表并非朗伯体,在某些时候这种非朗伯体的地表偏振作用甚至超过大气的影响.本文从推导地表的偏振反射作用机理及偏振光谱解译模型出发,首次利用偏振成像光谱实验,证明了地表的偏振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达到50%以上,说明地表的偏振作用对传感器的信号有时会有很大影响.该作用是进行定量遥感研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偏振 成像光谱 定量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的多角度偏振波谱特性及其在水色遥感中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太夏 晏磊 +2 位作者 相云 赵云升 陈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8-452,共5页
清洁水体光谱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比较低,其光谱特征不明显,在光学遥感图像上水体一般都表现为暗色调,造成了利用光谱学手段进行水体遥感识别和水质参数反演的困难。在研究水体的偏振波谱时作者发现,在对水体进行多角度观测时... 清洁水体光谱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比较低,其光谱特征不明显,在光学遥感图像上水体一般都表现为暗色调,造成了利用光谱学手段进行水体遥感识别和水质参数反演的困难。在研究水体的偏振波谱时作者发现,在对水体进行多角度观测时,水体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偏振度波谱值要远大于其无偏的反射率,表现在图像上即水体的偏振度图像的亮度要远大于其强度图像的亮度,文章对这种现象和规律进行了物理学解释,并利用法国PARASOL多角度偏振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对这个规律进行了验证。该文首次揭示了利用多角度偏振遥感进行水体探测的优势,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在利用光学遥感进行水体探测时反射率低的难题,大大提高水体的遥感识别能力和水质参数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偏振 多角度 遥感 水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SR-E数据的被动微波遥感干旱指数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有飞 徐芳 +3 位作者 詹习武 关福来 杨彬云 吴荣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基于2005年和2006年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system)的亮温,计算了8个亮温比值作为候选干旱指数。假设反演出的AMSR-E Land3土壤湿度数据能反映地表干旱程度,候选干旱指数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分... 基于2005年和2006年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system)的亮温,计算了8个亮温比值作为候选干旱指数。假设反演出的AMSR-E Land3土壤湿度数据能反映地表干旱程度,候选干旱指数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分析即能显示哪一候选干旱指数较好。选择河北省3个站点,分析了相关性较好的干旱指数的年际变化,并利用该干旱指数研究了河北省2006年3月份的干旱分布,通过比较河北省136个观测站的同期降水距平百分率,表明该干旱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R-E 微波遥感 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不同密度油松结构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鲁绍伟 刘凤芹 +3 位作者 余新晓 樊金栓 杨新兵 李春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0,共5页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年生5种造林密度(2000株/hm^2、1500株/hm^2、1200株/hm^2、1000株/hm^2、800株/hm^2)阳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蓄积量、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年生5种造林密度(2000株/hm^2、1500株/hm^2、1200株/hm^2、1000株/hm^2、800株/hm^2)阳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蓄积量、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被层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其它林分高,并伴随着出现辽东栎等其它栎类更树种的生长;1200株/hm^2的油松林蓄积最大为95.53 m^3/hm^3,但从单株蓄积量来看,不同密度的油松林单株蓄积随着油松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油松800株/hm^2的单株蓄积为0.1017 m^3/hm^3,是2000株/hm^2单株蓄积的3.17倍。不同密度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范围为78.87~142.13 t/hm^2,平均碳密度为119.14 t/hm^2,且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油松林碳密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其空间为部分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的碳密度是相当可观大的,碳密度平均为79 t/hm^2以上,地上部分碳密度与地下(包括土壤、树根和死地被物)碳密度之比平均为1/3.30;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产流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对增加当地区的径流水量、涵养水源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产沙量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对选择油松800株/hm^2作为最优林分密度是不利因素,但从北京的多年降雨来看,这种影响对我们选取油松在800株/hm^2作为首选经营密度还是较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油松 密度效应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凤芹 鲁绍伟 +3 位作者 杨新兵 李春平 张文宗 刑文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4,共3页
“3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S”技术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工程设计、效益评估等提供准确、快速的手段;为领导决... “3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S”技术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工程设计、效益评估等提供准确、快速的手段;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科学、准确的依据。使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 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花岗岩的二向反射比与偏振度的波谱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相云 晏磊 +1 位作者 赵云升 陈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8,F0002,共5页
传统遥感定义"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BRDF)的概念,用以表达目标物空间反射的多角度分布特征,但其测量多偏重于单波长的微波及激光。偏振伴随多角度探测而生,蕴涵了目标物的自身特性。该文就城市常见地物——抛光的花岗岩,分别... 传统遥感定义"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BRDF)的概念,用以表达目标物空间反射的多角度分布特征,但其测量多偏重于单波长的微波及激光。偏振伴随多角度探测而生,蕴涵了目标物的自身特性。该文就城市常见地物——抛光的花岗岩,分别测量了其在350~2 500nm范围内的二向反射比和偏振度的波谱,分析并比较了两者波谱随探测角度的变化规律,并从定义上分析了两者的波谱关系,发现其随探测天顶角及方位角的变化规律一致,而且二向反射比和偏振度的波谱在一定程度上呈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二向反射比 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北平原大雾天气CINRAD/SA雷达超折射回波的射线追踪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瑞金 李江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9,共8页
为准确分析和识别超折射雷达回波,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效益,利用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日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进行了射线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有利于大气波... 为准确分析和识别超折射雷达回波,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效益,利用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日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进行了射线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有利于大气波导的形成,产生3层模式超折射回波。超折射回波使得雷达的目标视位置与实际位置产生偏差,特别是对雷达测高影响较大。超折射回波一般出现在大雾天气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中,为进行雷达空间定位和华北平原大雾天气的监测、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追踪 超折射 大气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MCC的云图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范俊红 王欣璞 +2 位作者 孟凯 李宗涛 侯瑞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8-1398,共11页
使用风云2号红外云图和TBB资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资料及NECP 1°×1°再分析资料,对造成河北中部区域性暴雨的MCC云图特征、天气尺度环境场和动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构成MCC的α中尺度对流云团,在其成熟时期,在... 使用风云2号红外云图和TBB资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资料及NECP 1°×1°再分析资料,对造成河北中部区域性暴雨的MCC云图特征、天气尺度环境场和动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构成MCC的α中尺度对流云团,在其成熟时期,在均匀的α中尺度砧状系统中仍有2~3个β中尺度的对流活动;MCC发生、发展在对流层中层的短波槽、高低空急流有利配置以及大气层结为中性或弱对流不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暖湿平流成为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强迫因子;MCC形成阶段,中层出现暖中心并且气旋性涡度增大,辐合辐散运动随高度交替出现,量级相当,上升运动的层次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 云图特征 天气尺度环境 物理量诊断 动力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黎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齐义君 孙丽华 王建国 《河北果树》 2010年第4期6-8,共3页
对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风等气象要素有密切关系,降雨量和田间湿度的变化对病菌的影响最大。该病菌在昌黎地区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28℃,... 对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风等气象要素有密切关系,降雨量和田间湿度的变化对病菌的影响最大。该病菌在昌黎地区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28℃,最适温度为25℃左右。根据白腐病发生气象指标,结合中期天气预报,可提前预防及有效控制白腐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白腐病 分生孢子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