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棉花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的研究
1
作者 王猛 代立芹 +2 位作者 张欣 张绍龙 王爱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4-79,99,共7页
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棉花种植区气象资料和棉花生长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分析、Mann-Kendall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非周期循环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棉花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连阴雨危害河北省棉花生长... 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棉花种植区气象资料和棉花生长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分析、Mann-Kendall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非周期循环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棉花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连阴雨危害河北省棉花生长的主要时段为6月下旬-9月上旬,其中,以7月上旬-8月中旬的危害最突出;棉区以花铃期连阴雨的站次和强度最大,现蕾期和吐絮期次之,播种期最小,其中,保定南部、衡水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棉区以花铃期和吐絮期的连阴雨为主,其他棉区以花铃期和现蕾期的连阴雨为主;以邯郸、邢台、衡水南部、石家庄西部、保定中西部、唐山和秦皇岛两市北部棉区连阴雨的站次较多,其他棉区连阴雨的站次相对较少;连阴雨日数和阴雨日的日照时数在1989年出现明显的突变,之后,阴雨日数进入高值期、阴雨日的日照时数进入低值期,这导致了连阴雨的站次在1990年之后明显增多;近50年来的阴雨日数显著上升、阴雨日的日照时数显著下降,未来10年的变化趋势与过去50年的基本一致,并存在一个9~11 a的循环周期,这导致了棉花连阴雨的站次在近50年来显著上升和未来10年左右仍呈上升趋势。因此,随着未来连阴雨灾害风险的增加,应加强防御措施的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连阴雨灾害 演变特征 变化趋势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石家庄元氏县近60年寒潮气候的变化特征
2
作者 马瑛 董航宇 +2 位作者 白千川 井元元 魏渠成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287-289,共3页
寒潮是冬半年中低纬度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渔牧业、交通业、农耕行业及人体健康等有严重影响。因此,选取河北省元氏县1963—2020年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能量谱、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当地... 寒潮是冬半年中低纬度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渔牧业、交通业、农耕行业及人体健康等有严重影响。因此,选取河北省元氏县1963—2020年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能量谱、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当地近58年寒潮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MANN-KENDALL检验 能量谱 气候变化 元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BVOCs排放清单建立及排放特征分析
3
作者 杨雨灵 赵娜 +2 位作者 吴明 焦亚音 赵玉广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49-1759,共11页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的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为探究河北省BVOCs排放特征,基于WRF中尺度气象模型获取精细化气象数据,结合ArcGIS软件处理MODIS卫星的MCD12Q1和MCD15A2数据,提取植被...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的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为探究河北省BVOCs排放特征,基于WRF中尺度气象模型获取精细化气象数据,结合ArcGIS软件处理MODIS卫星的MCD12Q1和MCD15A2数据,提取植被功能类型(PFT)和叶面积指数(LAI),构建了空间分辨率为3km的河北省生物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23年河北省BVOCs总排放量为537.6×10^(3) t,其中异戊二烯占比24.6%(132.5×10^(3) t),单萜烯占比25.2%(135.6×10^(3) t)。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形依赖性: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排放强度最高,河北东南部次之,张家口最低。排放量前三位的城市依次为承德(148.9×10^(3)t)、保定(68.0×10^(3)t)和张家口(58.6×10^(3)t)。月际时间序列显示,河北省11地市及雄安新区均呈现单峰型排放特征,峰值集中在7、8月。其中,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在7月达排放极值,沧州、雄安新区、衡水、邢台则在8月达到峰值。该研究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模型模拟,揭示了河北省BVOCs排放的时空特征,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MEGAN模型 排放特征 河北省 大气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种群数量的气象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西平 杨彬云 +1 位作者 相云 于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8-953,共6页
为了客观地反映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规律 ,创建了棉铃虫气象多时段综合因子的因子组建方法 ;建立了贡献度权重修正的气象距离指标方法和模型 ;匹配以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 ,进行棉铃虫种群数量的气象监测和预报 ;将其自身... 为了客观地反映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规律 ,创建了棉铃虫气象多时段综合因子的因子组建方法 ;建立了贡献度权重修正的气象距离指标方法和模型 ;匹配以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 ,进行棉铃虫种群数量的气象监测和预报 ;将其自身生物潜能和气象条件影响相结合 ,建立了棉铃虫灾害的生物气象定量综合预报模型。在棉铃虫发生的气象条件评价和发生程度预测预报应用中 ,趋势准确率达到 9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数量 气象条件 距离模型 综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标模型的河北省小麦蚜虫气象预警预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司丽丽 郭丽丽 +2 位作者 姚树然 解文娟 赵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20-125,共6页
为系统、科学、精准地防控小麦蚜虫,将农业气象、植物保护等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基于河北省小麦蚜虫发生气象条件预警技术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行研发的3套预警预测指标模型,应用C/S模式,采用GIS、VS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 为系统、科学、精准地防控小麦蚜虫,将农业气象、植物保护等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基于河北省小麦蚜虫发生气象条件预警技术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行研发的3套预警预测指标模型,应用C/S模式,采用GIS、VS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C#等相关技术,设计并组建了河北省小麦蚜虫预警预测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将气象、虫害等数据集成统一,实现了数据分析挖掘、监测预警、预测预报、诊断与知识、产品制作与发布等功能的有机结合,能够将预警区域数据转化为清晰简明的地图,可使达到防治指标的小麦蚜虫分布情况直观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蚜虫 预警预测 指标模型 气象服务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苹果生长季极端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桂梅 李春强 +1 位作者 王蓉蓉 张艳菊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64-71,共8页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河北省苹果种植面临的极端干旱情况,旨在通过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和特征,为河北省苹果产区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基于河北省142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运用地表湿润指...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河北省苹果种植面临的极端干旱情况,旨在通过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和特征,为河北省苹果产区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基于河北省142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运用地表湿润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对1981—2020年间近40a苹果生长季极端干旱时空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上,近40a来,河北省苹果生长季极端干旱发生频数年均0.7~3.5次。苹果生长季内各生长期极端干旱发生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初始生长期(萌芽—开花期)、生长后期、果实着色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年代际间,1980s最高,2000s最低,2010s呈现回升的趋势。(2)空间分布上,苹果生长季干旱发生总次数呈现东北部少、西北和中南部多的特征,年内各物候期,极端干旱发生次数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但果实膨大期、生长后期极端干旱发生次数高值区集中在冀西北地区。全省范围极端干旱的变化周期为4~8、7~11、16~20a。极端干旱频数在苹果幼果期、生长后期于2010s呈现回升趋势,生产上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苹果 极端干旱 湿润指数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冬小麦旱灾风险评估和区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文宗 赵春雷 +3 位作者 康西言 王鑫 刘晶淼 张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6,共7页
分别以冬小麦年雨量平均值±0.5倍样本标准差和平均值±1.5倍样本标准差界定不同等级的干旱年份,以气象产量减产大于等于3%界定冬小麦受灾年份,分析了河北省各市冬小麦旱年的平均减产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旱灾强度... 分别以冬小麦年雨量平均值±0.5倍样本标准差和平均值±1.5倍样本标准差界定不同等级的干旱年份,以气象产量减产大于等于3%界定冬小麦受灾年份,分析了河北省各市冬小麦旱年的平均减产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旱灾强度的频率分布规律。提出了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区域分布规律,并以旱年平均减产率、干旱灾害风险指数和冬小麦年雨量等因子为指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全省冬小麦种植区区划为干旱灾害高、中、低3种风险区,并探讨了各类风险区不同旱灾年景的平均减产率和防灾减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冬小麦 干旱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水平面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及太阳能资源评估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袁淑杰 李晓虹 +2 位作者 张益炜 李德江 张文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0-55,共6页
利用1961—2012年河北省周边8个太阳辐射站观测资料,重新拟合太阳总辐射经验系数,应用TPS法将其插值到河北省100m×100m网格点上,计算河北省水平面太阳总辐射,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北省52a太阳总辐射年总量总体... 利用1961—2012年河北省周边8个太阳辐射站观测资料,重新拟合太阳总辐射经验系数,应用TPS法将其插值到河北省100m×100m网格点上,计算河北省水平面太阳总辐射,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北省52a太阳总辐射年总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年代际变化中石家庄地区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为17%,秦皇岛地区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为3%。②除邯郸以南少数地区的水平面太阳总辐射平均年总量在4814~5040MJ·m-2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外,河北省其他绝大部分地区的水平面太阳总辐射平均年总量〉5040MJ·m-2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总体而言,河北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太阳总辐射 时空分布特征 太阳能资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河北省‘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素苗 董宇航 +4 位作者 马筱建 石海强 杜纪壮 姚树然 段鹏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探明气象因子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富士’苹果栽培的气候条件范围,应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线性规划对河北省44个苹果园及当地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果实的着色指数、裂果指数、质构特性影响显著,对单... 为探明气象因子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富士’苹果栽培的气候条件范围,应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线性规划对河北省44个苹果园及当地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果实的着色指数、裂果指数、质构特性影响显著,对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适宜‘富士’苹果栽培的气候条件为生长期日均气温17.05~18.42℃,平均日较差9.94~14.61℃,日均降水量1.29~3.09 mm,日均湿度55.01%~71.55%,日均日照时数5.72~5.92 h,及年日均气温8.38~15.60℃,平均日较差9.59~14.26℃,日均降水量0.79~1.93 mm,日均湿度50.15%~65.67%,日均日照时数5.19~7.48 h。综上,河北省生长期内的日较差、降水量和湿度,以及周年的温度、日较差、降雨量、湿度和光照时数均适宜‘富士’苹果栽培,部分地区生长期内过高的日照时数和温度是影响果实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实品质 主成分回归 线性规划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两熟产区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晴 李春强 +1 位作者 卢建立 甄文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选取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和黑龙港区的10个县1973-2007年气象资料,计算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用气候生产潜力偏离光温生产潜力的差值反映干旱状况。计算出干旱减产率及不同干旱等级在不同区域发生的风险概率,并与冬小麦前、中... 选取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和黑龙港区的10个县1973-2007年气象资料,计算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用气候生产潜力偏离光温生产潜力的差值反映干旱状况。计算出干旱减产率及不同干旱等级在不同区域发生的风险概率,并与冬小麦前、中、后期的自然水分亏缺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两熟产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低、干旱减产率高、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高,且区域之间差异大,年际间波动明显。冬小麦中、后期自然水分亏缺率与干旱减产率的相关性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冬小麦 气象干旱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梨树花期冻害特征及其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闫峰 姚树然 +2 位作者 司丽丽 王欢 杨超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9期89-90,92,共3页
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果树花期冻害频发,以河北省梨树为例,确定75个梨树主产县(市)为研究对象,明确40a逐县(市)逐年花期,并作为当地重点防御时间。以0℃<Td≤2℃、-2℃<Td≤0℃、Td≤-2℃分别为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的临... 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果树花期冻害频发,以河北省梨树为例,确定75个梨树主产县(市)为研究对象,明确40a逐县(市)逐年花期,并作为当地重点防御时间。以0℃<Td≤2℃、-2℃<Td≤0℃、Td≤-2℃分别为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的临界指标,将1973—2012年逐年3—5月日最低气温(Td)作为风险源,统计各县(市)的风险频率作为指标,采用Arc Gis反距离插值法绘制河北省梨树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3种冻害分布趋势总体相近,低温冷害发生频次最高、冻害次之、严重冻害频次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花期 冻害特征 风险区划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冬季日光温室光热资源评价及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琳琪 董灵迪 +1 位作者 韩建会 魏瑞江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68-71,共4页
采用河北省80多个基准气象站1991~2003年逐日气象数据,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语言编程,对河北省冬季(11月至翌年3月)的光热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出现5~10 d连续阴雪天气频次最高,高频次区为石家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适... 采用河北省80多个基准气象站1991~2003年逐日气象数据,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语言编程,对河北省冬季(11月至翌年3月)的光热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出现5~10 d连续阴雪天气频次最高,高频次区为石家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适宜区为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和衡水市.并提出冀中南次适宜种植区日光温室种植模式与安全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日光温室 日照时数 种植模式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冬小麦水分亏缺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辉杰 高剑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9-94,共6页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1965-2007年48个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内逐年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资料,估算了全生育期、生长前期、中期、后期的水分亏缺量,分析了水分亏缺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时序变化趋势以及水分亏缺量变化的原因...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1965-2007年48个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内逐年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资料,估算了全生育期、生长前期、中期、后期的水分亏缺量,分析了水分亏缺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时序变化趋势以及水分亏缺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水分亏缺量最大的区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区,水分亏缺量变率较小;各生育期以中期水分亏缺最为严重,且变率较小,生长前期和后期水分亏缺量较小,但变率较大。各生育期水分亏缺量均呈减少趋势,其变化趋势由需水量的变化趋势所引起。全生育期和生长前期需水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小,生长后期则是由风速的减小和相对湿度的增大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亏缺量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气象指标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姚树然 李春强 +2 位作者 霍治国 董占强 王贵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3,共6页
以河北省中南部小麦白粉病发生较重的麦区为例,利用白粉病观测资料与区域病情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法、秩和检验法进行了小麦白粉病关键气象影响因子的筛选和预测因子临界值的确定;建立了预测因子指标。基于灾变规律关键时方... 以河北省中南部小麦白粉病发生较重的麦区为例,利用白粉病观测资料与区域病情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法、秩和检验法进行了小麦白粉病关键气象影响因子的筛选和预测因子临界值的确定;建立了预测因子指标。基于灾变规律关键时方法,建立了白粉病发生程度的预测指标模型,并对区域小麦白粉病年度发生程度进行了拟合、外延预报。结果表明,10年拟合预报中仅有1年偏差1个等级;2年外延预报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完全一致。对1995-2007年,白粉病轻度发生年份的预测准确率为100%,流行年份的预测准确率为83%,模型的总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气象指标 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0年河北省基于SPEI的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15
作者 魏丽欣 赵春雷 +2 位作者 张良玉 高万泉 王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基于1981─2020年河北省138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利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近40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20... 基于1981─2020年河北省138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利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近40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20年河北省月、季、年尺度的SPEI值均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加大,发生干旱的频率下降,持续时间延长。春季、夏季和年际的SPEI值均呈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的SPEI值均呈上升趋势。2016─2020、2011─2020年春季和冬季均处于变湿状态,夏季和秋季均处于变干状态。2011─2020年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呈干旱状态。不同年代季尺度和年尺度的干旱频率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河北省发生的轻、中度干旱事件多于重度以上干旱事件。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SPEI值减少区域的占比大。20世纪80年代、21世纪00年代SPEI值增加区域的占比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SPEI指数 干旱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中南部二氧化碳浓度的飞机探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文琪 姚波 +3 位作者 吴国明 董航宇 麦榕 许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5-531,共7页
为探究河北省中南部CO_(2)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空中国王350飞机搭载高精度CO_(2)分析仪和相关辅助设备,对石家庄、邢台城市上空(600~5600m)CO_(2)浓度进行飞机探测,探测期间共飞行4架次,取得7组CO_(2)浓度垂直廓线数据,探测期间CO_(2)浓... 为探究河北省中南部CO_(2)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空中国王350飞机搭载高精度CO_(2)分析仪和相关辅助设备,对石家庄、邢台城市上空(600~5600m)CO_(2)浓度进行飞机探测,探测期间共飞行4架次,取得7组CO_(2)浓度垂直廓线数据,探测期间CO_(2)浓度最小值为398.3×10^(-6),最大值为414.6×10^(-6),多架次垂直方向上平均浓度为(401.4~403.9)×10^(-6).CO_(2)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无明显规律性变化.边界层顶位于1000~2000m左右高度,在边界层顶以下受近地面排放源的影响较大.2500m高度上,其浓度随高度变化均存在一个短暂减小的趋势,高空基本不受近地面污染源的影响,CO_(2)浓度接近地面本底浓度.在同一高度上,白天CO_(2)浓度均略高于夜间.夜间CO_(2)在混合层聚集,混合层顶浓度达最大.邢台上空的CO_(2)与CH_(4)的浓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0,表明邢台CO_(2)与CH_(4)可能具有相同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飞机观测 垂直廓线 石家庄 邢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河北省夏大豆干旱风险特征研究
17
作者 高建华 康西言 +3 位作者 常宇飞 王云秀 代立芹 李春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272,共10页
干旱是河北省夏大豆生育期内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选用1991-2020年河北省夏大豆种植区97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以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划分干旱等级,基于游程理论提取干旱事件的历时和烈度,采用Copula函数分... 干旱是河北省夏大豆生育期内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选用1991-2020年河北省夏大豆种植区97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资料,以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划分干旱等级,基于游程理论提取干旱事件的历时和烈度,采用Copula函数分析干旱事件的同现重现期,以及干旱事件同现重现期与大豆单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干旱历时、干旱烈度的高值区位于邢台、邯郸,干旱频次的高值区位于石家庄西部、保定西部、廊坊北部,说明高频次的区域不一定是长历时、强烈度干旱过程的分布区域。(2)河北省夏大豆干旱历时以威布尔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为主,而干旱烈度以广义极值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为主。(3)Frank-Copula函数为河北夏大豆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最优联合分布函数。(4)时长为3旬的干旱事件重现期最小,重旱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廊坊、保定、石家庄中西部、沧州中东部、衡水、邢台、邯郸;时长为11旬的各等级干旱仅邯郸中东部为相对高风险区,其它大部地区为低风险区,即时长为11旬的干旱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较小。(5)大豆单产与干旱时长、干旱烈度的相关系数75%的站点通过了P<0.05的显著性检验,与重现期的相关系数所有站点均通过了P<0.05的显著性检验,甚至1个站点通过了P<0.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重现期更能反映干旱事件对产量的影响,长历时、高烈度干旱事件的重现期低值区为干旱的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同现重现期 干旱时长 干旱烈度 夏大豆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文年型下河北旱碱麦需水量和缺水量分析
18
作者 秦俊灵 魏瑞江 +3 位作者 魏秀梅 秦玉萍 任妙春 李琛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1,共8页
为量化河北旱碱麦各生育期需水量及缺水量指标,利用旱碱麦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以降水频率界限值25%、50%、75%确定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4种水文年型及相应有效降水量,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并结合作物... 为量化河北旱碱麦各生育期需水量及缺水量指标,利用旱碱麦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以降水频率界限值25%、50%、75%确定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4种水文年型及相应有效降水量,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并结合作物系数法和土壤修正系数法,求得在4种水文年型下旱碱麦的需水量、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8-2022年间,旱碱麦全生育期需水量显著增加,降水量、有效降水量、缺水量均呈增多趋势。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随年降水量的减少均明显增大,4种年型下缺水量分别为97.7、106.5、126.2和149.7 mm,灌溉需求指数分别为0.56、0.60、0.70和0.79;而不同年型间需水量差异较小,均值为181.0 mm。空间上,需水量呈北多南少,缺水量呈西北多东南少。各生育时期需水特征有明显差异,返青期至灌浆期需水量较大,水分亏缺较为严重,其中返青期亏缺最严重,需水量、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分别为48.1 mm、38.7 mm和0.80。综合来看,根据水文年型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旱碱麦调水灌溉,可节约灌溉成本,保障旱碱麦稳产高产;区划时侧重向南部孟村、盐山、海兴县市扩展,可实现旱碱麦播种面积的有效扩展,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碱麦 水文年型 需水量 缺水量 灌溉需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1991年小麦灌浆期间的不利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玲 《河北农业情报》 1991年第4期14-15,共2页
本文从气象角度对1991年小麦灌浆期间的不利气象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一、小麦灌浆分析根据多年观测资料,将小麦灌浆速度自然动态变化趋势作成曲线。以灌速1.5克/日·千粒为临界值,灌浆期可分为三个时段:小麦开花后至灌速达到1.5的前... 本文从气象角度对1991年小麦灌浆期间的不利气象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一、小麦灌浆分析根据多年观测资料,将小麦灌浆速度自然动态变化趋势作成曲线。以灌速1.5克/日·千粒为临界值,灌浆期可分为三个时段:小麦开花后至灌速达到1.5的前一天为灌浆前期,河北省中部麦区平均在5月9至20日,约12天;灌速≥1.5时为灌浆中期,平均在5月21日至6月2日,约13天;从灌速下降到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气象条件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栾城站大气CO_(2)的浓度特征分析及源汇探讨
20
作者 吴国明 胡艳楠 +2 位作者 李文星 孙万启 吴栋桥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80,共8页
文章基于2018年5月-2019年11月河北栾城站CO_(2)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分析栾城站CO_(2)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及近地面风速风向、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傍晚低、早晨高,夏季最低值出现时间最晚,冬季最高值出现时间最晚;... 文章基于2018年5月-2019年11月河北栾城站CO_(2)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分析栾城站CO_(2)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及近地面风速风向、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傍晚低、早晨高,夏季最低值出现时间最晚,冬季最高值出现时间最晚;CO_(2)本底浓度呈单峰分布,冬季最高,最高值为515.18×10^(-6),夏季最低,最低值为388.17×10^(-6);西北风对栾城站CO_(2)浓度具有清洁效应,冬季因燃煤导致的本地高排放使CO_(2)浓度受近地面风速风向影响较小;影响栾城站CO_(2)污染浓度的气团以近距离输送为主,春夏季主要来自途径河南的安徽北部以及源自山东的污染输送,秋冬季河北中南部本地气团会带来高浓度CO_(2),栾城站CO_(2)最主要的潜在排放源区为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北部以及安徽北部。河北中南部取暖期的高碳排放是造成秋冬季CO_(2)高浓度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日变化 季节变化 源汇特征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