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覆盖度对生态脆弱性动态演变的影响——以河北省张家口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武帅 田冰 +2 位作者 顾世杰 杨洛祺 胡引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目的]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对生态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可为地区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格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借鉴。[方法]以张家口地区为例,首先采用序关系法、CRITIC法和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等方法... [目的]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对生态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可为地区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格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借鉴。[方法]以张家口地区为例,首先采用序关系法、CRITIC法和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等方法探究张家口地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探求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对生态脆弱性动态演变的影响。[结果]2010—2019年,张家口地区生态脆弱性先升后降,脆弱性较高地区集中在北部坝上和中西部地区,脆弱性较低地区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且空间集聚效应明显。9年间植被覆盖度由低向高转变,植被改善区面积增加了7807.77 km^(2),恶化区面积减少了3433.14 km^(2)。植被恶化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中部城区和东部区域,其余大部分地区均为植被改善区。植被改善区、恶化区与生态脆弱性升高、降低区域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结论]张家口地区植被覆盖度与生态脆弱性关系密切,二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能够降低其生态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张家口地区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2010—2020年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代汝磊 梁彦庆 +2 位作者 黄志英 董高洁 顾世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58,共12页
[目的]评估河北省生态产品价值(EPV),探索其空间演变背后的驱动因子,为构筑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量因子法核算2010,2015,2020年河北省168个县区的EPV,利用全局莫兰指数、高/低聚类指数、热点... [目的]评估河北省生态产品价值(EPV),探索其空间演变背后的驱动因子,为构筑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量因子法核算2010,2015,2020年河北省168个县区的EPV,利用全局莫兰指数、高/低聚类指数、热点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演变和聚类演变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测其主要驱动力。[结果]①2010—2020年河北省EPV均突破3.80×10^(11)元,整体上大幅提高,呈先平稳后急速上升的态势,到2020年突破4.20×10^(11)元;林地EPV最高,始终是所占比例最大的生态产品类型,水域次之且始终是变化量和变化率最大的类型。②2010—2015年EPV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高值集中于北部的燕山、坝上高原地区和西部的太行山地区,低值集中于东南部的河北平原地区;2015—2020年呈现出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的特征。③2010—2020年空间聚类表现为显著高值集聚,冷热点分布呈现与空间分布相似的规律。④从单因子探测看,CO表面浓度、O_(3)浓度、年均气温是EPV空间演变的主导因子,人均GDP次之,社会因子的解释力相对最弱;从双因子交互探测看,3期中起主导作用的组合因子分别是人均GDP∩NO_(2)表面浓度、高程∩O_(3)浓度和人均GDP∩CO表面浓度,其解释度(q值)分别为0.71,0.73,0.66。[结论]林地和水域对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但空间上差距较大,为使其产生更加积极变化,不仅要考虑生态单因子的强大驱动力,也应充分认识驱动力来源的复杂性和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空间演变 驱动力 当量因子法 地理探测器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典型蔬菜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银辉 刘韵超 +6 位作者 郑子英 龚玉敏 刘红 闫艺漫 胡亚宁 刘瑾 王凤花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9,共13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并传播。目前,畜禽粪肥的大量施用,已导致蔬菜地土壤成为ARGs的重要储存库。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并传播。目前,畜禽粪肥的大量施用,已导致蔬菜地土壤成为ARGs的重要储存库。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解析了河北省典型蔬菜地土壤中ARGs的分布特征。结合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等方法,探讨了影响ARGs分布特征的主控因子。此外,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蔬菜地土壤中ARGs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qPCR结果表明,蔬菜地土壤中ARGs丰度范围为3.30×10^(7)~4.64×10^(9)copies·g^(-1)(干土)。施加畜禽粪肥的土壤中ARGs丰度1.25×10^(9)copies·g^(-1)(干土)显著高于施加化肥的土壤中ARGs丰度2.48×10^(8)copies·g^(-1)(干土)。施加猪粪的土壤中ARGs丰度4.64×10^(9)copies·g^(-1)(干土)显著高于施加鸡粪的土壤1.26×10^(9)copies·g^(-1)(干土)、施加羊粪的土壤9.12×10^(8)copies·g^(-1)(干土)和施加蚯蚓粪的土壤中ARGs丰度4.59×10^(8)copies·g^(-1)(干土)。土壤中intI1基因丰度范围为8.17×10^(4)~3.21×10^(9)copies·g^(-1)(干土),且与tetC、tetG、sul1、sul2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intI1基因在ARGs的传播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土壤中ARGs丰度与有机质、总氮和总磷等理化性质显著正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和粪肥施加量可解释39.91%的ARGs丰度变化。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施加粪肥土壤ARGs的人体暴露剂量(儿童1.67×10^(4)copies·g^(-1)·d^(-1),成人2.34×10^(3)copies·g^(-1)·d^(-1))显著高于施加化肥土壤ARGs的人体暴露剂量(儿童2.99×10^(3)copies·g^(-1)·d^(-1),成人4.19×10^(2)copies·g^(-1)·d^(-1)),其中,经口摄入高于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途径进入人体的ARGs暴露剂量,表明施加粪肥增加了ARGs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可为蔬菜地土壤ARGs污染现状的评估和风险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蔬菜地土壤 健康风险评估 粪肥 intI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干预下河北省淤泥质海岸岸线演变及其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晓庆 李静 +3 位作者 张芸 甄彦龙 高伟明 李伟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8,共8页
以多期地形图、海图,多时相航空影像图、卫星遥感数据,多年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GIS软件室内判读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人工干预下河北省淤泥质海岸岸线近50 a(1956~2006年)来演变过程、动因,深入探讨了... 以多期地形图、海图,多时相航空影像图、卫星遥感数据,多年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GIS软件室内判读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人工干预下河北省淤泥质海岸岸线近50 a(1956~2006年)来演变过程、动因,深入探讨了海岸岸线演变特征及其对周边岸滩产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河北省淤泥质海岸岸线演变动因由自然演化转变为人类影响占主导地位;变化类型由以盐田开发为主,演变为盐田、养殖池塘并重,继而以养殖池塘变化占主体,最终为养殖池塘、港口变化为主导;开发热点区域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南段岸线重点开发区域逐渐南移,而北段岸线则呈现不断西移的特点。黄骅港岸线变化对周边产生的环境效应表现为:改变沿岸流流向,并在航道外形成沿堤流及环流;改变滩面相对平衡状态,航道以北重塑均衡剖面;改变局部流场,近岸区高浓度泥沙沿防波堤两侧向外运动;改变岸滩沉积物类型,北滩粉沙层的规模和粒径均小于南滩。曹妃甸港岸线变化对周边产生的环境效应主要表现为:阻断东西向的浅滩潮流,对曹妃甸外缘潮流系统造成影响;南堡西侧海滩不断淤积、附近海岛、沙坝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本研究对于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科学规划海岸带发展方向,实现区域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岸线演变 环境效应 黄骅港 曹妃甸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辉 车高红 +1 位作者 高辰晶 赵元杰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89-97,共9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是目前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河北省是典型的复杂生态区,资源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且生态问题突出,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别对河北省内三个生态区及河北省整体生态...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是目前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河北省是典型的复杂生态区,资源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且生态问题突出,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别对河北省内三个生态区及河北省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度量,结果表明:1)2006—2014年,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差水平,但综合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状态逐步好转;2)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坝上高原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分较高,山地生态区次之,平原生态区承受生态压力较大,人地相互作用强度较高,生态环境状态最差;3)三个生态区生态环境时间特征明显,从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生物灾害、食物保障度以及社会生态系统六个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 复杂生态区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典型湿地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刘韵超 胡亚宁 +5 位作者 龚玉敏 郑子英 丁林 李银辉 刘瑾 王凤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40,共10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污染扩散导致的生态安全和健康风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以河北省典型滨海湖泊湿地(曹妃甸和南大港...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污染扩散导致的生态安全和健康风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以河北省典型滨海湖泊湿地(曹妃甸和南大港)和内陆淡水湿地(白洋淀和衡水湖)为研究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河北省典型湿地沉积物ARGs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所有湿地沉积物中均检出2种磺胺类、8种四环素类ARGs和1种整合酶基因(intI1)。南大港湿地沉积物中ARGs总丰度均值显著高于曹妃甸、白洋淀和衡水湖沉积物中ARGs总丰度(衡水湖采样点1除外)(P<0.05)。四环素类ARGs绝对丰度为8.91×10^(3)~8.42×10^(7)copies∙g^(−1)(干土),磺胺类ARGs绝对丰度为9.63×10^(5)~2.62×10^(7)copies∙g^(−1)(干土)。intI1基因检出丰度为3.26×10^(5)~1.11×10^(8)copies·g^(−1)(干土),且intI1基因与tetA、tetL、sul1、sul2基因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或P<0.001),说明intI1基因在湿地沉积物ARGs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曹妃甸和南大港沉积物细菌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衡水湖(P<0.05)。非度量多维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曹妃甸、南大港、白洋淀和衡水湖的沉积物细菌Bet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发现,沉积物理化性质(pH和总磷等)和细菌群落对ARGs分布的总解释率为60.78%,其中细菌群落解释率为37.42%,说明细菌群落是影响ARGs分布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评估河北省典型湿地沉积物中ARGs的污染现状提供了数据参考,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抗生素抗性基因 intI1基因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车高红 刘辉 赵元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2-276,共5页
在构建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对河北省2005—2014年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安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 在构建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对河北省2005—2014年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安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为3.40~3.68,平均值为3.55,随年份增长呈小幅波动、总体下降趋势;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等级为4级,总体处于较安全状态,但存在退化现象,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严峻;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层次分析法 安全评价 退化 影响因素 对策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雪然 潘佩佩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6期297-303,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以及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意义重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河北省1985、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面积增...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以及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意义重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河北省1985、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可见,不同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耕地、水域、草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价值均呈下降趋势,一般减少区分布最广;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价值2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生态环境效应,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探讨不同县域生态价值的时空分异,为土地利用和调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价值 生态效应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武安市生态人口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5
9
作者 元利 孙桂平 +2 位作者 闫妍 李珊 陈利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0,70,共5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设计出了河北省武安市生态环境人口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10年武安市生态环境人口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通过SPSS软件对结果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可持续状态分析和驱动因素...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设计出了河北省武安市生态环境人口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10年武安市生态环境人口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通过SPSS软件对结果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可持续状态分析和驱动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武安市200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矛盾较为突出。2007年以后武安市加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逐步缓和,开始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该市人均化石燃料足迹强烈影响着可承载人口数量,是影响武安市生态承载人口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承载力 生态足迹 河北省 武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县域农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的健康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琳红 王卫 张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33-2039,共7页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构建县域农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健康评价指标——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该指标被定义为:一定时期内(若干年),县域自然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波动系数与县域农田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波动系数的平均比...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构建县域农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健康评价指标——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该指标被定义为:一定时期内(若干年),县域自然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波动系数与县域农田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波动系数的平均比值;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与人类福利指标(用县域人均耕地纯收入表征)关系模型,作为评价指标的阈值判定方法。通过河北省136个县的实证研究表明,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对农田生产力稳定性和农田生产力高低具有综合性指示作用;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反馈影响的忍受界限对评价指标阈值的确定非常关键;1991—2000年和2001—2009年两个阶段中,河北省县域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格局较为一致,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较低、农田供给功能健康状况较差的县域集中分布在冀北生态脆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健康状况与县域贫困状况形成紧密的空间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产力稳定系数 农田生态系统 供给功能 健康评价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艳茹 郑艳东 +1 位作者 葛京凤 徐晨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0-235,共6页
为了证实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是否科学与合理,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预测河北省2010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将预测结果与河北省土地... 为了证实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是否科学与合理,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预测河北省2010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将预测结果与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测算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1999—2008年共增加0.218 1hm2,增长率达到32.18%,人均生态承载力共增加0.019 8hm2,增长幅度为28.09%,人均生态赤字由2006年增长到最大值0.450 2hm2后回落至2008年的0.418 8hm2,表明河北省正朝着降低生态赤字,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方向进行。(2)根据预测值与规划确定值相比较可知,201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实际发展将会比规划预期增加0.16%,人均生态赤字减少0.18%,202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实际发展将会比规划预期增加18.41%,人均生态赤字减少6.29%,说明本轮规划的预计生态供给均可实现。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将会降低人均生态赤字,体现了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的科学与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促使生态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足迹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陆域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阳 王玉良 高伟明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纵观历史,沿海地区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将眼光纷纷投向海洋,一方面,沿海地区依靠海洋资源取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寻求两者的协调发展成为人们... 纵观历史,沿海地区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将眼光纷纷投向海洋,一方面,沿海地区依靠海洋资源取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寻求两者的协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河北省陆域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耦合关系旨在了解陆域经济与海洋环境协同发展状况,为合理调整陆域和海洋产业布局,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及推动沿海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河北省经济和生态环境2001—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运用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计算河北省陆域经济与海洋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基本上处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两个阶段,即前期河北陆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海洋环境生态系统承载力强,而后期则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陆域经济 海洋环境 耦合 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平山县水帘洞遗址地质地貌环境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华芳 李智广 +1 位作者 王健 许清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0-635,共6页
水帘洞遗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南部沕沕水生态风景区九天沐雨瀑布之后的水帘洞内。在古人类活动留下的灰烬层中发现了大量动物骨头化石和石器。根据地貌发展阶段、动物骨骼化石和石器特征,初步推测古人类生存的时代为30kaB.P.左右的旧... 水帘洞遗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南部沕沕水生态风景区九天沐雨瀑布之后的水帘洞内。在古人类活动留下的灰烬层中发现了大量动物骨头化石和石器。根据地貌发展阶段、动物骨骼化石和石器特征,初步推测古人类生存的时代为30kaB.P.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孢粉分析结果反映古人类生存时期的气候条件比较温和。沕沕水地区地质地貌调查和洞穴发育研究表明,水帘洞形成于中晚更新世构造稳定期,为古人类生存活动提供了良好场所,早全新世受构造活动影响,洞穴遭到破坏,古人类迁徙它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沕沕水 水帘洞古人类遗址 地质地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质潮滩剖面冲淤演变数值模拟分析--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晓庆 褚玉娟 +3 位作者 李晶 朱伟龙 赵宇 高伟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5,共5页
为全面剖析淤泥质潮滩变化规律及演变特征,运用修改后的输沙公式建立了淤泥质潮滩演变数值模型。经2000,2007年野外实测数据验证,表明该模型各参数设置准确,较真实地反演了滩涂剖面变化过程,可用于淤泥质潮滩的模拟计算。根据数值模型... 为全面剖析淤泥质潮滩变化规律及演变特征,运用修改后的输沙公式建立了淤泥质潮滩演变数值模型。经2000,2007年野外实测数据验证,表明该模型各参数设置准确,较真实地反演了滩涂剖面变化过程,可用于淤泥质潮滩的模拟计算。根据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987—2010年河北省沧州市淤泥质潮滩坡度不断增大,但增长速率变化不大,为0.002×10-3。0m等深线上部坡度逐渐变缓,年均降低0.021×10-3;下部坡度不断变陡,年均增长0.022×10-3。研究区潮滩未达平衡状态,其坡度将进一步变陡。该输沙模型及研究结论对淤泥质潮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其科学开发管理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市 淤泥质潮滩 剖面 演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曹妃甸近岸海域春季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林 王欣平 +3 位作者 王艳霞 田海兰 石雅君 刘西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基于2014年5月的现场调查,从水质、底质和生物三个方面构建了曹妃甸近岸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曹妃甸近岸海域各站点健康水平和综合健康水平。评价结果显示:底质优于水质和生物,综合健康评价结果为亚健康... 基于2014年5月的现场调查,从水质、底质和生物三个方面构建了曹妃甸近岸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曹妃甸近岸海域各站点健康水平和综合健康水平。评价结果显示:底质优于水质和生物,综合健康评价结果为亚健康。采用反距离权重(IDW)空间插值法绘制的水质、底质和生物的健康状况空间分布图以及综合健康水平空间分布图。水质、底质和生物的健康水平空间变化趋势差别较大,综合健康分布图反映出研究区西侧比东侧污染更为严重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健康指数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 曹妃甸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晓萌 潘佩佩 +4 位作者 王晓旭 刘苗苗 赵倩石 王雪然 王新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8,I0002,共10页
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计算1985-2015年河北省农作物生产、碳储量、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ESCI指数、相关分析法、ESTD模型及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识别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变化及权... 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计算1985-2015年河北省农作物生产、碳储量、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ESCI指数、相关分析法、ESTD模型及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识别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河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建设用地、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逐渐减少,但不同时段变化趋势不同。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河北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迥异:农作物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碳储量呈先增后减趋势,生境质量变化平稳,土壤保持呈波动减少态势。2)从省域尺度看,河北省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相互影响,碳储量与农作物生产以及土壤保持与生境质量均呈现协同关系,农作物生产与生境质量、土壤保持以及碳储量与生境质量、土壤保持均呈现权衡关系;从区域空间分异看,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空间变化明显,支持服务中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总体上呈现西北协同—东南权衡关系,生境质量与土壤保持以协同关系为主,碳储量与土壤保持以权衡关系为主;从县域尺度看,土壤保持与碳储量、生境质量以及农作物生产与碳储量、土壤保持的权衡/协同关系集聚特征明显,而生境质量与农作物生产、碳储量的权衡/协同关系集聚特征较为分散。理清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可避免不必要的权衡风险,为优化河北省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双赢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权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的确定与建议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雪平 陈艳梅 马心宇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242-247,共6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人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态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是指对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区域。笔者在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人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态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是指对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区域。笔者在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的方法,并划定了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提出了建设管理与保护措施,结果表明,(1)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为47 086.99 km2,占河北省国土面积的24.98%;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面积为8 443.34 km2,占红线区的17.93%,占河北省国土面积的4.48%。(2)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建设管理与保护措施包括:一是以生态红线区为生态源地,以关键区为战略节点,构建了区域安全格局;二是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机制建设为基础,突出关键区域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生态保护具体措施;四是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建设进行衔接,形成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希望能以关键区作为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示范区,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红线区的管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生态保护红线 红线重叠区 红线高值区 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区 管理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年均降水量插值方法比较 被引量:47
18
作者 刘劲松 陈辉 +3 位作者 杨彬云 王卫 相云 赵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493-3500,共8页
以河北省及临近区域120个气象观测站点1971~2000年均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选择其中的40个作为检验站点,其余站点分别取80、40、20个作为插值站点,采用局部插值、整体插值、多元线性回归、综合模拟等多种插值模型讨论了降水空间插值问题,... 以河北省及临近区域120个气象观测站点1971~2000年均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选择其中的40个作为检验站点,其余站点分别取80、40、20个作为插值站点,采用局部插值、整体插值、多元线性回归、综合模拟等多种插值模型讨论了降水空间插值问题,主要结论如下:插值站点数、模型类型、模型参数都会影响插值精度。局部插值模型相对误差最小值出现在Spline、IDW模型中,其次为Kridging模型,而整体模型Trend、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误差均较大,但综合了局部插值模型和统计模型的综合模型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插值精度及误差分布。河北省80和40个站点的最优插值模型为综合模型,20个站点的最优插值模型为IDW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年均降水量 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李玉双 葛京凤 +1 位作者 梁彦庆 刘雅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2,249,共6页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特征,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对河北省11个市2001—201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特征来看,系统逐渐从颉颃期、磨合期向协...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特征,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对河北省11个市2001—201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特征来看,系统逐渐从颉颃期、磨合期向协调期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趋于同步发展;从空间特征来看,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东部沿海城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北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中部地区发展平稳。随着时间的推进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度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潘佩佩 王晓旭 +3 位作者 赵倩石 葛京凤 杨桂山 郑治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92,共8页
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耦合研究对区域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GIS和模型分解法从不同时空角度分析河北省耕地利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格局,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河北省粮食总产显著增加,耕地时空变化差异驱动区域粮食生产空间... 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耦合研究对区域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GIS和模型分解法从不同时空角度分析河北省耕地利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格局,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河北省粮食总产显著增加,耕地时空变化差异驱动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分化显著,产量增幅呈现南高北低格局;2)不同尺度耕地影响效应同中存异,省域尺度粮食单产持续其较高贡献量,区域尺度影响格局有所变化,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主要表现为增产作用,粮食单产贡献量较大但增产作用逐步减弱,耕地面积和粮播比减产作用明显,且呈增加趋势;3)不同阶段县域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格局不同,单产正向效应显著但影响范围缩小,耕地面积和复种指数影响范围扩大,粮播比减产作用显著但影响范围先增后减。该研究可为河北省耕地利用以及粮食生产分区优化和动态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变化 耕地利用 指标分解 时空演变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