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土壤硫含量、形态与分布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同科 张国印 +1 位作者 马丽敏 孙祖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对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耕层硫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河北省土壤全硫平均含量为 2 50 1mg/kg(50~ 94 0mg/kg)。土壤全硫平均含量以沼泽土最高 ,灰色森林土最低 ;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为 4 6 1mg/kg ,以沼泽土最高 ,红粘土和栗... 对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耕层硫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河北省土壤全硫平均含量为 2 50 1mg/kg(50~ 94 0mg/kg)。土壤全硫平均含量以沼泽土最高 ,灰色森林土最低 ;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为 4 6 1mg/kg ,以沼泽土最高 ,红粘土和栗褐土最低。土壤硫主要以有机态存在 ,占全硫含量的 81 6 % ;无机态硫占 18 4 %。按土类划分土壤无机硫含量最高的是沼泽土 ,灰色森林土最低 ;土壤有机硫含量也以沼泽土最高 ,灰色森林土最低。土壤全硫含量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代换量和土壤碳酸钙含量的影响。根据土壤硫供应水平计算 ,全省约有2 0 4 %的土壤缺硫 ,北部缺硫面积较大 ,南部缺硫面积较小。根据土壤有效硫含量多寡 ,可把全省土壤硫含量划分为极缺乏区、缺乏区、中等区、丰富区及极丰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硫 形态 分布 含量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对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周晓芬 张彦才 李巧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1-63,共3页
施用有机肥(牛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30d左右向速效钾转化达到平衡,向缓效钾转化至70d趋于平缓。肥料中有效钾素在土壤中有效转化率约为50%~87%,其中以缓效钾... 施用有机肥(牛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30d左右向速效钾转化达到平衡,向缓效钾转化至70d趋于平缓。肥料中有效钾素在土壤中有效转化率约为50%~87%,其中以缓效钾为主,约占50%~80%。不同供K源中麦秸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高于K化肥,3种厩肥低于K化肥,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壤环境因素对有机肥供K能力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钾素 供应能力 厩肥 秸秆 绿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褐、潮土区土壤钾素形态及供钾能力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晓芬 刘宗衡 于增寿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8-102,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和温室盆栽连续耗竭试验的方法,对河北省褐、潮土区土壤钾素形态,含量水平及供钾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潮土区有效钾含量平均在中等偏上水平,区域间元明显差异,而缓效钾含量冀东土壤明显低于冀中南土壤。在耗... 采用室内培养和温室盆栽连续耗竭试验的方法,对河北省褐、潮土区土壤钾素形态,含量水平及供钾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潮土区有效钾含量平均在中等偏上水平,区域间元明显差异,而缓效钾含量冀东土壤明显低于冀中南土壤。在耗竭种植条件下,土壤速效钾随着消耗出现“最低水平值”,植株吸钾来源部分来自速效钾,较大比例来自缓效钾。土壤速效钾可作为当季有效钾水平的衡量指标,缓效钾的实际贮量及释放能力是土壤供钾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潮土 供钾能力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化土壤遥感动态监测及人工调控模式——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东瑞 高广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75-180,共6页
通过定位监测和不同时期遥感资料的土壤盐渍化图件复原,依据灰色理论建立了河北省沧州地区盐渍化土壤面积预测模型,并确定了人工调控措施与土壤盐渍化发育的数学关系,为今后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壤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遥感 土壤盐渍化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主要棉区土壤钾素含量背景值分析
5
作者 郭建华 邢竹 韩保文 《河北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对河北省主要棉区土壤进行土壤钾素背景值分析,结果表明,以黑龙港流域保定、沧州的中早熟品种区速效钾最高,唐山、秦皇岛早熟品种区最低,而邢台、邯郸的中热品种区介于中间。不同土壤类型差异也很大,以潮土和石灰性褐土的土壤速效钾含... 对河北省主要棉区土壤进行土壤钾素背景值分析,结果表明,以黑龙港流域保定、沧州的中早熟品种区速效钾最高,唐山、秦皇岛早熟品种区最低,而邢台、邯郸的中热品种区介于中间。不同土壤类型差异也很大,以潮土和石灰性褐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超过100mg/kg,淋溶褐土最低,只有80mg/kg。速效钾含量与层间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 钾素含量 分析 河北 速效钾 层间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吨粮田土壤水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进法 王希恩 +1 位作者 高广瑞 司丙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1989~1991年水泥池定位观测实验,分析了河北半湿润易旱区小麦—夏玉米为轮作方式的一年两作条件下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平衡,并根据其失水数量确定了土壤水的补充量。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表明:两茬作物亩产... 利用1989~1991年水泥池定位观测实验,分析了河北半湿润易旱区小麦—夏玉米为轮作方式的一年两作条件下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平衡,并根据其失水数量确定了土壤水的补充量。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表明:两茬作物亩产量要达到吨粮田标准,最经济的耗水量为642.9~754.6mm,年需水分数量为642.9~757.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吨粮田 河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7
作者 唐玉霞 贾树龙 +2 位作者 孟春香 张贵民 刘春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6-78,共3页
简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量N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因素及土壤微生物量N的测定,明确了土壤微生物量N在土壤N素循环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量N是土壤N素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 简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量N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因素及土壤微生物量N的测定,明确了土壤微生物量N在土壤N素循环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量N是土壤N素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土壤有效氮活性库的主要部分。土壤微生物量N对作物N素的供应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土壤无机氮的生物固定对减少N素损失,提高N肥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氮 综述 生物有效性 土壤无机氮 生物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中磷肥后效及磷素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晓芬 罗亦云 刘宗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47-152,共6页
对河北省低磷石灰性土壤磷肥后效以及试验周期中水溶性磷肥的固定转化规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磷肥不同分配方式的经济效果做了评价.结果表明,磷肥后效明显,且随施磷量增加后效期延长.一次亩施16公斤P_2O_5,至少可维持四年的后效... 对河北省低磷石灰性土壤磷肥后效以及试验周期中水溶性磷肥的固定转化规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磷肥不同分配方式的经济效果做了评价.结果表明,磷肥后效明显,且随施磷量增加后效期延长.一次亩施16公斤P_2O_5,至少可维持四年的后效作用.磷肥施入土壤后,以速效态存在者约20%,约80%转化为难溶性磷酸盐.以后难溶性磷酸盐仍会被释放出来为作物吸收.四年中Al-P进一步向Ca-P转化,说明Al-P可视为活性较强的一种过渡形态.而且Al-P与速效磷含量之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Al-P每增加10ppm,速效磷约增加3ppm.每年亩施4公斤P_2O_5效果最好,隔年施8公斤和四年一次施16公斤其效果约为每年分施的7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磷肥后效 磷素形态转化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锌的土壤吸附和小麦夏玉米对锰锌的吸收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国印 赵同科 孙祖琰 《河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2期21-25,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对锰、锌的吸收规律相似,但是冬小麦对锰的吸收量显著高于对锌的吸收量,约为锌吸收量的2倍,因此易发生缺锰;夏玉米对锰和锌的吸收量相近,但是苗期到拔节期锌吸收率显著高于干物质积累率,易发生缺锌。锰锌配... 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对锰、锌的吸收规律相似,但是冬小麦对锰的吸收量显著高于对锌的吸收量,约为锌吸收量的2倍,因此易发生缺锰;夏玉米对锰和锌的吸收量相近,但是苗期到拔节期锌吸收率显著高于干物质积累率,易发生缺锌。锰锌配合施用对锌肥的有效性影响不大,但却可明显提高锰肥的有效性,因此是有利于冬小麦和夏玉米锰锌营养、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吸附 小麦 玉米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厩肥、秸秆和绿肥的含钾状况及其对土壤和作物钾素的供应能力 被引量:45
10
作者 周晓芬 张彦才 +1 位作者 李巧云 步丰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3-87,共5页
以常用有机肥料牛厩肥、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为材料,研究了这些有机物的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状况,以及它们对土壤钾及作物吸钾的供应能力。结果表明:(1) 三种有机粪肥及作物秸秆、绿肥中含钾量为0-85 % ~4-50 % ,... 以常用有机肥料牛厩肥、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为材料,研究了这些有机物的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状况,以及它们对土壤钾及作物吸钾的供应能力。结果表明:(1) 三种有机粪肥及作物秸秆、绿肥中含钾量为0-85 % ~4-50 % ,其中有32-7 % ~69-7 % 为速效态钾,1-7 % ~25-0 % 为缓效态钾;(2) 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150 d 后,约有50 % ~80 % 的速效态钾和缓效态钾仍以两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之中,但其中速效态钾比例明显下降,缓效态钾比例显著提高。不同肥料种类和土壤类型对其有影响;(3) 各种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生物产量和吸钾量;(4) 有机肥供钾效果与土壤缓效钾关系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厩肥 秸秆 绿肥 供钾能力 钾素 土壤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基因型缺锌胁迫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同科 曹云者 +2 位作者 马丽敏 孙祖琰 王运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64-68,共5页
选择 4 9个全国主产区玉米基因型 ,在水培条件下进行缺锌胁迫适应性研究 ,计算其缺锌和正常供锌水平下生物产量的比值 ,即为玉米锌效率系数。提出该系数≤ 0 5为锌低效 ,即对缺锌敏感基因型 ;0 5~ 0 9之间为锌效率中等 ,即对缺锌中... 选择 4 9个全国主产区玉米基因型 ,在水培条件下进行缺锌胁迫适应性研究 ,计算其缺锌和正常供锌水平下生物产量的比值 ,即为玉米锌效率系数。提出该系数≤ 0 5为锌低效 ,即对缺锌敏感基因型 ;0 5~ 0 9之间为锌效率中等 ,即对缺锌中度敏感基因型 ;≥ 0 9为锌高效 ,即对缺锌不敏感基因型。这一概念可以较好地反映生产实际。研究发现 ,缺锌时玉米的根生长几乎不受影响 ,表现为根 /冠值高于锌供应正常时根 /冠值。同时 ,锌敏感基因型缺锌时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锌胁迫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耕作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47
12
作者 贾树龙 任图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阐述了国内外保护耕作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保护耕作对作物产量、土壤性状、土壤水分利用的效应以及对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提出我国推行保护耕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保护耕作技术 研究进展 作物产量 土壤性状 土壤水分利用率 作物病虫草害 水土保持 少耕 免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铵的固定与温度的关系及调控 被引量:12
13
作者 贾树龙 唐玉霞 +1 位作者 孟春香 张贵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 ,研究了褐土与潮土中肥料氮的矿物固定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及利用盆栽15N同位素示踪方法 ,研究了小麦施肥时的环境温度对铵的固定及肥料氮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 5℃常温条件下 6 0d内肥料氮的固定率为 18%~ 2 2 ... 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 ,研究了褐土与潮土中肥料氮的矿物固定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及利用盆栽15N同位素示踪方法 ,研究了小麦施肥时的环境温度对铵的固定及肥料氮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 5℃常温条件下 6 0d内肥料氮的固定率为 18%~ 2 2 92 % ,但在 - 5~ 0℃的低温下则达 37 6 9%~ 4 5 31% ,低温较常温条件下肥料氮的固定率增加一倍左右。在盆栽条件下 ,利用低温季节施肥可增加肥料氮的暂时固定 ,而固定后的肥料氮在小麦生长季节内基本全部释放 ;低温季节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增加了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潮土 铵固定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氮的淋溶深度对肥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树龙 孟春香 +2 位作者 唐玉霞 王泽文 刘春田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13-217,共5页
在人工模拟土柱中,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麦田追施尿素之后,随灌溉水淋溶到不同深度层次中的肥料氮对小麦的有效性及其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肥料氮的淋溶深度对其有效性确有一定影响,在0~40cm内,这一影响不显著,而在达到40cm以下时... 在人工模拟土柱中,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麦田追施尿素之后,随灌溉水淋溶到不同深度层次中的肥料氮对小麦的有效性及其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肥料氮的淋溶深度对其有效性确有一定影响,在0~40cm内,这一影响不显著,而在达到40cm以下时,肥料氮的利用率降低7.22%~12.36%,肥效下降13.99%~22.49%,达极显著水平。植株吸收肥料氮的比例随着淋溶深度的加深而有所降低。淋溶到土体深处的肥料氮的再分布能力很弱。肥料氮的损失率与利用率成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淋溶深度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竭土壤钾素的固定及对棉花钾素营养的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建华 韩宝文 邢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6,共3页
用室内模拟和生物耗竭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钾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淹水可以减少土壤对外源钾素的固定,淹水比20%田间含水量钾素的固定减少2~29mg/kg。当土壤经过干湿以后,土壤会发生明显的固定钾作用,土壤含钾量越高,固定钾能力越强... 用室内模拟和生物耗竭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钾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淹水可以减少土壤对外源钾素的固定,淹水比20%田间含水量钾素的固定减少2~29mg/kg。当土壤经过干湿以后,土壤会发生明显的固定钾作用,土壤含钾量越高,固定钾能力越强。棉花吸收的钾素中有80%来自于土壤非交换性钾,盆栽生物耗竭与连续种植10年棉花的田间土壤,具有相同的结果,土壤交换性钾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不再下降,而1mol/LHNO3不能提取的钾(层间钾)一直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钾素 棉花 生物耗竭 营养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作物残茬和整株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湿度及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孙海国 任图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共4页
在河北黑龙港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壤质潮土)上进行了连续4年的耕作与秸秆还田配合的小麦田间试验,试图探讨一种适合当地自然特点的节水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保水性没有实质性影响,与秸秆直接翻入土壤和无秸秆还田... 在河北黑龙港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壤质潮土)上进行了连续4年的耕作与秸秆还田配合的小麦田间试验,试图探讨一种适合当地自然特点的节水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保水性没有实质性影响,与秸秆直接翻入土壤和无秸秆还田者相比,(1)整株秸秆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温度,缩短了出苗时间;(2)直立作物残茬和整株秸秆覆盖均能显著(P<0.05)增加土壤的含水量,进而提高了小麦对干热风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免耕 直立作物残茬 湿度 温度 麦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种丸粒化的实际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彦才 周晓芬 +1 位作者 李巧云 胡遇傅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7,共3页
经研究确定的棉种丸粒化配方与加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棉种不经硫酸脱绒处理 ,直接用带短绒棉种加工 ,减轻了对棉种的伤害及环境污染 ,避免了营养元素、农药直接与种子接触 ,加工好的种子耐储存 ;棉种萌发出苗后将种壳滞留播种位置 ,丸... 经研究确定的棉种丸粒化配方与加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棉种不经硫酸脱绒处理 ,直接用带短绒棉种加工 ,减轻了对棉种的伤害及环境污染 ,避免了营养元素、农药直接与种子接触 ,加工好的种子耐储存 ;棉种萌发出苗后将种壳滞留播种位置 ,丸粒化基质物质中矿质营养可较长时间供应棉花苗期生长需要和提高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为棉花苗期生长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 ,有利于培育壮苗。因此该技术较种子包衣技术具有增产优势和提高棉花苗期抵御各种不利环境条件的能力和提高肥效 ,增强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子丸粒化 种子处理 苗期生长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厩肥、鸡粪和钾化肥配合施用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晓芬 张彦才 李巧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60-63,共4页
本文研究了猪厩肥、鸡粪和钾化肥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作物产量、土壤钾素含量及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2种粪肥与钾化肥配合施用与单施钾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可促进作物对钾素的吸收 ,提高作物产量 ,提高钾素... 本文研究了猪厩肥、鸡粪和钾化肥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作物产量、土壤钾素含量及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2种粪肥与钾化肥配合施用与单施钾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可促进作物对钾素的吸收 ,提高作物产量 ,提高钾素利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厩肥 鸡粪 钾化肥 配合比例 供钾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残体对土壤结构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孙海国 雷浣群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39-42,共4页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亚铵造纸制浆黑液(SWUA)和化肥对砂壤质水稻土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的水稻土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和持水能力等性状显著优于黑液处理和化肥处理;秸秆直接还田最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毛管孔隙范围内水...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亚铵造纸制浆黑液(SWUA)和化肥对砂壤质水稻土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的水稻土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和持水能力等性状显著优于黑液处理和化肥处理;秸秆直接还田最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毛管孔隙范围内水分最活跃孔径为0.05~0.10mm,其孔径孔隙度与土壤持水能力呈明显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残体 土壤结构 水稳性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两作长期施用氮磷钾的肥效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宗衡 罗亦云 周晓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87-194,共8页
本文研究了河北省中上等肥力褐土在一年两作和施用与不施用有机肥料情况下,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的肥效和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10年田间试验和2年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增产作用明显;在施用有机肥条件下,一般年份磷钾肥效果不明显,但... 本文研究了河北省中上等肥力褐土在一年两作和施用与不施用有机肥料情况下,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的肥效和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10年田间试验和2年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增产作用明显;在施用有机肥条件下,一般年份磷钾肥效果不明显,但在冬春严寒的年份,磷肥也有明显增产效果.不施有机肥时,小麦施用磷肥效果明显;氮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影响很小,土壤磷钾含量则随施用磷钾肥而明显变化.在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年施氮15公斤/亩,P_2O_5 8公斤/亩,K_2O 18公斤/亩,土壤氮、磷、钾有盈余;不施有机肥时,施用同等量的化肥,则土壤氮、磷、钾均有亏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氮磷钾化肥 肥效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