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促进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
作者 刘胜辉 艾雪迎 +4 位作者 徐玉茹 李姝琪 刘猛 胡国斌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9-586,共8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对人喉鳞状细胞癌AMC-HN-8和TU17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AMC-HN-8和TU177细胞,用转染试剂将si-NC、si-hsa_circ_0081621、空载体(vector)和hsa_circ_0081621过表达载体(hsa_circ_00...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对人喉鳞状细胞癌AMC-HN-8和TU17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AMC-HN-8和TU177细胞,用转染试剂将si-NC、si-hsa_circ_0081621、空载体(vector)和hsa_circ_0081621过表达载体(hsa_circ_0081621-OE)转染至AMC-HN-8和TU177细胞,分别记作si-NC、si-hsa_circ_0081621、vector和hsa_circ_0081621-OE组。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敲减或过表达hsa_circ_0081621对AMC-HN-8和TU17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AMC-HN-8和TU177中成功地敲减或过表达了hsa_circ_0081621;敲减或过表达hsa_circ_0081621能显著抑制或促进AMC-HN-8和TU17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或P<0.001或P<0.0001)。结论:hsa_circ_0081621可促进人喉鳞状细胞癌AMC-HN-8和TU177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AMC-HN-8细胞 TU177细胞 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ICA)对化疗后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促进作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连梅 纪昕 +3 位作者 潘晓明 张倩 韩丽娜 单保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2-1095,109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淫羊藿苷(ICA)对化疗药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ICA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除正常组小鼠外,所有小鼠经腹腔注射Cy(300 mg/kg);第二天开始给予实验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ICA[150、804、0 m... 目的:通过观察淫羊藿苷(ICA)对化疗药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ICA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除正常组小鼠外,所有小鼠经腹腔注射Cy(300 mg/kg);第二天开始给予实验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ICA[150、804、0 mg/(kg.d)],阳性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1 ml/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0天。所有小鼠均于末次给药12小时后处死,计算胸腺指数(TI)和脾指数(SI),光镜下计数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数量。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TNF-α的含量。乳酸脱氢酶实验(LDH)检测小鼠脾脏NK和CTL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脾淋巴细胞中NKT和CD3+T细胞的比例。结果:模型组小鼠以上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所下降。ICA处理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升高(P<0.01),脾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但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ICA明显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促进了小鼠脾NK和CTL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P<0.01),提高了小鼠脾细胞TNF-α的产生(P<0.01)。ICA处理组小鼠脾细胞中CD3+T、NK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1)。结论:ICA能促进小鼠免疫功能,具有逆转化疗后小鼠免疫抑制状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环磷酰胺 免疫促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化疗后小鼠骨髓和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赵连梅 纪昕 +4 位作者 单保恩 韩丽娜 潘晓明 彭华 马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对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骨髓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探讨ICA促进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ICA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对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骨髓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探讨ICA促进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ICA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Cy(200mg/kg)。第2天开始,对ICA高、中、低剂量的实验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ICA(150、80、40mg/kg.d),阳性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1mL/d),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予10d。经HE染色后观察小鼠胸腺组织结构的变化。用MTT比色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用ELISA试剂盒检测混合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2的含量。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外周血和股骨骨髓涂片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光镜下计数单根股骨骨髓细胞(BMC)的数量。结果:ICA具有保护小鼠胸腺、骨髓免受Cy损伤的作用。不同剂量的ICA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均增强,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明显上升。结论:ICA可逆转Cy化疗后小鼠骨髓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抑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2b通过调控EZH2基因的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飞 孟令娇 +5 位作者 刘世娜 谷丽娜 李娟 张建东 吴云艳 桑梅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细胞中miR-92b对组蛋白甲基转移酶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对EC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保存... 目的:探讨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细胞中miR-92b对组蛋白甲基转移酶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对EC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保存的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15例EC患者手术癌组织标本,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对EZH2可能调控的miRNAs,将预测的miRNAs mimic分别转染人EC细胞Eca109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s对EZH2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同时将EZH2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Eca109,然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分别检测miRNAs和EZH2表达变化对E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转染miR-92b的Eca109细胞中EZH2 mRNA与mimic-NC相比明显降低(P<0.01),转染miR-92b的Eca109细胞中EZH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转染mimic-NC组(0.525±0.052 vs 0.689±0.026,P<0.01)。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miR-92b、let-7a及miR-25可与EZH2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结合位点相结合,但仅有miR-92b可以调控EZH2基因的表达,且miR-92b表达与EZH2 mRNA表达成负相关(P<0.01)。miR-92b mimic转染后EZH2 mRNA、蛋白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均明显下调(均P<0.01),对Eca109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miR-92b mimic转染能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及迁移能力(P<0.01)。而EC细胞转染EZH2过表达质粒后,miR-92b mimic对ECa109细胞增殖和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1)。结论:miR-92b可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及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抑癌基因EZH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iR-92b zeste同源物增强子2基因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豆根提取物对小鼠和人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梁文杰 刘东青 +2 位作者 单保恩 张静 李巧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北豆根提取物的免疫学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比较北豆根水提物、醇提物和多糖成分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水提取、醇提取及水回流等方法对北豆根进行成分分离。采用MTT法、中性红法检测了北豆根提取物对淋巴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中药北豆根提取物的免疫学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比较北豆根水提物、醇提物和多糖成分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水提取、醇提取及水回流等方法对北豆根进行成分分离。采用MTT法、中性红法检测了北豆根提取物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对小鼠巨噬细胞代谢和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北豆根多糖成分 (RMP)具有丝裂原样作用 ,可刺激小鼠脾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增殖 ,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北豆根水提物 (RMW)和醇提物 (RME)对小鼠脾细胞、人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代谢及吞噬功能也有抑制作用。结论 :不同的北豆根成分对免疫细胞有不同的作用 ,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免疫细胞的增殖、代谢和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北豆根多糖成分对淋巴细胞具有丝裂原样作用 ,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该活性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豆根有效成分 免疫学调节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静 单保恩 +5 位作者 张超 赵瑞撵 李启亮 刘江惠 李巧敏 李润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8,32,共4页
目的探讨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分化成熟及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细胞因子GM-CSF、IL-4共培养,于第5天加入DC的促成熟刺激剂TNF-α(阳性对照组)或... 目的探讨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分化成熟及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细胞因子GM-CSF、IL-4共培养,于第5天加入DC的促成熟刺激剂TNF-α(阳性对照组)或CPLA。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DC的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的表面标志CD1a、CD83、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γ的含量;用MTT法测定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培养10d后,经CPLA刺激的PBMC呈现出典型DC的形态学特征;成熟DC的特征性表面分子CD1a、CD83、CD80和CD86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5);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CPLA可诱导PBMC来源的DC分化成熟,并可促进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DC的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 树突状细胞 诱导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通过靶向BECN1基因调控细胞自噬抑制食管癌KYSE17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飞 刘思桦 +6 位作者 刘世娜 谷丽娜 孟令娇 尹丹静 张建东 吴云艳 桑梅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8-784,共7页
目的:探讨mi R-124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对食管癌KYSE17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食管癌KYSE170细胞转染mi R-124 mimic,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 R-124对BECN1(Beclin1)基因的靶向调... 目的:探讨mi R-124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对食管癌KYSE17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食管癌KYSE170细胞转染mi R-124 mimic,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 R-124对BECN1(Beclin1)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对BECN1、P62及LC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向KYSE170细胞中转染BECN1 si RNA沉默BECN1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BECN1、P62及LC3蛋白的表达。将mi R-124 mimic与BECN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KYSE170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mi R-124 mimic后,KYSE17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P<0.05),BECN1蛋白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均明显下调(均P<0.01),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增高,LC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沉默BECN1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侵袭及迁移(P<0.01),而过表达BECN1使mi R-124 mimic对KYSE170细胞自噬、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1),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降低、LC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mi R-124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自噬相关基因BECN1的表达影响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 R-124 BECN1 食管癌 KYSE170细胞 自噬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通过阻断NF-кB信号通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周期阻滞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玲 张奇 +3 位作者 赵博 赵连梅 李嘉 单保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8,共6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塞来昔布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但其对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研究塞来昔布是否通过阻断NF-кB信号通路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周期产生影响。方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塞...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塞来昔布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但其对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研究塞来昔布是否通过阻断NF-кB信号通路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周期产生影响。方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塞来昔布对MDA-MB-231细胞增殖、周期分布的影响;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经塞来昔布干预该细胞24h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及NF-кB信号途径中p-IκBα的变化。结果: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高浓度塞来昔布可改变细胞进程,将其阻滞于G0/G1期。塞来昔布作用24h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DK4呈剂量依赖性表达下降(P<0.05)。同时,细胞中p-IκBα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塞来昔布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κBα的磷酸化阻断NF-кB信号通路,进而下调其下游基因CyclinD1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乳腺癌 细胞周期 MDA-MB-231 NF-кB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3a-3p在胃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欣亮 吴昊 +5 位作者 李丹 王霏霏 崔彦芝 赵连梅 桑梅香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619,共7页
目的:检测mi R-133a-3p在胃癌组织及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外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胃癌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及术前外周静脉血标本52例,每例组织标... 目的:检测mi R-133a-3p在胃癌组织及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外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胃癌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及术前外周静脉血标本52例,每例组织标本采集肿瘤组织(非坏死部分)和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 PCR)法检测mi R-133a-3p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浆及健康体检者血浆(35例)的表达情况,分析mi R-133a-3p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中位DFS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CK-8法检测过表达或沉默mi R-133a-3p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i R-133a-3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肿瘤侵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及脉管瘤栓相关(P<0.01);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N)及脉管瘤栓相关(P<0.05);与患者血清中CA199的表达水平正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mi R-133a-3p高表达组患者中位DF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20.8 vs 14.8个月,P<0.05)。血浆中mi R-133a-3p的高表达组患者中位DFS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4.4 vs 20.3个月,P<0.05)。过表达mi R-133a-3p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样沉默其表达可明显促进SGC701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结论:mi R-133a-3p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能力,在胃癌组织和血浆中存在明显异常表达,其表达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可作为胃癌早诊早治及患者临床预后判定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GC7901细胞 miR-133a-3p 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1-3p在胃癌组织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欣亮 赵日旸 +5 位作者 韩晶 范志松 李丹 赵连梅 桑梅香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检测miR-141-3p在胃癌组织及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外科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及术前外周静脉血标本44例,每例标本采集肿... 目的:检测miR-141-3p在胃癌组织及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外科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及术前外周静脉血标本44例,每例标本采集肿瘤组织(非坏死部分)和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1-3p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浆及健康志愿者血浆(25例)的表达情况,分析miR-141-3p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DFS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141-3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在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在胃癌组织中miR-141-3p高表达组DF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21.8 vs 10.3个月,P<0.01),且miR-141-3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DFS呈正相关(P<0.01)。在血浆中miR-141-3p的高表达组DFS明显低于低表达组(9.1 vs 21.0个月,P<0.01),且miR-141-3p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DFS呈负相关(P<0.01)。miR-141-3p在胃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瘤栓相关(P<0.01)。结论:miR-141-3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且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其在患者血浆中表达显著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表明miR-141-3p可作为胃癌早诊早治及患者临床预后判定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141-3p 癌组织 血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加皮提取物杠柳苷抑制SMMC-7721细胞Stat3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丽杰 鹿刚 +2 位作者 张引娟 刘刚叁 单保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研究香加皮提取物杠柳苷对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的周期变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tat3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细胞Mcl-1、... 目的研究香加皮提取物杠柳苷对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的周期变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tat3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细胞Mcl-1、Survivin和XIAP mRNA的表达。结果杠柳苷可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杠柳苷作用后,细胞核内Stat3量降低,而细胞质中的量未见明显改变,细胞内Mcl-1、Survivin和XIAP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并呈时间依赖性。结论香加皮提取物杠柳苷通过抑制Stat3信号转导通路和Mcl-1、Survivin和XIAP mRNA的表达,进而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加皮杠柳苷 信号转导 转录活化因子 Star3 Western blot 流式细胞术 SMMC-7721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范晓杰 王心然 +5 位作者 岳萌 张勐 邓会岩 谷丽娜 桑梅香 刘月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TNBC组织(收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T...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TNBC组织(收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TNBC组织标本)中PD-L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关系,同时用CD34和D2-40标记血管和淋巴管后检测TNBC中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结果:PD-L1蛋白在TNBC肿瘤细胞及间质浸润淋巴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56.7%(68/120),PD-L1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及脉管癌栓形成相关(P<0.05);PD-L1高表达的TNBC淋巴结转移率高及脉管癌栓形成高,PD-L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r=0.500,P=0.02),PD-L1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r=0.662,P=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DL1蛋白表达阳性TNBC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PD-L1蛋白表达可作为TNBC整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L1在TNBC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与TNBC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TNBC的有效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逃逸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加皮抗肿瘤活性物质Age对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单保恩 段建萍 +5 位作者 张丽华 梁文杰 李巧霞 刘冀琴 张华 刘刚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 :研究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ge对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揭示Age抗肿瘤机制。方法 :使用对TNF敏感的L92 9细胞采用生物法测定了TNF含量 ,用ELISA法测定了IL 12的含量。用RT PCR法分析了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用同位素法分析了Age... 目的 :研究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ge对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揭示Age抗肿瘤机制。方法 :使用对TNF敏感的L92 9细胞采用生物法测定了TNF含量 ,用ELISA法测定了IL 12的含量。用RT PCR法分析了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用同位素法分析了Age对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结果 :Age与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后 ,单核细胞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明显增加 (P <0 0 1) ,而且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在单核细胞与LPS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e ,经培养后与单独加入LPS相比TNF α分泌的量显著增加 ,显示了Age对LPS的单核细胞刺激有相加作用。经Age处理后 ,单核细胞的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也明显增强。体内实验结果也显示 ,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一定的影响。荷瘤小鼠经口连续投入Age后 ,血清中和脾脏分离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TNF α和IL 12含量明显提高 ,单核细胞TNF α、IL 12mR NA表达也明显增强 (P <0 0 1) ,从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证明了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促进作用。结论 :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有效成分Age对单核细胞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通过促进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增强杀伤肿瘤或抵抗肿瘤发生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还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作用。该结果对五加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皮 抗肿瘤活性物质 Age 单核细胞 TNF-Α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促进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与成熟 被引量:8
14
作者 单保恩 潘晓明 +3 位作者 赵连梅 刘丽华 王欣荣 张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体外对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用GM-CSF、IL-4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第5天后将DCs分为...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体外对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用GM-CSF、IL-4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第5天后将DCs分为3组(ICA组、TNF-α组和阴性对照组)并作相应处理。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DCs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1a、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γ的水平,MTT法检测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ICA刺激后,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s呈现典型的成熟DCs形态学特征。ICA组DCs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上调(P<0.05),且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NF-α组(P<0.05)。ICA组DCs上清中IL-12、IFN-γ的水平及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对照组DCs明显增高(P<0.05),但与TNF-α组DCs无显著差异。结论:ICA可刺激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s的分化和成熟,增强DCs的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树突状细胞 脐血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鳖子醇提物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连梅 韩丽娜 +1 位作者 商晓辉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观察木鳖子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from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CMSEE)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和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CMSEE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瑞氏-吉姆萨... 目的:观察木鳖子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from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CMSEE)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和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CMSEE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B16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的变化,比色法检测CMSEE对B16细胞黑素生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RT-PCR法检测CMSEE对B16细胞中C-myc、P38和Ty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CMSEE(10~100mg/L)明显抑制B16细胞的增殖(P<0.05,P<0.01),呈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40mg/LCMSEE处理后,B16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分化形态,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黑素产生和酪氨酸酶活性增加(P<0.01),C-myc基因表达下调,P38和Tyr基因表达上调;100mg/LCMSEE处理后的B16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变化[凋亡率达(37.2±3.29)%],黑素生成减少(P<0.05),酪氨酸酶活性降低(P<0.01)。结论:CMSEE体外对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低剂量诱导分化和高剂量诱导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鳖子醇提物 黑素瘤 B16细胞 增殖抑制 分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和H3K27me3的表达对食管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飞 尹丹静 +4 位作者 黄卫娜 谷丽娜 吴云艳 刘世娜 桑梅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通过转染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过表达或者敲低载体,探讨EZH2和Lys27位点三甲基化组蛋白H3(histone H3 methylated Lys27,H3K27me3)对食管麟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细胞... 目的:通过转染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过表达或者敲低载体,探讨EZH2和Lys27位点三甲基化组蛋白H3(histone H3 methylated Lys27,H3K27me3)对食管麟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SCC细胞株KYSE30、KYSE170、TE1、Eca109中EZH2 mRNA水平,以及ESCC细胞过表达或者敲低EZH2对H3K27me3表达水平的影响。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过表达或者敲低EZH2后ESCC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ESCC细胞过表达及敲低EZH2对MMPs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食管癌Eca109及TE1细胞中EZH2和H3K27me3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KYSE30及KYSE170细胞(P<0.05)。过表达EZH2的食管癌KYSE30及KYSE170细胞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敲低EZH2后Eca109及TE1细胞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EZH2后,KYSE30及KYSE170细胞的穿膜数目明显增多[(281.33±4.10)、(241.67±4.04)vs(132.00±4.00)、(105.33±3.51)个,均P<0.05]、迁移距离明显增大[(63.6±1.2)、(62.5±2.5)vs(23.0±2.3)、(21.2±1.0)μm,P<0.05]。敲低EZH2后Eca109及TE1细胞的穿膜数目显著减少(均P<0.05),转染sh EZH2后Eca109及TE1细胞迁移的距离明显减小(均P<0.05)。结论:EZH2可增加靶基因启动子上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并增强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ste同源物增强子2 Lys27位点三甲基化组蛋白H3 食管鳞状细胞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成瘤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丽芳 刘丽华 +3 位作者 马毓梅 孟凡茹 单铁强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0-624,共5页
目的:研究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es compounde xtracted from cortex periplocae,TCCP)对荧光素酶(luciferase)标记的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Eca109-luc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Eca109-luc细胞经皮下接种裸鼠... 目的:研究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es compounde xtracted from cortex periplocae,TCCP)对荧光素酶(luciferase)标记的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Eca109-luc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Eca109-luc细胞经皮下接种裸鼠,构建Eca109-luc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TCPP治疗后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应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blotting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TCPP在体内能明显抑制裸鼠Eca109-luc移植瘤的生长,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少,抑瘤率为40.7%。TCPP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组织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肿瘤细胞坏死,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大豆油对照组(P<0.05),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TCCP在体内能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 食管肿瘤 ECA109细胞 SURVIVIN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军华 崔勇 +3 位作者 桑梅香 林晓萌 李中 张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EZH2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H2在65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EZH2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H2在65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EZH2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中EZH2的表达。EZH2 Sh RNA转染胃癌细胞株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结果胃癌组织中EZH2蛋白阳性率为63.07%,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ZH2蛋白阳性率为10%;胃癌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00 1)。胃癌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P<0.000 1)、肿瘤浸润深度(P<0.000 1)、淋巴结转移(P=0.001)及分期相关(P=0.001)。EZH2阳性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01)。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中EZH2蛋白高表达,Sh RNA介导的EZH2表达沉默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结论 EZH2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子,EZH2可明显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ZH2 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脾单个核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鸣 单保恩 +2 位作者 刘伟 艾军 刘丽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脾单个核细胞(MNC)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鉴定其细胞表面特征分子。以刀...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脾单个核细胞(MNC)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鉴定其细胞表面特征分子。以刀豆蛋白A(ConA)作为刺激原,用MTT法测定不同数量MSCs对脾MNC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MSCs对脾MNC分泌IL-2和IL-10水平的影响。用FCM分析MSCs对脾MNC细胞周期分布以及p27、cyclin E表达水平的影响。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MSCs对脾MNC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经不同数量的MSCs作用后,脾MNC增殖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而且MSCs比例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强(P<0.01)。经MSCs作用后,脾MNC分泌IL-2的水平明显降低,而分泌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这种作用随MSCs比例的增加而增强。在ConA刺激下,MSCs可以使脾MNC阻滞于G0/G1期,抑制其进入S期(P<0.01)。MSCs可使脾MNC表达p27的水平明显上升,cyclin E表达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MSCs共培养后,脾MNC对colon26和H22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单独培养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MSCs能够抑制脾MNC体外增殖,该作用可能与MSCs改变MNC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对MNC细胞周期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间充质干细胞 单个核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4与EMT相关因子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超 任静文 +2 位作者 梁迪 赵连梅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观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因子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干细胞因子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观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因子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干细胞因子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OCT4与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年手术切除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4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OCT4、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OCT4和EMT相关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OCT4、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12/40)、55%(22/40)和65%(26/40)。OCT4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Her-2的表达有关,E-钙黏着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波形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OC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E-钙黏着蛋白和mRN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与波形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而E-钙黏着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波形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呈负相关。OCT4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干细胞因子OCT4可能通过EMT促进浸润性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可能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 上皮间质转化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