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气象观测要素实时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应用研究
1
作者 郑欣飞 宋安祺 +2 位作者 刘雨晴 刘焕莉 董保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为改进河北省现有雷达、卫星辅助自动站降水质量控制流程,健全实时反馈的质量控制业务,河北省气象信息中心基于现有技术和资源,研发了降水、风观测要素实时数据质量监控系统。阐明了气象资料业务系统现状,探讨了自动站降水实时数据质量... 为改进河北省现有雷达、卫星辅助自动站降水质量控制流程,健全实时反馈的质量控制业务,河北省气象信息中心基于现有技术和资源,研发了降水、风观测要素实时数据质量监控系统。阐明了气象资料业务系统现状,探讨了自动站降水实时数据质量监控系统、自动站风向风速实时数据质量监控子系统、台站参数据质量监控子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要素 数据质量 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2023年7月持续性高温过程成因和预报研究
2
作者 向亮 孙婉怡 +4 位作者 杜浩昱 车少静 韩世茹 李晓帆 张婧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0,共12页
持续性高温热浪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对高温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河北省142个观测站1961~2023年历年7月的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逐日/月再分析资料等,本文分析了河北省2023年7月高温过程... 持续性高温热浪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对高温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河北省142个观测站1961~2023年历年7月的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逐日/月再分析资料等,本文分析了河北省2023年7月高温过程成因,并采用深度学习算法(LSTM)提出了高温热浪预报模型。结果表明:2023年7月河北省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7.8 d,共出现3次持续性高温过程,最强时段为5~11日。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面积异常偏大,南亚高压的持续偏东和偏北是此次高温持续性发展的环流背景,强烈的下沉运动伴随的非绝热增温是导致干热型高温热浪的直接成因。采用LSTM对河北省中南部4站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预测评估结果显示:ROC曲线的下面积AUC值在0.55~0.65,其中预报效果最好的是保定,表明该模型对逐日最高气温有一定的预报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LSTM能够很好地预测出各站的高温过程,但在高温起止时段和最高气温值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高温 可预报性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玉米洪涝灾害精细化评估--以河北省保定市“23·7”强降水过程为例
3
作者 周琛 司丽丽 +2 位作者 赵亮 郎紫晴 付真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948,共10页
快速准确的大范围精细化评估对粮食生产、农业保险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保定市“23·7”(受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强降雨影响形成的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雨洪涝过程为研究对象,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研究玉米受... 快速准确的大范围精细化评估对粮食生产、农业保险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保定市“23·7”(受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强降雨影响形成的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雨洪涝过程为研究对象,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研究玉米受灾情况的快速评估方法,选用Landsat卫星数据,验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2)与玉米产量相关性,根据植被指数差值进行玉米受灾范围提取,同时结合Sentinel-2数据,利用遥感影像监督分类和自然断点技术,进行玉米绝产和减产等级划分,实现大范围玉米灾损的快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相关性分析验证,NDVI与玉米实际产量存在明显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841(P<0.01),可用于玉米产量反演。2)基于植被光谱特征分析,保定市境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玉米减产,其中东部减产相对严重,中部和南部相对较轻。3)通过阈值分类结果统计,“23·7”暴雨洪涝过程造成保定市4.5万hm^(2)玉米绝产,绝产面积约占农田总面积的5%,减产面积约占总农田面积的66%。本文为强降雨导致的玉米受灾情况评估和灾损分布制图提供了一个快速可靠的方法框架,可为大面积农作物精细化评估提供方法参考和案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评估 洪涝 Google Earth Engine 卫星遥感 植被指数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石家庄元氏县近60年寒潮气候的变化特征
4
作者 马瑛 董航宇 +2 位作者 白千川 井元元 魏渠成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287-289,共3页
寒潮是冬半年中低纬度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渔牧业、交通业、农耕行业及人体健康等有严重影响。因此,选取河北省元氏县1963—2020年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能量谱、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当地... 寒潮是冬半年中低纬度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渔牧业、交通业、农耕行业及人体健康等有严重影响。因此,选取河北省元氏县1963—2020年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能量谱、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当地近58年寒潮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MANN-KENDALL检验 能量谱 气候变化 元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雾凇和雨凇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顾光芹 田国强 +1 位作者 梁秀慧 仝美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1-568,共8页
利用1980—2009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的雾凇、雨凇资料、河北省南部94个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和邢台探空资料,分析了河北省雾凇、雨凇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箱线图分析了河北省南部适宜雾凇、雨凇出现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条件。结果表... 利用1980—2009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的雾凇、雨凇资料、河北省南部94个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和邢台探空资料,分析了河北省雾凇、雨凇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箱线图分析了河北省南部适宜雾凇、雨凇出现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雾凇、雨凇主要出现在河北省南部,东部平原多,西部山区少;在时间分布上,雾凇、雨凇均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2)适宜雾凇出现的气象条件是雾日并且气温在-7.2~-3.1℃之间、相对湿度≥92%、风速≤1.2 m·s^(-1);雾凇出现时,95%的情况出现了逆温层。(3)适宜雨凇出现的气象条件是雨日并且气温在-4.1~0℃之间、相对湿度≥87%;雨凇出现时均有逆温层出现。(4)雾凇、雨凇高值区的相对湿度明显高于低值区,因此相对湿度大是雾凇、雨凇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凇 雨凇 时空分布 气象条件 逆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输电线路舞动特点及气象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顾光芹 周须文 史印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3-960,共8页
利用2007—2010年河北省发生的9次输电线路舞动故障资料和代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输电线路舞动的时空分布特点;从降水、气温、平均相对湿度、风速等方面研究了影响输电线路舞动的气象条件;对导致输电线路舞动的天气过程、环流背景... 利用2007—2010年河北省发生的9次输电线路舞动故障资料和代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输电线路舞动的时空分布特点;从降水、气温、平均相对湿度、风速等方面研究了影响输电线路舞动的气象条件;对导致输电线路舞动的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和冷空气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有2个输电线路舞动高发区,分别在蔚县和沽源;输电线路舞动出现在雨、雨夹雪或雨转雪的天气条件下,气温经历(或接近)0℃(最高气温≥0℃、最低气温≤0℃),平均相对湿度≥70%;在平原地区,平均风速≥4 m/s,最大风速≥7 m/s,在山区风速条件较平原低;输电线路舞动前后风速存在短周期的高频变化;输电线路舞动产生在地面等压线密集的区域,舞动区域与冷空气路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舞动 时空分布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干环境下弱降水超级单体龙卷事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宏 王秀明 +6 位作者 王万筠 赵岩 裴宇杰 胡赛安 冯钰博 杨域 姜旭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8,共16页
为增强对山区龙卷风暴的认识,应用不同波段天气雷达和风廓线等探测资料,分析了2023年5月14日发生在华北北部山区(围场和隆化)的2个EF1级弱龙卷,包括近风暴环境和风暴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500 hPa冷涡后部西北气流背景下,龙卷... 为增强对山区龙卷风暴的认识,应用不同波段天气雷达和风廓线等探测资料,分析了2023年5月14日发生在华北北部山区(围场和隆化)的2个EF1级弱龙卷,包括近风暴环境和风暴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500 hPa冷涡后部西北气流背景下,龙卷母风暴由干线及其伴随的地面辐合线触发。近风暴环境对流有效位能和0—6 km风垂直切变较强,低层水汽和0—1 km风垂直切变显著增大有利于超级单体龙卷形成。午后热雷暴活动对山区局地水汽影响是此次龙卷近风暴环境水汽含量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产生龙卷的超级单体风暴回波强度总体不强,其中围场龙卷风暴回波强度在40 dBz以下,且强回波范围小,地面降水不足2 mm,中气旋和钩状回波头部对应旋转上升气流与降水回波分离,2个龙卷风暴均为弱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分析了2个弱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近风暴环境及精细结构演变,识别出低层中等强度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表明X波段雷达可捕捉到弱降水超级单体龙卷。围场龙卷特征的出现与龙卷发生有很好的时间对应关系,隆化龙卷发生前8 min可观测到TVS特征,此次弱降水超级单体龙卷预警时效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干环境 超级单体 弱降水 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棉花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的研究
8
作者 王猛 代立芹 +2 位作者 张欣 张绍龙 王爱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4-79,99,共7页
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棉花种植区气象资料和棉花生长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分析、Mann-Kendall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非周期循环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棉花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连阴雨危害河北省棉花生长... 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棉花种植区气象资料和棉花生长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分析、Mann-Kendall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非周期循环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棉花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连阴雨危害河北省棉花生长的主要时段为6月下旬-9月上旬,其中,以7月上旬-8月中旬的危害最突出;棉区以花铃期连阴雨的站次和强度最大,现蕾期和吐絮期次之,播种期最小,其中,保定南部、衡水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棉区以花铃期和吐絮期的连阴雨为主,其他棉区以花铃期和现蕾期的连阴雨为主;以邯郸、邢台、衡水南部、石家庄西部、保定中西部、唐山和秦皇岛两市北部棉区连阴雨的站次较多,其他棉区连阴雨的站次相对较少;连阴雨日数和阴雨日的日照时数在1989年出现明显的突变,之后,阴雨日数进入高值期、阴雨日的日照时数进入低值期,这导致了连阴雨的站次在1990年之后明显增多;近50年来的阴雨日数显著上升、阴雨日的日照时数显著下降,未来10年的变化趋势与过去50年的基本一致,并存在一个9~11 a的循环周期,这导致了棉花连阴雨的站次在近50年来显著上升和未来10年左右仍呈上升趋势。因此,随着未来连阴雨灾害风险的增加,应加强防御措施的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连阴雨灾害 演变特征 变化趋势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0年河北省基于SPEI的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9
作者 魏丽欣 赵春雷 +2 位作者 张良玉 高万泉 王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基于1981─2020年河北省138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利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近40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20... 基于1981─2020年河北省138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利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近40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20年河北省月、季、年尺度的SPEI值均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加大,发生干旱的频率下降,持续时间延长。春季、夏季和年际的SPEI值均呈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的SPEI值均呈上升趋势。2016─2020、2011─2020年春季和冬季均处于变湿状态,夏季和秋季均处于变干状态。2011─2020年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呈干旱状态。不同年代季尺度和年尺度的干旱频率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河北省发生的轻、中度干旱事件多于重度以上干旱事件。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SPEI值减少区域的占比大。20世纪80年代、21世纪00年代SPEI值增加区域的占比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SPEI指数 干旱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PAS融合降水产品对河北省“23·7”极端暴雨的表征能力分析
10
作者 杨荣芳 幺伦韬 +1 位作者 刘文忠 孔祥如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8,共14页
选取河北省2023年7月28~31日极端暴雨事件(简称“23·7”极端暴雨),采用相关系数、多种误差指标以及客观评分指标,综合解析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多源融合降水近实时实况分析产品(Chines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ulti-sourc... 选取河北省2023年7月28~31日极端暴雨事件(简称“23·7”极端暴雨),采用相关系数、多种误差指标以及客观评分指标,综合解析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多源融合降水近实时实况分析产品(Chines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ulti-source Merged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CMPAS)对河北省“23·7”极端暴雨的表征能力,研究发现:CMPAS融合降水数据对地面观测降水的表征能力较好,能较为准确地刻画地面降水强度、范围以及暴雨中心落区,且降水量级越大、落区越集中,刻画效果越好,但仍存在高估降水低值和低估降水高值的情况;CMPAS融合降水产品在低海拔、地势平坦地区的表征能力更好,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误差也随之增大。总体来说,CMPAS融合降水产品对于大雨及以下量级降水强度、落区以及暴雨中心落区的刻画较为精准。另外,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对于无法获取观测站点降水资料的地区,CMPAS融合降水产品可作为站点实况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PAS融合降水产品 极端暴雨 误差指标 晴空准确率 T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蓄滞洪区的极端降水过程影响评估方法研究——以河北省“23·7”暴雨过程为例
11
作者 陈笑娟 李婷 +1 位作者 魏军 徐艺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利用河北省1978~2020年暴雨过程,结合直接经济损失与受灾人口的损失数据,筛选出了持续日数、过程降水量、平均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4个与损失呈极显著相关的致灾因子指标,方法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4种赋权法构建了致灾强度指数... 利用河北省1978~2020年暴雨过程,结合直接经济损失与受灾人口的损失数据,筛选出了持续日数、过程降水量、平均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4个与损失呈极显著相关的致灾因子指标,方法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4种赋权法构建了致灾强度指数,改良相关系数法赋予权重分别为0.188、0.312、0.208和0.292,结果更符合主观认知。采用地形和水系因子构建孕灾环境敏感度指数,评估出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河北省暴雨过程(简称“23·7”极端降水过程)的危险度呈中部高、北部和东部低的特征,保定和雄安新区最高。考虑蓄滞洪区是否启用,基于距蓄滞洪区远近计算了蓄滞洪区的影响指数,评估因素较以往研究更为全面。结合承灾体暴露度及脆弱性,对“23·7”极端降水过程开展了影响评估。结果表明:“23·7”极端降水过程对邢台中部、保定中东部、石家庄中西部、廊坊中部及北部、衡水与沧州交界处的影响最重。将是否考虑蓄滞洪区影响的两种结果与实际灾情对比验证,结果显示考虑蓄滞洪区影响的评估命中率为76.93%,较不考虑蓄滞洪区影响命中率高9.41%,该方法评估过程可操作性强,结果更符合实际,适用于河北省极端降水过程影响评估,可应用于过程前的灾害影响预估,过程中的跟踪分析以及结束后的快速评估业务,提高气象服务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极端降水 蓄滞洪区 致灾因子 危险度评估 暴露度和脆弱性 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沧州鸭梨生长期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影响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俊灵 吕运洲 +3 位作者 索春男 吕武洁 李琛 秦玉萍 《中国果树》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利用沧州市鸭梨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鸭梨生长期资料和产量数据,采用气候倾斜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沧州市鸭梨生长期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50年来,花期冻害趋势减轻... 利用沧州市鸭梨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鸭梨生长期资料和产量数据,采用气候倾斜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沧州市鸭梨生长期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50年来,花期冻害趋势减轻,频次和强度分别在1995年和2002年前后发生突变,呈显著减少和减弱趋势;花期连阴雨趋势减轻,尤其21世纪以后呈显著减轻趋势;21世纪以后,果实膨大期高温日数增多,极端最高气温多发,高温热害趋势加重;21世纪以后,果实成熟期日照时数显著减少,使连阴雨寡照频次明显增多,极端性增强,连阴雨灾害趋势加重;发育期冰雹灾害趋势减轻,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呈显著减少趋势;5种主要气象灾害对鸭梨产量形成的影响权重排序依次为:发育期冰雹>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果实成熟期连阴雨>花期冻害>花期连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气象灾害 气候变化 突变 影响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冷棚大球盖菇起始种植时间区划研究
13
作者 赵玮 魏渠成 +1 位作者 张艳艳 尹立红 《农业工程》 2024年第7期72-75,共4页
为探索河北省冷棚大球盖菇最佳起始种植时间,分析连续3年的冷棚内外气温数据得出大球盖菇起始种植气温指标,利用河北省近30年气温资料绘制适宜种植起始日期区划图,利用气温倾向率和Morlet小波分析进行波动性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河北... 为探索河北省冷棚大球盖菇最佳起始种植时间,分析连续3年的冷棚内外气温数据得出大球盖菇起始种植气温指标,利用河北省近30年气温资料绘制适宜种植起始日期区划图,利用气温倾向率和Morlet小波分析进行波动性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冷棚大球盖菇起始种植气温指标为棚外最高气温降至27℃以下;1991—2020年河北省冷棚大球盖菇起始种植时间日序257~274,平均265,逐年呈显著的推迟趋势(P<0.01),倾向率1.01d/10年;河北省冷棚大球盖菇起始种植时间整体从北到南、自西向东逐渐推迟。张家口市张北县开始最早,日序222,可于8月10日开始种植,邯郸市南部开始最晚,日序277,10月3日才可开始种植;冷棚大球盖菇起始种植时间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表现为平缓-剧烈-平缓,10年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强,为第1主周期,第2主周期为4年。开展冷棚大球盖菇种植时间研究,可为精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起始种植时间 区划 设施农业 食用菌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地形与水汽特征对“23·7”河北中部极端降水形成的影响机制
14
作者 刘姝 周煜 +5 位作者 王福侠 花家嘉 王振超 章鸣 高凌峰 王琼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8,共15页
利用国家基准站降水观测数据、ERA5(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研究了水汽输送、收支及北段太行山地形对“23·7”河... 利用国家基准站降水观测数据、ERA5(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研究了水汽输送、收支及北段太行山地形对“23·7”河北中部极端降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偏北偏强的副热带高压西伸和大陆高压打通形成“高压坝”,阻挡减弱台风“杜苏芮”的北上,加之西北太平洋台风“卡努”东移的共同影响,建立了两条水汽通道(1000~700 hPa),一条为西太平洋水汽通道,水汽主要集中在1000~900 hPa;另一条为南海水汽通道,水汽主要集中在900~850 hPa。2)河北中部主要的水汽输入边界为南边界和东边界,且以南边界为主,主要的水汽输出边界为北边界和西边界。河北中部小时降水量与区域水汽通量净收支呈正相关,2023年7月30日河北中部的水汽通量净收支约为29日和31日的4.7倍,为极端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3)太行山地形对此次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受到北段太行山的阻挡,远距离输送的水汽在山前迎风坡及山前平原堆积。地表至700 hPa,东北风/偏东风在山前迎风坡强迫抬升,且山前平原处稳定存在东南风与东北风的辐合,有利于山前迎风坡至山前平原一带稳定维持强盛而持久的垂直上升运动,这种较强且深厚的水汽辐合和垂直输送利于河北中部产生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极端降水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区域水汽收支 太行山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标模型的河北省小麦蚜虫气象预警预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司丽丽 郭丽丽 +2 位作者 姚树然 解文娟 赵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20-125,共6页
为系统、科学、精准地防控小麦蚜虫,将农业气象、植物保护等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基于河北省小麦蚜虫发生气象条件预警技术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行研发的3套预警预测指标模型,应用C/S模式,采用GIS、VS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 为系统、科学、精准地防控小麦蚜虫,将农业气象、植物保护等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基于河北省小麦蚜虫发生气象条件预警技术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行研发的3套预警预测指标模型,应用C/S模式,采用GIS、VS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C#等相关技术,设计并组建了河北省小麦蚜虫预警预测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将气象、虫害等数据集成统一,实现了数据分析挖掘、监测预警、预测预报、诊断与知识、产品制作与发布等功能的有机结合,能够将预警区域数据转化为清晰简明的地图,可使达到防治指标的小麦蚜虫分布情况直观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蚜虫 预警预测 指标模型 气象服务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变化及对产量影响的双重量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俊灵 索春男 +3 位作者 任妙春 李琛 孙萌萌 魏秀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了探究河北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旱碱麦产量的影响,选取2009—2022年旱碱麦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和产量资料,利用四分位和气候倾斜率等方法对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再采用二次曲线法分离气象产... 为了探究河北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旱碱麦产量的影响,选取2009—2022年旱碱麦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和产量资料,利用四分位和气候倾斜率等方法对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再采用二次曲线法分离气象产量,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不同生育时期气象因子对旱碱麦产量影响的双重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旱碱麦各生育时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均有明显的分布规律,而降水量变化较大;(2)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各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3)经单重量化分析,对旱碱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在播种期、分蘖期、越冬期和抽穗期均为降水量,出苗期和灌浆期均为日照时数影响最大,返青期为平均气温,拔节期为最低气温;(4)经双重量化分析,对旱碱麦气象产量影响排名前五的气象因子依次为分蘖期降水量、越冬期降水量、分蘖期最低气温、拔节期最低气温、抽穗期降水量。因此,河北旱碱麦种植应根据生育期降水情况采用保墒、灌水等水分管理措施,同时预防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的低温危害,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碱麦 气象因子 气象产量 灰色关联度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文年型下河北旱碱麦需水量和缺水量分析
17
作者 秦俊灵 魏瑞江 +3 位作者 魏秀梅 秦玉萍 任妙春 李琛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1,共8页
为量化河北旱碱麦各生育期需水量及缺水量指标,利用旱碱麦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以降水频率界限值25%、50%、75%确定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4种水文年型及相应有效降水量,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并结合作物... 为量化河北旱碱麦各生育期需水量及缺水量指标,利用旱碱麦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以降水频率界限值25%、50%、75%确定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4种水文年型及相应有效降水量,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并结合作物系数法和土壤修正系数法,求得在4种水文年型下旱碱麦的需水量、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8-2022年间,旱碱麦全生育期需水量显著增加,降水量、有效降水量、缺水量均呈增多趋势。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随年降水量的减少均明显增大,4种年型下缺水量分别为97.7、106.5、126.2和149.7 mm,灌溉需求指数分别为0.56、0.60、0.70和0.79;而不同年型间需水量差异较小,均值为181.0 mm。空间上,需水量呈北多南少,缺水量呈西北多东南少。各生育时期需水特征有明显差异,返青期至灌浆期需水量较大,水分亏缺较为严重,其中返青期亏缺最严重,需水量、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分别为48.1 mm、38.7 mm和0.80。综合来看,根据水文年型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旱碱麦调水灌溉,可节约灌溉成本,保障旱碱麦稳产高产;区划时侧重向南部孟村、盐山、海兴县市扩展,可实现旱碱麦播种面积的有效扩展,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碱麦 水文年型 需水量 缺水量 灌溉需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河北地区气溶胶及云降水微物理特征飞机观测研究进展
18
作者 董晓波 麦榕 李军霞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河北省利用加装云物理探测仪器的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常年开展气溶胶和云微物理观测研究,在气溶胶、云凝结核(CCN)、云降水宏微观结构特征和人工影响天气催化作业试验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的研究成果。对近20年来利用飞机平台在河北地区开展气... 河北省利用加装云物理探测仪器的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常年开展气溶胶和云微物理观测研究,在气溶胶、云凝结核(CCN)、云降水宏微观结构特征和人工影响天气催化作业试验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的研究成果。对近20年来利用飞机平台在河北地区开展气溶胶和云降水物理观测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归纳了具有统计意义的气溶胶、CCN和云微物理特征参数的垂直结构、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等特征。结合四次针对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及效果检验的观测试验,展示了在催化作业前后云中过冷水区宏微观特征量变化的物理证据。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华北区域乃至全国开展气溶胶与云物理飞机观测和飞机催化作业提供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云微物理 飞机观测 河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及周边森林康养气象条件适宜性评估研究
19
作者 张晓辉 孟旭芹 +2 位作者 付桂琴 童俊 谭国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为提升和发挥塞罕坝森林康养功能,利用2020—2022年塞罕坝及周边共3个空气负氧离子站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对应的气象环境数据,根据隶属度函数及森林康养气象条件综合评价指数等公式,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质量等因子的... 为提升和发挥塞罕坝森林康养功能,利用2020—2022年塞罕坝及周边共3个空气负氧离子站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对应的气象环境数据,根据隶属度函数及森林康养气象条件综合评价指数等公式,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质量等因子的康养适宜性特征,以及适宜森林康养的时间。结果表明,塞罕坝及周边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值超过2000个/cm^(3),月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空气负氧离子条件全年均适宜康养;塞罕坝及周边森林仅在夏季舒适度等级为-1~0级,舒适度条件适宜康养,其他季节均不适宜康养;塞罕坝及周边森林年、季、月PM_(2.5)、PM_(10)浓度分别低于35、50μg/m^(3),均呈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特点,PM_(2.5)、PM_(10)浓度月变化分别呈“W”型分布及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全年空气质量条件均非常适宜康养;利用森林康养气象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得出,塞罕坝及周边森林康养气象综合评价指数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6—9月综合评价指数均超过0.7,为适宜康养月份,南部地区适宜康养的时间长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气象条件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 适宜性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栾城站大气CO_(2)的浓度特征分析及源汇探讨
20
作者 吴国明 胡艳楠 +2 位作者 李文星 孙万启 吴栋桥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80,共8页
文章基于2018年5月-2019年11月河北栾城站CO_(2)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分析栾城站CO_(2)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及近地面风速风向、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傍晚低、早晨高,夏季最低值出现时间最晚,冬季最高值出现时间最晚;... 文章基于2018年5月-2019年11月河北栾城站CO_(2)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分析栾城站CO_(2)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及近地面风速风向、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傍晚低、早晨高,夏季最低值出现时间最晚,冬季最高值出现时间最晚;CO_(2)本底浓度呈单峰分布,冬季最高,最高值为515.18×10^(-6),夏季最低,最低值为388.17×10^(-6);西北风对栾城站CO_(2)浓度具有清洁效应,冬季因燃煤导致的本地高排放使CO_(2)浓度受近地面风速风向影响较小;影响栾城站CO_(2)污染浓度的气团以近距离输送为主,春夏季主要来自途径河南的安徽北部以及源自山东的污染输送,秋冬季河北中南部本地气团会带来高浓度CO_(2),栾城站CO_(2)最主要的潜在排放源区为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北部以及安徽北部。河北中南部取暖期的高碳排放是造成秋冬季CO_(2)高浓度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日变化 季节变化 源汇特征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