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青贮”事件引发的关于黄淮海区草业问题的思考——以河北省为例
1
作者 游永亮 刘贵波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2期59-64,共6页
2022年“小麦青贮”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为了发掘“小麦青贮”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为黄淮海区草业发展提出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黄淮海区草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作者以河北省为例,对“小麦青贮”事件从科学评价和理性认知进... 2022年“小麦青贮”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为了发掘“小麦青贮”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为黄淮海区草业发展提出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黄淮海区草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作者以河北省为例,对“小麦青贮”事件从科学评价和理性认知进行了探讨,从发生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杜绝“小麦青贮”再次发生的解决路径和技术策略建议等。即树立大食物观念,提高对饲草产业认知;并由管理部门协调好口粮与肉奶生产关系;顺畅各类饲草产品的产供销渠道;发展冷季型饲草,完善饲草生产供应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春夏饲草短缺矛盾,避免“小麦青贮”事件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青贮 科学评价 发生根源 解决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区饲用小黑麦与褐色中脉高丹草复种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武瑞鑫 石霞 +3 位作者 贾文娟 游永亮 赵海明 李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1-1577,共7页
为探讨华北平原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与褐色中脉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复种的可行性。于2019—2022年,本研究采用试验与示范结合的方式,从两种饲草的播期效应、种植密度、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讨华北平原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与褐色中脉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复种的可行性。于2019—2022年,本研究采用试验与示范结合的方式,从两种饲草的播期效应、种植密度、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可进行上下茬搭配,形成复种,创建了饲用小黑麦与褐色中脉高丹草一年两作复种的模式,可实现饲草周年生产。与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相比,该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每公顷纯效益较冬小麦-夏玉米模式高3060元。节水、省肥、节药效果明显,每公顷节水1500~2250 m3;每公顷氮、磷、钾肥分别减少45%,50%,50%;全生育期无需农药防治虫害,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生产模式。饲用小黑麦与高丹草复种模式适宜在华北平原农区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冀饲3号’ 褐色中脉 高丹草 ‘冀草6号’ 复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抽雄期后生物量积累和饲用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游永亮 韩轩 +4 位作者 赵海明 武瑞鑫 刘贵波 柳斌辉 李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49-1860,共12页
为揭示青贮玉米(Zea mays)抽雄后期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选用‘郑单958’(粮用型)、‘北农青贮368’(青贮专用型)和‘冀青贮1号’(粮饲兼用型)3个代表性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动态取样分析了青贮玉... 为揭示青贮玉米(Zea mays)抽雄后期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选用‘郑单958’(粮用型)、‘北农青贮368’(青贮专用型)和‘冀青贮1号’(粮饲兼用型)3个代表性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动态取样分析了青贮玉米抽雄期后干物质积累及饲用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从抽雄期的8559.2 kg·hm^(−2)增加到完熟期的24380.7 kg·hm^(−2),不同生育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全株粗蛋白(CP)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逐渐下降,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吨干物质产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吨干物质产奶量1/2乳线期最高(1446.5 kg·t^(−1))。进一步分析茎、叶、穗干物质积累和饲用品质变化规律显示,茎、叶比重随着生育期进程显著降低,而穗比重及穗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茎和叶中CP含量逐渐下降,ADF和NDF含量逐渐增加;穗中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ADF和NDF含量逐渐降低,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合分析公顷产奶量变化趋势显示,1/2乳线期青贮玉米公顷产奶量最高(32027.5 kg·hm^(−2)),为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综合评价最佳生育期。建议1/2乳线期收获青贮用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生物产量 饲用品质 积累动态 分配比例 产奶量 1/2乳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边际土地利用的特色优异饲草新品种——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和冀草6号褐色中脉高丹草 被引量:6
4
作者 武瑞鑫 石霞 +3 位作者 贾文娟 李源 游永亮 赵海明 《北方牧业》 2023年第7期15-15,共1页
饲草对草食畜牧业的贡献率超过40%,是保障食物安全不可或缺的支撑产业。河北省作为草食畜牧业大省,草食家畜对饲草的需求量折合种植面积大约在2000万亩。但饲草供应体系不完备,现有的饲草供应中,90%为禾本科饲草,且80%为玉米秸秆,优质... 饲草对草食畜牧业的贡献率超过40%,是保障食物安全不可或缺的支撑产业。河北省作为草食畜牧业大省,草食家畜对饲草的需求量折合种植面积大约在2000万亩。但饲草供应体系不完备,现有的饲草供应中,90%为禾本科饲草,且80%为玉米秸秆,优质饲草供应率不足30%。利用方式为秋季一次性收获、青贮,继而周年利用,每年在春、夏之交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饲草短缺。同时,河北省是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有限,而且水资源短缺,考虑到口粮安全,饲草产业只能开发利用冬闲田、旱薄盐碱地,作为草业发展的空间。2023年农业农村部1号文件指出:“启动实施增草节粮行动,因地制宜开发特色饲草资源。”因此,培育适宜边际土地利用的抗逆高产饲草品种是实施增草节粮行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畜牧业 边际土地 粮食主产区 耕地资源 草食家畜 饲草资源 食物安全 草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