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至11月在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后生浮游动物和水环境调查,以探究滨海淡水湿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2019年4月至11月在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后生浮游动物和水环境调查,以探究滨海淡水湿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Mantel检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及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path modeling,Pls-pm)对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和影响因子进行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并鉴定后生浮游动物95种,共划分为8个功能群.结果显示,研究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组成春季与夏、秋、冬3季差异显著;小型个体组成的功能群在全年密度和生物量中均占优势;非营养盐类环境因子为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季节演替主要驱动因子;营养盐类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影响较小.展开更多
文摘2019年4月至11月在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后生浮游动物和水环境调查,以探究滨海淡水湿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Mantel检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及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path modeling,Pls-pm)对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和影响因子进行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并鉴定后生浮游动物95种,共划分为8个功能群.结果显示,研究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组成春季与夏、秋、冬3季差异显著;小型个体组成的功能群在全年密度和生物量中均占优势;非营养盐类环境因子为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季节演替主要驱动因子;营养盐类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影响较小.
文摘为深入探讨人工湿地中耐盐植物协同基质材料在高盐条件下净化水体的作用机理,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协同单一填料、复合填料,在不同碳氮比、盐度条件下,各装置对受损高盐水水质的净化效果,在对系统内植物的酶活性、植物根际与填料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净化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碳氮比为4∶1、盐度为15时,含碱矿渣材料的海三棱藨草装置(CW-Sc)对TN、TP、COD的净化效果最佳,净化率分别为45.38%、78.89%、50.32%.②CW-Sc装置中植物叶片酶活性、可溶性糖、蛋白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表明植物受损坏程度低.碱矿渣材料协同植物可提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及保护酶的活性,增强湿地植物修复受损水体的效果.③碱矿渣材料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装置中碱矿渣材料对微生物的挂膜效果与其他装置差异显著.④CW-Sc装置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状况较佳,碱矿渣材料可有序优化装置内微生物结构分布,协同发挥菌群优势;植物根际革兰氏阴性菌、杆菌比例显著提高,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适应盐胁迫,提升微生物蛋白质直系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功能的丰富度,强化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研究显示,在高盐条件下耐盐植物海三棱藨草协同碱矿渣材料能够提高湿地系统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可为近海、滨海高盐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与理论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