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鸟类新记录——红胸黑雁
1
作者 李峰 彭猛威 +1 位作者 武大勇 蒋亚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1-711,共1页
2020年11月15日,在河北省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在两河恢复区农田(115°36′28.14″E,37°40′3.60″N)发现1只雁形目Anseriformes鸟类,该鸟比短嘴豆雁Anser serrirostris体型小、喙形短尖,喙基部与眼间有一椭... 2020年11月15日,在河北省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在两河恢复区农田(115°36′28.14″E,37°40′3.60″N)发现1只雁形目Anseriformes鸟类,该鸟比短嘴豆雁Anser serrirostris体型小、喙形短尖,喙基部与眼间有一椭圆形白斑,头部至后颈、背部及胸腹部黑褐色,前颈至前胸大片棕红色,各个深色区域之间均由白色的条纹隔开,颜色醒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胸黑雁 雁形目 鸟类调查 鸟类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棉耦合耐盐植物提升人工湿地处理含盐废水的效果及机理
2
作者 刘雁秋 赵志淼 +1 位作者 高雪晴 王宇凡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91,共12页
为提升滨海湿地的生境修复能力,有效解决含盐水污染问题,为人工湿地生态化过程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选取滨海耐盐型湿地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构建岩棉耦合耐盐湿地植物强化型... 为提升滨海湿地的生境修复能力,有效解决含盐水污染问题,为人工湿地生态化过程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选取滨海耐盐型湿地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构建岩棉耦合耐盐湿地植物强化型人工湿地装置。通过设计不同的系统运行条件和进水负荷,开展复合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验证的微宇宙试验,明确最适宜的岩棉耦合耐盐植物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类型和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盐度为1‰,碳氮比(C/N)为4:1时,种植互花米草且岩棉放置位置为上中层的装置对总氮(TN)、总磷(TP)处理效果最佳,分别为85.48%、91.30%;盐度为15‰,C/N=5:1时,种植互花米草且岩棉放置位置为上中层的装置对TN、TP、化学需氧量(CODMn)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69.50%、70.73%、68.50%。电镜图显示岩棉表面可附着水体中的盐粒子,提升装置抵御盐胁迫能力,岩棉和石英砂的不同组合对功能微生物的富集存在明显影响。岩棉的加入有助于植物体内功能性酶的产生,提升了功能性菌种的丰度,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复合装置内微生物的群落分布得到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岩棉 生物调节 盐胁迫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孟祥嵩 杨新兵 +1 位作者 赵迎雪 张晨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1期41-50,63,共11页
为评估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3—2018年4期卫星影像、64个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高程数据以及河北地区土壤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对大清河流域2003、2008、2013、2018年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功能时... 为评估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3—2018年4期卫星影像、64个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高程数据以及河北地区土壤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对大清河流域2003、2008、2013、2018年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基于地理探测器解析土壤保持功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量2003—2018年分别为525.10万t、794.79万t、1107.45万t、1165.51万t,呈增加趋势。每个时段间增加土壤侵蚀量分别为296.69万t、312.66万t和58.06万t,增幅呈先增后减趋势。(2)土壤保持量2003—2018年分别为3.26×108 t、2.14×108 t、2.27×108 t、2.59×108 t,呈先减后增的趋势。(3)土壤保持功能呈西北高,东南低,高海拔区域高,低海拔区域低的规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保持功能综合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水体>未利用地及其他。(4)地理探测器解析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保持功能变化单因子主要受土地利用的影响,双因子主要受高程与降水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应合理规划,控制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干扰强度,根据区域差异维护林业生态,保护耕地环境,进而提高流域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 土壤保持功能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河流水生态健康时空异质性及改善路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旭 王永刚 +1 位作者 武大勇 毕吴瑕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3,共7页
河流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河流水生态健康对保障区域水安全,避免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挑战,水生态风险及灾害呈现广发、频发和深发态势。通过汇总北京市五大流域河... 河流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河流水生态健康对保障区域水安全,避免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挑战,水生态风险及灾害呈现广发、频发和深发态势。通过汇总北京市五大流域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估相关研究,识别区域水生态系统主要问题,诊断水生态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北京市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空间上,各流域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为潮白河>永定河>蓟运河>清水河>北运河。上游河段水生态健康状况好于中下游,山区段河流好于平原段。水资源短缺引起的河流生态基流不足、水污染物超量排放造成的水质不达标、粗放式河流水利工程建设、河流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河流植被缓冲带的不足等是造成河流水生态健康问题主要原因。并针对病因提出河流水生态健康目标导向的改善路径,以期为北京市及其他北方缺水性城市河流水生态健康改善及水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生态健康 异质性 改善路径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添加黄芩多糖对鲫鱼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5
作者 林红军 李月英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6-61,共6页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黄芩多糖对鲫鱼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尾健康鲫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鲫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50、100 mg/kg...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黄芩多糖对鲫鱼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尾健康鲫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鲫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50、100 mg/kg黄芩多糖的日粮,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后检测并对比各组鲫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肌肉营养组成差异。结果表明,50 mg/kg黄芩多糖组鱼体增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黄芩多糖添加量为20 mg/kg时,鱼体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3)、补体C4(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上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当黄芩多糖添加量为50 mg/kg时,鱼体的IgG、C3、C4水平上升,干扰素-γ(IFN-γ)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50 mg/kg黄芩多糖添加组鲫鱼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上升,差异显著(P<0.05);肌肉水分、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胶原蛋白、脂肪酸在含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日粮中添加黄芩多糖可有效促进鲫鱼的生长,改善机体的免疫力并提高肌肉的氨基酸水平,在鲫鱼的日粮中建议添加量为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黄芩多糖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肌肉营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绿脱石氧化驱动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水稻土溶解性有机质转化机制
6
作者 符俊宏 肖艳琦 +4 位作者 宁雅琪 谢雯静 张娜 崔浩杰 廖文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1333,共11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和化肥施用下的两种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含铁黏土矿物结构态Fe(Ⅱ)氧化过程中的转化机制,本文以富铁的还原态绿脱石(rNAu-2)为黏土矿代表,分别从长期施化肥(CF)和秸秆还田(HOF)的稻田土壤中提取DOM(DOM_(CF)和DOM_(HOF))... 为探讨秸秆还田和化肥施用下的两种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含铁黏土矿物结构态Fe(Ⅱ)氧化过程中的转化机制,本文以富铁的还原态绿脱石(rNAu-2)为黏土矿代表,分别从长期施化肥(CF)和秸秆还田(HOF)的稻田土壤中提取DOM(DOM_(CF)和DOM_(HOF)),研究了DOM_(CF)和DOM_(HOF)分别对rNAu-2有氧氧化产生·OH的影响,以及DOM_(CF)和DOM_(HOF)在该过程中的转化差异。研究表明:在rNAu-2[Fe(Ⅱ)=1.2 mmol·L^(-1)]氧化过程中DOM_(HOF)更容易被矿化,其中,氧化8 h时DOM_(HOF)被氧化形成CO_(2)的累积量(以C计)为29.6μg,高于DOM_(CF)(16.9μg)。DOM_(CF)和DOM_(HOF)均会抑制rNAu-2有氧氧化产生·OH,并且DOM_(HOF)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无DOM存在条件下,rNAu-2有氧氧化8 h的·OH累积量为26.06μmol·L^(-1),高于rNAu-2/DOM_(CF)(19.83μmol·L^(-1))和rNAu-2/DOM_(HOF)(17.07μmol·L^(-1))体系(DOM为50 mg·L^(-1))。固液分离结果显示,rNAu-2与DOM或DOM-Fe^(3+)的电子传递作用抑制了结构态Fe(Ⅱ)氧化形成·OH。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3DEEMs)分析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水稻土腐殖质和富里酸类有机质的积累,并且氧化后的腐殖质和富里酸变化明显,而在DOM_(CF)中几乎没有检测到这两者的存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OH可以通过开环和羟基化机制加到芳香族结构或烯烃上,从而生成更多的含氧基团(C—O和C=O)。因此,DOM的存在会抑制rNAu-2结构态Fe(Ⅱ)的氧化从而抑制·OH的形成,而秸秆还田的土壤DOM中含有更多易分解的有机质组分,更容易消耗·OH,同时释放更多的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态绿脱石 秸秆还田 羟基自由基(·OH) DOM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银兵 倪忠云 +5 位作者 欧阳渊 袁材栋 陈馨熠 王东 刘晶晶 刘洪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生态地质环境从生态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发展而来,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与环境类承载力结合形成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表征环境能够承受的人类活动阈限。国内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分为200... 生态地质环境从生态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发展而来,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与环境类承载力结合形成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表征环境能够承受的人类活动阈限。国内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分为2000年以前的准备阶段、2000—2010年探索前进阶段、2011年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实施和重大生态地质环境事件影响了承载力的研究方向。生态地质环境子系统和系统的承载力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较多、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次之、社会经济环境承载力研究相对较少,系统承载力研究处于不断整合之中。已有研究在学科交叉融合、耦合机制、模拟预测模型集成和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响应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坚持系统观,统合子系统和系统两个尺度,从拓展学科纵深关联、深化多维耦合机制、发展集成模拟预测模型、面向国家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将研究推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承载力 耦合机制 模型集成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季节分布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静 肖国华 +2 位作者 武大勇 王军霞 刘存歧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0-198,共9页
2019年4月至11月在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后生浮游动物和水环境调查,以探究滨海淡水湿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 2019年4月至11月在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后生浮游动物和水环境调查,以探究滨海淡水湿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Mantel检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及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path modeling,Pls-pm)对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和影响因子进行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并鉴定后生浮游动物95种,共划分为8个功能群.结果显示,研究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组成春季与夏、秋、冬3季差异显著;小型个体组成的功能群在全年密度和生物量中均占优势;非营养盐类环境因子为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季节演替主要驱动因子;营养盐类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淡水湿地 后生浮游动物 功能群 季节演替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矿渣材料协同耐盐植物强化人工湿地净化高盐水体的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饮江 李肖 +1 位作者 程梦雨 赵志淼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为深入探讨人工湿地中耐盐植物协同基质材料在高盐条件下净化水体的作用机理,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协同单一填料、复合... 为深入探讨人工湿地中耐盐植物协同基质材料在高盐条件下净化水体的作用机理,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协同单一填料、复合填料,在不同碳氮比、盐度条件下,各装置对受损高盐水水质的净化效果,在对系统内植物的酶活性、植物根际与填料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净化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碳氮比为4∶1、盐度为15时,含碱矿渣材料的海三棱藨草装置(CW-Sc)对TN、TP、COD的净化效果最佳,净化率分别为45.38%、78.89%、50.32%.②CW-Sc装置中植物叶片酶活性、可溶性糖、蛋白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表明植物受损坏程度低.碱矿渣材料协同植物可提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及保护酶的活性,增强湿地植物修复受损水体的效果.③碱矿渣材料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装置中碱矿渣材料对微生物的挂膜效果与其他装置差异显著.④CW-Sc装置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状况较佳,碱矿渣材料可有序优化装置内微生物结构分布,协同发挥菌群优势;植物根际革兰氏阴性菌、杆菌比例显著提高,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适应盐胁迫,提升微生物蛋白质直系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功能的丰富度,强化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研究显示,在高盐条件下耐盐植物海三棱藨草协同碱矿渣材料能够提高湿地系统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可为近海、滨海高盐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与理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含盐水体 耐盐植物 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保护区鸟类新记录属种——石鸡属石鸡
10
作者 李峰 彭猛威 +1 位作者 蒋亚辉 武大勇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20-21,共2页
2019年3月15日,在河北省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湖堤观测和拍摄到1种鸡形目鸟类。经查文献,并与所观测记录到鸟的外观和行为特征进行对比,鉴定为石鸡属石鸡,并对比历史资料确定了该物种为衡水湖保护区鸟类新纪录属种。
关键词 石鸡属 石鸡 新纪录 衡水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保护区2种雁形目鸟类新记录
11
作者 张小寒 王奕迪 +3 位作者 彭猛威 李峰 武大勇 靳昊泽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98-101,共4页
2017—2022年,在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常规监测时,于不同监测样点观测并拍摄到雁形目鸟类2种。经查阅文献,并与所观测和记录到的2种鸟的外形和行为特征进行对比,鉴定其为斑头雁和赤嘴潜鸭;同时,对比历史资料,确定其为衡... 2017—2022年,在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常规监测时,于不同监测样点观测并拍摄到雁形目鸟类2种。经查阅文献,并与所观测和记录到的2种鸟的外形和行为特征进行对比,鉴定其为斑头雁和赤嘴潜鸭;同时,对比历史资料,确定其为衡水湖保护区鸟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赤嘴潜鸭 新记录 衡水湖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保护区鸟类新记录——毛腿沙鸡
12
作者 蒋亚辉 李峰 +1 位作者 彭猛威 武大勇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33-34,共2页
2019年11月,在河北省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到毛腿沙鸡。查阅文献和走访证实毛腿沙鸡在冀东南地区确实存在,常常集群飞翔,主要栖息在丰富盐生、沙生、旱生植物的区域。比较保护区鸟类记录,毛腿沙鸡及其所属目科属均是保护区新纪录。
关键词 毛腿沙鸡 衡水湖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期间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多平台混合式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宗琳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第11期83-84,共2页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无法开展,为保障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我校环境监测教学团队借助超星网络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钉钉直播平台构建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多平台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无法开展,为保障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我校环境监测教学团队借助超星网络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钉钉直播平台构建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多平台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讲解实验关键环节和实验原理,并指导学生进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学习和操作;课后进行线上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环节和原理的理解,并采用线上学习评价与测试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环境监测实验课的多平台线上教学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实验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推动了对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的应用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在线教学 环境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保护区鹰科新记录——黑翅鸢、白尾海雕
14
作者 张欣 张宇彤 +2 位作者 孙新玲 李峰 费春翔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1-73,F0003,共4页
报道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种鹰形目鹰科鸟类新记录,2018年1月在两河恢复区五开河村北首次记录到黑翅鸢、2017年12月于小湖堤首次记录到白尾海雕。这些新记录进一步丰富了衡水湖保护区鸟类区系资料。
关键词 黑翅鸢 白尾海雕 新记录 衡水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衡水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宗琳 牛玉璐 +4 位作者 林红军 李思思 刘莎 周红菊 武大勇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4期134-136,共3页
课程思政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环境化学》是衡水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从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挖掘课程包含的思政元素、重视教师队伍建... 课程思政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环境化学》是衡水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从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挖掘课程包含的思政元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初步改革探索,力争实现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化学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脱石结构Fe(Ⅲ)还原程度对氧化过程·OH形成及有机质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艳琦 符俊宏 +3 位作者 刘细祥 廖文娟 张娜 崔浩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6-1066,共11页
土壤和沉积物有氧-无氧界面黏土矿物结构Fe(Ⅱ)氧化产生的羟自由基(·OH)在有机物质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和沉积物黏土矿物结构Fe(Ⅲ)的还原程度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不同,然而,关于含铁黏土矿物还原程度[Fe(Ⅱ)/Fe总]对氧化... 土壤和沉积物有氧-无氧界面黏土矿物结构Fe(Ⅱ)氧化产生的羟自由基(·OH)在有机物质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和沉积物黏土矿物结构Fe(Ⅲ)的还原程度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不同,然而,关于含铁黏土矿物还原程度[Fe(Ⅱ)/Fe总]对氧化过程中·OH的形成及有机质矿化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富铁绿脱石为黏土矿代表,研究了不同还原程度绿脱石[Fe(Ⅱ)/Fe总:15%、22%、39%和56%]有氧氧化产生·OH的机制及该过程对溶解性有机质(DOM)转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当不同还原程度绿脱石的悬浊液体系中结构Fe(Ⅱ)浓度为2.2 mmol·L^(-1)时,随着还原程度从15%增加到56%,其氧化120 min后·OH的累积浓度从13.6μmol·L^(-1)增加到27.1μmol·L^(-1),单位O_(2)转化为·OH的效率从3.3%提高到5.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氮蓝四唑(NBT)猝灭实验和2,2′-联吡啶(BPY)钝化边缘反应位点的结果证明了还原程度为15%的绿脱石主要存在二八面体Fe(Ⅱ)[Al-Fe(Ⅱ)],并在边缘位点活化O2产生·OH;而还原程度为56%的绿脱石除二八面体Fe(Ⅱ)外,还存在高活性三八面体[Fe(Ⅱ)-Fe(Ⅱ)-Fe(Ⅱ)],底面位点和边缘位点均可活化O_(2)产生·OH,并且O2在底面位点还原形成·OH效率更高。氧化过程中·OH矿化溶解性有机质(DOM)形成CO_(2)的含量随绿脱石的还原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与低还原程度绿脱石(15%)相比,高还原程度的绿脱石(56%)存在高活性三八面体并能从底面位点形成·OH从而提高了·OH生成的效率并进一步促进了DOM的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脱石 结构二价铁 还原程度 羟自由基(·OH) 天然DOM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运行暨防御组织体系建设分析
17
作者 国文哲 韩建广 +2 位作者 钱辉 刘姗姗 李月英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301-304,共4页
近年来,衡水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推动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结合衡水实际,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阐述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取得进展,并提出了相关建... 近年来,衡水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推动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结合衡水实际,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阐述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取得进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促进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科学、高效发展。工作机制有效运行的同时,推进了衡水四层次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的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防御 工作机制 组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德州市河流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估及时空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旭 王永刚 +1 位作者 武大勇 李亚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9-1587,共9页
基于水生生物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状况是河流保护和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德州市各流域主要河流藻类、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构建河流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估指标体系,并探究德州市各流域河流水... 基于水生生物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状况是河流保护和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德州市各流域主要河流藻类、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构建河流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估指标体系,并探究德州市各流域河流水生生物完整性及时空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德州市各流域河流(河段)水生生物完整性状况总体为一般。各流域中德惠新河得分最高(63.56),水生生物完整性状态为好;其次为徒骇河(58.18)和漳卫新河(51.30),状况为一般;马颊河水生生物完整性得分最低(47.39)。空间尺度上,流经城区的河流水生生物完整性状况劣于非城区河流(河段);各流域上游水生生物完整性状况好于下游。时间尺度上,丰水期(8月份)河流水生生物完整性优于枯水期(11月份)。基于对德州市各河流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估,可为该区域及其他地区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州市 水生生物完整性 时空异质性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蜈蚣属1新种(石蜈蚣目:石蜈蚣科)记述及分子系统学分析
19
作者 卢艳敏 裴素俭 +1 位作者 刘海鹏 马惠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7,共8页
记述石蜈蚣属Lithobius Leach,1814伊森石蜈蚣亚属Ezembius Chamberlin,1919(Lithobiomorpha:Lithobiidae)1新种:贺兰石蜈蚣Lithobius(Ezembius)helanensis sp.nov.,标本采自中国宁夏.对新种2个个体的COⅠ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 记述石蜈蚣属Lithobius Leach,1814伊森石蜈蚣亚属Ezembius Chamberlin,1919(Lithobiomorpha:Lithobiidae)1新种:贺兰石蜈蚣Lithobius(Ezembius)helanensis sp.nov.,标本采自中国宁夏.对新种2个个体的COⅠ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和遗传距离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标本属于伊森石蜈蚣亚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分类 形态特征 CO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塞石蜈蚣属一新种(石蜈蚣目:石蜈蚣科)及分子系统学分析
20
作者 卢艳敏 裴素俭 +1 位作者 刘海鹏 马惠钦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3-549,共7页
本文报道黑塞石蜈蚣属Hessebius一新种:冰突石蜈蚣,新种Hessebius translucidus sp.nov.,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研究。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1)触角18~22节,每侧单眼9~14个,约为3列排布。(2)基胸板前缘具2+2齿。(3)基节腺孔4~6个... 本文报道黑塞石蜈蚣属Hessebius一新种:冰突石蜈蚣,新种Hessebius translucidus sp.nov.,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研究。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1)触角18~22节,每侧单眼9~14个,约为3列排布。(2)基胸板前缘具2+2齿。(3)基节腺孔4~6个。(4)雌性生殖肢第1节着生2+2个圆锥形生殖棘;第2节背侧后端向后方突起,突起末端再向后延伸形成像冰一样的透明结构;第3节末端爪简单,腹侧基部有一刺状突起。基于COⅠ基因开展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证明该新种的判定和分类地位正确无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分类 形态特征 CO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