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DAC2介导H3K27ac修饰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1
作者 唐少海 杨宝明 +3 位作者 李建坤 赵丽丽 王仪凡 王顺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4-894,共11页
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介导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histone H3 lysine 27 acetylation,H3K27ac)修饰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40例肝癌、... 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介导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histone H3 lysine 27 acetylation,H3K27ac)修饰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40例肝癌、癌旁组织样本,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癌、癌旁组织、细胞系HDAC2、H3K27ac表达,分析HDAC2与H3K27ac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HDAC2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Hep3B、HepG2细胞分为sh-NC组(转染sh-NC)、sh-HDAC2组(转染sh-HDAC2)、空质粒组(转染dCas9-空质粒)、HDAC2组(转染dCas9-HDAC2)、iHDAC2组(转染dCas9-失活HDAC2)和iHDAC2+740Y-P组(转染dCas9-失活HDAC2,培养基加入30μmol/mL 740Y-P)。通过MTS、克隆形成、划痕、Transwell实验测定各组Hep3B、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HDAC2活性检测、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ChIP-seq)检测验证HDAC2介导H3K27ac修饰,体内异种移植实验测定各组细胞成瘤能力,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第10号染色体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基因/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PTEN/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肝癌组织、细胞系HDAC2呈高表达(P<0.05),H3K27ac呈低表达(P<0.05),二者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77,P=0.002)。HDAC2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感染乙肝病毒、TNM分期、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与Hep3B、HepG2细胞sh-NC组相比,sh-HDAC2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降低(P<0.05)。与空质粒组相比,HDAC2组HDAC2表达水平、活性、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体内成瘤体积、质量,p-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H3K27ac富集程度、H3K27ac、PTEN表达水平降低(P<0.05),iHDAC2组HDAC2表达水平、活性、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体内成瘤体积、质量,p-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降低(P<0.05),H3K27ac、PTEN表达水平升高(P<0.05)。引入PI3K激活剂740Y-P验证PI3K/PTEN/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HDAC2介导H3K27ac修饰的肝癌细胞恶性行为调控,与iHDAC2组相比,iHDAC2+740Y-P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体内成瘤体积、质量,p-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升高(P<0.05),PTEN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HDAC2通过介导H3K27ac修饰启动PI3K/PTEN/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肝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乙酰化 肝癌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联合白细胞介素6、激活素A对胰腺癌恶病质的早期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新省 张丽敏 +1 位作者 王顺祥 冯宁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研究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激活素A(Activin A)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7月—2023年7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的74例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发生恶病质,... 目的研究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激活素A(Activin A)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7月—2023年7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的74例胰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发生恶病质,分为恶病质组(n=58)、非恶病质组(n=16)。观测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L3-SMI、IL-6、Activin A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胰腺癌恶病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3-SMI以及血清IL-6、Activin 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恶病质组L3-SMI水平明显低于非恶病质组,血清IL-6、Activin A水平明显高于非恶病质组(t值分别为8.649、3.049、8.10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3-SMI(OR=0.266,95%CI:0.103~0.683)以及血清IL-6(OR=4.158,95%CI:1.368~12.333)、Activin A(OR=5.124,95%CI:1.550~16.939)是胰腺癌恶病质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L3-SMI、IL-6、Activin A预测胰腺癌恶病质的AUC分别为0.851、0.752、0.791,均明显低于三者联合检测的0.946(Z值分别为−2.841、−2.552、−2.647,P值均<0.001),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90.9%、87.8%、0.788。结论L3-SMI联合血清IL-6、Activin A检测对胰腺癌恶病质具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骨骼 白细胞介素6 激活素类 恶病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蛋白、mRNA及非编码RNA调节肝癌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程玉鑫 刘亮 +2 位作者 董适毓 李胜超 张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755,共8页
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它可以携带包括蛋白、核酸、脂质和代谢产物在内的多种成分。通过这些组分,外泌体可以介导细胞间通讯,进而影响人体内各项细胞生命活动。最近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 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它可以携带包括蛋白、核酸、脂质和代谢产物在内的多种成分。通过这些组分,外泌体可以介导细胞间通讯,进而影响人体内各项细胞生命活动。最近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非编码RNAs作为外泌体重要组分可以参与调节HCC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行为,有望成为HCC新的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外泌体组分在HCC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期望在HCC的早期诊断、预后及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肝细胞癌 非编码RNA 诊断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彭利 左连富 +4 位作者 齐凤英 王顺祥 张凤瑞 郭建文 刘江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TEN、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肝细胞癌(48例)、癌旁肝硬化(32例)、肝硬化(6例)、正常肝组织(6例)Survivin、PTEN、cyclinD1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TEN、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肝细胞癌(48例)、癌旁肝硬化(32例)、肝硬化(6例)、正常肝组织(6例)Survivin、PTEN、cyclinD1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Survivin和cyclinD1蛋白表达的FI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而肝细胞癌的PTEN蛋白的FI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Survivin和PTEN蛋白的表达量与分化程度、预后有关,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无关。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加重,Survivin与PTE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Survivin蛋白与cyclinD1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urvivin、PTEN及cyclinD1基因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和PTEN对判定肝细胞癌预后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Survivin PTEN CYCLIN D1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激活p38MAPK通路调控p53及p21影响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萌 彭利 +2 位作者 乔治斌 何宏涛 周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及相关蛋白在罗格列酮引发的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通路相关蛋...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及相关蛋白在罗格列酮引发的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引发G0/G1期阻滞(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激活p38MAPK通路,上调HepG2细胞中磷酸化p53蛋白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而ERK1/2及JNK的磷酸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可明显减弱罗格列酮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周期阻滞作用;并且SB203580可部分逆转由罗格列酮引发的磷酸化p53及p2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激活p38MAPK通路引发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p38MAPK通路激活后参与对磷酸化p53蛋白及p21蛋白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肝细胞癌 细胞周期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53 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与肝癌的侵袭转移、预后和Ki67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顺祥 王士杰 +3 位作者 徐振辕 彭利 吴晓慧 周少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HpamRNA在肝细胞肝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结果:肝...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HpamRNA在肝细胞肝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结果:肝癌Hpa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HpamRNA的表达与肿瘤包膜受侵、门脉受侵、肝内转移、TNM分期、复发率及平均无瘤生存期有关(P<0.05)。肝癌HpamRNA的高表达组Ki67指数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HpamRNA在肝癌中呈高表达,并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复发、预后及肿瘤的增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乙酰肝素酶 Ki67侵袭 转移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与手术切除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建坤 徐卓 +1 位作者 王宁 郝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与手术切除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的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手术切除(手术组)治疗41例,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4... 目的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与手术切除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的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手术切除(手术组)治疗41例,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44例。手术组存在术后复发情况,继续TACE治疗;DEB-TACE组首次DEB-TACE治疗后,亦存在继续TACE治疗的情况,将治疗转归详细记录。比较2组治疗后1、3、6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血常规,生存期,肝癌复发情况和药物经济学资料。结果TACE组2年随访期住院总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低于手术切除组(P<0.05),且TACE组后续TACE治疗次数少于手术切除组。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血清AFP水平及术后2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TACE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从药物经济学方面考虑DEB-TACE治疗较手术切除治疗更加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手术切除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体外胃癌细胞的自噬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雪峰 魏敬妙 +2 位作者 李勇 张志栋 贾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5、1、2和4μg/mL)丹参酮ⅡA作用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共孵24、48、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1、2和4μg/mL丹参...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5、1、2和4μg/mL)丹参酮ⅡA作用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共孵24、48、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1、2和4μg/mL丹参酮ⅡA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自噬小体的水平;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LC3-Ⅱ和LC3-I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0.5μg/mL丹参酮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没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1μg/mL以上各质量浓度丹参酮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则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ⅡA诱导细胞凋亡(P<0.05);细胞内酸性自噬小体含量增加(P<0.05);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eclin-1、PTEN和LC3-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LC3-I表达下降(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涉及上调自噬相关基因表达Beclin-1,促进自噬标志蛋白LC3-I向LC3-Ⅱ转化,促进自噬调控蛋白PTEN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胃癌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B及其受体Flt-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唐瑞峰 苑建磊 +4 位作者 齐帅 田贵金 孙超 张志明 李智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及其受体Flt-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肝癌组织、33例癌旁肝组织及15例正常肝组织中VE...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及其受体Flt-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肝癌组织、33例癌旁肝组织及15例正常肝组织中VEG-B及Fi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B及Fl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有胆管或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癌组织的VEGF-B及Flt-1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胆管或门静脉瘤栓形成组的表达率(P〈0.05);VEGF-B及Flt-1的表达呈高度一致性(P〈0.05);VEGF-B阳性组和Flt-1阳性组患者的1年、2年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B及其受体Flt-1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累积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瑞峰 张风瑞 +3 位作者 彭利 王顺祥 王曙霞 肖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Northern blot分析法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VEGF-A、c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胰腺癌标本中VEGF-A、C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胰腺癌组织中VEGF-A和VEGF-...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Northern blot分析法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VEGF-A、c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胰腺癌标本中VEGF-A、C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胰腺癌组织中VEGF-A和VEGF-C基因的表达分别是正常胰腺组织中的3.0和3.6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胰腺癌组织中VEGF-A和VEGF-C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80%;胰腺癌细胞VEGF-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A与VEGF-C表达无关联。胰腺癌非同步联合表达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前者与肿瘤大小、局部范围相关联,后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 胰腺癌 基因表达 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肝癌细胞侵袭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晓慧 白喜丰 +3 位作者 施喆 王超 冯宁宁 王顺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87-2489,共3页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SCAVB6)对人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及其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SCAVB6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体外培养24、48、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SCAVB6)对人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及其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SCAVB6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体外培养24、48、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和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SCAVB6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CAVB6作用48 h,肝癌细胞侵袭力随SCAVB6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ERK1/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各实验组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各实验组之间比较,斑蝥酸钠维生素B6 2.0μg/m L组p-ERK1/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结论 SCAVB6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ERK1/2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酸钠维生素B6 SMMC-7721细胞 侵袭力 ERK P-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6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志凯 冯宁宁 +7 位作者 张越山 康希 杨宝明 李建坤 曹恒 董彪 付炯辉 王顺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9-874,共6页
背景与目的:miR-76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表达异常,参与肿瘤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观察miR-762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 背景与目的:miR-76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表达异常,参与肿瘤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观察miR-762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技术检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胰腺癌根治术的胰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miR-762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将miR-762模拟物(mimics)、miR-762抑制物(inhibitors)及其阴性对照序列(scramble序列)分别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76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胰腺癌细胞株BxPC-3、PANC-1、AsPC-1、SW-1990中miR-762 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正常胰腺上皮细胞HPDE(P<0.01)。转染miR-762 mimics后PANC-1细胞miR-762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而转染miR-762 inhibitors后PANC-1细胞miR-762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同时miR-762 mimics组450 nm处的吸光度(D450)值、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膜细胞数及间质表型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量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及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量显著降低;而miR-762inhibitors组D450、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膜细胞数及间质表型细胞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表达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及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miR-762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高表达,上调miR-762表达可能通过调控N-cadherin、vimentin、E-cadherin表达促进EMT进程,从而增强PANC-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miR-762 增殖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利 王顺祥 +2 位作者 张凤瑞 唐瑞峰 张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C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3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24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 -C的表达。结果:肝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VEGF -C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72.1%(31/43)、23.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C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3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24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 -C的表达。结果:肝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VEGF -C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72.1%(31/43)、23.3%(10/43)和12.5%(3/24),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EGF -C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5.82,P<0.05)。癌组织中VEGF -C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有关(P<0.05)。结 论:VEGF -C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晓慧 王顺祥 +5 位作者 王士杰 杨永江 李建坤 彭利 唐瑞峰 徐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RKIP mRNA的表达;采用组织芯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KIP蛋白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 目的探讨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RKIP mRNA的表达;采用组织芯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KIP蛋白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RKIP蛋白和磷酸化的RKIP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RKIP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RKIP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2.2%、86%、93.8%,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9.2%、84%、93.8%;肝癌组织中RKIP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0.05);RKIP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AFP水平及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无关(P>0.05);RKIP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及有无肝内或淋巴转移有关,中高分化组RKIP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高于低分化组,无肝内或淋巴转移组高于有肝内或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RKIP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的减少或缺失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RAF激酶抑制蛋白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筛选胃癌相关蛋白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羽 李兆星 +5 位作者 檀碧波 范立侨 赵群 张萌 徐志彬 李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应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筛选胃癌相关蛋白质,并初步探讨其功能。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胃腺癌并进行手术切除者16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取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 目的应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筛选胃癌相关蛋白质,并初步探讨其功能。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胃腺癌并进行手术切除者16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取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基于LC-MS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筛选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蛋白质,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验证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结果基于LC-MS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均鉴定了3 000~4 000种蛋白质,其中12种蛋白质差异显著,将其与GO数据库进行对比,去除二级节点中归类为"细胞组分"的结构蛋白质,在"分子功能"和"代谢过程"这两个节点中找到了4种可能与胃癌有关的蛋白质,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1(GST-π-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丙酮酸激酶M2(PK-M2)、P120连环蛋白(P120-ct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GST-π-1、PK-M2、P120-ctn阳性率大于癌旁正常组织,Cu/Zn-SOD阳性率小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与基于LC-MS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相符。结论基于LC-MS的蛋白质组学鉴定可筛选出胃癌相关蛋白质(GST-π-1、Cu/Zn-SOD、PK-M2、P120-ctn),初步分析认为其与胃癌的多种细胞生物学活动有关,证实基于LC-MS的蛋白质组学鉴定在胃癌相关蛋白质筛选方面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气相色谱-质谱法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和PTE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萌 何宏涛 +4 位作者 周烨 徐卓 杨涛 梁占强 彭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肝细胞癌及21例正常肝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肝细胞癌及21例正常肝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3%,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19.0%,P<0.05),PTEN蛋白的高表达率为42.3%,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90.5%,P<0.05)。PPAR-γ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及TNM分期有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P<0.01)。PPAR-γ与PTEN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00,P=0.384)。PTEN蛋白低表达患者术后生存率低于高表达患者(P=0.000);PPAR-γ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无关(P=0.17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TEN有助于评价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PPAR-Γ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低氧对胰腺癌细胞表达VEGF-A、C的调节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瑞峰 王曙霞 +4 位作者 张风瑞 王顺祥 彭利 张萌 肖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活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NAP(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对胰腺癌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VEGF-A、C)的调节。方法:用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法分析6种人胰腺癌细胞株中VEGF-A、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活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NAP(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对胰腺癌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VEGF-A、C)的调节。方法:用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法分析6种人胰腺癌细胞株中VEGF-A、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TNF-α或SNAP刺激其中两个细胞株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分析其VEGF-A、C基因的表达。结果:Northern杂交法显示这6种胰腺癌细胞株均有4.1kbVEGF-A基因和2.4kbVEGF-C基因的表达;Western杂交法显示它们均有分子量为43kD的VEGF-A蛋白质和分子量为55kD的VEGF-C蛋白质的表达。RT-PCR分析法显示:TNF-α使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VEGF-CmRNA分别减少约1~2.5倍、1~2倍,使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VEGF-CmRNA分别减少约1倍、1.6~2.5倍;而SNAP刺激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mRNA增加约5倍,刺激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mRNA增加约4倍,但对这两种细胞株产生VEGF-CmRNA均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细胞活素TNF-α和低氧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的表达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死亡或进展、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 肿瘤坏死因子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株乙酰肝素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顺祥 吴晓慧 +1 位作者 周少英 彭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494-1496,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株Hp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互补于Hpa mRNA起始密码区的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及相应的无义对照寡脱氧核苷酸NS-ODN,以阳离子脂质体Oligofectamine^(TM) Rea...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株Hp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互补于Hpa mRNA起始密码区的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及相应的无义对照寡脱氧核苷酸NS-ODN,以阳离子脂质体Oligofectamine^(TM) Reagent包埋后转染SMMC-7721、BEL-7402细胞,以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Hpa m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NS-ODN相应浓度组相比,转染AS-ODN组肝癌细胞Hp a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下降。结论:Hpa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下调H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能抑制肝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细胞株 乙酰肝素酶 反义寡核苷酸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 BEL-7402细胞 酶表达 Reagent Western mRNA 阳离子脂质体 BLOT检测 RT-PCR 蛋白表达 Hpa 正常对照组 设计合成 起始密码 SMMC 侵袭转移 ODN 转染 包埋后 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丽 彭利 +4 位作者 张萌 徐卓 王顺祥 唐瑞峰 张凤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917-920,共4页
目的:观察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特异性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MTT法测定Survivin ASODN对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的影响,FCM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凋亡及Survivin蛋白表达... 目的:观察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特异性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MTT法测定Survivin ASODN对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的影响,FCM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凋亡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Survivin ASODN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SODN转染组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0.05)。ASODN转染组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Survivin ASODN能下调SMMC-7721细胞Survivin表达,并可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素 反义寡核苷酸 肝细胞癌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例肝脏血管瘤的诊治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顺祥 马忠锋 +1 位作者 彭利 张风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8-679,共2页
关键词 肝脏血管瘤 良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