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郭丽 史建硕 +3 位作者 王丽英 李若楠 任燕利 张彦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8-676,共9页
河北山前平原夏玉米高产区施肥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研究华北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夏玉米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为该区氮素优化施用技术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14—2015... 河北山前平原夏玉米高产区施肥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研究华北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夏玉米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为该区氮素优化施用技术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14—2015年2个玉米生长季,在滴灌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0处理的玉米干物质重及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N1、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1处理的玉米氮含量和氮累积量较N0处理显著增加,施氮量在N1~N3范围内,不同年份间玉米植株氮含量和氮累积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但随施氮量的增加,植株氮含量和氮累积量上升幅度逐渐降低。N2处理的氮肥收获指数最高。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2014年,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4种施氮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2015年N2和N3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在80~100 cm土层达到累积峰,经过2年种植后,年施氮量超过240 kg·hm^(-2)的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洗加剧。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玉米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99~209 kg·hm^(-2),经济施氮量为174~187 kg·hm^(-2)。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条件下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适宜施氮量为174~18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施氮量 氮素吸收利用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二月兰轮作模式下化肥减施对甘蓝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冯伟 胡文娟 +5 位作者 刘振宇 智健飞 谢楠 高玉霞 刘雅祯 刘忠宽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减轻张家口地区蔬菜种植潜在的面源污染,降低下游水域富营养化水平,将冬绿肥二月兰纳入甘蓝单季农作制度,构建甘蓝—二月兰轮作模式;甘蓝种植前将二月兰翻压还田(还田量17.5 t/hm^(2)),甘蓝种植时减施化肥。以当地甘蓝生产上的传统施... 为减轻张家口地区蔬菜种植潜在的面源污染,降低下游水域富营养化水平,将冬绿肥二月兰纳入甘蓝单季农作制度,构建甘蓝—二月兰轮作模式;甘蓝种植前将二月兰翻压还田(还田量17.5 t/hm^(2)),甘蓝种植时减施化肥。以当地甘蓝生产上的传统施肥量为对照(CK),化肥施用量设传统施肥量的100%(GM+100%)、90%(GM+90%)、80%(GM+80%)、70%(GM+70%)和0%(GM)5个处理,研究了化肥不同减施量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甘蓝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月兰还田条件下,甘蓝产量随着化肥减施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其中GM+100%、GM+90%和GM+80%处理的甘蓝产量差异不显著,且均与CK差异也不显著;GM+90%和GM+80%处理改良土壤效果较好,二者的土壤各养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较CK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降低明显;与单作模式相比,轮作模式下虽然二月兰的生产成本增加了1650元/hm^(2),但二月兰植株的养分和水分价值却增加了4011.91元/hm^(2);GM+100%、GM+90%和GM+80%处理的经济效益分别较CK提高了25.40%、6.57%和2.75%,其中GM+100%处理的产投比较CK增加了0.15,其他2个处理的产投比均与CK相当。从生产、生态和经济3个方面综合考虑,采用甘蓝—二月兰轮作模式,在二月兰还田量17.5 t/hm^(2)条件下,甘蓝季化肥施用量较传统施肥量减少20%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二月兰 轮作 化肥减施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