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和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于慧敏 赵金鑫 +4 位作者 董建涛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张宏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假设粒子植入术后肿瘤向心性缩小、粒子均匀向心性集中无脱落或游走,肿瘤体积每月以不同速度(0、5%、10%、15%、20%、25%、30%、35%、40%、45%、50%)缩小,根据粒子不同活度分为A1~K1组(0.4 mCi)、A2~K2组(0.8 mCi)。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采用TPS模拟A1~K1组和A2~K2组术后1、2、3、4、5、6个月验证计划得出每组术后不同时间相对应的两种不同活度90%靶体积所接受剂量(D_(90))以及100%、150%、90%处方剂量所覆盖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00)、V_(150)、V_(90))和平均剂量(D_(mean))。通过比较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D_(90)、V_(100)、V_(150)、V_(90)、D_(mean)差异,分析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肿瘤靶区以0~50%速度缩小的剂量学影响。结果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0.4、0.8 mCi组术后1~6个月D_(90)无明显差异;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D_(90)高于0.4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V_(90)高于0.8 mCi组,第5~6个月两组V_(90)变化趋于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V_(9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V_(100)结果与V_(90)结果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5%时,0.4 mCi组V_(150)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35%时,0.8 mCi组V_(15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D_(mean)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8 mCi组D_(mean)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结论处方剂量相同情况下,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125)I粒子活度对D_(90)影响不大,低活度组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高活度组,靶区均匀性相对较好;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5%时,高活度组D_(90)、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低活度组,且高剂量区持续时间长。随着靶区每月缩小速度增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动态剂量 靶体积 缩小速度 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叶酸受体α(FRα)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敲低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温军业 张浚琪 +2 位作者 任行 张海强 叶学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4,共7页
目的 探究靶向叶酸受体α(FRα)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敲低型T细胞(si-PD-1-CAR-T)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CGA分析FRα抗原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Rα表达与肝癌患者... 目的 探究靶向叶酸受体α(FRα)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敲低型T细胞(si-PD-1-CAR-T)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CGA分析FRα抗原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Rα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分别将编码靶向FRα抗原的CAR结构的mRNA及mRNA联合靶向PD-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使用电穿孔仪转导入T细胞,制备FRα-CAR-T和si-PD-1-CAR-T。流式细胞术分析FRα-CAR的表达效率和PD-1的敲低效率。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JHH-1和HepG2,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FRα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将FRα-CAR-T、si-PD-1-CAR-T及空载体转导的T细胞(Mock T)作为效应细胞,JHH-1和HepG2作为靶细胞,CCK-8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1∶1、2.5∶1、5∶1、10∶1、20∶1)时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效应细胞与靶细胞(10∶1)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2的分泌情况。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患者生存差异。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FOLR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OLR1高表达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FOLR1低表达者(P=0.013)。将m RNA转导入T细胞后,FRα-CAR在CAR-T和si-PD-1-CAR-T中的表达率可达89.8%和84.7%,使用m RNA和si RNA共转染可将T细胞的PD-1下调并维持至少7天的PD-1低表达状态。FRα抗原在JHH-1细胞中表达率为100%,而在Hep G2细胞中呈阴性表达。CCK-8结果显示,si-PD-1-CAR-T对JHH-1细胞杀伤效率显著高于FRα-CAR-T细胞(P<0.05);ELISA结果显示,FRα-CAR-T细胞与JHH-1细胞共培养时,IL-2分泌量较Mock T细胞显著增加[(1 032.50±135.90) pg/mL vs (50.26±7.87) pg/mL,P<0.001],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1 430.56±184.20) pg/mL vs (89.05±11.26) pg/mL, P<0.001];si-PD-1-CAR-T与JHH-1细胞共培养后,IFN-γ和IL-2的释放水平较FRα-CAR-T均显著提高(P值均<0.05)。结论 FRα是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敲低T细胞PD-1可显著提高FRα-CAR-T在体外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 叶酸盐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超声联合血清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及三叶因子1(TFF1)诊断早期乳腺癌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坤 李伟 +1 位作者 裴月颖 牛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观察人工智能超声联合血清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及三叶因子1(TFF1)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76例疑诊乳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n=50)与良性组(n=126);以人工智能超声及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自动标注乳腺可疑病灶,... 目的观察人工智能超声联合血清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及三叶因子1(TFF1)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76例疑诊乳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n=50)与良性组(n=126);以人工智能超声及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自动标注乳腺可疑病灶,由医师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病灶进行分级,以0~3级为良性、4~5级为恶性。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病灶人工智能超声表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AS2、TFF1、人工智能超声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效能。结果恶性组HAS2、TFF1、腺体厚度异常、病灶低回声及血流形态异常者占比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均<0.001)。单一根据血清HAS2、TFF1及人工智能超声表现诊断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772、0.754及0.859;三者联合的AUC为0.925,其诊断效能高于各单一项(P均<0.05)。结论人工智能超声联合血清HAS2及TFF1诊断乳腺癌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透明质酸合成酶 三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微创外科与微创医学 被引量:23
4
作者 曹月敏 王兰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微创医学 微创外科 外科医师 微创观念 微创技术 腔镜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外科时代,外科医生应该做些什么? 被引量:6
5
作者 曹月敏 王春城 齐利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医学是一门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而不断进化的科学。进入21世纪,现代科技和生物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循证医学和人文医学的兴起以及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导致外科学理念发生深刻变革,显著地改变着传统外科的价值观、思维模式... 医学是一门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而不断进化的科学。进入21世纪,现代科技和生物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循证医学和人文医学的兴起以及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导致外科学理念发生深刻变革,显著地改变着传统外科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诊疗策略、技术特征乃至医疗服务行业形态,以疾病为中心和技术至上的生物医学模式正被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医疗模式所替代,只有符合人文精神的循证决策和微创化手术才能代表21世纪的现代外科,对患者整体健康和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成为外科手术的终极目标,对手术质量的评价已由过去片面强调彻底清除病灶转为“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结构和功能保护以及最大控制医源性损害”,以使患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多维度综合考量,从而导致传统经验外科模式向着现代精准外科模式的悄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医生 生物医学模式 医学科学 医疗服务行业 以疾病为中心 现代科技 微创化手术 医源性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月敏 王兰辉 王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无症状性胆囊结石 外科手术治疗 B超普查 胆囊结石病 健康普查 无症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微创外科新概念 被引量:9
7
作者 曹月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z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 二十一世纪 腔镜外科 外科技术 微创化 胆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PINA3通过抑制铁死亡促进胰腺癌的恶性进展及吉西他滨耐药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和源 郭俊成 +3 位作者 叶智斌 王小虎 李昊男 黄敬彪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5-562,共8页
背景与目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的家族成员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但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背景与目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的家族成员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但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蛋白(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 A3,SERPINA3)高表达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及吉西他滨耐药之间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分析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TERT-HPNE与胰腺癌细胞系SW1990、Capan-1、PANC-1、AsPC-1中SERPINA3的表达水平;构建吉西他滨耐药胰腺癌细胞系PANC-1/R、AsPC-1/R,采用qRT-PCR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耐药及亲代敏感细胞系中SERPINA3表达水平及其对吉西他滨的药物敏感性差异。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构建SERPINA3敲低细胞系si-SERPINA,以siRNA negative control构建阴性对照组si-SERPINA#NC;利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CCK-8、EdU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matrigel侵袭、划痕和细胞凋亡实验,分别检测si-SERPINA组和si-SERPINA#NC组对吉西他滨耐药胰腺癌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增殖、迁移、侵袭、修复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TERT-HPNE相比,SERPINA3在多种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亲本细胞PANC-1和AsPC-1,其耐药衍生细胞PANC-1/R和AsPC-1/R细胞株中SERPINA3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当SERPINA3在PANC-1/R和AsPC-1/R细胞中被敲低后,细胞在不同浓度吉西他滨作用下的存活率下降,并且在MDA检测中显示出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加(P<0.001)。此外,敲低SERPINA3的PANC-1/R和AsPC-1/R细胞系株的增殖率、迁移/侵袭细胞数量以及划痕实验的愈合率均显著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凋亡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这些结果表明,敲低SERPINA3能够抑制吉西他滨耐药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修复能力,并促进这些耐药细胞的凋亡。结论:SERPINA3在多种胰腺癌细胞中的呈高表达,SERPINA3高表达促进胰腺癌恶性进展和耐药,干扰SERPINA3表达可促进铁死亡并增强吉西他滨耐药胰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SERPINA3 铁死亡 吉西他滨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寿命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9
作者 黄诗晋 杨洁 +1 位作者 杨永宾 李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1,共6页
红细胞寿命(red blood cell survival,RBCS)检测技术有2种:一种是红细胞标记试验,另一种是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呼气试验,前者存在测量时间长、操作繁琐等缺点;而后者具有简单、便捷、价格适中,以及可动态监测治疗前后RBCS变化... 红细胞寿命(red blood cell survival,RBCS)检测技术有2种:一种是红细胞标记试验,另一种是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呼气试验,前者存在测量时间长、操作繁琐等缺点;而后者具有简单、便捷、价格适中,以及可动态监测治疗前后RBCS变化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上逐步开展。RBCS不仅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病,还可应用于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等非血液系统疾病;可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评估药物治疗效果、预测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寿命 一氧化碳呼气试验 贫血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胃静脉曲张1例
10
作者 孙延召 杨永宾 +5 位作者 杨旭旭 苏芮 漆平 桑伟 张薇 白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315,共2页
患者女,76岁,呕血、黑便20余天,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0天,外院诊断为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否认慢性病史、传染病史、家族史。查体:全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重度水肿;Child-Pugh肝功能B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1.0 g/L,白蛋白28.4 ... 患者女,76岁,呕血、黑便20余天,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0天,外院诊断为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否认慢性病史、传染病史、家族史。查体:全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重度水肿;Child-Pugh肝功能B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1.0 g/L,白蛋白28.4 g/L。腹部增强CT:肝脏缩小、肝裂增宽、边缘欠光整;胃底后方胃膈韧带内见侧支静脉扩张、扭曲,自胃底后方横行至小弯侧并斜行向下经直径约11 mm分流道汇入左肾静脉(图1A、1B);腹腔积液。诊断: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胃-肾静脉分流;腹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侧支循环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合并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王彤彤 陈小悦 +4 位作者 段国辰 张霄鹏 赵庆涛 许顺 赵焕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是一种侵袭性结外大B细胞淋巴瘤,在同一器官与其他恶性肿瘤同时发生非常罕见,尤其是肺。本文报道1例肺腺癌合并IVLBCL的罕见病例。患者因腹泻伴发热、咳嗽入院。胸部...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是一种侵袭性结外大B细胞淋巴瘤,在同一器官与其他恶性肿瘤同时发生非常罕见,尤其是肺。本文报道1例肺腺癌合并IVLBCL的罕见病例。患者因腹泻伴发热、咳嗽入院。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右肺上叶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有磨玻璃影。入院后给予患者抗感染等治疗,但仍有间断低热(最高37.5 ℃)。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lung biopsy,PLB)病理诊断为贴壁生长为主的腺癌,局部考虑浸润。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肺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合并IVLBCL。本文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姜广伟 丁殿柱 +2 位作者 张晓宇 牛帅 吕柏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1-349,共9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因左侧IVCS继发DVT入院治疗的26例患者的资料,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膝下深静... 目的:探讨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因左侧IVCS继发DVT入院治疗的26例患者的资料,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膝下深静脉穿刺、Angiojet导管吸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同期滤器取出的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导管吸栓时间;观察手术前后左下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15 cm和膝下10 cm周径差,以及手术前后1 d血红蛋白量、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通过随访,评价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及髂静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手术时间为(171±35)min,吸栓时间为(263±89)s。与手术治疗前相比,手术治疗后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及膝下周径差均减小(均P<0.01);血红蛋白量减少,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上升(均P<0.01)。患者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其中1例患者7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存在支架内附壁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流无影响;其余患者均支架通畅。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血栓后综合征。结论: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IVCS合并左下肢DVT安全可行,治疗过程中须关注导管吸栓所致的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干预,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吸栓 支架植入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永彬 柳立军 +1 位作者 王志康 段国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2组,20例放置了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A组),20例放置了传统自膨式带膜食管支架(B组),全部操作在电子胃镜监视下进行,支... 目的:探讨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2组,20例放置了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A组),20例放置了传统自膨式带膜食管支架(B组),全部操作在电子胃镜监视下进行,支架置入前后行食管造影,对2组置入后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组支架置入后体质恢复、术后3个月再狭窄率和术后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自膨式携带放射性粒子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其并发症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支架 放射性粒子 ^125I 食管狭窄 近距离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胆道损伤的体会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曹月敏 张万星 +4 位作者 谭文科 江建军 王兰辉 田彦玲 张盼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 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10月至 2 0 0 0年 6月 35 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18例因胆囊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完全萎缩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 ,致使腹腔广泛粘连者...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 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10月至 2 0 0 0年 6月 35 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18例因胆囊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完全萎缩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 ,致使腹腔广泛粘连者中转开腹。 35 4例中无一例胆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术后 (3~ 7)天平均 4天出院。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严格选择病例 ,仔细处理Calot三角 ,适时中转开腹是预防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胆道损伤 微创手术 疾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区域淋巴结CD44v6、nm23-H1表达与其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景华 李勇 +3 位作者 王晓玲 曹月敏 邝刚 王力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区域淋巴结CD44V6、nm23-H1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0例胃癌及613枚区域淋巴结组织中的CD44V6、nm23-H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胃癌原发灶和在淋巴结转移灶,CD44V6阳...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区域淋巴结CD44V6、nm23-H1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0例胃癌及613枚区域淋巴结组织中的CD44V6、nm23-H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胃癌原发灶和在淋巴结转移灶,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89.4%,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和16.8%。CD44V6、nm23-H1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胃癌原发灶CD44V6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nm23-H1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对胃癌组织进行CD44V6、nm23-H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程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以及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44V6蛋白 NM23-H1 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CME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铁 韩锦胜 +4 位作者 韩亚妹 马新杰 孙智广 于景超 蔡建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外科的82例Ⅲ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外科的82例Ⅲ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CME手术。单纯化疗组(n=42)采用Cape OX方案,给予6周期化疗;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组(联合治疗组,n=40)除采用Cape OX方案化疗外,同时给予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肿瘤疫苗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进行细胞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EA的变化、细胞免疫指标(外周血CD3^+、CD4^+、CD8^+、CD19^+、CD56^+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比)、治疗期间的药物毒副作用以及比较两组2年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CEA数值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的CEA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术后2年的CEA数值与治疗后及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单纯化疗组化疗后CD8^+和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余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CD19^+、CD3^+ CD56^+细胞的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外周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等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单纯化疗组的2年肿瘤复发率为23.81%,联合治疗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明显降低肿瘤2年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化疗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术酮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23
17
作者 耿玮 梁巍 +1 位作者 叶智斌 范亚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苍术酮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细胞计数-8(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法观察1、3、10、30、100 mmol/L苍术酮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抑制作用,并应用流式细胞术AV-PI法检测苍术酮... 目的探讨苍术酮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细胞计数-8(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法观察1、3、10、30、100 mmol/L苍术酮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抑制作用,并应用流式细胞术AV-PI法检测苍术酮介导细胞的凋亡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苍术酮作用HT29细胞后卷曲螺旋结构域12(CCDC12)基因和蛋白表达,RT-q 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苍术酮作用HT29细胞后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 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苍术酮能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苍术酮介导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苍术酮作用后HT29细胞的CCDC12基因表达下降,而PI3K、p-AKT和m TOR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苍术酮抑制结直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并能介导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CCDC12和PI3K、p-AKT和m TOR表达来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苍术酮 凋亡 CCDC1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郭贵军 翟瑜 +3 位作者 杜权 杨月卿 苏力 曹月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41-643,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良性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opencholecystectomy,OC)安全性,为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60岁以上有胆囊切除适应证且耐受全麻的老年患者120例,按住院...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良性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opencholecystectomy,OC)安全性,为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60岁以上有胆囊切除适应证且耐受全麻的老年患者120例,按住院顺序单双号分为LC组和OC组,每组60例,比较手术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2组总T3、TSH水平,腹肌功能恢复等康复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以及康复指标,LC组均优于OC组。TT3与术前相比,LC组(F=8·26,P=0·000)、OC组(F=124·70,P=0·000)均明显下降,OC组下降理明显;TSH与术前相比,LC组下降不明显(F=1·87,P=0·157),OC组下降明显(F=27·24,P=0·000)。术后7d直腿抬高试验次数LC组明显高于OC组(t=3·640,P=0·000)结论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行LC优于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疾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曹月敏 张万星 +4 位作者 郭怀斌 彭彦辉 王兰辉 谭文科 宁殿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74-675,共2页
目的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实验组)和25例单纯胆囊息肉样病变(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Hp细胞毒素... 目的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实验组)和25例单纯胆囊息肉样病变(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结果2组患者胃Hp感染率分别为51·4%(18/35)、48·0%(12/25),差异无显著性(χ2=0·069,P=0·793)。实验组胆汁标本中cagA7例阳性(20·0%,7/35),结石标本中1例阳性(2·9%,1/35),对照组胆汁标本无一例阳性,2组胆汁cagA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5·822,P=0·016),胆汁中cagA检出情况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χ2=3·886,P=0·049)。结论幽门螺杆菌DNA存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及结石中,与胃Hp感染有关,胆囊Hp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 胆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与瘤周脑水肿及肿瘤囊性变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野战鹰 蔡琦 +5 位作者 倪海涛 董方箴 杨钧 李铮 路伟 潘保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595-3597,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瘤周脑水肿、肿瘤囊性变及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胶质瘤肿瘤组织、瘤周水肿带以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和CD34表达;ELISA方法检测肿瘤囊...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瘤周脑水肿、肿瘤囊性变及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胶质瘤肿瘤组织、瘤周水肿带以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和CD34表达;ELISA方法检测肿瘤囊性变的囊液及血清中VEGF蛋白含量。结果:根据病理分级,恶性度越高的肿瘤组织其VEGF表达阳性率越高,且与胶质瘤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s=0.495,P<0.01;rs=0.582,P<0.01)。肿瘤囊液中VEGF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血清中含量(P<0.01)。结论:VEGF和瘤周脑水肿、肿瘤血管生成和胶质瘤囊性变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对判断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分级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瘤周水肿带 肿瘤囊性变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