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与保护策略
1
作者 牛雪婧 孙娟 +6 位作者 高翔 王丽娜 郄彦敏 王新栋 刘素娟 刘志芳 耿立格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8-89,共12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众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作物种植类型单一,进而造成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增高。为了探究河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众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作物种植类型单一,进而造成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增高。为了探究河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河北省普查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情况,针对不同农业区、不同地理梯度等影响因素,对河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组成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普查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有6 989份,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和牧草绿肥,其中粮食作物占比最高;隶属37科109属161种,其中豆科占比最高。(2)河北省4个农业区地理位置呈阶梯式分布,其中,在低平原区收集资源3 100份,隶属26科80属113种;在山前平原区收集资源1 516份,隶属27科73属107种;在太行山山地丘陵区收集资源928份,隶属21科53属70种;在长城沿线区收集资源1 445份,隶属27科69属94种。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除太行山山地丘陵区以禾本科为主外,其他三区均以豆科为主。(3)随着海拔升高,α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d_(Ma))、多样性水平(H′)和优势度(D)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均匀度指数(J)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β多样性指数中Cody指数(β_(c))呈升高趋势,相似性系数Sorensen指数(SI)和Jaccard指数(C_(j))呈降低趋势。针对资源多样性分析结果以及样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用”促“保”、调整优化河北省农业种植结构,加强对太行山山地丘陵区和长城沿线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完善农业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3个方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以期为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农作物种质资源 普查收集 多样性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延兵 李魁英 +5 位作者 安洪周 宋炜 和剑涵 魏剑锋 付文涛 高增玉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鲜食玉米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种植简单、周期较短、附加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从种植产区分布、主栽品种、种植模式、加工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河北省鲜食玉米存在的问题,如遗传基因狭窄、... 鲜食玉米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种植简单、周期较短、附加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从种植产区分布、主栽品种、种植模式、加工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河北省鲜食玉米存在的问题,如遗传基因狭窄、缺乏优异品种、栽培技术集成度低、缺乏统一标准、加工企业品牌意识弱、甜加糯型玉米加工工艺不成熟等,并提出了培育优良品种、集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拓宽鲜食玉米利用途径、打造知名品牌、发展订单农业等发展对策,为河北省乃至北方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产业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星 张嘉楠 +5 位作者 张一鸣 金欣欣 苏俏 宋亚辉 李玉荣 王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3,共8页
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建立检测范围宽、适用于优良单株筛选的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技术测定325份材料的蔗糖含量,并利用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 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建立检测范围宽、适用于优良单株筛选的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技术测定325份材料的蔗糖含量,并利用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基于18~23粒花生籽仁的蔗糖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预测范围可达2.07%~12.37%,决定系数为0.9054,均方根误差为0.6774。利用20份材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独立测试集决定系数为0.9478。该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预测准确,可实现杂交早期世代单株蔗糖含量的快速、无损测定,提升高蔗糖含量花生品种的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籽仁 蔗糖含量 HPLC-RID 近红外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中10种氨基酸含量遗传与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颂 胡朋举 +5 位作者 宋亚辉 金欣欣 苏俏 刘立峰 杨永庆 王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氨基酸成分决定蛋白品质。为阐释花生氨基酸成分遗传规律和遗传基础,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对10种氨基酸含量开展遗传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10种氨基酸的平均值为0.24~2.42 mg/g,表型变异为4.35%~11.49%,遗... 氨基酸成分决定蛋白品质。为阐释花生氨基酸成分遗传规律和遗传基础,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对10种氨基酸含量开展遗传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10种氨基酸的平均值为0.24~2.42 mg/g,表型变异为4.35%~11.49%,遗传率为0.851~0.929,偏度和峰度绝对值为0.06~1.97,表明它们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表型变异主要由基因引起。绝大多数氨基酸性状之间显著相关,4种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及苯丙氨酸)之间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大于0.91。此外,8种氨基酸定位到23个相关QTL位点,LOD值在2.58~15.48之间,单个QTL可解释各自性状的2.95%~26.09%的表型,相同性状的QTL可累计解释8.13%~43.48%的遗传变异。贡献率超过10%的主效QTL有4个,分别为qMet_6,qLeu_1,qPhe_1和qHis_1。近等基因系结果显示qMet_6可显著增加32.61%蛋氨酸和12.70%组氨酸含量,说明qMet_6是一个主效QTL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QTL的精细定位及关键调控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氨基酸 遗传分析 QTL定位 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境下花生含油量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5
作者 胡朋举 郭颂 +4 位作者 宋亚辉 金欣欣 苏俏 杨永庆 王瑾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3,共10页
高油是培育优质花生品种的关键指标之一,揭示多环境下花生含油量的遗传机制,挖掘提升花生含油量的遗传位点,为高油花生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6个环境下对花生含油量进行遗传解析和QTL... 高油是培育优质花生品种的关键指标之一,揭示多环境下花生含油量的遗传机制,挖掘提升花生含油量的遗传位点,为高油花生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6个环境下对花生含油量进行遗传解析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RIL群体含油量在6个环境下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小于1,广义遗传率为0.799,表明该群体含油量表型变异主要由多基因数量位点决定。共检测到18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 LOD值为13.62~22.58,可解释3.18%~14.83%的表型变异,其中qOC_8-1是最稳定的主效QTL,增效基因来源于冀花6号。多环境下QTL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1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 LOD值为5.59~16.87,可解释2.32%~7.69%的表型变异, 7个QTL增效基因来源于冀花6号, 4个位点的增效基因来源于开选01-6。此外,还检测到9对上位性效应QTL,共涉及13个遗传位点。这些互作QTL位点的LOD值为8.54~10.90,上位性效应QTL对表型贡献率为1.91%~2.55%。综上表明,花生含油量受多个遗传位点调控, qOC_8-1是具有育种价值的QTL,不同遗传位点间存在互作效应。研究结果为今后精细化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必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重组自交系 多环境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定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星 孟小莽 +3 位作者 范文萱 李玉荣 宋亚辉 王瑾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0,65,共7页
建立花生籽仁粗蛋白、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利用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分别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酸、亚油酸的相对含量,采用偏... 建立花生籽仁粗蛋白、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利用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分别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酸、亚油酸的相对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花生籽仁粗蛋白、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的决定系数分为0.9270、0.9647、0.9915、0.991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702、0.5631、1.6671、1.4040。经外部验证,独立测试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608、0.9460、0.9605、0.9492。该模型对花生籽仁粗蛋白、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的预测准确,可实现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的快速、无损测定,提升高品质花生新品种的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近红外 粗蛋白 粗脂肪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南部平原春甘薯生育期气候因子及其生产潜力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玉兵 孙东磊 +3 位作者 李武龙 胡亚亚 韩美坤 马志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为河北省南部平原春甘薯生产上合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河北省南部平原12个气象站点1958-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2010-2015年春甘薯生长发育的监测数据,将春甘薯生育期划分为5个生育时期,利用回归分析、小... 为河北省南部平原春甘薯生产上合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河北省南部平原12个气象站点1958-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2010-2015年春甘薯生长发育的监测数据,将春甘薯生育期划分为5个生育时期,利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河北南部平原春甘薯生育期气候因子及其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春甘薯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10a,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周期性变化明显,主要有18~20 a、9~10 a和5~6 a 3个振荡周期;春甘薯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平均为1212 h,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4%,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2 h/10a,周期变化主要有20~25 a和10~15 a 2个振荡周期;全生育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周期变化主要有14~15 a、8~10 a和4~5 a 3个振荡周期;春甘薯光温生产潜力理论值平均为17852 kg/hm^2,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4 kg/(hm^2·10a);气候生产潜力理论值平均为11322 kg/hm^2,气候倾向率为-415 kg/(hm^2·10a),其高低交替变化显著,主要有18~20 a、10~12 a和5~8 a 3个振荡周期。河北省南部平原春甘薯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减少,降水变化不明显,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降低,均存在振荡周期,光、温、水气候因子变化对春甘薯生产具有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甘薯 气候变化 生育期 生产潜力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 优质小麦新品种冀麦713的育种策略
8
作者 赵爱菊 吕亮杰 +5 位作者 刘玉平 郭晓蕊 赵炜 马志高 高金树 陈希勇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将太谷核不育轮回群体作为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控制授粉的方式逐年加入济麦22、良星99、山农19、山农20、新麦26、师栾02-1、藁优9618等高产、优质材料,经过反复地选择和异交,实现了优良基因的累加。...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将太谷核不育轮回群体作为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控制授粉的方式逐年加入济麦22、良星99、山农19、山农20、新麦26、师栾02-1、藁优9618等高产、优质材料,经过反复地选择和异交,实现了优良基因的累加。采用常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品质检测等技术,历经多年,成功选育出集高产、优质于一身的冬小麦新品种冀麦713。由此可知,优质麦育种应将农艺性状选择与品质检测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冀麦713生育期229.3 d,株高76.6 cm,单位面积穗数726万穗/hm2,平均穗粒数35.5个,千粒重46.1 g。2019—2022年连续3 a参加国家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均明显高于高产对照品种济麦22,品质达到国家中强筋小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冀麦713 高产优质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冀麦479的选育及育种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晓蕊 赵爱菊 +4 位作者 刘玉平 赵炜 马志高 吕亮杰 陈希勇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73-76,共4页
冀麦47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国审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045)。重点介绍了冀麦479的选育方法、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和育种策略,可为冀麦479推广种植提供信息参考,还可为高产小麦育... 冀麦47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国审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045)。重点介绍了冀麦479的选育方法、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和育种策略,可为冀麦479推广种植提供信息参考,还可为高产小麦育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麦479 品种选育 高产稳产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根系性状的遗传解析及QTL定位
10
作者 董海通 胡朋举 +4 位作者 郭颂 张雪燕 杨永庆 张瑞芳 王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0-978,共9页
【目的】为了解析花生根系性状的遗传规律,挖掘影响花生根系性状的相关QTL位点。【方法】以冀花甜1号和冀花201138为亲本及其衍生的202个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结合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对6个根系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结果... 【目的】为了解析花生根系性状的遗传规律,挖掘影响花生根系性状的相关QTL位点。【方法】以冀花甜1号和冀花201138为亲本及其衍生的202个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结合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对6个根系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结果】冀花甜1号的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数值比冀花201138高16.99%~45.10%,但平均根直径和总根尖数值比冀花201138低7.14%和31.27%,表明冀花甜1号和冀花201138根系存在显著差别。遗传分析表明6个根系性状遗传力在0.734~0.826之间,峰度和偏度绝对值在0.07~4.76之间,表明这些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48 K芯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包含3265个SNP标记、总长度为3213.26 cM(centi-Morgan)。此外,QTL分析共检测到11个花生根系性状相关的位点,分别位于A06、A07、A08、B01、B02和B03等9条染色体上,LOD值在3.53~17.48之间,单个QTL可解释各自性状2.87%~16.26%的表型变异。其中,表型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QTL共有5个,分别为qRA_A07、qRA_A08、qRA_B01、qRA_B02和qRA_B03_1,其中qRA_B03_1可在3个重复中稳定检测到且可解释多个根系性状。【结论】qRA_B03_1在改良花生根系性状从而提升花生品质和产量育种过程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后续进一步精细定位、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以及关键调控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系性状 遗传分析 遗传图谱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品质Ⅰ型棉花品种冀丰173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红霞 王士杰 +3 位作者 朱继杰 贾晓昀 李妙 王国印 《中国棉花》 2025年第2期32-34,F0002,共4页
冀丰173(审定编号:冀审棉20238001)在河北省冀中南植棉区生育期123 d,植株塔形、较紧凑,叶片小、浅绿色,铃椭圆形,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单株果枝数12.3,单株结铃数14.6,铃重5.6 g,籽指11.5 g,衣分37.2%,霜前花率91.9%;纤维品质达国家审定... 冀丰173(审定编号:冀审棉20238001)在河北省冀中南植棉区生育期123 d,植株塔形、较紧凑,叶片小、浅绿色,铃椭圆形,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单株果枝数12.3,单株结铃数14.6,铃重5.6 g,籽指11.5 g,衣分37.2%,霜前花率91.9%;纤维品质达国家审定Ⅰ型棉花品种标准;在2021年和2022年冀中南春播露地棉组区域试验中的籽棉单产均比对照冀丰1271增加6%以上。对冀丰17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棉 冀丰173 品种选育 选育过程 露地棉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抗旱性鉴定与综合评价
12
作者 金欣欣 宋亚辉 +3 位作者 苏俏 杨永庆 李玉荣 王瑾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7-811,共15页
干旱是影响高油酸花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高油酸花生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对于培育抗旱品种和开展抗旱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6份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材料,2022年和2023年在旱棚抗旱池内设置正常灌水... 干旱是影响高油酸花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高油酸花生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对于培育抗旱品种和开展抗旱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6份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材料,2022年和2023年在旱棚抗旱池内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成熟期各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5个经济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灰色关联度、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多数农艺、经济性状的测定值比正常灌水处理低9.73%~49.19%,品质性状比正常灌水处理低0.78%~9.84%。各测定指标的单项抗旱系数(D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个主成分可以代表高油酸花生抗旱性89.81%的原始信息。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高油酸花生抗旱性排序相近。D值与CDC值、WD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913。依据D值可将高油酸花生划分为3个抗旱级别,其中抗旱型品种9个,中等抗旱型品种10个,干旱敏感型品种7个。抗旱性较突出的高油酸花生有冀花1353和冀花712。产量、主茎高、单株果数和饱果率可作为高油酸花生品种成熟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高油酸花生抗旱育种、抗旱机理、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生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 花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冀麦U8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3
作者 赵爱菊 刘玉平 +4 位作者 郭晓蕊 赵炜 马志高 陈希勇 吕亮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7期150-152,156,共4页
冀麦U8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材料为母本、师栾02-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利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节水、抗寒等特性,于2021年通过国审。本文作者介绍了冀麦U80的品... 冀麦U8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材料为母本、师栾02-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利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节水、抗寒等特性,于2021年通过国审。本文作者介绍了冀麦U80的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根据品种特性总结出了其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提质增效和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冀麦U80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冀麦138
14
作者 吕亮杰 赵爱菊 +3 位作者 刘玉平 郭晓蕊 赵炜 陈希勇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0-710,共1页
冀麦138是2011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用YB66180和冀麦325配置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采用系谱法选育,2016年出圃,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30142)。1特征特性。冀麦U68属半冬性中熟强... 冀麦138是2011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用YB66180和冀麦325配置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采用系谱法选育,2016年出圃,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30142)。1特征特性。冀麦U68属半冬性中熟强筋品种,生育期229.2~236.9 d,与对照济麦22熟期相当。幼苗较匍匐,叶宽、苗壮。冬、春抗寒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 生育期 高产节水 冬抗寒性 强筋 春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冀花13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程增书 李玉荣 +2 位作者 陈四龙 王瑾 宋亚辉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6,共6页
冀花13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冀花6号)作母本,开选01-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在国家北方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13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达4149.4kg/hm2和3904.5kg/hm2,较对照花育20号... 冀花13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冀花6号)作母本,开选01-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在国家北方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13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达4149.4kg/hm2和3904.5kg/hm2,较对照花育20号分别增产13.6%和12.1%,油酸含量79.6%,油酸/亚油酸比值19.4。国家长江流域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13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达4806.0kg/hm2和4215.5kg/hm2,较对照中花15分别增产5.86%和10.32%,油酸含量77.8%,油酸/亚油酸比值18.9。2014年2月、2015年1月冀花13号先后通过国家鉴定和国家扩区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品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皮类黄酮物质的代谢组与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欣欣 苏俏 +3 位作者 宋亚辉 杨永庆 李玉荣 王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50-2961,共12页
为探究不同颜色花生种皮的类黄酮物质成分及花青素生物合成对种皮颜色形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粉色、红色、白色、黑色以及花斑色(红色和白色)共5种颜色差异明显的花生品种,对种皮进行类黄酮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明确种皮花青素合成相... 为探究不同颜色花生种皮的类黄酮物质成分及花青素生物合成对种皮颜色形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粉色、红色、白色、黑色以及花斑色(红色和白色)共5种颜色差异明显的花生品种,对种皮进行类黄酮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明确种皮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关键代谢物和关键基因。结果表明,5种花生种皮共鉴定到329种类黄酮代谢物,其中黄酮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及种类最多。共检测到19种花青素色苷,主要是矢车菊素色苷、飞燕草素色苷、矮牵牛素色苷,多以葡萄糖苷、桑布苷、芸香苷、半乳糖苷等糖苷修饰。黑色种皮花青素含量约是其他皮色的22.60~66.72倍。黑色种皮中以矢车菊素-3-O-桑布双糖苷相对含量最高。4种有色种皮分别与白色种皮相比,差异代谢物主要在花青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显著富集。有色种皮中,类黄酮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的高表达水平,是促进种皮花青素积累的主要原因。花青素还原酶(ANR)和糖基转移酶(UGT)是参与种皮色素沉着的候选基因,两者的活性以及对底物花青素的竞争,最终决定花生种皮的颜色模式。本研究解析了类黄酮物质对花生种皮颜色合成的调控机制,可为特色花生品种培育以及营养价值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皮 类黄酮 代谢组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牛雪婧 王新栋 +4 位作者 王金萍 孙娟 郄彦敏 王丽娜 耿立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2-575,共14页
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依托,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020-2021年在河北省内普查收集的136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高粱地方种质资源具有... 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依托,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020-2021年在河北省内普查收集的136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高粱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15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0844~1.9926之间,变异系数在4.69%~68.00%之间,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穗形的变异系数最大;株高与穗部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136份高粱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无明显地域聚类特点。第Ⅰ类群在穗部性状方面表现最好,可进行工艺用高粱资源选育;第Ⅱ类群株高较低,可筛选矮秆高粱资源进行种质创新;第Ⅲ类群在产量性状方面表现最好,可作为粒用高粱育种材料加以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表型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0.182%,株高、穗部与籽粒性状是高粱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136份高粱的综合得分范围在0.107~1.147之间,以综合得分排序,筛选出肃宁高粱、长穗高粱、笤帚高粱、落黍等排名前10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新征集的河北省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及评价,以期为高粱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及种质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分析 综合评价 普查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冀麦691
18
作者 吕亮杰 赵爱菊 +2 位作者 刘玉平 李辉 陈希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冀麦691是2012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山农32号和石B10-7074为亲本选育而成的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3年(国审麦20230157)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冀麦691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24~233 d... 冀麦691是2012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山农32号和石B10-7074为亲本选育而成的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3年(国审麦20230157)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冀麦691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24~233 d。幼苗较匍匐,芽鞘绿色,叶片深绿细长。冬、春抗寒性1级。株高79.8 cm, 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抗倒能力较强,穗层整齐。长方形穗,每穗小穗数20个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节水 亲本选育 山农 小麦新品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强筋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冀麦U68
19
作者 吕亮杰 赵爱菊 +3 位作者 刘玉平 牟东明 李辉 陈希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1361,共1页
冀麦U6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用太谷核不育群体与师栾02-1配置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强筋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30144。
关键词 配置杂交组合 系谱法选育 高产节水 太谷核不育 小麦新品种 强筋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钙量对高油酸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
20
作者 刘环环 陶峰 +4 位作者 杨志兵 任素梅 闫相如 金欣欣 韩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钙量对高油酸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钙肥和优化高油酸花生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9号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75、150和225 kg/hm^(2)4个钙... 【目的】探究不同施钙量对高油酸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钙肥和优化高油酸花生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9号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75、150和225 kg/hm^(2)4个钙肥梯度,研究不同施钙量对高油酸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钙肥后SPAD值均有显著提升,提升幅度在6.71~30.63%。其中T2处理效果最好,在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可显著提升SPAD值37.55%、43.44%、47.89%和37.49%;可提高花生的主茎粗、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提升幅度分别在25.70%~26.40%、31.68%~96.04%和13.43%~97.51%,其中T2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瘤数96.04%和根瘤干重97.51%,对根瘤特性改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施用钙肥后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产量、油酸含量、油亚比和净利润均提升,提升幅度分别在4.28%~10.52%、4.92%~9.31%、1.19%~3.77%、3.83%~10.86%、0.19%~1.51%、0.19%~3.45和4.14%~14.22%,其中,T2处理分别提高了10.52%、9.31%、3.77%、10.86%、1.25%、2.5%和14.22%,综合效果最佳。此外,施钙后SPAD值和产量变化趋势呈先升高后降低,钙肥用量为75 kg/hm2时对品质无明显改善,这表明钙肥不足或过量均不能达到最优效果。【结论】综合考虑,试验条件适宜下钙肥用量为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 钙肥 产量品质 农艺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