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NKG2A、NKG2D检测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魏兰 杨超 刘运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2-856,共5页
背景与目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己发现多种NK细胞表面受体,根据功能可分为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二大类。抑制性受体NKG2... 背景与目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己发现多种NK细胞表面受体,根据功能可分为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二大类。抑制性受体NKG2A和活化性受体NKG2D对NK细胞的杀瘤功能发挥着相反的调节作用,在发生肿瘤的情况下,二者是如何表达以及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受体NKG2A与NKG2D的平衡状态,分析宿主NK细胞受体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7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样标本行NKG2A、NKG2D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NKG2A明显上调,NKG2D表达降低;CD3^+、CD4^+、CD56^+细胞百分比更低(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组及腋淋巴结转移数≥4枚组中,NKG2D表达更低(P<0.05)。Ⅲ+ⅣV期及C-erbB2高表达乳腺癌患者,NKG2A表达更高(P<0.05)。NKG2A、NKG2D表达率在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NKG2A、NKG2D的测定对于了解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估计病情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自然杀伤细胞 NKG2A NKG2D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 393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耿翠芝 吴祥德 +3 位作者 王小玲 王桂兰 杨会钗 林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1393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1393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1)ER和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01);2)ER(+)、PR(+)及PR(-)表达率和年龄分布无关(P>0.05),≤39岁年龄组ER(-)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3)绝经后ER(+)率高于绝经前患者(P<0.0001),PR(+)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001);4)组织病理学类型和ER、PR之间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5)无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转移者(P<0.0001),ER(-)、PR(-)表达率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者(P<0.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ER、PR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可作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依据,同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月平 丁妍 +3 位作者 岳萌 李芳 马力 耿翠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65例乳腺IMP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皮膜抗原(ep?it...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65例乳腺IMP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表达以确定微乳头成分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按微乳头比例≤10%、11%-30%、31%-50%、〉50%将患者分为4组,并同时检测ER、PR、HER-2的表达.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中行Log 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行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65例乳腺IMPC患者中单纯IMPC 12例,IMPC伴浸润性导管癌46例,IMPC伴其他浸润性癌7例.乳腺IMPC中微乳头比例≤10%组为7.69%(5/65)、11%-30%组为44.62%(29/65)、31%-50%组为26.15%(17/65)、〉50%组为21.54%(14/65),4组乳腺IMP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 ER、PR和HER-2在乳腺IMP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92%(50/65)、67.69%(44/65)和24.62%(16/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生存时间与淋巴结转移数,微乳头比例,脉管瘤栓,ER、PR、HER-2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数,微乳头比例,脉管瘤栓,ER、PR及HER-2的表达均与乳腺IMPC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AM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及其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运江 刘现义 +1 位作者 刘巍 单保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49-551,共3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中hMAMmRNA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生物学因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骨髓组织中hMAM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骨...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中hMAMmRNA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生物学因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骨髓组织中hMAM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骨髓组织hMAMmRNA表达阳性率37.3%。ER、PR阴性及弱阳性的患者骨髓hMAMmRNA表达率高(P<0.001,P<0.05);骨髓hMAMmRNA表达随Cath-D、VEGF蛋白表达增强而呈增高趋势(P<0.05,P<0.05)。乳腺癌患者骨髓hMAM阳性者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结论: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癌组织中某些生物学因子有一定相关性;骨髓hMAM阳性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机会高,微转移检测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髓微转移 人乳球蛋白 生物学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状况与ER PR VEGF及Cath-D等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运江 吴凤云 +1 位作者 刘巍 吴祥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组织CK19mRNA的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各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一步法)检测骨髓组织中CK19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C-erbB-2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组织CK19mRNA的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各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一步法)检测骨髓组织中CK19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C-erbB-2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组织CK19mRNA表达阳性率56.9%。骨髓CK19mRNA表达随乳腺癌组织中ER及PR蛋白表达增强而降低(P<0.05,P<0.01);随Cath-D、VEGF蛋白表达增强而呈增高趋势(P<0.005,P<0.05);但与C-erbB-2表达状况无关。结论: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癌组织中某些生物学因子表达有关;这些因子决定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髓微转移 CK19生物学因子 RT-PCR免疫组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分化、转移间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云涛 崔娜 +3 位作者 陈丽芬 李海平 范忠林 李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2005年3月至2005年4月手术切除的32例乳腺癌组织,以及同组病例距癌组织外缘5 cm外的癌旁乳腺组织,采用RT-PCR检测人...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2005年3月至2005年4月手术切除的32例乳腺癌组织,以及同组病例距癌组织外缘5 cm外的癌旁乳腺组织,采用RT-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32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DM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2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DM mRNA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以及与ER、PR、GerbB-2表达间的关系。结果: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呈ADM mRNA阳性表达。乳腺癌组织中ADM mRNA阳性表达率为75%(24/32),显著高于癌旁5 cm外乳腺组织(0%,0/32;P<0.01)。人乳腺癌组织ADM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ER、PR和C-erbB-2等临床病理指标无关,但与组织学分级(P<0.01)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ADM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其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化差或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肾上腺髓质素 组织学分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糜瘘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忠林 耿翠芝 +1 位作者 李云涛 孙玉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乳晕 乳糜瘘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 淋巴结 轻度 皮肤粘连 桔皮 肝胆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来源的DC诱导自体特异性CTL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运江 张建立 单保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能力。方法:以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贴壁细胞为DC,非贴壁细胞与IL-2共培养后诱导成为肿瘤区域引流淋巴结细...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能力。方法:以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贴壁细胞为DC,非贴壁细胞与IL-2共培养后诱导成为肿瘤区域引流淋巴结细胞(TDLNC),用自体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并和TDLNC共培养,以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结果:淋巴结细胞经体外培养后,贴壁细胞在DC诱导前,其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1a、CD83、CD86的百分比(%)分别为11.0±2.4、26.6±5.2和33.0±6.1,经与rhGM-CSF、rhIL-4共同培养,并经自体肿瘤冻融抗原加TNF-α诱导后3种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其百分比(%)分别为50.2±5.7、60.5±16.5和56.2±16.4(P<0.01)。TDLNC中CD3+和CD8+细胞含量(%)分别为73.9±2.2和32.8±3.2;经DC和肿瘤抗原诱导后,DC-Ag-TDLNC中的CD3+和CD8+细胞含量升高,其百分比(%)分别为82.7±2.8和62.5±2.5(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腋下引流淋巴结中的单个核细胞在rhGM-CSF和rhIL-4刺激活化和自体肿瘤抗原及TNF-α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典型的DC。成熟的DC具有较强的抗原提呈功能,可以促进TDLNC增殖、分化为抗原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 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BCAR1 p130Cas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路洪超 耿翠芝 +4 位作者 宋连柱 王荣茂 陈萌 杨瑞玲 周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BCAR1/p130Cas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ER阳性且经过规范化内分泌治疗和随访5年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67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BCAR1/p130Cas蛋白表达情况,回顾... 目的:探讨BCAR1/p130Cas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ER阳性且经过规范化内分泌治疗和随访5年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67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BCAR1/p130Cas蛋白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BCAR1/p130Cas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发生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的29例患者中,25例呈现BCAR1/p130Cas蛋白高表达,占86.2%,无复发转移的38例中,BCAR1/p130Cas蛋白高表达仅为21.1%,两组差异显著(χ^2=27.935,P=0.000);乳腺癌组织中BCAR1/p130Cas蛋白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r=0.270,P=0.027)、C—erbB-2蛋白高表达(r=0.492,P=0.000)以及绝经状况(χ^2=13.77.P=0.003)呈现正相关;与肿瘤大小(P=0.548)、病理类型(P=0.177)、淋巴结状况(P=0.720)、TNM分期(P=0.52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CAR1/p130Ca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显著相关,BCAR1/p130Cas蛋白的表达水平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所以BCAR1/p130Cas蛋白高表达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增加;BCAR1/p130CaS蛋白高表达与三苯氧胺治疗耐药密切相关;芳香化酶抑制剂是绝经后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最佳选择。BCAR1/p130Cas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无关。因此认为,BCAR1/p130Cas蛋白可以作为独立判定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数,为监测乳腺癌的转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指标,有助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BCAR1/p130cas蛋白 抗雌激素药物耐药 预后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翠芝 范忠林 +4 位作者 赵新明 魏兰秀 宋振川 王建方 张秀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在乳腺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术前肿瘤表面或活检腔周围皮内注射99mTc-DX,进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显像、体表定位;术中r-探测仪识别SLN,先行SLNB,...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在乳腺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术前肿瘤表面或活检腔周围皮内注射99mTc-DX,进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显像、体表定位;术中r-探测仪识别SLN,先行SLNB,再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对SLN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的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淋巴闪烁显像和r-探测器联合应用检测SLN准确率为96.9%,敏感度为90.9%,假阴性率为9.1%,假阳性率为0。结论:SLNB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能高灵敏度反应腋淋巴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临床研究 淋巴闪烁显像 r-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与他莫昔芬耐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涛 丁雅雯 +6 位作者 刘月平 王建新 陈砚凝 杨丽 王桂兰 王小玲 耿翠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39-1542,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与他莫昔芬耐药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绝经前女性原发性乳腺癌206例,按照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成:ER...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与他莫昔芬耐药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绝经前女性原发性乳腺癌206例,按照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成:ER+/PR+且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组(Tamoxifen group,T组),ER-PR-的非内分泌治疗组(Contol group,C组);T组及C组均按AIB-1及Her-2表达状态分为不同亚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别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时间。结果:术后随访30~84个月,中位时间65个月,58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5年DFS为71.84%(148/206);死亡36例,5年OS为82.52%(170/206)。随着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阳性及Her-2蛋白表达的增高,AIB-1蛋白呈现高表达(x^2=12.573,P=0.002;x^2=7.939,P=0.005;x^2=4.502,P=0.036);分层分析中,T组AIB-1及Her-2均高表达亚组的DFS和OS低于其他亚组,且有统计学差异(x^2=5.900,P=0.002;x^2=4.533,P=0.049);该亚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其他亚组患者(Log-rank检验,x^2=8.903,P=0.005;x^2=9.405,P=0.004)。结论:AIB-1蛋白高表达常常伴随着不良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AIB-1蛋白高表达、同时伴有Her-2高表达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治疗耐药,提示AIB-1的表达可以作为预测他莫昔芬耐药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B-1 HER-2 他莫昔芬 耐药 预后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肿瘤特异性CTLs对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超 单保恩 +1 位作者 刘运江 王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细胞诱导产生的肿瘤特异性CTLs在裸鼠体内对患者自身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裸鼠胸垫处种植人乳腺癌组织,建立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以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成为DC和...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细胞诱导产生的肿瘤特异性CTLs在裸鼠体内对患者自身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裸鼠胸垫处种植人乳腺癌组织,建立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以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成为DC和肿瘤特异性CTL(sCTL)、非特异性CTL(nCTL)和异体CTL(vCTL);将不同CTLs注射到荷瘤裸鼠的肿瘤周围,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人乳腺癌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成活率为100%。组织病理学证实移植瘤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对照组相比,荷瘤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在sCTL、nCTL和vCTL治疗组均明显减小(P<0.05),sCTL对自体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平均瘤体积(82.70±2.09)mm3],抑瘤率50.5%,明显高于nCTL组[(96.15±5.35)mm3,26.9%]和vCTL组[(96.93±4.51)mm3,25.7%],(P<0.01);不同CTL治疗组瘤组织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浸润。结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功率高,病理学证实与人乳腺癌特征相符,且有DC和大量特异性CTL浸润。自体特异性CTL对裸鼠体内自体乳腺癌移植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 裸鼠模型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治疗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超 刘运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9-991,共3页
关键词 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刘运江 李明 +3 位作者 王小玲 王永军 刘月平 史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L-8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因子及生物学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L-8、ER、PR、VEGF、MVD表达。结果:1)103例乳腺癌组织中IL-8(+)表达率为34%、(++)为35%、(+++)为10.7%,与正常及良...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L-8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因子及生物学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L-8、ER、PR、VEGF、MVD表达。结果:1)103例乳腺癌组织中IL-8(+)表达率为34%、(++)为35%、(+++)为10.7%,与正常及良性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2)IL-8表达水平与VEGF、MVD表达呈正相关(P=0);3)IL-8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4)IL-8与乳腺癌预后有关(P<0.05);5)IL-8与ER、PR、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IL-8的表达水平与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因素相关,IL-8高表达,预后差,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乳腺肿瘤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ss-1 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国忠 张志刚 +1 位作者 戴殿禄 刘运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二者在乳腺癌浸润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Kiss-1、MMP-9的表达状况。结果:Kiss-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与肿瘤临床分期增加... 目的:探讨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二者在乳腺癌浸润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Kiss-1、MMP-9的表达状况。结果:Kiss-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与肿瘤临床分期增加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升高,分期越晚,其表达率越高;淋巴结转移阳性者,MMP-9表达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Kiss-1可以抑制乳腺癌的浸润、转移;MMP-9则对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Kiss-1和MMP-9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KISS-1 MMP-9 浸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