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微环境及基于微环境的肿瘤治疗策略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封贺 王建莉 +1 位作者 路小超 赵同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925-2931,共7页
不同肿瘤以及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肿瘤微环境,特定的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确定治疗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及基于肿瘤微环境的肿瘤治疗策略的... 不同肿瘤以及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肿瘤微环境,特定的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确定治疗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及基于肿瘤微环境的肿瘤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加以综述,重点论述了与细胞外基质、血管生成、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等肿瘤微环境因素相关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环境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研究现状和调控策略
2
作者 郝芳芳 赵同军 +2 位作者 封贺 王建莉 展永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78,共4页
肿瘤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不同种系癌细胞。特殊微环境在肿瘤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且机体内癌细胞扩散和肿瘤复发与肿瘤干细胞及其特定微环境密切相关。围绕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微环境相关的研究,对结肠癌、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不同种系癌细胞。特殊微环境在肿瘤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且机体内癌细胞扩散和肿瘤复发与肿瘤干细胞及其特定微环境密切相关。围绕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微环境相关的研究,对结肠癌、乳腺癌、白血病以及癌细胞接种模型等肿瘤中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微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调控加以综述,介绍了肿瘤干细胞微环境对于肿瘤发展的各种可能的调控过程,这有助于深入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微环境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蛋白16A:钙激活氯通道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娅斐 李婷 +6 位作者 安海龙 于慧 张素花 韩英荣 张玉红 郭鹏 展永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75-1181,共7页
钙激活氯离子通道(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s,CaCCs)介导了众多生理过程,包括跨上皮离子与液体分泌、心肌和神经兴奋、感觉传导、平滑肌收缩和受精过程等,但目前对于其分子基础等重要问题尚未研究清楚.综述了最新报道的CaCC... 钙激活氯离子通道(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s,CaCCs)介导了众多生理过程,包括跨上皮离子与液体分泌、心肌和神经兴奋、感觉传导、平滑肌收缩和受精过程等,但目前对于其分子基础等重要问题尚未研究清楚.综述了最新报道的CaCCs分子基础跨膜蛋白16A(TMEM16A)的发现过程、基因结构和功能、离子通道电生理特性、相关病理与药理功能的一些热点问题,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激活氯离子通道 分子基础 跨膜蛋白质16A 电生理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生长过程中时间延迟在肿瘤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解静辉 赵同军 +1 位作者 郝芳芳 封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9-324,共6页
目的通过理论方法研究肿瘤生长过程中时间延迟在肿瘤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肿瘤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在肿瘤Logistic生长函数中引入时间延迟,通过解析和数值的方法研究免疫系统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肿瘤状态与... 目的通过理论方法研究肿瘤生长过程中时间延迟在肿瘤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肿瘤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在肿瘤Logistic生长函数中引入时间延迟,通过解析和数值的方法研究免疫系统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肿瘤状态与时间延迟的关系,并与肿瘤免疫编辑过程的各阶段相对应。结果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当时间延迟量很小时,肿瘤免疫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当时间延迟量变大时,肿瘤免疫系统进入肿瘤免疫编辑过程中的平衡和逃逸阶段,进而描述了肿瘤的状态从休眠发展为恶性的过程。结论在肿瘤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时间延迟起到关键的作用,不同的时间延迟能够导致不同的肿瘤状态。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临床上对肿瘤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为分析肿瘤的状态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系统 肿瘤免疫编辑 数学模型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辐射诱变玉米M_2代形态变异与RAPD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边晓萌 田安然 +4 位作者 耿金鹏 丁兰 龚佳梦 胡金山 曹天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质子辐射(PR)的白马牙玉米M2代的生长发育、形态和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变异情况。[方法]对白马牙玉米干种子进行5种不同剂量的辐射处理,研究M2代玉米生长状况,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M2代损伤和变异。[结果]发芽率随...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质子辐射(PR)的白马牙玉米M2代的生长发育、形态和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变异情况。[方法]对白马牙玉米干种子进行5种不同剂量的辐射处理,研究M2代玉米生长状况,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M2代损伤和变异。[结果]发芽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0、30 Gy处理的发芽率均高于对照,20 Gy处理最高;空秆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马鞍型曲线,其中20 Gy和50 Gy处理最低,40 Gy处理空秆率最高,达29.4%;光合速率PR组显著低于对照,随着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形曲线;籽粒千粒重随着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形曲线,10、20和40 Gy处理显著高于对照,50 Gy处理低于对照。综合考虑发芽率、空秆率、千粒重,对白马牙玉米M2代产量的有益变异多的辐射剂量依次为20、10和30 Gy。RAPD试验分析中16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4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1条,多态性比例达57.3%,各PR组变异率为20.2%~32.3%;各组在遗传相似度0.73附近处聚为2类,10Gy组与50 Gy组聚为1类,表明其变异程度较大,其他组与对照聚为1类。[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辐射诱变玉米产生有益变异和培育新品种提供辐射剂量的指导和参考,也为拓展玉米种质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辐射诱变 玉米 马鞍形曲线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