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t-7靶向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1
作者 刘小莹 王妍心 +4 位作者 苏春波 刘昕 段艳浩 赵佳红 仇永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阐明let-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口腔角质细胞系(HOK)、OSCC组织以及OSCC细胞系(CAL-27、SCC-25、SCC-9)中let-7的表达。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 目的阐明let-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口腔角质细胞系(HOK)、OSCC组织以及OSCC细胞系(CAL-27、SCC-25、SCC-9)中let-7的表达。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et-7对SCC-2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let-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let-7在OSCC组织和OSCC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let-7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有效抑制SCC-2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let-7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期、淋巴转移和生存状态密切相关,let-7低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较低。结论let-7靶向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实现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LET-7 WNT/Β-CATENIN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00a/14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轴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姚曼曼 仇永乐 +4 位作者 刘铁军 路月亭 路华林 尚宏悦 董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目的 基于公共数据库探索微小RNA (miRNA) 200a/14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 (STAT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构建预后模型,探讨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仿生明胶外泌体颗粒递送miRNA200a/14... 目的 基于公共数据库探索微小RNA (miRNA) 200a/14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 (STAT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构建预后模型,探讨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仿生明胶外泌体颗粒递送miRNA200a/141进而调节STAT4,评估在OSCC的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核酸保护能力及抗癌作用。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OSCC相关miRNA及信使RNA表达测序数据,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评估miRNA200a/141与STAT4的表达水平和临床相关性。制备负载miRNA200a/141的仿生明胶外泌体纳米颗粒(GNP-EXO-miRNA200a/141),进行Transwell迁移、细胞划痕和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评估纳米颗粒对SCC25细胞的作用,并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对SCC25细胞中STAT4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NA200a/141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其靶标STAT4的表达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制备的GNP-EXO-miRNA200a/141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和稳定性。在细胞实验中,GNPEXO-miRNA200a/141显著抑制了SCC25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显著下调了STAT4的表达。结论 miRNA200a/141通过调节STAT4在OSCC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有望成为OSC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微小RNA 200a/14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 外泌体 明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PS1通过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内ROS/SHP-2/AMPK活性促进PD-L1丝氨酸磷酸化进而加速肿瘤凋亡
3
作者 张晋弘 刘昕 刘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69-2476,共8页
目的探讨PHPS1通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ROS/酪氨酸磷酸酶SHP-2/AMPK活性进而促进PD-L1丝氨酸磷酸化进而加速肿瘤凋亡的机制研究,分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于低氧环境下肿瘤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6~8周龄健康裸鼠16只,皮下移植... 目的探讨PHPS1通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ROS/酪氨酸磷酸酶SHP-2/AMPK活性进而促进PD-L1丝氨酸磷酸化进而加速肿瘤凋亡的机制研究,分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于低氧环境下肿瘤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6~8周龄健康裸鼠16只,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Control组和PHPS1组,8只/组,培育14 d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将其切片进行HE染色固定并拍照。将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9-22细胞系培养后分为Control组、PHPS1组、Control+Compound C组(Compound C为AMPK抑制剂)、PHPS1+Compound C组在1%低氧环境下培养,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细胞内SHP-2、AMPK、HIF-1α、PD-L1、caspase-8、caspase-3和BAX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裸鼠成瘤与血管新生实验结果显示PHPS1抑制了裸鼠体内肿瘤生长和血管新生(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PHPS1降低了SHP-2、HIF-1α、PD-L1、ERK2、STAT3和VEGF的表达,同时增加了AMPK的表达(P<0.05)。加入AMPK抑制剂后,PHPS1对HIF-1α和PD-L1的抑制作用减弱(P<0.05)。此外,PHPS1促进了caspase-3、caspase-8、PD-L1 S195磷酸化和Bax蛋白的表达,这些效应在加入AMPK抑制剂后也有所减弱(P<0.05)。HE染色结果表明PHPS1组肿瘤血管生成数量减少(P<0.01)。结论在缺氧环境下可以通过调节SHP-2/AMPK活性进而促进PD-L1丝氨酸磷酸化进而加速肿瘤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2 AMPK 口腔鳞状细胞癌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前后血清中差异蛋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健 张梅洁 +2 位作者 刘铁军 张杨杨 许彦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常见病,目前尚无确切疗法。文中主要探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OLP的血清中差异蛋白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确诊经化湿... 目的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常见病,目前尚无确切疗法。文中主要探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OLP的血清中差异蛋白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确诊经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的30例OLP患者。抽取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离心获取血清并提取总蛋白。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鉴定与OLP相关的差异蛋白,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结果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OLP前、后的血清中存在结合珠蛋白、人抗凝血酶Ⅲ、补体成分C1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4种差异蛋白。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表达水平(159.704±24.228)较治疗前(103.086±27.536)升高,人抗凝血酶Ⅲ表达水平(98.00±28.04)较治疗前(150.00±54.0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OLP前、后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人抗凝血酶Ⅲ、补体成分C1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对OLP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化湿行瘀清热方剂 血清蛋白 2-D DIGE 质谱技术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素欣 陈彦平 +5 位作者 刘哲敏 段玉芹 陈中 郭兰涛 郑晶 李天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943-1945,共3页
目的:研究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探讨其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制定的相应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对3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手术配合I^(125)粒子植... 目的:研究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探讨其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制定的相应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对3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手术配合I^(125)粒子植入治疗或单纯粒子植入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2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23例手术配合粒子植入者局部未见明显新生肿物,15例单纯粒子植入病例均见病灶不同程度缩小,不适症状有所减轻。除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1例患者咽部不适1周后缓解,余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粒子植入后副反应。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为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放射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A IL-6和树突状细胞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素欣 尹克 +4 位作者 段玉芹 陈彦平 郭兰涛 李天客 陈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和相互作用。方法:选取60例原发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志愿者唾液为正常对... 目的:探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和相互作用。方法:选取60例原发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志愿者唾液为正常对照,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的SIgA、IL-6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组织中CD1a、CD83、CD80及CD86的表达情况。经病理证实的20例良性肿瘤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结果:口腔癌患者唾液SIg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993,P<0.05)。CD1a、CD83、CD80、CD8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织(P<0.05)。CD80、CD86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唾液SIgA和IL-6含量可以作为口腔癌的辅助诊断指标,IL-6的升高可能是导致SIgA减少的原因之一。口腔癌组织中DC存在免疫缺陷,对DC表面CD80、CD86的检测有助于评判预后。IL-6可能通过抑制SIgA的生成,导致DC免疫耐受,无法激活有效免疫应答,从而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口腔扁平苔藓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铁军 赵双玲 +1 位作者 刘健 许彦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薄层色谱(TLC)方法鉴定化湿行瘀清热方剂中黄柏和赤芍的可行性,并观察该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疗效。方法:采用TLC对化湿行瘀清热方剂中的黄柏和赤芍进行定性鉴别,30例OLP患者口服化湿行瘀清热方剂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薄层色谱(TLC)方法鉴定化湿行瘀清热方剂中黄柏和赤芍的可行性,并观察该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疗效。方法:采用TLC对化湿行瘀清热方剂中的黄柏和赤芍进行定性鉴别,30例OLP患者口服化湿行瘀清热方剂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唾液中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观察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薄层色谱鉴别可检出样品中各相应的薄层斑点。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血清及唾液中IL-6、VEGF、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TLC可准确鉴别制剂中的黄柏和赤芍。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其机制与调节血清和唾液中IL-6、VEGF以及sICAM-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湿行瘀清热方剂 口腔扁平苔藓 质量控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口腔扁平苔藓唾液差异蛋白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铁军 李昆珊 +4 位作者 刘健 仇永乐 吴景景 安欣 许彦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目的: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 DIGE)和质谱技术筛选、鉴定与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唾液有关的差异蛋白。方法:收集3例OLP患者及3例健康人唾液,提取唾液总蛋白采用2-D DIGE技术分离蛋白质,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应用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 目的: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 DIGE)和质谱技术筛选、鉴定与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唾液有关的差异蛋白。方法:收集3例OLP患者及3例健康人唾液,提取唾液总蛋白采用2-D DIGE技术分离蛋白质,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应用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各样品条带清晰,无明显蛋白质丢失,经2-D DIGE分离蛋白质后,蛋白质点重复性较好。OLP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唾液差异蛋白质点数平均为(317±71)个,用质谱技术鉴定了重复性较好的4个差异蛋白质点(分泌型IgAl、锌α-2-糖蛋白、唾液淀粉酶、血清白蛋白)在OLP患者唾液中表达量均上调。结论:分泌型IgAl、锌α-2-糖蛋白、唾液淀粉酶、血清白蛋白在OLP患者唾液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OL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OLP) 唾液 蛋白质组学 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 DIGE) 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差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铁军 张杨杨 +2 位作者 刘健 张梅洁 许彦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231-2235,共5页
目的:筛选鉴定口腔扁平苔藓(OLP)治疗前后唾液中的差异蛋白,探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差异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的唾液,提取唾液总蛋白,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质谱... 目的:筛选鉴定口腔扁平苔藓(OLP)治疗前后唾液中的差异蛋白,探讨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差异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的唾液,提取唾液总蛋白,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鉴定差异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鉴定出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6种差异蛋白:分泌型IgA、血清白蛋白、IgM、唾液淀粉酶、碳酸酐酶6、锌α2糖蛋白。OLP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唾液中IgA表达量升高,血清白蛋白、IgM、碳酸酐酶6和锌α2糖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P患者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前后唾液中存在差异蛋白,并可能在OL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唾液 蛋白质组学 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消毒剂应用于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凤英 杨凯成 +3 位作者 赵建广 刘珊珊 段艳浩 陈彦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5-64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中药消毒剂对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效果及材料精确度影响,探讨中药消毒剂应用于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以ADA(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标准模具制成的口腔印模200个,依据印模材料不同分为100个加成型,1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中药消毒剂对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效果及材料精确度影响,探讨中药消毒剂应用于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以ADA(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标准模具制成的口腔印模200个,依据印模材料不同分为100个加成型,100个缩合型,每种印模根据使用消毒剂情况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体积分数分别为10、5、2.5%),戊二醛组(2%)),各组根据试验菌株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组,计算抑菌率,测量各组印模浸泡前后尺寸稳定性及表面粗糙度。结果:不同印模材料加成型或缩合型在浸泡前后各组尺寸变化及粗糙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率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戊二醛组>低剂量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毒剂浸泡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不影响印模精确度,不同浓度中药消毒剂均可用于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可优先考虑采用5%中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消毒剂 口腔硅橡胶印模 消毒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microRNA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凯成 杨蕾 +5 位作者 赵建广 罗风玉 陈彦平 崔子峰 陈赫 满莎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外周血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探讨其与临床参数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利用qRT-PCR技术检测OSCC外周血中miRNA的变化,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并分析miRNA与OSCC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总共检...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外周血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探讨其与临床参数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利用qRT-PCR技术检测OSCC外周血中miRNA的变化,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并分析miRNA与OSCC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总共检测84种miRNA,其中OSCC患者外周血中上调大于2倍的miRNA有8个;下调小于0.5倍的有18个。其中miR-222-3p和miR-423-5p在外周血的表达与p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iR-222-3p高表达和miR-423-5p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期均较短(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iR-222-3p高表达可作为OSC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iR-222-3p和miR-423-5p在OSCC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差异表达,并有望成为OSCC早期诊断和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miR-222-3p miR-423-5p 生物标志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彦平 赵建广 +2 位作者 刘凤英 杨会钗 刘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4-726,共3页
对1例口腔颌面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本病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报道很少见,病理学检查诊断非常重要。单纯局部广泛切除不能根治,应采取综合治疗,术后需长期随访。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手术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洛铂化疗对口腔鳞癌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彦平 史健 +5 位作者 杨会钗 王小玲 王永军 刘爽 刘江 鲁壮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3-897,共5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在洛铂术前化疗后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未行化疗为对照组,术前化疗者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口腔癌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及其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HE...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在洛铂术前化疗后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未行化疗为对照组,术前化疗者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口腔癌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及其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HE染色法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2组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TEN蛋白全部表达,阳性率为100%;对照组中,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6.7%,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在高、低分化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其临床肿瘤大小之间相关(P<0.05)。实验组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TEN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术前洛铂化疗可提高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化疗 口腔鳞癌 抑癌基因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玉芹 程立军 +3 位作者 郭兰涛 张素欣 陈彦平 陈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形态、表型,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15例口腔癌患者(实验组)及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获取成熟树突状细...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形态、表型,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15例口腔癌患者(实验组)及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7d后,2组均诱导出典型形态和表型的树突状细胞,实验组CD83、CD1a的表达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CD86、CD80、HLA-DR表达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经细胞因子诱导培养,能扩增出较大量高纯度并保持功能活性的成熟DC,为进一步开展以DC为基础的生物治疗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Dickkopf-3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素欣 张鑫 +4 位作者 陈中 李天客 包阳 郑晶 张雨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索Dickkopf-3(DKK-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口腔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PT-PCR及MSP-PCR法检测DKK-3在51例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SPSS13.0统计分析DKK-3与临床病理... 目的:探索Dickkopf-3(DKK-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口腔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PT-PCR及MSP-PCR法检测DKK-3在51例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SPSS13.0统计分析DKK-3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DKK-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12.580,P<0.05)。DKK-3启动子区在口腔鳞癌中的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χ2=19.273,P<0.05)。发生甲基化的口腔鳞癌DKK-3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2.817,P<0.05)。结论:DKK-3表达下调及其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状态是口腔鳞癌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DKK-3转录沉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DKK-3基因 WNT信号通路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eIF4E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晋弘 张玲玲 +1 位作者 刘月平 刘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OSCC新鲜组织及112例石蜡包埋组织与30例癌旁正常黏膜...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OSCC新鲜组织及112例石蜡包埋组织与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IF4E的表达,分析eIF4E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表明eIF4E mRNA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口腔黏膜(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eIF4E蛋白在OSCC中高于正常黏膜(P<0.05);多重比较显示,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病例中eIF4E的表达较高(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eIF4E蛋白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41.0%(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IF4E蛋白高表达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结论:eIF4E的高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EIF4E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WESTERNBLOT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和PCNA在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彦平 杨凯成 +2 位作者 梁玉林 杨会钗 王小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口腔鳞癌中(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口腔鳞状...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口腔鳞癌中(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黏膜(距瘤缘2 cm)和切缘正常黏膜(距瘤缘≥5 cm,镜下未见癌浸润)标本中PPARγ和PCNA的表达。结果 PPARγ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高于癌旁组织(26.0%,13/50)和正常黏膜组织(2.0%,1/50)(P<0.05);PCNA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0%(36/50),高于癌旁组织(26.0%,13/50)和正常黏膜组织(4.0%,2/50)(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PPARγ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为(396.56±33.3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33.36±15.93)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89.28±13.80)(P<0.05)。PCNA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为(543.11±41.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56.97±23.86)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9.40±40.07)(P<0.05)。PPARγ和PC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PARγ,r分别为0.497、0.392,P<0.05;PCNA,r分别为0.324、0.561,P<0.05),且二者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PPARγ和PCNA的表达均升高,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含量的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汝东 常世民 +2 位作者 段玉芹 张方明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 (HA)的含量 ,探讨HA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4 4例 ,健康人 2 4例。肿瘤患者于手术前或化疗开始前采血 ,其中...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 (HA)的含量 ,探讨HA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4 4例 ,健康人 2 4例。肿瘤患者于手术前或化疗开始前采血 ,其中 2 0例患者于手术后或化疗结束后再次采血 ;2 4例健康人于常规体检时采血。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所有标本血清中的HA浓度。结果 治疗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5 ) ,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5 ) ,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HA含量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和健康人 (P <0 0 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A含量低于治疗前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HA含量测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血清中HA的含量变化可作为肿瘤分期和判断肿瘤预后的参考 ,但不能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透明质酸 放射免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口腔鳞癌中的定量分析及平阳霉素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中 张雨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及平阳霉素化疗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44例,分化疗组22例,未化疗组2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8例3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及平阳霉素化疗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44例,分化疗组22例,未化疗组2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8例3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间接法标记法,以荧光指数(FI)代表Survivin在口腔鳞细胞癌中的定量表达。对3组FI值行t检验。结果Survivin在正常黏膜组FI值为1.0±0.05,平阳霉素化疗组FI值为1.2±0.14,未化疗FI值为1.4±0.06。各组之间FI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urviv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平阳霉素化疗使其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 凋亡抑制基因 流式细胞术 蛋白定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织中microRNAs的差异表达谱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健 李天翠 +3 位作者 吴景景 姚曼曼 许彦枝 李京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8-772,共5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和正常人口腔黏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s),探讨miRNAs在OL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例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的OLP患者病变组织(P组)和3例...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和正常人口腔黏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s),探讨miRNAs在OL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例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的OLP患者病变组织(P组)和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N组),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最显著的6个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应用DESeq软件,筛选出两组间差异表达的miRNAs共61个(|log2FoldChange|>1,P<0.05),其中表达上调的23个,下调的38个。选择上调(miR-449c-5p、miR-663b和miR-196a-5p)和下调(miR-133b、miR-1-3p和miR-133a-3p)最显著的miRNA各3个进行靶基因预测,GO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膜区域,可能参与了细胞迁移、分化、代谢和分泌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显著富集在MAPK、Rap1、NF-κB、Ras等信号通路上。结论:OLP和正常口腔黏膜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这些miRNA可通过SEMA3F、HECW1、POLDIP等靶基因作用于MAPK、NF-κB、Rap1等通路,参与OL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高通量测序 微小RNA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