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促进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
作者 刘胜辉 艾雪迎 +4 位作者 徐玉茹 李姝琪 刘猛 胡国斌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9-586,共8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对人喉鳞状细胞癌AMC-HN-8和TU17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AMC-HN-8和TU177细胞,用转染试剂将si-NC、si-hsa_circ_0081621、空载体(vector)和hsa_circ_0081621过表达载体(hsa_circ_00...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对人喉鳞状细胞癌AMC-HN-8和TU17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AMC-HN-8和TU177细胞,用转染试剂将si-NC、si-hsa_circ_0081621、空载体(vector)和hsa_circ_0081621过表达载体(hsa_circ_0081621-OE)转染至AMC-HN-8和TU177细胞,分别记作si-NC、si-hsa_circ_0081621、vector和hsa_circ_0081621-OE组。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敲减或过表达hsa_circ_0081621对AMC-HN-8和TU17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AMC-HN-8和TU177中成功地敲减或过表达了hsa_circ_0081621;敲减或过表达hsa_circ_0081621能显著抑制或促进AMC-HN-8和TU17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或P<0.001或P<0.0001)。结论:hsa_circ_0081621可促进人喉鳞状细胞癌AMC-HN-8和TU177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AMC-HN-8细胞 TU177细胞 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亚琛 梁迪 +2 位作者 靳晶 刘聪敏 贺宇彤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全部恶性肿瘤的首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但在表观遗传学调控、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 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全部恶性肿瘤的首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但在表观遗传学调控、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lnc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和血液中异常表达,且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索lncRNA在NSCLC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NSCLC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改善预后。因此本文就lncRNA与NSCLC的发生、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阐述,以期为NSCLC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40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道娟 梁迪 +3 位作者 靳晶 温登瑰 单保恩 贺宇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218,共7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2012年全球约有136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是世界第3高发恶性肿瘤,居恶性肿瘤死亡第4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该研究通过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死亡情况估计河北省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与河北...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2012年全球约有136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是世界第3高发恶性肿瘤,居恶性肿瘤死亡第4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该研究通过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死亡情况估计河北省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与河北省三次全死因回顾调查资料比较,分析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河北省肿瘤登记办公室收集到9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0—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数据分性别、年龄别(0、1~4、5~9、10~14……80以上)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构成;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化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人口构成分别计算中国和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整理分析河北省1973—1975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三次全死因回顾调查的结直肠癌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磁县肿瘤登记处1988—2012年和涉县肿瘤登记处2000—2012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结果:河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2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2 303例,死亡1 229例。结直肠癌发病率为16.48/10万(男性18.12/10万,女性14.77/10万),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为13.74/10万;结直肠癌死亡率为8.79/10万(男性10.23/10万,女性7.31/10万),中国人口标准化死亡率7.59/10万。河北省2010—2012年结直肠癌死亡率较1973—1975年升高了28.03%。磁县1988—2012年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年度平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APC)为3.55,死亡率APC为1.64。涉县2000—2012年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APC为4.68,女性为9.17。涉县2000—2012年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APC为5.61。结论:河北省近40年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呈现上升趋势。加强结直肠癌筛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河北省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登记 结直肠癌 发病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腺癌—肿瘤登记面临的新课题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志峰 侯浚 +1 位作者 贺宇彤 王士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381-1382,共2页
根据1998-2002年中国部分市县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统计.以传统的地域角度划分的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山西省阳城县、河北省涉县及江苏省扬中市其食管癌的发病并不是第一位,而是胃癌的发病为第一位.那么与福建省长乐市、山东省... 根据1998-2002年中国部分市县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统计.以传统的地域角度划分的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山西省阳城县、河北省涉县及江苏省扬中市其食管癌的发病并不是第一位,而是胃癌的发病为第一位.那么与福建省长乐市、山东省临朐县为代表的胃癌高发区有何不同?为此本文以近年来食管癌高发区的流行病学变化.结合2000年WHO提出的贲门癌界定标准,探讨在我国肿瘤监测点重视对贲门癌发病死亡登记的必要性.以期同道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腺癌 肿瘤登记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院病案系统获取肿瘤编码常见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小莉 梁迪 +3 位作者 师金 李书梅 贺宇彤 李道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4-786,共3页
恶性肿瘤是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2013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万例,死亡病例222.9万例,我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较重,肿瘤防控形势严峻。肿瘤登记作为肿瘤防治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按照一定... 恶性肿瘤是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2013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万例,死亡病例222.9万例,我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较重,肿瘤防控形势严峻。肿瘤登记作为肿瘤防治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按照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地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编码 病案系统 医院 公共卫生问题 恶性肿瘤 死亡病例 居民健康 肿瘤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 702例食管鳞状上皮癌家族史与发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温登瑰 王士杰 +3 位作者 张立玮 魏丽珍 邹文娣 秦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52-45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家族史阳性或阴性与食管鳞癌发病年龄、多原发癌灶以及预后的关系,揭示遗传易感性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手术切除的来自高发区的476例家族史阳性和1226例家... 目的:通过研究家族史阳性或阴性与食管鳞癌发病年龄、多原发癌灶以及预后的关系,揭示遗传易感性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手术切除的来自高发区的476例家族史阳性和1226例家族史阴性食管鳞癌的发病年龄、原发癌灶数量和生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病例家族性食管鳞癌比散发鳞癌发生年龄显著提前(51.9±8.2 vs 53.4±8.0,Pt-test=0.00),双灶鳞癌发生率显著升高(2.7%vs 1.2%,adiusted with TNM:χ^2MH=4.029,P=0.045);生存时间显著降低(Pwald=0.04).亚组分析多数显示家族性食管鳞癌与散发鳞癌之间发病年龄和生存曲线具有差别,发病年龄差别较大的亚组,生存率的差别较明显;发病年龄和预后的关系密切,如在Tis、T1N0M0、T2,3N0M0和T2-4N0M0组发病年龄差别的t检验、P值分别为0.01、0.01和0.09;生存曲线的ward检验P值分别为0.01、0.52和0.18.结论:本文用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证实,高发区食管鳞癌的发生存在遗传易感性.该遗传易感性可理解为肿瘤二次突变学说中的第一次突变,对食管鳞癌的发生和预后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家族病例 发生年龄 多灶同发 预后 散发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抗食管鳞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亮 王静 +2 位作者 刘江惠 郭建文 左连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DC25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青蒿琥酯(Art)抗食管癌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临床上同个体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黏膜中CDC25AmRNA的表达。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药物,...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DC25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青蒿琥酯(Art)抗食管癌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临床上同个体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黏膜中CDC25AmRNA的表达。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药物,用药两个疗程结束后2d处死裸鼠,取出瘤组织,分两份,一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CDC25A蛋白的表达,一份用于RT-PCR检测瘤组织中CDC25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方法检测结果CDC25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黏膜高。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rt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体质量小于对照组,Art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在G0~G1期高,S期明显减少(P<0.05),而且CDC25AmRNA及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rt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的作用,CDC25A在Art抗食管癌作用中起一定作用,使食管癌组织中CDC25A下降而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0~G1期,从而起到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食管鳞状细胞癌 裸鼠 细胞分裂周期素25A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亮 左静 +1 位作者 李金丫 左连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食管癌细胞Eca109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EGCG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TRAP-PCR银染法检测30例不同食管组织标本(正常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用不...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食管癌细胞Eca109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EGCG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TRAP-PCR银染法检测30例不同食管组织标本(正常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mg/L)EGCG作用于Eca109细胞,24、48、72h后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不同浓度(0、100、200、300mg/L)EGCG作用于Eca109细胞,24、48、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采用TRAP-PCR银染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TRAP-PCR银染法检测显示,食管癌组端粒酶阳性率(86.67%,26/30)明显高于癌旁组(13.34%,4/30)和正常食管组(0.00%,0/30,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EGCG作用于Eca109细胞后均表现出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EGCG作用于Eca109细胞后可导致细胞凋亡率增加及端粒酶活性降低,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EGCG可抑制Eca109细胞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细胞凋亡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癌家族史发病年龄与食管鳞状上皮癌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温登瑰 张立玮 +3 位作者 赵秀清 魏丽珍 张健慧 王士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经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鳞状上皮癌患者首发年龄及预后的差别。方法:运用t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校正Wald检验分析比较了河北医科大学四院胸外科1985~1994年间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 目的:研究经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鳞状上皮癌患者首发年龄及预后的差别。方法:运用t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校正Wald检验分析比较了河北医科大学四院胸外科1985~1994年间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n=495)和阴性(n=1297)的来自高发区的食管鳞状上皮癌两组之间发病年龄和生存曲线的差别,并研究了两组病例年龄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尽管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的食管鳞状上皮癌患者与阴性者相比发病年龄显著提前(51.9±8.3比53.4±8.3,P<0.00),但前者的生存曲线低于后者,该生存曲线的差别在50岁以上组和UICC0~Ⅰ期组经Cox模型的校正Wald检验达显著水平(50岁以上组家族史阳性和阴性者相比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2比60.2、48.8比54.5、44.5比49.4,PWald=0.03;UICC0~Ⅰ期组家族史阳性和阴性者相比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5比94.7、87.5比91.6、87.5比91.6,PWald=0.02);按家族史分层分析年龄与预后的关系发现:家族史阳性组中50岁以下者生存曲线显著高于50岁以上者(两者相比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4比55.3、60.6比48.9、58.5比44.6,PWald=0.03);但家族史阴性组中50岁以下者与50岁以上者相比生存曲线无差别(二者相比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2.3比60.2、54.6比54.5、50.9比49.4,PWald=0.67),尽管两者平均发病年龄相差14.4岁。结论:就来自高发区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病例而言,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者比阴性者发病年龄显著提前,但预后较差,提示遗传背景对食管癌的发生和预后都有一定影响。另外发现家族史阳性组中50岁以下者的预后好于50岁以上者,提示早期发现可能有助于改善家族史阳性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上消化道癌家族史 发病年龄 预后 高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N基因与食管癌浸润及青蒿琥酯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亮 王莉 +1 位作者 杨祺 左连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因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Art)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与OP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因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Art)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与OP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中OP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不同浓度(0、30、60、120μmol/L)青蒿琥酯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24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中OP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OPN基因及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组织(P<0.01),且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OPN基因及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青蒿琥酯作用24h后,Eca109细胞增殖指数及OP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OPN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青蒿琥酯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细胞中OPN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骨桥蛋白质 肿瘤转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逆转裸鼠种植食管癌耐药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亮 左连富 +2 位作者 李金丫 郭建文 王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2(ABCG2)与食管癌多药耐药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Art)逆转食管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食管癌多药耐药细胞Eca109/ABCG2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裸鼠皮下成瘤后用药,经腹腔给予Art和(...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2(ABCG2)与食管癌多药耐药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Art)逆转食管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食管癌多药耐药细胞Eca109/ABCG2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裸鼠皮下成瘤后用药,经腹腔给予Art和(或)阿霉素(ADM),分为Art高、低剂量组(50、25mg/kg Art),ADM组(1mg/kg ADM)和ADM+Art高、低剂量组(1mg/kg ADM+50、25mg/kg Art),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停药后第2天处死裸鼠,剥离瘤结节,网搓法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皮下种植瘤细胞凋亡率,细胞ABCG2蛋白表达及细胞内ADM含量。结果成功建立Eca109/ABCG2种植瘤裸鼠模型,1周内成瘤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ADM+Art高、低剂量组皮下种植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细胞中ABCG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ADM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ABCG2参与了食管癌多药耐药的形成,Art可通过降低食管癌细胞中ABCG2的表达从而逆转食管癌耐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类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基因 MDR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织学分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月平 刘俊英 +3 位作者 陈砚凝 丁妍 贺宇彤 单保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肺腺癌的明确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期肺腺...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肺腺癌的明确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期肺腺癌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 AIS 7例,MIA 71例,浸润性腺癌112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自病理诊断为起点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5年4月,结局事件为死亡。采用 xTAG 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 基因18~21号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结果 AIS、MIA、浸润性腺癌患者性别、TNM 分期、肿瘤直径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IS/ MIA 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浸润性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1,P <0.001)。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HR =0.084,95% CI(0.018,0.391)〕、TNM 分期〔 HR =2.528,95% CI(1.081,5.911)〕及 EGFR 基因突变〔 HR =3.025,95% CI(1.279,7.157)〕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AIS、MIA 患者预后较好,吸烟、TNM 分期及 EGFR 基因突变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国际新分类系统有助于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浸润性腺癌 原位腺癌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登记地区人群骨肿瘤发病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志峰 陈万青 +4 位作者 陈建国 王宁 郑莹 宋国慧 刘志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和农村恶性骨肿瘤的发病趋势和特点。方法:根据全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2003年至2007年和部分1988年至2007年恶性骨肿瘤的发病数据库,其中城市点14个,农村点18个,覆盖总人口255430909。肿瘤登记采用ICD-10和ICD-0-...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和农村恶性骨肿瘤的发病趋势和特点。方法:根据全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2003年至2007年和部分1988年至2007年恶性骨肿瘤的发病数据库,其中城市点14个,农村点18个,覆盖总人口255430909。肿瘤登记采用ICD-10和ICD-0-3编码。发病趋势分别应用变化百分比(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结果:2003年至2007年我国骨肿瘤粗发病率1.79/10^5,其中城市1.72/10^5,农村2.01/10^5;中标率分别是1.39/10^5、1.21/10^5,1.40/10^5,骨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0.67%,发病顺位居第24位。2003年至2007年骨肿瘤发病下降9.6%,其中城市下降13.03%,农村上升4.06%;分析1988年至2007年上海市、北京市、江苏启东市和河南林州市的发病趋势,仅上海市骨肿瘤发病出现有统计学差异的下降,APC为-1.76(P=0.042)。结论:中国农村骨肿瘤的发病高于城市,并且农村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城市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发病 肿瘤登记 年度变化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延锋 李勇 +7 位作者 赵群 范立侨 赵文江 徐保利 宋振川 邝刚 董稚明 张庆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从术后第1天始每天腹腔注射UTI40000IU/kg,A组和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测各时相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粘膜形态改变,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肠绒毛高度及粘膜厚度。结果各时相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1);血浆内毒素C组较A组术后3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移位率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天即见肠粘膜受损改变,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C组较B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B组各时相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均低于A组(P<0.01);C组则较B组升高(P<0.01或P<0.05);C组较A组术后3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早期即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UTI对梗阻性黄疸时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早期病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肠粘膜屏障 内毒素血症 细菌移位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A基因亚家族及其在肿瘤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伟华 桑梅香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246,共5页
黑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MAGE)-A基因亚家族属于癌睾丸抗原家族,其定位于X染色体,包括MAGE-A1~MAGE-A12共12个成员。对MAGE-A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研究发现,其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较高水... 黑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MAGE)-A基因亚家族属于癌睾丸抗原家族,其定位于X染色体,包括MAGE-A1~MAGE-A12共12个成员。对MAGE-A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研究发现,其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并且往往表达一种以上的MAGE-A亚型。正常情况下,由于CpG岛高度甲基化,MAGE-A基因沉默表达。受辐射等因素影响时,基因组易发生去甲基化,促使MAGE-A基因表达。组蛋白的乙酰化也与MAGE-A的表达有关。MAGE-A作为肿瘤相关抗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耐药及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由于MAGE-A特异性的表达于多种肿瘤,对MAGE-A亚型的检测尤其是多种亚型的联合检测有助于MAGE-A阳性肿瘤的诊断。此外,MAGE-A基因编码的抗原肽由MHCⅠ分子提呈至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应用MAGE-A抗原肽的肿瘤疫苗已经投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相关抗原-A基因(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A MAGE-A) 肿瘤特异性抗原 诊断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1.5万队列人群内镜筛查与食管癌胃癌死亡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志峰 宋国慧 +4 位作者 侯俊 郭翠兰 靳国良 孟凡书 白文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磁县是我国北方食管癌高发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研宄所自2001年开展40~69岁为目标人群的内镜碘染色队列筛查,以期降低食管癌高发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10月选择磁县4个乡,干预人群22 016例,对照人群33 ... 目的:磁县是我国北方食管癌高发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研宄所自2001年开展40~69岁为目标人群的内镜碘染色队列筛查,以期降低食管癌高发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10月选择磁县4个乡,干预人群22 016例,对照人群33 410例,总覆盖人群5.5万,其中干预人群40~69岁中男性3 257例,女性3 339例,对照人群中男性4 299例,女性4 430例。干预人群采用内镜碘染色筛查,筛查率53.2%。内镜碘染色筛查食管鳞状上皮和贲门腺上皮原位癌及黏膜内癌97例,食管和贲门重度不典型增生102例;对照人群观察肿瘤自然发病率和死亡率。肿瘤发病死亡登记编码应用ICD-0-2。2008年6月~9月根据全县肿瘤发病死亡登记数据库,对该队列人群进行随访核实。结果:干预人群食管癌死亡133例,胃癌48例,对照组人群分别为259例和37例。男性食管癌死亡相对危险度RR=0.76,95%CI(0.59~0.98),P=0.038;女性RR=0.51,95%CI(0.35~0.75),P=0.000。男性胃癌死亡相对危险度RR=2.45,95%CI(1.40~4.29),P=0.010;女性RR=0.99,95%CI(0.47~1.99),P=0.906。结论:食管癌高发区内镜碘染色大人群队列筛查历经6年时间演变,男性和女性食管癌死亡危险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但内镜筛查对胃癌死亡危险未见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筛查 食管癌 胃癌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CDC25A表达及青蒿琥酯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亮 刘江惠 +2 位作者 巨英超 周荣秒 王光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3-62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DC25A)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腺癌组织中CDC25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水平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及30、60、120μmol/L青蒿琥酯组,即以不同浓度(30...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DC25A)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腺癌组织中CDC25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水平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及30、60、120μmol/L青蒿琥酯组,即以不同浓度(30、60、120μmol/L)青蒿琥酯(Art)干预胃腺癌SGC-7901细胞24h,并以生理盐水代替药物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CDC25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腺癌组织中CDC25A蛋白表达水平(419.69±21.91)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16.11±24.23,P<0.01)。30、60、120μmol/L青蒿琥酯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8%±0.67%、12.55%±1.17%、23.43%±2.18%)明显高于对照组(0.87%±0.14%,P<0.0 5),且具有A r t剂量依赖性。3 0、6 0、1 2 0μm o l/L青蒿琥酯组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3 9.1 8%±0.5 3%、35.71%±0.99%、31.73%±1.02%)明显低于对照组(44.12%±2.51%,P<0.01);30、60、120μmol/L青蒿琥酯组细胞中CDC25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14.80±4.06、397.86±3.61、345.68±7.11)明显低于对照组(433.99±1.56,P<0.01)。结论CDC25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腺癌的发生、发展,Art具有抑制胃腺癌SGC-7901的细胞生长作用,且可以下调细胞CDC25A的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青蒿琥酯 细胞凋亡 细胞分裂周期素25A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草次苷通过抑制STAT3/GPX4通路诱导食管癌KYSE30细胞铁死亡
18
作者 江蒲 张娜 +1 位作者 高坤 靳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探讨圣草次苷对食管癌KYSE3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基于铁死亡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食管癌KYSE30细胞分为8组:对照组(常规培养)、RSL3组(用3μmol/L铁死亡诱导剂RSL3处理)、圣草次苷组(用75μmol/L圣草次苷处理)、圣草次苷+Fe... 目的:探讨圣草次苷对食管癌KYSE3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基于铁死亡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食管癌KYSE30细胞分为8组:对照组(常规培养)、RSL3组(用3μmol/L铁死亡诱导剂RSL3处理)、圣草次苷组(用75μmol/L圣草次苷处理)、圣草次苷+Fer-1组(用5μmol/L铁死亡抑制剂Fer-1+75μmol/L圣草次苷处理)、Fer-1组(用5μmol/L Fer-1处理)、oe-NC组(转染空白载体对照)、oe-STAT3组(转染STAT3过表达载体)、oe-STAT3+圣草次苷组(转染STAT3过表达载体后,用75μmol/L圣草次苷处理)。采用CCK-8法、EdU掺入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检测细胞内铁死亡相关指标的水平,WB法检测STAT3/GPX4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构建KYSE3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圣草次苷及Fer-1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圣草次苷能够抑制KYSE30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增加活性氧(ROS)、丙二醛(MDA)、Fe^(2+)水平,降低谷胱甘肽(GSH)水平(均P<0.05),并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这些作用能够被Fer-1所逆转(P<0.05)。STAT3过表达可消除圣草次苷对铁死亡的诱导效应及其对STAT3/GPX4通路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圣草次苷能够通过抑制STAT3/GPX4信号通路来诱导食管癌KYSE30细胞铁死亡,从而在食管癌中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KYSE30细胞 圣草次苷 铁死亡 活性氧 STAT3/GPX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富标 王玲 孙殿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318,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全球约有50%的新发病例出现在我国,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而位居第2位。HCC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率较低,且对放化疗反应差,亟待探索...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全球约有50%的新发病例出现在我国,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而位居第2位。HCC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率较低,且对放化疗反应差,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断治疗 肝细胞癌 检查点 CARCINOMA 免疫 恶性肿瘤 放化疗反应 新发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原MAGE-A11促进ER介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 被引量:1
20
作者 桑梅香 连易水 +2 位作者 刘飞 谷丽娜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72,共7页
目的:探讨黑素瘤抗原(melanoma antigen gene,MAGE)-A11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介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ER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模式细胞,采用基因转染、RT-... 目的:探讨黑素瘤抗原(melanoma antigen gene,MAGE)-A11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介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ER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模式细胞,采用基因转染、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AGE-A11对17β-雌二醇(17β-E)诱导的ER下游靶基因Efp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MCF-7细胞中MAGE-A11和ER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AGE-A11及17β-E处理对MCF-7细胞生存率和细胞克隆形成数的影响。结果:ER阳性MCF-7细胞经17β-E处理24 h后,下游靶基因Efp的mRNA(2.97±0.16 vs 1.71±0.09,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65±0.12 vs 0.92±0.06,P<0.05);转染MAGE-A11的MCF-7细胞经17β-E 24 h处理后,其Efp的mRNA(4.01±0.19 vs 2.97±0.16,P<0.05)及蛋白表达(3.52±0.15 vs 2.65±0.12,P<0.05)更显著增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外源性MAGE-A11与E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MCF-7细胞经17β-E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显著增加[(152±6.7)%vs(108±4.8%),P<0.05],转染MAGE-A11的MCF-7细胞经17β-E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更显著增加[(181±8.6)%vs(152±6.7)%,P<0.05];17β-E处理后MCF-7细胞克隆形成数显著增多[(77±5)vs(18±2)个,P<0.05],转染MAGE-A11的MCF-7细胞经17β-E处理后细胞的克隆形成数更显著增加[(125±6)vs(77±5)个,P<0.05)。结论:在ER阳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中,MAGE-A11可通过与ER的相互作用增强ER介导的Efp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MAGE-A11可能成为E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黑素瘤抗原A-11 雌激素受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