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病理学新技术的进展和争议
1
作者 张钰佳 马力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0,共8页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HER2-low)与HER2超低表达(HER2-ultra low)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随着HER2表达状态分类的细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作为传统HER2检测手段的检验效能受到挑战,HER2-low存在判读一致性较差的问题,判读结果存在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并受空白切片保存时间影响,寻找可提高IHC检验效能和判读准确度的辅助方法以及合理可及的新型HER2检测方式是当前重要的探索方向。在此背景下,HER2-low由于不具有明显稳定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以及缺乏特殊的治疗获益和预后相关性,目前尚不适宜被视作独立的分子分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多种乳腺癌致病相关基因被确定,相应药物的研发应用使基因诊断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决策权重提升。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简称PAM通路)抑制剂在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潜力,临床对于PIK3CA/AKT1/PTEN基因检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初检时间前移成为趋势;检测样本首选肿瘤组织样本,可使用血浆样本作为必要补充,原发肿瘤或复发肿瘤样本检测效力相似,均可酌情选择。BRCA突变是乳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多部指南对于BRCA突变检测的目标人群推荐情况存在细节差异,但总体原则均为根据患者确诊年龄、相关家族史及既往治疗反应选择BRCA突变风险较高和可能从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本文汇总国内外乳腺病理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争议,着重介绍HER2-low与HER2-ultra low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及当前检测存在的不足、PAM通路异常乳腺癌的诊疗进展以及BRCA基因突变的检测目标人群选择,拟为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并从临床医师角度探讨乳腺病理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病理学 新技术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BR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新技术的进展和争议
2
作者 张钰佳 马力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9-345,共7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精准治疗理念的深化,使乳腺癌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新技术、新观点的产生同时带来了诸多争议。随着降阶梯理念的普及,对特定患者人群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entinel...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精准治疗理念的深化,使乳腺癌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新技术、新观点的产生同时带来了诸多争议。随着降阶梯理念的普及,对特定患者人群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治疗趋势。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1~2枚阳性且临床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可安全豁免ALND。初始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reatment,NAT)后经SLNB证实SLN转阴可安全免除ALND。双示踪法和靶向腋窝淋巴结切除术(targeted axillary dissection,TAD)作为目前NAT后患者接受SLNB常用的腋窝手术分期技术被认为肿瘤安全性一致。预防性乳房切除术是高危女性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重要干预手段,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对侧预防性乳房切除术(contralateral prophylactic mastectomy,CPM)能够降低对侧乳腺癌(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CBC)发生率但未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提升评估手段的可及性和建立精准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成为临床医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乳腺外科技术的发展总体呈现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和损伤控制的特征,力求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实现外科手术的安全降阶梯。本文对近期乳腺外科技术进展与相关争议进行汇总和探讨,以期为优化乳腺癌外科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预防性乳房切除术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间质比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张玲玲 张勐 +3 位作者 李赛男 蔡丽静 韩丹丹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4-1161,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strom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sTILs)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516例术前穿刺确诊为HER2阴性乳腺...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strom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sTILs)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516例术前穿刺确诊为HER2阴性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均接受NAT后进行根治性手术。评估常规HE切片中TSR和sTILs的状态,术后标本进行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分级、Miller-Payne(MP)分级、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评估。采用Pearsonχ^(2)和趋势χ^(2)检验观察TSR、sTILs、TSR联合s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TSR、sTILs、TSR联合sTILs与pCR率的关系。结果516例乳腺癌中高TSR(间质占比≤50%)者278例(53.9%),低TSR(间质占比>50%)者238例(46.1%)。NAT前高TSR组和高sTILs组的肿瘤与较高的MP分级、较低的RCB分级显著相关,pCR率高(P<0.05)。术前活检高TSR患者pCR的概率比低TSR患者高2.163倍(OR:2.163,95%CI:1.201~3.898,P=0.010)。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阴性组、高TSR对NAT后患者pCR率的OR值为2.999(95%CI:1.216~7.396,P=0.017)。高TSR、高sTILs组患者NAT后pCR率是低TSR、低sTILs患者的4.052倍(OR:4.052,95%CI:1.900~8.6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活检中较高的TSR和sTILs状态与NAT后较高的MP分级和较低的RCB分级、较高的pCR率相关,术前联合评估两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肿瘤间质比 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 RCB分级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精准诊疗模式下的病理检测热点和挑战
4
作者 赵萌 李云涛 +3 位作者 耿翠芝 步宏 杨文涛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7-900,共4页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与WHO GLOBOCAN的最新报告,截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女性乳腺癌新增病例已超过200万,标准化发病率攀升至每十万名女性中46.3例。2022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与WHO GLOBOCAN的最新报告,截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女性乳腺癌新增病例已超过200万,标准化发病率攀升至每十万名女性中46.3例。2022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乳腺癌已跃居中国女性癌症发病率的榜首,年新发病例约30.6万例^([1]),凸显了其作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rop-2 BRCA基因检测 PD-L1 新辅助治疗 切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S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晨浩 刘月平 +5 位作者 李春晓 崔国忠 黄徐晨 张乙 张国宇 耿翠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53-1560,共8页
目的观察GLIS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GLIS3的表达水平;根据DN... 目的观察GLIS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GLIS3的表达水平;根据DNA芯片数据,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GLIS3的表达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就诊并经病理确诊为TNBC的患者125例。纳入组织标本完好、病历资料完备以及随访资料完全的53例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GLIS3在TNBC以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LIS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周期、肿瘤大小、临床阶段、组织学评级、病理种类、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TP53、Ki-67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联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GLIS3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GSE76275数据库解析结果发现,GLIS3在TNBC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癌旁乳腺组织比较,TNBC组织中GLIS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在肿瘤分期较高、体积较大的患者中GLIS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Cox回归模型的单因素分析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与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GLIS3的表达量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与TNM分期相关(P<0.05)。GLIS3高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GLIS3低表达的患者(P<0.05),而总生存期与GLIS3低表达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LIS3蛋白在TNBC组织中高表达,肿瘤大小和TNM分期与GLIS3的高表达有关,GLIS3蛋白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无病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GLIS3 生存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中AR、SOX10、EGFR和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杰 李诗 +1 位作者 李芳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AR、SOX10、EGFR及PD-L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57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BC中AR、SOX10、EGFR及PD-L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57例T... 目的探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AR、SOX10、EGFR及PD-L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57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BC中AR、SOX10、EGFR及PD-L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57例TNBC中AR、SOX10和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16.0%、63.6%和74.7%,AR阳性患者肿瘤直径较小且不易发生转移(P均<0.005),SOX10与EGFR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组织学类型、分级相关(P均<0.005)。PD-L1阳性率为37.9%,PD-L1表达与肿瘤大小和Ki-67增殖指数相关(P均<0.005),且阳性者多不表达AR,多伴SOX10和EGFR阳性。PD-L1阴性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比阳性者长,AR和SOX10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相关。结论TNBC中AR通常阴性,SOX10和EGFR阳性,PD-L1表达与AR、SOX10、EGFR相关,PD-L1、AR和SOX10的表达和TNBC的PFS相关,有望成为治疗TNBC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型 AR SOX10 EGFR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焦俊琴 谢艳丽 王建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A、B、C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开始按统一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功能锻炼。术后第1、3、6个月末采用日本骨科协...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A、B、C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开始按统一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功能锻炼。术后第1、3、6个月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肩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术后第1个月末,A组与B组JOA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术后第3个月末A组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第6个月末3组间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康复训练开始时间越早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肩关节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超 张彦收 +3 位作者 张庚 杜凯邺 李静平 刘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4-809,共6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青蒿琥酯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值。根据IC50值选择后续实验的青蒿琥酯浓度(0、25、50、100μg/ml),0μg/ml青蒿琥酯组作...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青蒿琥酯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值。根据IC50值选择后续实验的青蒿琥酯浓度(0、25、50、100μg/ml),0μg/ml青蒿琥酯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不同浓度(0、25、50、100μg/ml)的青蒿琥酯干预MDA-MB-231细胞24 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线粒体膜电位;0、25μg/ml青蒿琥酯干预MDA-MB-231细胞24 h,利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青蒿琥酯对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对MDA-MB-231细胞的IC50为54.24μg/ml。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干预MDA-MB-231细胞24 h,MDA-MB-23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琥酯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琥酯组细胞迁移能力低于对照组;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琥酯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结论青蒿琥酯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抑制其侵袭及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琥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PARP-1对乳腺癌细胞MCF-7顺铂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金霞 马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8-224,共7页
目的:探究沉默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对乳腺癌细胞MCF-7顺铂耐药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相应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PARP-1的表达情况。采用转染PARP-1小干扰... 目的:探究沉默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对乳腺癌细胞MCF-7顺铂耐药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相应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PARP-1的表达情况。采用转染PARP-1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沉默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PARP-1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RP-1、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的蛋白水平。结果: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PA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亲本细胞株(P<0.05);并且在亲本细胞株MCF-7中加入顺铂刺激后,PAR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沉默PARP-1可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DP的凋亡,增强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还可下调Bcl-2/Bax和p-ERK的蛋白水平,同时上调cleaved caspase-3及Cyto-C的蛋白水平。而应用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后,PARP-1沉默组的细胞活力进一步降低。结论:沉默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DP中PARP-1的表达可恢复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促进细胞经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ERK的磷酸化,进而阻断该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乳腺癌 顺铂 耐药性 细胞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3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静平 任晓菲 +5 位作者 刘北辰 曹淼 任曙光 赵小涵 刘运江 张香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66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FOXP3的表...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66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FOXP3的表达情况,分析FOXP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FOXP3表达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采用qRT-PCR检测5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53、MDA-MB-474、BR-3和MCF-7)中FOXP3mRN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FOXP3表达量最高的MCF-7细胞系进行基因沉默。设置si-FOXP3转染组(转染si-FOXP3)、si-NC转染组(转染si-NC)与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FOXP3蛋白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细胞核FOXP3阳性表达率为40.9%(27/66),且在无淋巴结转移、Ki-67低表达、Luminal A型及TNM分期Ⅰ期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细胞质FOXP3阳性表达率为54.6%(36/6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细胞核FOXP3阳性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96.30%(26/27)vs.82.05%(32/39),P=0.042],而细胞质FOXP3阳性组与阴性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9%(32/36)vs.86.67%(26/30),P=0.71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CF-7细胞系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沉默FOXP3后,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FOXP3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的预后意义与表达部位相关,细胞核FOXP3的表达可提高总生存率,但细胞质FOXP3的意义尚不明确。FOXP3在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发挥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癌作用,可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FOXP3 预后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CD55^(hig)亚群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超 崔志超 +1 位作者 刘运江 王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确定MCF-7细胞系侧群(SP)部分的CD55高表达(CD55hig)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加入核酸染料Hoechst33342和Verapami,用流式细胞术(FCM)分离SP亚群和MP亚群细胞,以CD55mAb分别标记,测定侧群(SP)和主... 目的:确定MCF-7细胞系侧群(SP)部分的CD55高表达(CD55hig)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加入核酸染料Hoechst33342和Verapami,用流式细胞术(FCM)分离SP亚群和MP亚群细胞,以CD55mAb分别标记,测定侧群(SP)和主群(MP)细胞的CD55平均荧光强度值,再以CD55 mAb标记未分选MCF-7细胞,测定CD55hig细胞所占比例,并分选收集CD55hig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贴壁率、克隆形成及细胞周期分布以及裸鼠体内种植等生物学特性。结果:SP细胞CD55的平均荧光强度值为100.85±4.57,MP细胞CD55的平均荧光值为50.51±4.75;MCF-7细胞中CD55hig细胞比例为2.12%;24 h内CD55hig细胞细胞贴壁率低于CD55low细胞,接种24 h后,两者贴壁率无明显差异(P>0.05);接种培养12 h后,CD55hig细胞多为球形呈悬浮状态;CD55hig细胞都具有克隆形成能力,CD55hig细胞在培养1周后克隆形成率为(20.04±1.07)%,低于CD55low细胞(27.14±1.07)%(P<0.01);CD55hig细胞中G0/G1静止期细胞占(85.4±3.37)%,高于CD55low细胞(58.6±2.55)%及MCF-7细胞(70.73±4.21)%,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所有裸鼠种植CD55hig细胞后均成瘤,移植瘤病理检验具有恶性肿瘤细胞的特性。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中存在少量的CD55hig细胞,CD55hig细胞大多数处于静止期、不贴壁呈悬浮状态和克隆遗传性,CD55hig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CD55hig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和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力 刘月平 +2 位作者 耿翠芝 王小玲 张祥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RhoA和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用2008年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8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RhoA和Ez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 目的:探讨RhoA和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用2008年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8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RhoA和Ez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hoA的阳性表达率为60.47%,显著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的20%(P<0.05);Ezrin的强阳性表达率为65.12%,显著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hoA的阳性表达和Ezrin的强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hoA的阳性表达和Ezrin的强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表达RhoA和Ezrin,并在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RHOA EZR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摇 马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135-1138,共4页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降期带来可能,使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不可保乳变为可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极大降低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降期带来可能,使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不可保乳变为可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极大降低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率。目前,由于检出率较低而假阴性率较高,NAC后乳腺癌患者能否采用SLNB方法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仍有争议。本文将针对NAC后解决SLNB检出率低和假阴性率高的方法以及处理腋窝淋巴结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前 哨淋巴结活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ER弱阳性乳腺癌状态的机器学习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梓航 牛淑瑶 +5 位作者 沈荣波 贾占莉 商久妍 王新乐 张硕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2-787,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ER弱阳性乳腺癌的状态。方法收集710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其中139例ER阴性(<1%)和311例ER阳性(>10%)乳腺癌作为训练队列,260例ER弱阳性(1%~10%)乳腺癌作为测试队列。深度学习分割模型(LinkNet)用于... 目的探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ER弱阳性乳腺癌的状态。方法收集710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其中139例ER阴性(<1%)和311例ER阳性(>10%)乳腺癌作为训练队列,260例ER弱阳性(1%~10%)乳腺癌作为测试队列。深度学习分割模型(LinkNet)用于分割并提取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基于朴素贝叶斯机器学习算法,利用从训练队列中提取的12个临床病理特征和14个形态特征开发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利用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反映预测模型的性能。利用预测模型对测试队列进行ER状态预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ESR1 mRNA的表达水平和预后。结果ER阴性与ER阳性乳腺癌在组织学类型(P=0.01)、淋巴结转移(P=0.02)、组织学分级(P<0.001)、PR(P<0.001)、HER2(P<0.001)和Ki-67(P<0.001)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基于朴素贝叶斯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5倍交叉验证显示,在训练队列中预测模型对ER状态的预测性能优异(AUC=0.91±0.03)。ER状态预测结果显示,260例ER弱阳性乳腺癌中206例(79.23%)被划分为阴性组,54例(20.77%)被划分为阳性组。与ER阳性组相比,ER阴性组组织学分级更高、Ki-67高表达、ESR1 mRNA表达水平低,内分泌治疗获益更少,患者预后更差。结论机器学习模型能够较为精准地对乳腺癌ER表达状态进行预测,为进一步明确ER弱阳性乳腺癌的状态提供了新视角,协助临床医师做出更为精准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R弱阳性 机器学习 朴素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争议与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乙 耿翠芝(综述) 徐兵河(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68-972,共5页
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既包括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包括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浸润性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此类肿瘤的定义、诊断标准等方面经历了反复的变化。由于对其缺乏严格的定义,此类肿瘤的名称较为... 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既包括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包括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浸润性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此类肿瘤的定义、诊断标准等方面经历了反复的变化。由于对其缺乏严格的定义,此类肿瘤的名称较为混乱,诊断名词应用存在争议。世界卫生组织(WHO)第5版提出了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标准。本文从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命名沿革与定义、分类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标志物、分子遗传学变化、临床特征、临床治疗和预后以及目前仍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鉴于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仍有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国内同仁制定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诊断术语的使用规范,在对临床上比较罕见的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针对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浸润性乳腺癌开展多中心、分层规范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争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曲妥珠单抗所致间质性肺病全程管理策略
16
作者 张剑 韩茜 +12 位作者 徐菲 甘露 陈占红 马力 王浩 刘洁琼 吴小红 蔡莉 赵兵 吕铮 黎莉 倪苏婕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7-1079,共13页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已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乳腺癌、胃癌、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等领域的临床试验中证实了显著疗效,其安全性总体可控、可耐受,但其也会导致...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已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乳腺癌、胃癌、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等领域的临床试验中证实了显著疗效,其安全性总体可控、可耐受,但其也会导致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ILD病因多样,不同抗肿瘤药物所致ILD发生率不等,症状表现各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T-DXd相关ILD多为1~2级,实施规范化的临床管理措施可降低ILD严重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实现T-DXd临床获益最大化。本文对ILD的流行病学、病因、高危因素以及药物所致ILD的可能机制进行总结,并重点介绍T-DXd所致ILD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经规范化临床管理后的ILD发生情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T-DXd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规范化临床管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临床管理策略上,本文结合临床研究方案管理标准及国内外真实世界管理经验,从患者筛查、患者教育、ILD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T-DXd所致ILD全程管理策略进行综述。在接受T-DXd治疗前,患者筛查有助于识别高危ILD风险患者,高危患者应谨慎使用T-DXd。而良好的患者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促使其及时报告疑似症状,有助于ILD的早期识别。在T-DXd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ILD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并通过定期的影像学监测和多学科团队合作尽可能早期诊断ILD,将严重ILD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在出现疑似症状或影像学表现时,必须立即中断T-DXd治疗,在考虑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病因。确诊ILD后,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分级决策T-DXd后续剂量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案。此外,本文结合国内外临床经验针对T-DXd所致ILD患者是否可进行T-DXd再治疗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1级ILD患者可在特定情况下再次接受T-DXd治疗。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T-DXd所致ILD的流行病学、发生及发展特点、临床试验推荐管理策略以及国内外真实世界管理措施,结合临床专家经验对T-DXd所致ILD的全程管理策略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T-DXd所致ILD的认知水平,为T-DXd所致ILD的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和妥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德曲妥珠单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7
作者 武中林 刘玉芝 +2 位作者 王建新 吴勇超 李顺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6-358,363,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SA,分析DSA表现。结果 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51例(38.9%),其中CVPAS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43例(84.3%,43/51),CVPAS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5例(9.8%,5/51),CVPAS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3例(5.9%,3/51)。DSA可见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线样、柱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影包裹体内导管,被包裹的导管管径明显增粗,造影剂可向上反流进入腔静脉、CVPAS植入侧皮下软组织或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内。结论纤维蛋白鞘形成是造成CVPAS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SA可有效评估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体内导管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彦收 刘磊 +2 位作者 耿翠芝 宋振川 刘运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导管断裂及其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单中心878例IVAP植入患者中发生导管断裂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导管断裂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截至2016年11月31日,经颈内静脉植入...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导管断裂及其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单中心878例IVAP植入患者中发生导管断裂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导管断裂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截至2016年11月31日,经颈内静脉植入IVAP术后导管断裂发生率为0.8%(7/878);断裂时间为术后855~1 412 d,平均1 133 d;断裂部位为导管进入颈内静脉交界处、导管与底座接头处和皮下隧道部位。结论导管断裂是IVAP植入后长期使用过程中严重并发症之一。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加强维护和护理宣教、适时取出等措施,有助于降低IVAP导管断裂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并发症 导管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功能障碍DSA造影表现 被引量:11
19
作者 武中林 刘亮 +4 位作者 李杰 杨超 赵阳 魏盼盼 李智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4-1296,共3页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导管功能障碍[1-6],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提前摘除静脉港[5-6],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而且延误治疗。因此及时、正确地发现并处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少...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导管功能障碍[1-6],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提前摘除静脉港[5-6],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而且延误治疗。因此及时、正确地发现并处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少见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的报道,现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及DSA造影表现作简要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功能障碍 DSA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疗药物和特异性细胞对MCF-7细胞系中CD55^(high)亚群杀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超 崔志超 +2 位作者 郭庆军 刘运江 王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乳腺癌MCF-7细胞CD55high亚群的杀伤效果。方法用不同血药浓度的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表阿霉素和氟尿嘧啶杀伤乳腺癌MCF-7细胞;抽取人外周血诱导培养...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乳腺癌MCF-7细胞CD55high亚群的杀伤效果。方法用不同血药浓度的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表阿霉素和氟尿嘧啶杀伤乳腺癌MCF-7细胞;抽取人外周血诱导培养CIK细胞,杀伤CD55high细胞和CD55low细胞;术中取患者腋下淋巴结体外诱导培养肿瘤特异性CTL,检测CTL对CD55high细胞和CD55low细胞体外杀伤活性,分析化疗药物、CIK细胞、特异性CTL对CD55high亚群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多西他赛、表阿霉素和氟尿嘧啶对CD55high亚群细胞杀伤率明显低于其对MCF-7细胞杀伤率;CIK细胞CD55high亚群细胞杀伤率(42.72±4.36)%;特异性CTL对CD55high、CD55low和MCF-7细胞杀伤率分别为(52.86±4.45)%、(22.41±2.83)%、(21.67±4.15)%,CD55high组明显高于CD55low和MCF-7组细胞的杀伤率(P<0.01)。特异性CTL组与CIK细胞组和多西他赛(0.4μg/mL)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特异性CTL对CD55high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55high细胞 化疗药物 CIK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