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钾离子通道Eag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徐朝 王博畅 +3 位作者 陈娅斐 展永 刘文欣 安海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3-828,共6页
Eag1(ether-à-go-go-1,又称Kv10.1、KCNH1)是电压门控钾离子(potassium,K+)通道KCNH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Eag1的分布和作用机制对揭示其生理功能... Eag1(ether-à-go-go-1,又称Kv10.1、KCNH1)是电压门控钾离子(potassium,K+)通道KCNH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Eag1的分布和作用机制对揭示其生理功能以及与病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目前Eag1的生理和病理特性,Eag1与肿瘤发展演化的关系以及Eag1调节剂抗肿瘤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g1 离子通道 生理特征 肿瘤 调控机制 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N-甲基-D-天氡氨酸激活的单通道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奕斌 赵同军 +1 位作者 赵金良 展永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通过模型的构建,研究N-甲基-D-天氡氨酸激活的单通道动力学行为。方法分别采用3-态模型和4-态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不同Mg^(2+)浓度和电压下通道状态参数的分布,并同实验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当Mg^(2+)>20μmol/L时,通道的阻断速率... 目的通过模型的构建,研究N-甲基-D-天氡氨酸激活的单通道动力学行为。方法分别采用3-态模型和4-态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不同Mg^(2+)浓度和电压下通道状态参数的分布,并同实验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当Mg^(2+)>20μmol/L时,通道的阻断速率同Mg^(2+)浓度成线性关系:而当Mg^(2+)<20μmol/L时,通道的阻断速率同Mg^(2+)的浓度无关。结论在Mg^(2+)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存在不依赖于镁的阻断机制,这可能是由于通道构象的改变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一天冬氨酸受体 单通道 动力学行为 M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质子辐射玉米M_1代的生物诱变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金山 田安然 +2 位作者 耿金鹏 隋丽 展永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探索质子辐射玉米M_1代的生物诱变效应,以5种不同剂量质子辐射诱变玉米种子,分别统计发芽率、成苗率、空秆率,并测定株高、穗位高、千粒质量以及光合速率等性状。结果表明,质子辐射诱变的玉米M_1代在发芽、成苗、抽雄、吐丝、成熟等... 为探索质子辐射玉米M_1代的生物诱变效应,以5种不同剂量质子辐射诱变玉米种子,分别统计发芽率、成苗率、空秆率,并测定株高、穗位高、千粒质量以及光合速率等性状。结果表明,质子辐射诱变的玉米M_1代在发芽、成苗、抽雄、吐丝、成熟等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出现,如出现叶片变形、雄性不育、花药和花丝变色、同位多穗以及成熟期提前等变异株;发芽率、成苗率均在84%以上,不同剂量质子辐射处理对其影响不大,但对空秆率的影响明显,40 Gy处理空秆率最高(20.93%)。10 Gy处理玉米M_1代千粒质量高达654 g,叶片光合速率高达23.48μmol/(m2·s)。RAPD分析发现,不同剂量质子辐射诱变的多态性比率为20.16%~32.26%。遗传相似度聚类分析表明,质子辐射诱变玉米群体在遗传相似系数0.69附近聚为2类。综上,质子辐射能够有效引起玉米M_1代的生物诱变效应,空秆率、千粒质量以及光合速率等生物性状变异明显,且均有典型的马鞍形剂量效应出现。10 Gy质子辐射处理显著提高玉米千粒质量,结合群体生物性状认为,10 Gy为最优辐射剂量。RAPD以及聚类分析表明,质子辐射能够有效引起玉米基因组的变异,从而引起M_1代的生物诱变效应。可见,质子辐射是玉米种质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辐射 玉米 生物诱变效应 光合速率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6+)辐射对菊苣根黄酮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君蔚 曹天光 +4 位作者 秦垒 王慧 范云鹏 刘丽丽 耿金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4-1442,共9页
为探究12C^(6+)辐射对菊苣中黄酮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菊苣根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12C^(6+)辐射剂量下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仪(UPLC-ESI-MS/MS),对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的20、40 Gy辐... 为探究12C^(6+)辐射对菊苣中黄酮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菊苣根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12C^(6+)辐射剂量下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仪(UPLC-ESI-MS/MS),对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的20、40 Gy辐射组与对照组中黄酮类物质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0~40 Gy12C^(6+)辐射均提高了菊苣根总黄酮含量,其中20、40 Gy辐射组含量提升最显著;鉴定出5类11种黄酮类代谢物,橙皮素、氯化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是响应12C^(6+)辐射致菊苣根总黄酮含量升高的关键差异代谢物,12C^(6+)辐射影响了紫云英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和橙皮素的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ko00941)、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途径(ko00944)富集显著。20、40 Gy剂量辐射提高了菊苣根黄酮提取液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显著增强了其抗氧化活性。综上,20、40 Gy剂量的12C^(6+)辐射能提高菊苣根中总黄酮含量,改变菊苣根中黄酮类物质种类及含量,并增强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菊苣辐射诱变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12C^(6+)辐射 UPLC-ESI-MS/MS 黄酮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氡氨酸受体的分子结构与生理功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奕斌 赵同军 展永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NMDA(N-甲基-D-天氡氨酸)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一种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内已经发现了三种NMDA受体亚基,通过基因的选择性剪切可产生多种亚单位。NMDA受体是一个具有多个结合位... NMDA(N-甲基-D-天氡氨酸)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一种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内已经发现了三种NMDA受体亚基,通过基因的选择性剪切可产生多种亚单位。NMDA受体是一个具有多个结合位点的大分子复合物,其生理特性同异聚体通道的装配密切相关。NMDA受体的异常会导致一些认知功能的缺失,这为治疗性药物开发提供了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NRl NR2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对金莲花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天光 张新旭 +2 位作者 秦垒 王慧 耿金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12-1920,共9页
为探究氮离子注入对药用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金莲花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离子注入诱变技术把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金莲花种子,测定了金莲花的发芽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 为探究氮离子注入对药用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金莲花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离子注入诱变技术把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金莲花种子,测定了金莲花的发芽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金莲花种子的发芽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呈现“升-降-升-降”的“马鞍型”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较低剂量氮离子注入时,金莲花MDA含量和H_(2)O_(2)含量低于较高剂量组。3.0×10^(15)ions·cm^(-2)的氮离子注入可上调金莲花幼苗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综合多项指标认为,较低剂量氮离子注入可提高金莲花种子的活力,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增加幼苗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其诱变的优选剂量为3.0×1015ions·cm^(-2)。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金莲花氮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注入 金莲花 发芽率 生理特性 马鞍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液滴PCR图像的荧光信息提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姗姗 王子超 +2 位作者 于成壮 魏春阳 李军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1-829,共9页
针对数字液滴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核酸检测中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由液滴数量多、尺寸小、排列紧密、荧光强度不均匀而导致的液滴难以计数问题,提出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基于灰度遍历法采集图... 针对数字液滴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核酸检测中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由液滴数量多、尺寸小、排列紧密、荧光强度不均匀而导致的液滴难以计数问题,提出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基于灰度遍历法采集图像的信息,通过微分分析法对液滴进行分类和计数,可准确采集ddPCR实验的图像信息。通过卷积算法去除图像中的噪声,使用灰度分布均衡化法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以灰度遍历的方式将图像在逐个阈值下二值化,并以几何条件为限制统计液滴数量。通过微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荧光液滴与全部液滴的计数结果。在以人类gDNA(genomic DNA)为检测样本的ddPCR实验中,该算法的平均检测准确率为99.36%,与商用仪器算法和同类算法相比分别提高了2.24%,2.53%。该方法为ddPCR实验提供了可靠的检测结果,可更好地适用于ddPCR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斑点检测 数字液滴PCR 核酸检测 图像处理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相互作用对驱动蛋白马达运动的影响
8
作者 黄艳宾 郭海军 +2 位作者 李洁 刘秀红 纪青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2,共6页
利用一种常见驱动蛋白(1BG2)和微管蛋白(1TUB)的结晶结构,通过静电计算得到了马达头部和微管蛋白表面的电势分布,并对比晶体结构分析了微管势场对马达头部正电势区域的作用.此外,利用解泊松方程的方法计算了驱动蛋白与微管间的静电相互... 利用一种常见驱动蛋白(1BG2)和微管蛋白(1TUB)的结晶结构,通过静电计算得到了马达头部和微管蛋白表面的电势分布,并对比晶体结构分析了微管势场对马达头部正电势区域的作用.此外,利用解泊松方程的方法计算了驱动蛋白与微管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并发现马达沿微管轴向运动时所处的微管电势场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与马达步进周期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后,结合计算结果提出了驱动蛋白在静电作用下的运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蛋白马达 微管 静电相互作用 泊松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w-Kimura模型中位点突变率对误差阈的随机效应(英文)
9
作者 李多芳 顾建中 +4 位作者 耿金鹏 曹天光 展永 苏晓静 唐成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3-611,共9页
为了补充Eigen模型和Crow-Kimura模型的随机效应研究,Crow-Kimura模型中的位点突变率被处理成高斯分布随机变量,从而研究误差阈值的特征以及误差阈值的扩展与随机突变率涨落强度之间的关系.准物种浓度和群体序参数分析表明,在位点突变... 为了补充Eigen模型和Crow-Kimura模型的随机效应研究,Crow-Kimura模型中的位点突变率被处理成高斯分布随机变量,从而研究误差阈值的特征以及误差阈值的扩展与随机突变率涨落强度之间的关系.准物种浓度和群体序参数分析表明,在位点突变率涨落较大时,误差阈值不再是相变点,而是平滑的转变区域.定量分析表明,随机Crow-Kimura模型中转变区宽度与涨落强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将Crow-Kimura模型与Eigen模型的随机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在两个模型中适应值随机化使得转变区域的宽度和随机变量涨落强度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而位点突变率随机化中两者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指数).对于随机化的Crow-Kimura模型,适应值随机化与位点突变率随机化引起的误差阈扩展效应相当.对于随机Eigen模型,误差阈的扩展效应则主要是由位点突变率的随机化引起的.之后,本文概述了Eigen模型和Crow Kimura模型中适应值和位点突变率随机化对误差阈值随机效应的影响,并讨论了上述结果对抗病毒策略、癌症治疗和动植物育种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率 Crow-Kimura模型 准物种 误差阈 高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