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T管理的土地整理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河北省魏县车往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魏飒 郭永晨 +1 位作者 蔡作陆 苗惠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38,41,共4页
以土地整理中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础,引入基于ET管理的水资源供耗分析,为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提供一种依据。以魏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ET理念的水资源平衡关系,分析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及耗水量(即ET值),得出... 以土地整理中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础,引入基于ET管理的水资源供耗分析,为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提供一种依据。以魏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ET理念的水资源平衡关系,分析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及耗水量(即ET值),得出不同水平年下的供需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现状水平年下水资源缺口29.81万m3,2010年项目区采取措施后综合ET值降低,盈余水量20.07万m3,实现了水资源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ET管理 水资源 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平山县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
2
作者 李海刚 郑小刚 李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93-196,共4页
以河北省平山县为研究对象,对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研究,首先分析了平山县土地利用现状:平山县的土地利用主要以农用地为主,存在耕地面积下降,人地矛盾突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耕地,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根据土地整理潜力评价... 以河北省平山县为研究对象,对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研究,首先分析了平山县土地利用现状:平山县的土地利用主要以农用地为主,存在耕地面积下降,人地矛盾突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耕地,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根据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模型及相关评价标准,对平山县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测算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平山县居民点土地整理实际潜力最大的是杨家桥乡,最小的是西柏坡镇,现实潜力除了受到理论潜力大小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县 土地整理 理论潜力 现实潜力 居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郑艳茹 郑艳东 +1 位作者 葛京凤 徐晨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0-235,共6页
为了证实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是否科学与合理,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预测河北省2010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将预测结果与河北省土地... 为了证实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是否科学与合理,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预测河北省2010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将预测结果与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测算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1999—2008年共增加0.218 1hm2,增长率达到32.18%,人均生态承载力共增加0.019 8hm2,增长幅度为28.09%,人均生态赤字由2006年增长到最大值0.450 2hm2后回落至2008年的0.418 8hm2,表明河北省正朝着降低生态赤字,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方向进行。(2)根据预测值与规划确定值相比较可知,201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实际发展将会比规划预期增加0.16%,人均生态赤字减少0.18%,202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实际发展将会比规划预期增加18.41%,人均生态赤字减少6.29%,说明本轮规划的预计生态供给均可实现。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将会降低人均生态赤字,体现了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的科学与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促使生态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足迹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效益分析——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付艳 郑艳东 葛京凤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0-274,共5页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农村示范区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0年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土地整治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农村示范区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0年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土地整治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效益,除定州市和隆尧县以外,区内其他县市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土地整治管理体系、加强对实施后项目效益评价、严格规范土地整治制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 土地整治 效益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河北省土地整治项目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小刚 魏静 刘树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346-347,共2页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工作,为了减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本文以河北省土地整治项目为例,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实际经验,在对规划设计变更的类型、变更原因及变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工作,为了减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本文以河北省土地整治项目为例,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实际经验,在对规划设计变更的类型、变更原因及变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规划设计变更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规划设计变更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魏静 郑小刚 +1 位作者 葛京凤 杜长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3,64,共6页
研究目的:客观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研究方法:以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与已发生征地交易价格的相关性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研究结论:此方法不仅使征地区片的划分更具客... 研究目的:客观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研究方法:以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与已发生征地交易价格的相关性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研究结论:此方法不仅使征地区片的划分更具客观性,并且通过各影响因素相关程度的对比,提高征地区片划分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权重系数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的土地整理项目时序决定因素权重的确定
7
作者 赵维全 刘瑞卿 何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04-305,共2页
以河北省武强县近年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粗糙集理论研究土地整理项目时序决定因素权重的测算方法,得出与项目实施顺序关系最密切的是灌溉保证率、有机质含量的结论,算法分析简单明了,为整理项目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粗糙集 土地整理 权重 武强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过程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唐秀美 潘瑜春 +5 位作者 刘玉 童秋英 邓胜华 胡月明 郑艳东 郝星耀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2,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从实施全过程入手探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的成因机制并发现控制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提出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高效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调研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 研究目的:分析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从实施全过程入手探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的成因机制并发现控制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提出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高效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调研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立项、规划、施工、验收4个阶段,目前项目实施中存在规划设计变更大、施工周期超期、工程质量不优、验收进度慢和后期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研究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以从项目实施过程对已有问题进行控制,并从项目立项审查要点、规划设计审查体系、从业单位评级制度与准入机制、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监管平台、经费使用与管理体系和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高效实施的对策。研究结论: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亟待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支撑体系以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项目实施 问题 机制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元芳 郑艳东 +3 位作者 赵娇娇 陈亚恒 张长春 王慧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5,200,共6页
为了科学地评价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借助能值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入手,构建由3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3个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4个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山... 为了科学地评价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借助能值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入手,构建由3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3个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4个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项目为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值分析方法的引入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项目实施后,所选取的5个项目区的综合效益均比整治前有所提高;5个项目区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充分说明了能值分析方法在这一领域中的适用性和灵活性。通过对整治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进行评价,能够为政府在制定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各方面协调、统一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效益评价 能值分析方法 指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的理论的土地流转前后福利变化的模糊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淑芹 唐守普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1-54,共4页
文章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讨论了农户承包地流转前后的福利变化。以河北省187个样本计算结果显示,流转前后总模糊指数不足0.5,说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低;农户承包地流转前模糊评价值为0.474,流转后为0.469,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略有下... 文章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讨论了农户承包地流转前后的福利变化。以河北省187个样本计算结果显示,流转前后总模糊指数不足0.5,说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低;农户承包地流转前模糊评价值为0.474,流转后为0.469,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略有下降;农户土地流转规模较低的原因是流转前后农户福利水平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承包地 承包地流转 模糊评价 可行能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占永 郭伟志 张海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292-8295,8314,共5页
[目的]定量探求海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变化强度与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解译并绘制了研究区40年(1970~2010年)5期(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 [目的]定量探求海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变化强度与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解译并绘制了研究区40年(1970~2010年)5期(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图,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叠加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图谱、过程图谱、涨势图谱和演变模式4种图谱,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规律。[结果]整体上看,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是40年来海河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非稳定区域面积占到35%,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加强土地科学管理十分必要;1980~1990年期间各土地利用类型新增转化均最小,形成了增量波动低谷,表明在此时期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化最为平缓。[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转移矩阵法相比,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能够展示兴趣区的空间位置分布,表现出多维空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图谱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 演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库复垦土地耕作效果试验研究——以承德市宽城县恒泰矿业集团马道沟铁矿水泉沟尾矿库土地复垦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朝阳 白惠芳 +1 位作者 张志潭 刘金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02-5603,5684,共3页
土地复垦作为矿山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复垦后土地质量是治理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尾矿库复垦后土地农作物生长试验,对研究区样地复垦后土地的质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复垦后的土地可以达到农用地标准。
关键词 矿山 环境治理 土地复垦 耕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三维GIS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志谭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67,共3页
介绍以遥感技术为基础建立三维GIS平台的过程,该平台使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实现了可视化、数字化、模拟化,并且能够协助国土管理部门实施科学的设计、管理与成本控制。重点阐述三维GIS平台建设的数据准备、平台构建方法以及平台应用在农村... 介绍以遥感技术为基础建立三维GIS平台的过程,该平台使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实现了可视化、数字化、模拟化,并且能够协助国土管理部门实施科学的设计、管理与成本控制。重点阐述三维GIS平台建设的数据准备、平台构建方法以及平台应用在农村土地整理各环节所体现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三维GIS 土地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河市玻璃用石英岩矿区复垦土地物理特征及经济效益分析
14
作者 于淑会 刘金铜 +4 位作者 张洪生 刘慧涛 徐友信 牛魁斌 李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40-4241,共2页
研究了沙河市石英岩矿区复垦土壤的物理特征。结果表明,复垦土壤各项物理指标接近当地普通农田水平,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地农作物生长需要,且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复垦在石英岩矿区是切实可行的土地生态恢复措施。
关键词 复垦土地 物理特 征沙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研究——以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项目区为例
15
作者 郑艳东 郑艳茹 李丽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848-852,共5页
选取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案例,应用数学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抽样调查法,在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村庄整治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以期... 选取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案例,应用数学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抽样调查法,在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村庄整治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以期对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工程设计 太行山山麓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皇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光 柳青 +5 位作者 郑小刚 杜长友 魏静 张茜 张粉霞 陈连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852-12855,共4页
利用景观特征指数比较法,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处理1987年TM与2000年ETM 2期影像,对比分析赞皇县13年来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化指数、分维数等景观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赞皇县景观格局... 利用景观特征指数比较法,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处理1987年TM与2000年ETM 2期影像,对比分析赞皇县13年来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化指数、分维数等景观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赞皇县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赞皇县整体景观以耕地为基质,林地、草地等景观类型作为斑块镶嵌其中;景观多样性相对上升,优势度、破碎化程度和分维数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驱动力分析 赞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与评价——以黑龙港流域巨鹿县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牛志君 周亚鹏 +3 位作者 王树涛 郑小刚 郭义强 薄广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2-297,304,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引入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变化脆弱性评估方法,以黑龙港流域巨鹿县为例,在分析巨鹿县2000—2015年土地利用与强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引入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变化脆弱性评估方法,以黑龙港流域巨鹿县为例,在分析巨鹿县2000—2015年土地利用与强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5年这一时间段内,研究区内耕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减少而未利用地的面积反而处于增加的态势,造成碳损失加快,致使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强度变化表现得愈加脆弱,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植被、土壤、总碳储量分别减少36.66万t,1.03万t,37.67万t。在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这两个时段内,随着政府合理的进行土地利用调控,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增加1.24万t和1.06万t,不断表现出正向的潜在影响,碳汇也在不断增加,那么合理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规划管理将会成为降低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脆弱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评价——以阜城县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霍彦刚 郑小刚 李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294-296,354,共4页
结合阜城县土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利用该县2012年土地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等内容,采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以该县各乡镇为评价单元,以补充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提高耕地质量结合层次分析法作为潜力定级标准进行综合潜力... 结合阜城县土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利用该县2012年土地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等内容,采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以该县各乡镇为评价单元,以补充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提高耕地质量结合层次分析法作为潜力定级标准进行综合潜力级别划分。结果表明,一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霞口镇、阜城镇;二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古城镇、建桥乡、崔庙镇、码头镇、漫河乡、王集乡;三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蒋坊乡、大白庄乡。该县可以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分类进行土地资源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综合潜力 潜力评价 阜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水排盐改良盐碱地机理与农田生态系统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19
作者 于淑会 刘金铜 +2 位作者 李志祥 刘慧涛 谭莉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64-1672,共9页
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是通过控制地下水位与高效利用降水或灌溉水资源改变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从而影响土壤盐分分布规律和土壤特性,达到改良盐碱地的效果。本文在对暗管排水排盐技术自身发展及其应用的关键条件总结概述的基础上,对其改良盐... 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是通过控制地下水位与高效利用降水或灌溉水资源改变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从而影响土壤盐分分布规律和土壤特性,达到改良盐碱地的效果。本文在对暗管排水排盐技术自身发展及其应用的关键条件总结概述的基础上,对其改良盐碱地机理与农田生态系统响应两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暗管排水排盐技术改良盐碱地机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暗管埋设对"四水"转化规律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地下水埋深控制或灌溉制度变化、控制性排水和定水位排水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暗管埋设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模型模拟等方面。农田生态系统对暗管埋设排水的响应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为主的土壤特性响应、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农田生态系统土地与种植结构和服务功能的改变等方面。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排盐 盐碱地改良 水盐运移 农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 被引量:18
20
作者 魏静 郑小刚 葛京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93-2001,共9页
基于1987、2000年两期TM、ETM+遥感数据资料,利用ArcGIS提取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的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并结合重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7~2000年,景观基质均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 基于1987、2000年两期TM、ETM+遥感数据资料,利用ArcGIS提取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的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并结合重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7~2000年,景观基质均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作为斑块单元镶嵌其中;耕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均为减少,其中草地面积减少量最大,主要向林地转化;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均为增加,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最大,主要由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2)1987~2000年间,水域重心迁移距离最大;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重心偏移方向为北偏西;林地和草地的重心偏移方向为北偏东;未利用土地的重心偏移方向为南偏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太行山区 转移矩阵 重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