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振来 郑文波 +2 位作者 路广计 钟艳玲 王志中 《中国动物保健》 2002年第7期31-34,共4页
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产品已经进入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等领域中,并在控制畜禽疾病、饲料作物改良、提高畜禽生产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动物畜种 动物生产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饲料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蛙越冬死亡率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伯 白秀娟 马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4-356,共3页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越冬是林蛙人工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在休眠期间林蛙死亡率高达31%,且以优良种蛙较多。利用自动控温水族箱模拟林蛙越冬,揭示这个阶段林蛙的生理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指导实践,减少种蛙的死亡。
关键词 中国林蛙 越冬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尾榛鸡日粮中添加核黄素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伯 乔海云 马辉 《饲料工业》 2005年第19期56-59,共4页
试验通过在种鸡和雏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核黄素,研究了核黄素对花尾榛鸡的营养作用。将16笼种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8笼,Ⅰ组种鸡日粮中添加6.8mg/kg核黄素,Ⅱ组添加13.6mg/kg核黄素。结果表明:Ⅱ组的种蛋合格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分别比... 试验通过在种鸡和雏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核黄素,研究了核黄素对花尾榛鸡的营养作用。将16笼种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8笼,Ⅰ组种鸡日粮中添加6.8mg/kg核黄素,Ⅱ组添加13.6mg/kg核黄素。结果表明:Ⅱ组的种蛋合格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分别比Ⅰ组提高了24.05%、8.2%和17.4%,差异极显著(P<0.01)。在雏鸡试验中,将80羽体重相近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第Ⅳ组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相同的基础上,其它3组分别喂以含核黄素3.6、7.2、14.4mg/kg的日粮,饲喂40d后观察各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组试验雏榛鸡的生产性能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其中Ⅱ、Ⅲ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花尾榛鸡 种蛋品质 孵化率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种雏顽固呼吸道病及其防控
4
作者 张海松 李艳萍 +2 位作者 林飞 刘志华 刘泽杰 《今日畜牧兽医》 2010年第2期49-50,共2页
1蛋种雏鸡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少食,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咳嗽,气管啰音,眼鼻分泌物增多,鼻孔流浆液性、黏液性直到脓性鼻液。该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致使鸡只生产性能下降,甚至造成大群死亡;
关键词 呼吸道病 种雏 鸡呼吸道疾病 防控 鼻分泌物 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成分对动物各种疾病的影响
5
作者 王振来 路广计 +1 位作者 钟艳玲 王志中 《中国动物保健》 2001年第12期21-22,共2页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对动物营养、卫生保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基础.喂养得较好的动物,有更强的疾病免疫力、解毒能力和血液再生能力等,它们对很多细菌和微生物...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对动物营养、卫生保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基础.喂养得较好的动物,有更强的疾病免疫力、解毒能力和血液再生能力等,它们对很多细菌和微生物的感染能产生较强的抵抗力.一般认为较好的营养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疾病 预防和控制 解毒能力 营养状况 卫生保健 康复 感染 动物营养 集约化养殖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6
作者 刘泽杰 《北方牧业》 2003年第16期18-18,共1页
一、发病情况2003年6月,徐水县城东前门庄村李某从本地孵化场购进艾维茵肉雏鸡1500只,网上平养。从3日龄雏鸡开始大量死亡,至1周龄时已死亡196只,此间用氟哌酸饮水治疗,病情未见好转。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粗乱,双翅下垂,低头缩... 一、发病情况2003年6月,徐水县城东前门庄村李某从本地孵化场购进艾维茵肉雏鸡1500只,网上平养。从3日龄雏鸡开始大量死亡,至1周龄时已死亡196只,此间用氟哌酸饮水治疗,病情未见好转。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粗乱,双翅下垂,低头缩颈呆立,不愿行走,关节部肿胀,呈嗜睡状,畏寒,不吃食,病后1天左右死亡。二、剖检症状病死鸡消瘦;嗉囊空虚;腹部增大,脐孔周围皮肤水肿、发红,皮下有胶冻样黄绿色渗出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埃希氏杆菌属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革兰氏染色 微生物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体会
7
作者 刘泽杰 《北方牧业》 2004年第6期13-13,共1页
奶牛分娩后,通常6~8小时后会排除胎衣,如果12小时内胎衣仍未排出,即为通常所说的胎衣不下,胎衣不下可导致奶牛不孕、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繁殖率下降等,并引起奶牛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母牛死亡。病因饲养因素饲料单一、品质差、... 奶牛分娩后,通常6~8小时后会排除胎衣,如果12小时内胎衣仍未排出,即为通常所说的胎衣不下,胎衣不下可导致奶牛不孕、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繁殖率下降等,并引起奶牛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母牛死亡。病因饲养因素饲料单一、品质差、精料过多、母牛过肥或过瘦。日粮中矿物质和维生素供给不足,尤其是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 E 供给不足,可导致胎衣不下,如缺硒地区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高达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胎衣不下 防治 病因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胎衣不下的剥离体会
8
作者 程有才 《河北畜牧兽医》 1997年第1期31-31,共1页
舍饲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多见病,笔者从1994年至今先后诊治32例,经徒手剥离全部治愈,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黑白花奶牛胎衣不下头胎8例,二胎15例,三胎以下9例。部分胎衣不下2例,其余30例均为全部胎衣不下。从分娩结束到剥离开始... 舍饲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多见病,笔者从1994年至今先后诊治32例,经徒手剥离全部治愈,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黑白花奶牛胎衣不下头胎8例,二胎15例,三胎以下9例。部分胎衣不下2例,其余30例均为全部胎衣不下。从分娩结束到剥离开始,12个小时2例,21小时28例,30小时以上2例。胎儿胎盘未腐败22例,腐败10例。剥离时间统计,10分钟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乳牛 胎衣不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体会
9
作者 宋万兴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62年第3期24-25,共2页
我县自1957年以来,猪只普遍注射了猪瘟兎化弱毒疫苗,有效地防止了猪瘟的发生。有以下几点体会:1.注射猪瘟兎化弱毒疫苗后,猪只能迅速的获得免疫。1958年秋季我县畜牧场200多头新金猪,中有十来头感染猪瘟,经彻底检查,对病猪,可疑猪及健... 我县自1957年以来,猪只普遍注射了猪瘟兎化弱毒疫苗,有效地防止了猪瘟的发生。有以下几点体会:1.注射猪瘟兎化弱毒疫苗后,猪只能迅速的获得免疫。1958年秋季我县畜牧场200多头新金猪,中有十来头感染猪瘟,经彻底检查,对病猪,可疑猪及健康猪分别进行了隔离管理。全部健康猪作了疫苗预防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猪霍乱 病毒病 弱毒疫苗 孕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