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土壤硫含量、形态与分布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同科 张国印 +1 位作者 马丽敏 孙祖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对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耕层硫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河北省土壤全硫平均含量为 2 50 1mg/kg(50~ 94 0mg/kg)。土壤全硫平均含量以沼泽土最高 ,灰色森林土最低 ;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为 4 6 1mg/kg ,以沼泽土最高 ,红粘土和栗... 对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耕层硫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河北省土壤全硫平均含量为 2 50 1mg/kg(50~ 94 0mg/kg)。土壤全硫平均含量以沼泽土最高 ,灰色森林土最低 ;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为 4 6 1mg/kg ,以沼泽土最高 ,红粘土和栗褐土最低。土壤硫主要以有机态存在 ,占全硫含量的 81 6 % ;无机态硫占 18 4 %。按土类划分土壤无机硫含量最高的是沼泽土 ,灰色森林土最低 ;土壤有机硫含量也以沼泽土最高 ,灰色森林土最低。土壤全硫含量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代换量和土壤碳酸钙含量的影响。根据土壤硫供应水平计算 ,全省约有2 0 4 %的土壤缺硫 ,北部缺硫面积较大 ,南部缺硫面积较小。根据土壤有效硫含量多寡 ,可把全省土壤硫含量划分为极缺乏区、缺乏区、中等区、丰富区及极丰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硫 形态 分布 含量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对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周晓芬 张彦才 李巧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1-63,共3页
施用有机肥(牛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30d左右向速效钾转化达到平衡,向缓效钾转化至70d趋于平缓。肥料中有效钾素在土壤中有效转化率约为50%~87%,其中以缓效钾... 施用有机肥(牛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30d左右向速效钾转化达到平衡,向缓效钾转化至70d趋于平缓。肥料中有效钾素在土壤中有效转化率约为50%~87%,其中以缓效钾为主,约占50%~80%。不同供K源中麦秸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高于K化肥,3种厩肥低于K化肥,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壤环境因素对有机肥供K能力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钾素 供应能力 厩肥 秸秆 绿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吨粮田土壤水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进法 王希恩 +1 位作者 高广瑞 司丙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1989~1991年水泥池定位观测实验,分析了河北半湿润易旱区小麦—夏玉米为轮作方式的一年两作条件下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平衡,并根据其失水数量确定了土壤水的补充量。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表明:两茬作物亩产... 利用1989~1991年水泥池定位观测实验,分析了河北半湿润易旱区小麦—夏玉米为轮作方式的一年两作条件下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平衡,并根据其失水数量确定了土壤水的补充量。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表明:两茬作物亩产量要达到吨粮田标准,最经济的耗水量为642.9~754.6mm,年需水分数量为642.9~757.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吨粮田 河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被引量:30
4
作者 唐玉霞 贾树龙 +2 位作者 孟春香 张贵民 刘春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6-78,共3页
简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量N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因素及土壤微生物量N的测定,明确了土壤微生物量N在土壤N素循环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量N是土壤N素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 简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量N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因素及土壤微生物量N的测定,明确了土壤微生物量N在土壤N素循环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量N是土壤N素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土壤有效氮活性库的主要部分。土壤微生物量N对作物N素的供应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土壤无机氮的生物固定对减少N素损失,提高N肥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氮 综述 生物有效性 土壤无机氮 生物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耕作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47
5
作者 贾树龙 任图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阐述了国内外保护耕作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保护耕作对作物产量、土壤性状、土壤水分利用的效应以及对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提出我国推行保护耕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保护耕作技术 研究进展 作物产量 土壤性状 土壤水分利用率 作物病虫草害 水土保持 少耕 免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铵的固定与温度的关系及调控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树龙 唐玉霞 +1 位作者 孟春香 张贵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 ,研究了褐土与潮土中肥料氮的矿物固定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及利用盆栽15N同位素示踪方法 ,研究了小麦施肥时的环境温度对铵的固定及肥料氮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 5℃常温条件下 6 0d内肥料氮的固定率为 18%~ 2 2 ... 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 ,研究了褐土与潮土中肥料氮的矿物固定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及利用盆栽15N同位素示踪方法 ,研究了小麦施肥时的环境温度对铵的固定及肥料氮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 5℃常温条件下 6 0d内肥料氮的固定率为 18%~ 2 2 92 % ,但在 - 5~ 0℃的低温下则达 37 6 9%~ 4 5 31% ,低温较常温条件下肥料氮的固定率增加一倍左右。在盆栽条件下 ,利用低温季节施肥可增加肥料氮的暂时固定 ,而固定后的肥料氮在小麦生长季节内基本全部释放 ;低温季节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增加了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潮土 铵固定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作物残茬和整株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湿度及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孙海国 任图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共4页
在河北黑龙港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壤质潮土)上进行了连续4年的耕作与秸秆还田配合的小麦田间试验,试图探讨一种适合当地自然特点的节水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保水性没有实质性影响,与秸秆直接翻入土壤和无秸秆还田... 在河北黑龙港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壤质潮土)上进行了连续4年的耕作与秸秆还田配合的小麦田间试验,试图探讨一种适合当地自然特点的节水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保水性没有实质性影响,与秸秆直接翻入土壤和无秸秆还田者相比,(1)整株秸秆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温度,缩短了出苗时间;(2)直立作物残茬和整株秸秆覆盖均能显著(P<0.05)增加土壤的含水量,进而提高了小麦对干热风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免耕 直立作物残茬 湿度 温度 麦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种丸粒化的实际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彦才 周晓芬 +1 位作者 李巧云 胡遇傅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7,共3页
经研究确定的棉种丸粒化配方与加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棉种不经硫酸脱绒处理 ,直接用带短绒棉种加工 ,减轻了对棉种的伤害及环境污染 ,避免了营养元素、农药直接与种子接触 ,加工好的种子耐储存 ;棉种萌发出苗后将种壳滞留播种位置 ,丸... 经研究确定的棉种丸粒化配方与加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棉种不经硫酸脱绒处理 ,直接用带短绒棉种加工 ,减轻了对棉种的伤害及环境污染 ,避免了营养元素、农药直接与种子接触 ,加工好的种子耐储存 ;棉种萌发出苗后将种壳滞留播种位置 ,丸粒化基质物质中矿质营养可较长时间供应棉花苗期生长需要和提高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为棉花苗期生长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 ,有利于培育壮苗。因此该技术较种子包衣技术具有增产优势和提高棉花苗期抵御各种不利环境条件的能力和提高肥效 ,增强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子丸粒化 种子处理 苗期生长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残体对土壤结构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孙海国 雷浣群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39-42,共4页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亚铵造纸制浆黑液(SWUA)和化肥对砂壤质水稻土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的水稻土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和持水能力等性状显著优于黑液处理和化肥处理;秸秆直接还田最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毛管孔隙范围内水...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亚铵造纸制浆黑液(SWUA)和化肥对砂壤质水稻土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的水稻土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和持水能力等性状显著优于黑液处理和化肥处理;秸秆直接还田最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毛管孔隙范围内水分最活跃孔径为0.05~0.10mm,其孔径孔隙度与土壤持水能力呈明显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残体 土壤结构 水稳性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农田生态系统能流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海国 李卫 +2 位作者 任图生 Francis J.Larney C.Wayne Lindwall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71-74,共4页
通过在黑龙港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壤质潮土上连续3年的耕作试验,研究在不同耕作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能流特点与能量分配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制度相比,保护性耕作(免耕)能够明显提高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率... 通过在黑龙港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壤质潮土上连续3年的耕作试验,研究在不同耕作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能流特点与能量分配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制度相比,保护性耕作(免耕)能够明显提高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率,能量投产比间的差异显著(P<0.01);不同耕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熵变和自由能绝对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免耕增强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有序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农田生态系统 能量 小麦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和植物残体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孙海国 Francis J.Larney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47-51,共5页
研究了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1年2熟(冬小麦-玉米)条件下壤质潮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耕翻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免耕表土(0~10cm)有机质、全N和速效磷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耕作(浅耕)方式,其... 研究了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1年2熟(冬小麦-玉米)条件下壤质潮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耕翻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免耕表土(0~10cm)有机质、全N和速效磷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耕作(浅耕)方式,其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耕作方式,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与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以及由此导致的pH值下降显著相关,他们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的线性关系;秸秆覆盖有利于表土养分的积累,但与其他秸秆还田方式积累养分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植物残体 土壤养分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不同土体构型水分分布和运行规律及灌水模式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进法 王希恩 +2 位作者 高广瑞 司丙成 平建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共7页
针对河北平原季风气候和土壤冲积而成的多层次性构造特点,探讨了均质型和间层土壤水分分布和运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土壤构造三种灌溉模式。(1)土壤质地中等或偏粘均质型常规灌溉模式;(2)土壤质地偏轻均质型少量多次灌... 针对河北平原季风气候和土壤冲积而成的多层次性构造特点,探讨了均质型和间层土壤水分分布和运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土壤构造三种灌溉模式。(1)土壤质地中等或偏粘均质型常规灌溉模式;(2)土壤质地偏轻均质型少量多次灌水模式;(3)间层土壤少次常量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体构型 灌溉模式 河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覆盖旱地棉田少耕培肥效果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春勃 范丙全 +1 位作者 孟春香 唐玉霞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52-55,共4页
李春勃,范丙全,孟春香,唐玉霞;麦秸覆盖旱地棉田少耕培肥效果,《生态农业研究》,3(3)1995:52—55 1988—1990年连续3年在河北省黑龙港地区旱地棉田上进行了麦秸覆盖少耕研究,结果表明:麦秸覆盖旱地棉田,有调节地温,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 李春勃,范丙全,孟春香,唐玉霞;麦秸覆盖旱地棉田少耕培肥效果,《生态农业研究》,3(3)1995:52—55 1988—1990年连续3年在河北省黑龙港地区旱地棉田上进行了麦秸覆盖少耕研究,结果表明:麦秸覆盖旱地棉田,有调节地温,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和培肥地力的良好功能,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量随着麦秸覆盖量而递增,每亩覆盖麦秸450公斤>300公斤>150公斤;覆盖时期以蕾期产量最高,花期次之。蕾期每亩覆盖麦秸450公斤是最佳组合,3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麦秸覆盖 旱地 棉田 少耕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生态系统中的水肥时空关系与调控途径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贾树龙 孟春香 +1 位作者 唐玉霞 刘春田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62-66,共5页
贾树龙,孟春香,唐玉霞,刘春田:麦田生态系统中的水肥时空关系与调控途径,《生态农业研究》,3(3)1995:62—66 本研究表明,小麦对水分的消耗和养分的吸收不是同步的;拔节—抽穗期是小麦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该期的水分状况对产量和肥效的... 贾树龙,孟春香,唐玉霞,刘春田:麦田生态系统中的水肥时空关系与调控途径,《生态农业研究》,3(3)1995:62—66 本研究表明,小麦对水分的消耗和养分的吸收不是同步的;拔节—抽穗期是小麦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该期的水分状况对产量和肥效的影响最大,返青—拔节期是对水分最不敏感的时期。麦田灌水量直接影响肥料氮在土体中的淋洗深度,进而影响到其肥效的发挥与损失量,因而控制灌水量是减少水源浪费与肥料损失、提高肥效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以冬施肥为核心的缺水麦田水肥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生态系统 水肥时空关系 水肥调控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氮素营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玉霞 孟春香 +2 位作者 贾树龙 智建飞 胡春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试验研究盆栽控制水分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其N素营养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水分胁迫影响其N素的吸收、运转及产量,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拔节~抽穗期>抽穗~灌浆初期>灌浆初期~成熟期>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 试验研究盆栽控制水分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其N素营养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水分胁迫影响其N素的吸收、运转及产量,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拔节~抽穗期>抽穗~灌浆初期>灌浆初期~成熟期>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水分胁迫极显著地降低冬小麦的N素营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素营养效率 水分胁迫 冬小麦 氮素营养效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灌水定额对追施尿素肥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树龙 孟春香 +1 位作者 唐玉霞 刘春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4-59,共6页
在壤质潮土上,以田间小区试验和^(15)N标记尿素示踪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小麦产量、追肥肥效、追肥氮的利用率及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追肥的情况下,高额灌溉较适额节水灌溉增产并不显著。追施尿素之后进行高额灌溉,产... 在壤质潮土上,以田间小区试验和^(15)N标记尿素示踪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小麦产量、追肥肥效、追肥氮的利用率及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追肥的情况下,高额灌溉较适额节水灌溉增产并不显著。追施尿素之后进行高额灌溉,产量反而比适额灌溉处理有所降低。每次灌水105mm处理,追肥利用率最高,损失率最低。灌水60mm和150mm处理,追肥利用率分别比浇水105mm降低4.74%和0.64%,损失率分别增加4.63%和5.54%。高额灌溉使肥效降低的原因,是由于肥料氮在土体中淋溶过深,有效性降低。在肥料氮的淋溶深度不超过40cm时,其肥效降低不显著。淋溶到40cm以下的肥料氮素,其利用率可降低7.23%~12.36%,其肥效降低13.99%~2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肥 尿素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制度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大敏 王秀 +1 位作者 宁吉洲 孙海国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3-35,共3页
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制度的生态及经济效益,连续3年耕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年2熟地区实行机械化作业时,小麦少耕和玉米免耕是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机械化作业模式。该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目前农村自然和经济资源,... 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制度的生态及经济效益,连续3年耕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年2熟地区实行机械化作业时,小麦少耕和玉米免耕是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机械化作业模式。该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目前农村自然和经济资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 1年2熟 机械化 可持续发展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