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育人工作的现状检视与模式改进——以河北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孟庆瑜 李海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40,共7页
研究生奖助育人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抓住研究生奖助体系的“育人”本质,结合河北大学多年来奖助育人工作经验,在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视的基础上总结了学校研究生奖助育人工作思路,对尚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 研究生奖助育人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抓住研究生奖助体系的“育人”本质,结合河北大学多年来奖助育人工作经验,在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视的基础上总结了学校研究生奖助育人工作思路,对尚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研究生奖助育人工作 保障 激励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权思想的出场背景、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
2
作者 柴素芳 韦宇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劳动是现代世界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保障劳动权是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核心。在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展开了反抗资本权力统治的斗争,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注标志着马克思劳动权思想的历史登场。在马克思的劳动权思想中,... 劳动是现代世界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保障劳动权是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核心。在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展开了反抗资本权力统治的斗争,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注标志着马克思劳动权思想的历史登场。在马克思的劳动权思想中,劳动权利体现为劳动主体财产权、劳动生产自主权与劳动产品分配权的统一。劳动权利的实现与所有制密切相关,在三种不同形式所有制所决定的共同体中,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经历了“共同占有——逐渐丧失——真正实现”的历史发生逻辑。马克思认为劳动权利要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现实的社会改造活动中得以实现。马克思劳动权思想是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合理利用与驾驭资本、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权利 资本权力 劳动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现代性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3
作者 李维意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劳动现代性问题是贯穿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主题。马克思立足人的存在发展和自由解放,从实践论、社会论、价值论等维度阐明了劳动现代性出场的理论基础。劳动现代性的实质是资本宰制劳动,雇佣劳动是现代性社... 劳动现代性问题是贯穿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主题。马克思立足人的存在发展和自由解放,从实践论、社会论、价值论等维度阐明了劳动现代性出场的理论基础。劳动现代性的实质是资本宰制劳动,雇佣劳动是现代性社会的劳动形式。劳动现代性表现为劳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分离。劳动现代性的展开是“异化劳动”向“雇佣劳动”的跃升过程。马克思劳动现代性思想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马克思劳动现代性思想有利于指导中国劳动现代性构建的实践探索,有利于防范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吞噬,有利于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现代性 出场依据 异化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研究生党建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河北大学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海洋 郑艳菊 王谦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2-47,共6页
研究生党建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对加强和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地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研究... 研究生党建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对加强和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地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变革工作思维,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拓展党建工作载体,实现党建由单一转向融合、由综合向精准的转化,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提升研究生党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研究生党建 实践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社会制度的伦理基础——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云明教授访谈
5
作者 黄云明 唐鑫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161,共6页
在具体的经济伦理、政治伦理和法律伦理问题的研究中,社会基本制度建构的哲学和伦理问题的阐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的哲学方法论是不可能阐发清楚社会制度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 在具体的经济伦理、政治伦理和法律伦理问题的研究中,社会基本制度建构的哲学和伦理问题的阐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的哲学方法论是不可能阐发清楚社会制度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是中国人对现代人类文明作出的最伟大贡献,作为制度伦理研究的学者,进一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法律等主要社会制度的伦理合理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制度 伦理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查研究:延安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剑平 陈剑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1,共5页
早在江西时期,毛泽东等便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延安时期,中共更是将调查研究固化为一种制度,自上而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实践。这一举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促进了重视群众利益工作作风的形成... 早在江西时期,毛泽东等便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延安时期,中共更是将调查研究固化为一种制度,自上而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实践。这一举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促进了重视群众利益工作作风的形成,加深了对中国基本国情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有力推动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涵、历史逻辑与价值指向 被引量:6
7
作者 田海舰 连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马克思在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而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人民作为与客体相对的主体,通过对象性劳动确证自身主体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起... 马克思在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而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人民作为与客体相对的主体,通过对象性劳动确证自身主体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具有不被任何外界强制力量剥夺的自由、权利和尊严。马克思考察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演化过程,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与不合理性,强调人民主体在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是”走向“应该”,从物质力量支配人民的客体状态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体状态。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关注“现实的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超越资本主体价值的空洞性抽象性、重新树立起个人自由、社会平等、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主体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解读和探索——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斌 黄云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9-169,共1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从我国当前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需求这一角度出发,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和超越,对坚持和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从我国当前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需求这一角度出发,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和超越,对坚持和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我国政治文化安全既有理论突破,又有现实指导意义。其研究深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域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政治功能 社会思潮 理论突破 现实指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管理思想的哲学意蕴
9
作者 张秋山 颛静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资本是货币增殖过程的存在,这个增殖过程不会自然发生,而是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介入才能实现。资本管理既是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也发挥了社会历史变迁意义上的工具性职能,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我们在充分认识物...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资本是货币增殖过程的存在,这个增殖过程不会自然发生,而是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介入才能实现。资本管理既是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也发挥了社会历史变迁意义上的工具性职能,为社会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我们在充分认识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点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资本自身的运动所体现的无序扩张和脱实向虚的行为特性。要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中的指导性地位,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窦星辰 黄云明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2,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核心话语体系。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语言进行过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关于语言的实践属性、阶级属性、话语功能的比较系统的语言观,为建构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核心话语体系。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语言进行过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关于语言的实践属性、阶级属性、话语功能的比较系统的语言观,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南、价值引领和方法论指导。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的主动权,建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语言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吸纳——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民族主义》
11
作者 田梓彤 张依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12-I0012,共1页
民族主义存在鲜明的两级特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对民族主义积极因素进行借鉴吸收,而对其消极因素则采取批判的态度,以此促进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由王希恩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 民族主义存在鲜明的两级特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对民族主义积极因素进行借鉴吸收,而对其消极因素则采取批判的态度,以此促进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由王希恩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民族主义》一书,主要对与民族主义相关的历史进程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对民族主义的基本立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广大读者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民族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民族主义 经典作家 历史进程 理论和实践 借鉴吸收 消极因素 积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探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海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把共同体划分为"自然共同体"、"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把共同体划分为"自然共同体"、"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大发展阶段和历史形态。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使每一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的不懈追求。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理基础,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体思想 真正的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帆 张秋山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7,共6页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界定,指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践将人与现实社会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重视现实维度的人,重视生产劳动实践的教育价值。培育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界定,指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践将人与现实社会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重视现实维度的人,重视生产劳动实践的教育价值。培育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培养人的主体能动性意识,提升受教育者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并把握好人的现实生活化需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 人的本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维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共9页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审视包含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两个维度。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而建构共产主义现代性是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的根本旨趣。从历史必然趋势看,劳动社会化发展是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物质基础,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劳...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审视包含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两个维度。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而建构共产主义现代性是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的根本旨趣。从历史必然趋势看,劳动社会化发展是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物质基础,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劳动现代性重建的历史前提,“自由人联合体”的建立是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社会基础。从实践主体向度看,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强调劳动现代性重建是建构共产主义现代性的基础,把无产阶级确立为劳动现代性重建的历史主体,把社会解放理解为由劳动解放走向人的解放的必要条件。中国道路开启了超越西方资本现代性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石,中国道路是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 资本 现代性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源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三元结构论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维意 闫淑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了富有时代精神和世界意义的共同体实践。“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结构方式决定着共同体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国家主体化主导的专制霸权和资本垄断化主导的资本逻辑,揭露了“虚幻的共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了富有时代精神和世界意义的共同体实践。“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结构方式决定着共同体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国家主体化主导的专制霸权和资本垄断化主导的资本逻辑,揭露了“虚幻的共同体”的内部分裂和危机关系。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蕴含颠覆资本统治的力量,劳动社会化和生产资料集中的矛盾是推动“真正的共同体”建构的动力机制。劳动只有借助国家力量才能重新驾驭“物的力量”,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剥夺剥夺者,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建构“真正的共同体”创造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恩格斯劳动社会化主导社会共同体实践理念的传承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巩固劳动主体地位,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资本、规范资本,提高驾驭资本的能力,推动劳动社会化的当代建构;坚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倡导共建共赢共享,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主体化 资本垄断化 劳动社会化 三元结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洋时代的当代审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维意 闫淑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101,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见太平洋将发挥“伟大的世界交通航线的作用”,“真正接触现代文明”,开辟世界贸易新方向。对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洋时代的解读,需要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洋时代的理论方法包括预测太...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见太平洋将发挥“伟大的世界交通航线的作用”,“真正接触现代文明”,开辟世界贸易新方向。对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洋时代的解读,需要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洋时代的理论方法包括预测太平洋时代的阶级分析方法、研判太平洋时代的“人体解剖”方法、把握太平洋时代的世界历史方法、诊断太平洋时代的矛盾分析方法。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洋时代的价值意蕴表现为生产和交往的普遍化世界化发展、世界历史的积极成果、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无产阶级成为世界历史的主体力量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洋时代的当代启示在于,必须理性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利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必须顺应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大趋势,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必须打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必须抢抓太平洋时代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太平洋时代 理论方法 价值意蕴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现代性的系统批判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维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71,共10页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全部现代社会体系围绕旋转的枢轴。马克思的劳动现代性批判紧紧围绕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展开。现代性的开启表现为资本臣服雇佣劳动和重构劳动空间的过程。现代性的时空布展体现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全部现代社会体系围绕旋转的枢轴。马克思的劳动现代性批判紧紧围绕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展开。现代性的开启表现为资本臣服雇佣劳动和重构劳动空间的过程。现代性的时空布展体现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马克思通过创新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和资本再生产论等,深刻剖析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对劳动现代性给予了系统批判。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现代性的系统批判,揭示资本之于现代性的决定作用和劳动之于现代性的基础地位,论证了共产主义现代性取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 雇佣劳动 现代性 系统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新世界”出场的哲学基础、历史条件和主体力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维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1,共8页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现代性反思的根本旨趣。马克思从现代性社会资本与劳动的“历史同构”出发,阐明了现实世界生成变化的劳动本体论,通过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批判“旧世界”,发现了基于自由劳动的“新世界”。马...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现代性反思的根本旨趣。马克思从现代性社会资本与劳动的“历史同构”出发,阐明了现实世界生成变化的劳动本体论,通过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批判“旧世界”,发现了基于自由劳动的“新世界”。马克思认为,劳动社会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新世界”出场的物质基础,民族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为“新世界”的出场提供了历史前提,“自由人联合体”取代“虚假的共同体”是“新世界”出场的社会条件。马克思从实践主体出发,把颠覆“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历史主体身份赋予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作为劳动主体,将通过社会解放而逐步完成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背景下,马克思“新世界”思想对于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新世界 劳动本体论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人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作用及规律新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海舰 洪贺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英雄人物及精神具有人民性、先进性、典范性、示范性、引领性,涵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意涵。英雄人物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具有的品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这是其能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根据和思想前提。... 英雄人物及精神具有人民性、先进性、典范性、示范性、引领性,涵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意涵。英雄人物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具有的品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这是其能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根据和思想前提。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发挥英雄人物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巩固和拓展、诠释和建构、引领和强化、规范和协调、熏陶和升华、示范和引领、激励和鞭策、唤醒和激活、辨识和警示、团结和凝聚等作用,遵循传播的效用规律、相对价值规律、梯度转移规律、信息循环规律,这对于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人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作用 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 被引量:10
20
作者 柴素芳 邵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5,共3页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两大形式,文章以如何追求、促进、实现三个方面来论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以实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大学生 幸福观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