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罕坝及周边森林康养气象条件适宜性评估研究
1
作者 张晓辉 孟旭芹 +2 位作者 付桂琴 童俊 谭国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为提升和发挥塞罕坝森林康养功能,利用2020—2022年塞罕坝及周边共3个空气负氧离子站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对应的气象环境数据,根据隶属度函数及森林康养气象条件综合评价指数等公式,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质量等因子的... 为提升和发挥塞罕坝森林康养功能,利用2020—2022年塞罕坝及周边共3个空气负氧离子站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对应的气象环境数据,根据隶属度函数及森林康养气象条件综合评价指数等公式,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质量等因子的康养适宜性特征,以及适宜森林康养的时间。结果表明,塞罕坝及周边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值超过2000个/cm^(3),月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空气负氧离子条件全年均适宜康养;塞罕坝及周边森林仅在夏季舒适度等级为-1~0级,舒适度条件适宜康养,其他季节均不适宜康养;塞罕坝及周边森林年、季、月PM_(2.5)、PM_(10)浓度分别低于35、50μg/m^(3),均呈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特点,PM_(2.5)、PM_(10)浓度月变化分别呈“W”型分布及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全年空气质量条件均非常适宜康养;利用森林康养气象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得出,塞罕坝及周边森林康养气象综合评价指数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6—9月综合评价指数均超过0.7,为适宜康养月份,南部地区适宜康养的时间长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气象条件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 适宜性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扩散模型在气象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2
作者 周爽 张金满 +4 位作者 田伟守 陈子轩 冯雪 赵增保 杨元建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528,共14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准确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变得愈发重要。传统气象模型在模拟复杂大气系统和处理高维数据方面存在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尤其是扩散模...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准确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变得愈发重要。传统气象模型在模拟复杂大气系统和处理高维数据方面存在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尤其是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凭借其强大的生成能力和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在图像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鉴于其在高质量样本生成和多样性表达方面的优势,研究者开始探索扩散模型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扩散模型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重点关注其在降水预报、数据同化、空间降尺度和极端天气事件模拟等关键性任务中的表现。研究表明,扩散模型为处理复杂天气系统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给气象学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和技术创新。未来扩散模型有望与传统物理模型深度融合,在天气预报、气候变化预估和极端事件预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模型 降水预报 数据同化 空间降尺度 极端天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8月河北省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分析
3
作者 郭蕊 段浩 李二杰 《绿色科技》 2015年第6期5-8,共4页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得到2014年8月河北全省各市平均AQI(空气质量指数)普遍在200以下;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降水对局地污染物浓度增加有一定贡献;在无显著降水期间,混合层高度的高/低对应着AQI值的低/高;与2013年同...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得到2014年8月河北全省各市平均AQI(空气质量指数)普遍在200以下;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降水对局地污染物浓度增加有一定贡献;在无显著降水期间,混合层高度的高/低对应着AQI值的低/高;与2013年同期相比,全省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混合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低能见度事件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付桂琴 张迎新 +2 位作者 张庆红 张南 张彦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2-1049,共8页
利用1981—2010年河北省99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河北省低能见度事件变化特征,为河北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低能见度事件地理分布呈北少南多特点,冀北高原少,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部地区多,低能见度出现频次排在前6位的... 利用1981—2010年河北省99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河北省低能见度事件变化特征,为河北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低能见度事件地理分布呈北少南多特点,冀北高原少,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部地区多,低能见度出现频次排在前6位的站点都集中在太行山东麓;20世纪80年代低能见度频次相对较少,90年代迅速增长,2000年后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低能见度出现频次有所下降;12和1月低能见度出现频次明显偏多,占全年总频次的37.9%,5和6月低能见度出现频次较少,约占全年的5%,季节变化明显;低能见度变化增加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部和唐山、张家口东南部,经济工业相对比较发达且交通便利地区,呈现减少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冀北高原、衡水经济工业相对滞后地区,秦皇岛、沧州沿海一带也呈减少趋势;相对湿度与能见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小于2km的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相对湿度>80%的天气,5 km以上的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相对湿度<60%的天气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见度 时空分布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康西言 李春强 杨荣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48个气象站1965—2014年气象资料和冬小麦发育期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以冬小麦需水量代替SPEI指数中的蒸散量,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近50年干旱时空特征,并对干旱变化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48个气象站1965—2014年气象资料和冬小麦发育期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以冬小麦需水量代替SPEI指数中的蒸散量,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近50年干旱时空特征,并对干旱变化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轻旱的情况下,河北省冬小麦各生育期内中旱出现频率最高(9.2%~10.4%),其次是重旱(5.7%~7.4%),极端干旱出现频率最低(1.8%~2.7%)。(2)冬小麦生育前、中期中旱以上干旱发生的高频率区位于衡水、沧州,邯郸则为中、后期中旱以上干旱出现的高频率区域。(3)冬小麦全生育期1966~1968年、1971~1972年、1981~1982年、2011年干旱强度较强、范围较大,是干旱较严重的年份,其中,1968年的干旱贯穿全生育期,其它年份均为阶段性干旱。(4)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强度、干旱范围随年际均呈减弱趋势,且减弱趋势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种减弱趋势与冬小麦需水量的减少趋势关系密切,而冬小麦需水量的减小趋势又受日照时数、风速的下降趋势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冬小麦 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北部中雨后的强沙尘暴成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桂琴 沈桐立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002年4月6日发生在河北省北部中雨后紧接着出现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爆发南下、致使斜压能量释放、地面气旋发展是有利于本次沙尘暴天气产生的大尺度背景;...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002年4月6日发生在河北省北部中雨后紧接着出现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爆发南下、致使斜压能量释放、地面气旋发展是有利于本次沙尘暴天气产生的大尺度背景;高空急流的高度迅速下降代表了动量下传,这是形成大风,产生沙尘暴的动力原因;在高空急流下方,日间湍流加强,湍流涡旋的下沉气流也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因子,农谚称它是"刮地风",可见其机制作用;降水结束后,天气转晴,并出现6~7级西北风,在西北大风出现6个多小时的短时间内就能迅速使土表蒸发变干出现沙尘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成因分析 数值模拟 动力诊断 河北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2013年1月与2014年1月大气污染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娜 刘晓慧 +3 位作者 郭蕊 郭卫红 李二杰 李洋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0期1-7,共7页
应用河北省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14年1月和2013年1月逐小时及逐日平均AQI值、首要污染物、加密自动站及常规气象资料,并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月、2013年1月的大气环流背景、AQI、污染浓度、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 应用河北省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14年1月和2013年1月逐小时及逐日平均AQI值、首要污染物、加密自动站及常规气象资料,并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月、2013年1月的大气环流背景、AQI、污染浓度、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1月与2014年1月的大气环流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造成2014年1月全省空气质量明显优于2013年同期的主要原因。2014年1月逆温厚度和逆温差值明显低于2013年1月,逆温差值和逆温厚度越大,大气层结越稳定,稳定的大气层结为维持重污染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2014年石家庄日均混合高度明显高于2013年。同时2014年政府加强了排放源的防控和降污治理,有效降低了大气污染物排放,使得2014年1月大气污染物成分较2013年1月少了O3和NO22项污染物;2014年严重污染日数和重污染范围较2013年同期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AQI值 气象条件 逆温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8—2013年河北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爽 李贵玲 +1 位作者 吴丹 孟杰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应用河北地区142个站1958—2013年雷暴日数的数据,结合趋势分析、小波分析、EOF方法,分析了河北地区年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河北地区年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1997年以后下降趋势显著;雷暴日经历较多、中等、较少3个阶... 应用河北地区142个站1958—2013年雷暴日数的数据,结合趋势分析、小波分析、EOF方法,分析了河北地区年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河北地区年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1997年以后下降趋势显著;雷暴日经历较多、中等、较少3个阶段,雷暴较多阶段的雷暴日数显著多于平均值,年雷暴日数存在28年、3年2个显著变化周期。(2)河北雷暴日数呈现北多南少的态势,河北地区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呈现整体的一致性,还存在南北反位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地区 年雷暴日数 时间空间变化 气候变化 雷电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农村预警发布系统 被引量:27
9
作者 马翠平 杨荣芳 +1 位作者 刘建文 赵建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2-116,共5页
介绍了基于中国移动GSM/GPRS网络技术,利用现有的气象短信发布系统和农村大喇叭基础设施,实现农村灾害预警发布的快速响应,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此系统具有五大技术特点:1、利用GIS系统,确定预警区域,实... 介绍了基于中国移动GSM/GPRS网络技术,利用现有的气象短信发布系统和农村大喇叭基础设施,实现农村灾害预警发布的快速响应,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此系统具有五大技术特点:1、利用GIS系统,确定预警区域,实现预警区域精细化服务,提高灾害预警发布时效;2、通过TTS技术,实现文本短信的语音转换;3、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实现预警信息发布的安全检查,确保信息播放的安全性;4、开发了预警系统的语音回拨功能;5、利用GPRS通讯技术,实现终端设备状态的远程监控,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河北省目前拥有5万左右行政村,利用该系统以200条/秒发布预警信息,仅需4.2分钟可覆盖全省近五千万农村人口,比单一短信方式传播预警信息缩短近34个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农村 预警系统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中毒事件气象条件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桂琴 李运宗 尤凤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3-109,共7页
利用河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2006、2007年冬季采暖期石家庄非职业性煤气中毒病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从大尺度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煤气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 利用河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2006、2007年冬季采暖期石家庄非职业性煤气中毒病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从大尺度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煤气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早晨时段,特别是最寒冷的12月、1月是煤气中毒的多发季节;(2)风速小(1~2级)、近地面层有逆温、气温变化不大(±3.0℃之内)、有雾霾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发生煤气中毒;(3)500hPa高空处于偏西气流、西来槽、高空槽等环流形势下,地面受低压类、均压类、高压底部等天气系统影响,不利于一氧化碳气体扩散,发生煤气中毒的可能性大,在预报服务中应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中毒 天气形势 相关分析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大茂山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雪作业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秦彦硕 段英 +3 位作者 李二杰 刘世玺 刘妹妹 贾媛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高斯模拟,分析了2012年11月10日唐县大茂山地基碘化银发生器增雪作业的作业条件。结果发现,此次天气背景为自西南向东北移动的冷涡云系,根据帕斯奎尔(Pasquill)稳定度分类法得...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高斯模拟,分析了2012年11月10日唐县大茂山地基碘化银发生器增雪作业的作业条件。结果发现,此次天气背景为自西南向东北移动的冷涡云系,根据帕斯奎尔(Pasquill)稳定度分类法得出作业时间段大气处于中性层结状态;高斯模式模拟得出,有效的AgI浓度向上扩散范围高达3.0 km;作业点作业时段上空至3.2 km均处于上升气流区,计算出作业点发生器出口温度1.0℃。因冬季人工观测云底高度多为2.5~3.0 km,综合分析认为,该作业点的选址是合适的,此次作业条件较好,可以将催化剂输送到云中,起到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碘化银发生器 高斯模拟 作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雨大风与河北电网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付桂琴 曹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357,共5页
利用1983—2008年26年河北省灾情直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大风灾情记录及大风灾害对河北电网设施损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7~12级大风是造成电网安全事故的主要灾害性大风;(2)大风灾害致电网安全事故年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最多高... 利用1983—2008年26年河北省灾情直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大风灾情记录及大风灾害对河北电网设施损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7~12级大风是造成电网安全事故的主要灾害性大风;(2)大风灾害致电网安全事故年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最多高达43起/年,最少年仅为2起/年;(3)月分布呈显著的单峰曲线变化,6 8月为大风灾害电网安全事故高峰期,占全年大风灾害总次数的83%;(4)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以及沿海地区是电网灾害事故相对多发区域;(5)通过典型个例分析、成因分析,提出灾害性天气服务对策,为加强河北省电力行业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电网安全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采暖期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云霞 张艳杰 +3 位作者 孟令尧 张焱 曹跟华 赵江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1-387,共7页
为确定石家庄市采暖期易引发大气污染的气象条件,通过对石家庄市2016—2018年采暖期的空气质量逐日监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石家庄市采暖期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环境数据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筛选并确定了... 为确定石家庄市采暖期易引发大气污染的气象条件,通过对石家庄市2016—2018年采暖期的空气质量逐日监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石家庄市采暖期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环境数据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筛选并确定了PM 10、PM 2.5、AQI的污染气象指标。结果表明:石家庄市采暖期内所有天数均为非一级天,其中污染日较多,占69.58%,以PM 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 10;PM 10、PM 2.5、SO 2、NO 2、CO浓度与气温、变压、风速和混合层高度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SO 2除外),O 3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和上述五种污染物相反;气象要素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排序为:相对湿度>风速>混合层高度>水汽压>变压>气温;确定的三种污染气象指标准确率分别是70.37%、70.37%、7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I 污染物浓度 气象要素 相关性 污染气象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气象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桂琴 武辉芹 张彦恒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的影响,提出相关的气象防范指标。方法选用石家庄17个县市2006年、2007年冬季采暖期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数据303个样本,与对应时段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月、1月、2月是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的影响,提出相关的气象防范指标。方法选用石家庄17个县市2006年、2007年冬季采暖期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数据303个样本,与对应时段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月、1月、2月是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的多发季节;冬季的早晨7~10时是一氧化碳中毒多发时段,占全天中毒事件的47.2%;风速小(1到2级)、气温变化不大(±3.0℃之内)、有雾霾等气象条件下,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结论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气象条件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手机气象短信息乱码的问题
15
作者 杨荣芳 屈玉贵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随着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短信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的推广和应用,手机短信已经成为气象信息服务传播的重要渠道。但是在为用户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中,经常会出现用户手机收到的气象短信为乱码的现... 随着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短信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的推广和应用,手机短信已经成为气象信息服务传播的重要渠道。但是在为用户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中,经常会出现用户手机收到的气象短信为乱码的现象。介绍了有关手机短信编码的规则,发生接收短信息乱码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短信 短信编码 乱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PS大气水汽监测及在气象业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小雷 仝美然 +2 位作者 景华 马翠平 李国翠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6-48,共3页
通过对地基GPS大气水汽监测及在气象业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地基GPS资料处理、传输和业务应用平台,并对GPS水汽产品进行了检验对比,揭示地基GPS水汽资料在降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预报预警指标。
关键词 GPS 水汽 气象 应用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中南部连续12d重霾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郭蕊 段浩 +4 位作者 马翠平 赵娜 曲晓黎 郭卫红 张金满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9-597,共9页
2013年12月14—25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长达12 d的重霾污染天气过程。本文通过对同期气象条件、流场、污染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此次污染过程与霾密切相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及强度大的特点;在静稳的大尺... 2013年12月14—25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长达12 d的重霾污染天气过程。本文通过对同期气象条件、流场、污染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此次污染过程与霾密切相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及强度大的特点;在静稳的大尺度气象条件和近地面大气层结下,污染物沿近地面风场的弱辐合区迅速积累,是重覆污染天气形成的关键;此次重霾污染天气过程中有两次弱冷空气活动,两次冷空气影响层次有所不同但影响时间均较短,不能彻底改变静稳大气层结,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有限,重霾污染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霾污染天气 气象条件 稳定层结 弱冷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的优化计算模型与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亚军 王继东 +3 位作者 曹曼 孔祥玉 赵增保 袁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4-153,共10页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弃光电量的统计,对电网调度及光伏发展规划影响重大。理论发电功率的传统计算方法有样板逆变器法和气象数据外推法,当样板逆变器的出力受到限制时,样板逆变器法计算结果不准确,而气象数据...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弃光电量的统计,对电网调度及光伏发展规划影响重大。理论发电功率的传统计算方法有样板逆变器法和气象数据外推法,当样板逆变器的出力受到限制时,样板逆变器法计算结果不准确,而气象数据外推法参数众多且难以确定。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优化计算方法。首先,介绍了样板逆变器法和气象数据外推法的计算原理,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和不足。然后,基于光伏电站历史出力及气象信息,提出了改进样板逆变器法和改进气象数据外推法。在实际应用中,当弃光未发生或者在弃光初始阶段采用计算精度更高的改进样板逆变器法开展计算,当样板逆变器出力受到限制时,切换至改进气象数据外推法进行求解。最后,对国内某光伏电站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开展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理论发电功率 弃光电量 样板逆变器法 气象数据外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日峰降温电力负荷预测灰色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洁 曲晓黎 +3 位作者 尤琦 杨琳晗 时珉 张金满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基于2017—2020年石家庄市逐15分钟电力负荷及同期气象资料,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标有效温度和温湿指数,考虑基准负荷存在周期性和增长性,提出采用灰色模型GM(1,1)并结合滤波法、相关分析等方法,建立日峰降温电力负荷与人体舒适度指标分段... 基于2017—2020年石家庄市逐15分钟电力负荷及同期气象资料,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标有效温度和温湿指数,考虑基准负荷存在周期性和增长性,提出采用灰色模型GM(1,1)并结合滤波法、相关分析等方法,建立日峰降温电力负荷与人体舒适度指标分段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石家庄电力负荷具有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剥离出的日降温负荷曲线呈“W”型分布;分别对模型进行一次、二次和分段函数拟合,对3种预测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分段函数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在4.8%~5.2%,有效温度和温湿指数的分段函数误差在-10%~10%所占比例分别为88.1%和90.5%;考虑了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有效温度较温湿指数的夏季日峰降温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更高,回归模型分段点为26.2℃,对电网“迎峰度夏”时期电力调度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温负荷 灰色模型 滤波法 相关性分析 分段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 被引量:23
20
作者 魏建苏 朱伟军 +3 位作者 严文莲 孙燕 吴洁 刘建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87,共8页
利用江苏沿海6个基本气象站49a(1960--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江苏沿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雾过程持续时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沿海雾生成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雾日数呈江淮地区〉沿江苏南地区〉淮北... 利用江苏沿海6个基本气象站49a(1960--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江苏沿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雾过程持续时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沿海雾生成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雾日数呈江淮地区〉沿江苏南地区〉淮北地区的特点;其年代变化总体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21世纪后明显下降;雾日数呈春季和初冬季节多、夏秋季节少的分布特点;一天中雾大部分时段出现在01-09时,春秋季节雾频次最高的时次在早上的06-07时,强浓雾次数在07时(春季)或08时(冬季)前后达到最大;各地雾过程出现的频次随着雾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持续时间大于6h雾的频次近年来在增加,且雾持续时间极端最长有上升趋势。沿海地区雾绝大多数发生在风速小于等于7m/s的情况下,以1~3m/s最为适宜,多出现在NNE—SSE风情况下。雾季平均海水温度为7.4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风速 海温 江苏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