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万昌(综述) 许顺江(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5-1289,共5页
结直肠癌(CRC)为我国第二常见肿瘤,其发生是遗传多态性的结果,同时也是多种不良因素的结果。肠道菌群(GM)失调可产生多种有害代谢物质,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反应、免疫细胞耗竭和免疫逃逸,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以GM为干预靶标对CRC的防治策... 结直肠癌(CRC)为我国第二常见肿瘤,其发生是遗传多态性的结果,同时也是多种不良因素的结果。肠道菌群(GM)失调可产生多种有害代谢物质,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反应、免疫细胞耗竭和免疫逃逸,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以GM为干预靶标对CRC的防治策略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效。该文综述了针对GM失调的相关药物、益生菌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在CRC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防治CRC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致病菌 益生菌 粪菌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22调控微小RNA-27b-3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周金阔 张晋弘 +3 位作者 史晓晶 刘广顺 姜磊 刘倩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NHG)22调控微小RNA(miR)-27b-3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52例O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体外培养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和3种人OSCC细胞(CA...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NHG)22调控微小RNA(miR)-27b-3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52例O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体外培养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和3种人OSCC细胞(CAL-27、SCC-25和HSC-3),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HOK细胞和3种OSCC细胞中SNHG22、miR-27b-3p表达情况。对SCC-25细胞进行转染并将其分为Ctrl组(未进行转染)、si-SNHG22组、si-NC组、miR-27b-3p inhibitor组、inhibitor-NC组、si-SNHG22+inhibitor-NC组和si-SNHG22+miR-27b-3p inhibitor组,检测各组SCC-25细胞增殖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增殖指数(PI)];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SCC-25细胞侵袭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SCC-25细胞迁移情况;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SNHG22与miR-27b-3p的靶向作用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OSCC癌组织中SNHG22表达显著升高,miR-27b-3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OK细胞比较,CAL-27、SCC-25和HSC-3细胞中SNHG22表达显著升高,miR-27b-3p表达显著降低,且SCC-25细胞中SNHG22与miR-27b-3p的表达与HOK细胞差异最大(P<0.05)。与Ctrl组比较,si-SNHG22组SCC-25细胞增殖率、PI、侵袭数和划痕面积愈合率均显著减少(P<0.05),miR-27b-3p inhibitor组SCC-25细胞增殖率、PI、侵袭数和划痕面积愈合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si-SNHG22组比较,si-SNHG22+miR-27b-3p inhibitor组SCC-25细胞增殖率、PI、侵袭数和划痕面积愈合率均显著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SNHG22与miR-27b-3p存在靶向作用关系。结论SNHG22在OSSC中高表达,miR-27b-3p在OSSC中低表达,SNHG22可能通过海绵化miR-27b-3p促进SCC-2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SNHG22/miR-27b-3p轴可能是OSCC一个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22 微小RNA-27b-3p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体外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博 谢佳忆 +5 位作者 江思瑜 孟亚军 朱清华 李晓飞 付秀美 谢利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27,共10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s)对巨噬细胞RAW264.7迁移能力的影响,阐明其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进行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原代培养,通过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结合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检测AD...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s)对巨噬细胞RAW264.7迁移能力的影响,阐明其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进行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原代培养,通过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结合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检测ADSCs的多向分化潜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DSCs标记物CD29及CD44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外泌体(Exos)分离试剂盒提取ADSC-Exos,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ADSC-Exos的形态大小和粒径分布范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xos特异性标记物CD9和TSG101蛋白表达情况,示踪法观察巨噬细胞摄取ADSC-Exos情况。将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10 mg·L^(-1)ADSCExos组、20 mg·L^(-1)ADSC-Exos组和40 mg·L^(-1)ADSC-Exos组。5-乙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黏附情况。结果:原代ADSCs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生长,呈散在、长梭形;培养7 d,贴壁细胞呈齿梳状、旋涡状有序排列,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培养10代后ADSCs形态不规则,增殖速度减慢。分离提取的ADSCs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CD29和CD44蛋白表达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ADSC-Exos呈茶碟状,ADSC-Exos的粒径主峰分布于132 nm附近,ADSC-Exos中CD9和TSG101蛋白表达阳性,即ADSC-Exos提取成功。荧光显微镜下RAW264.7细胞核周围可检测到红色荧光信号,即ADSC-Exos可以被巨噬细胞摄取。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 mg·L^(-1)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ADSC-Exos可被巨噬细胞摄取,其通过影响细胞黏附提高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外泌体 巨噬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鱼藤酮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铭维 顾平 +2 位作者 刘力 王彦永 崔冬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PC1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PC12细胞的鱼藤酮和1 甲基4 苯基吡啶离子(MPP+)损伤的模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EL...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PC1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PC12细胞的鱼藤酮和1 甲基4 苯基吡啶离子(MPP+)损伤的模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胞外多巴胺(DA)水平。结果:同毒物组比较,EGB在0.35、0.70、1.40 mg/ml浓度下能减轻MPP+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在1.40 mg/ml浓度下能减轻鱼藤酮引起的损伤,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增高胞外DA水平:2 mmol/L MPP+和10μmol/L鱼藤酮作用下胞外DA分别为(6.875±0.201)和(5.321±0.167) ng/ml,而1.40 mg/ml EGB分别与2 mmol/L MPP+ 或10 μmol/L 鱼藤酮共同作用, DA 升高至( 7. 595±0. 139 ) ng/ml (P< 0. 05 )和(6.917±0.201) ng/ml(P<0.01)。结论:EGB对鱼藤酮和MPP+体外诱导PC12 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EGB MPP^+ 损伤 保护作用 DA 银杏叶提取物 鱼藤酮 浓度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CH蛋白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低氧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宝山 宋冬梅 +5 位作者 段会军 刘艳梅 朱振龙 崔东升 王铭维 孙晓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在人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低氧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PINCH蛋白在62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及22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肿瘤安全缘正常喉黏膜组织作对照;...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在人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低氧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PINCH蛋白在62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及22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肿瘤安全缘正常喉黏膜组织作对照;将体外培养的人喉鳞癌细胞Hep2分成缺氧12、24h组及正常对照3组,流式细胞仪测定3组细胞PINCH蛋白的表达。结果:1)PINCH蛋白在人喉鳞癌组及正常对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10.0%,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非转移组阳性率为67.7%、36.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2)流式细胞仪测定缺氧12、24h组及正常对照组Hep2细胞PINCH蛋白表达强度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P<0.05)。结论:PINCH蛋白与喉鳞状细胞癌转移密切相关,其中肿瘤的微缺氧环境可能是造成其表达增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鳞癌 PINCH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血、尿β_2-MG及尿mALB水平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谢冰 许顺江 +3 位作者 王学义 张睿 王岚 崔冬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与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老人相比,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减退,但日常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MCI已成为近年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与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老人相比,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减退,但日常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MCI已成为近年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热点问题。文献报道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微量白蛋白 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金廷 李庆星 +5 位作者 王大维 朱振龙 杨艳红 崔东升 王铭维 孙晓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观察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粘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INCH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INCH蛋白在... 目的:观察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粘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INCH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INCH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少量表达,而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肿瘤的浸润边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46.2%(12/26),淋巴结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29.0%(9/3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PINCH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个预测肿瘤转移的新备选分子生物学指标。同时由于其表达在间质,为与肿瘤间质有关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PINCH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N1/2在眼表上皮细胞的定位及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安翠平 毕建成 +2 位作者 李宝全 许顺江 宋国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检测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2(carnitine/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1/2,OCTN1/2)在眼表上皮细胞的表达定位及转运功能,为进一步阐明左旋肉碱在人眼表上皮细胞的转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人角... 目的检测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2(carnitine/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1/2,OCTN1/2)在眼表上皮细胞的表达定位及转运功能,为进一步阐明左旋肉碱在人眼表上皮细胞的转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人角膜缘上皮(human corneal limbal epithelia,HCLE)细胞和人结膜上皮(human conjunctival epithelia,HCjE)细胞以及兔眼角膜和结膜上皮组织中OCTN1和OCTN2的表达定位;利用Ⅰ型胶原蛋白包被的双层培养板培养HCLE和HCjE细胞,并使之建立紧密连结,采用放射摄入实验检测其基底端和顶端转运[3 H]-L-carnitine的功能。结果 OCTN1和OCTN2蛋白在HCLE和HCjE细胞及兔眼角膜和结膜上皮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放射摄入实验结果表明HCLE和HCjE细胞均可转运[3 H]-L-carnitine,且大部分的左旋肉碱分子通过上皮细胞顶端摄入细胞内。结论 OCTN1和OCTN2主要分布在人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的顶端,且具有转运左旋肉碱进入细胞内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 角膜 结膜 上皮细胞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左旋肉碱对大鼠缺血性损伤及氧糖剥夺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忠霞 崔冬生 +4 位作者 王涛 牛静亚 张睿 谢晓民 许顺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乙酰左旋肉碱(acetyl-L-carnitine,ALC)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和氧糖剥夺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LC组,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术前24 hALC组腹腔注... 目的:观察乙酰左旋肉碱(acetyl-L-carnitine,ALC)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和氧糖剥夺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LC组,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术前24 hALC组腹腔注射ALC,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磷酸缓冲液。术后6 h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评价ALC对大鼠缺血性损伤的影响。体外培养PC12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ALC组,建立体外氧糖剥夺模型。建模前24 h在ALC组加入ALC。建模后3 h分别通过MTT法、TUNEL法、SYTOX染色检测细胞活力与细胞的凋亡、坏死情况;同时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活性和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的改变。结果:ALC预处理后,大鼠的TTC染色梗死灶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细胞活力与氧糖剥夺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坏死与凋亡的细胞数明显下降,SOD、ATPase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ALC预处理可以保护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提高氧糖剥夺条件下的细胞活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减少细胞凋亡与坏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左旋肉碱 脑缺血 氧糖剥夺 PC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3^(ING1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大维 张金廷 +6 位作者 李庆星 朱振龙 杨艳红 崔冬升 王铭维 谷宇新 孙晓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1-813,共3页
目的:观察P33ING1b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33ING1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33ING1b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观察P33ING1b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33ING1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33ING1b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33ING1b在大部分正常黏膜有表达,以细胞核为主,阳性表达率为90.0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细胞核、细胞质共同着色为主,阳性表达率为24.56%,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46.15%(12/26),淋巴结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6.45%(2/3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33ING1b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其表达由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可能是主要机制;P33ING1b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3^ING1B 口腔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分化程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强 王洪 +5 位作者 顾平 史彦芳 宋颖 王铭维 朱振龙 孙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组的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4.06,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与Ⅰ~Ⅱ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的患者的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呈正相关(r=0.9974,P<0.01)。结论 PINCH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程度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PINCH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基因转染对人胃癌OCUM-2MD3细胞VEGF-C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杨进强 李勇 +4 位作者 赵增仁 范立侨 王益民 马晓伟 张志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VEGF-C基因转染对人胃癌OCUM-2MD3细胞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双酶切pCRⅡ-VEGF-C重组质粒获得人VEGF-CcDNA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pcDNA3.1-VEGF-C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胃癌OCUM-2MD3细胞并筛选...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VEGF-C基因转染对人胃癌OCUM-2MD3细胞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双酶切pCRⅡ-VEGF-C重组质粒获得人VEGF-CcDNA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pcDNA3.1-VEGF-C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胃癌OCUM-2MD3细胞并筛选,RT-PCR检测转染后VEGF-C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术检测VEGF-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经酶切鉴定,pcDNA3.1-VEGF-C重组质粒含人VEGF-CcDNA。转染组VEGF-CmRNA相对吸光度值为(0.73±0.16)%,较空载组(0.54±0.13)%表达显著上调(P<0.01)。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组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16±6.72)%、(41.83±3.65)%,较空载组(30.33±5.04)%、(30.16±3.23)%显著增加(P<0.01或0.05)。结论:脂质体介导VEGF-C基因转染人胃癌OCUM-2MD3细胞可显著增加VEGF-C表达水平,对探索胃癌淋巴转移机制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VEGF—C基因转染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与神经心理学测验识别轻度认知损害的比较
13
作者 王岚 赵晓川 +8 位作者 任庆云 于鲁璐 宋美 高媛媛 许顺江 谢冰 安翠霞 王育梅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56-760,共5页
目的比较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神经心理学测验在识别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中的区别。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河北省老年期痴呆诊断及防治研究受试者,采用方便抽样选取MCI患者12例与正常对照1... 目的比较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神经心理学测验在识别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中的区别。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河北省老年期痴呆诊断及防治研究受试者,采用方便抽样选取MCI患者12例与正常对照15名。所有受试者进行DTI测定双侧颞叶、额叶、枕叶、海马旁回、扣带回及胼胝体等多个脑区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认知功能,包括词语流畅性、数字符号、连线测验A、联想学习、情景记忆、相似性和算术测验。结果判别分析示,DTI右额叶皮层下、左枕叶皮层下、左侧海马旁回、双侧内囊后肢的FA值能有效区分MCI组和对照组(Wilks’sλ=0.23,χ2=31.92,P<0.01),判别正确率为88.9%;神经心理学测验指标中,情景记忆能有效区分MCI组和对照组(Wilks’sλ=0.58,χ2=7.09,P=0.01),判别正确率为81.5%;二者联合,右侧脑室前角、左侧海马旁回、右侧内囊后肢FA值与情景记忆、相似性测验得分能有效区分MCI组和对照组(Wilks’sλ=0.03,χ2=46.17,P<0.01),判别正确率为88.9%。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对MCI的识别率较神经心理学测验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损害 扩散张量成像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ROS-JNK通路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PC12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磊 路延超 +3 位作者 张家恺 张睿 许顺江 张国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S检测不同浓度AGEs(0、50、100、200、400 g·L^(-1))和不同浓度RSV(0、5、10、20、40μmol...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S检测不同浓度AGEs(0、50、100、200、400 g·L^(-1))和不同浓度RSV(0、5、10、20、40μmol·L^(-1))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AGEs(400 g·L^(-1))和RSV(10μmol·L-1)联合处理PC12细胞,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p-JNK、JNK、PUMA、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JNK特异性磷酸化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GEs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增加,p-JNK、PUMA、Bax和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与AGEs组比较,AGEs+RSV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降低,p-JNK、PUMA、Bax和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加。SP600125可部分逆转AGEs对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RSV可显著抑制AGEs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ROS-JN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PC12细胞 凋亡 ROS-JNK通路 JNK特异性磷酸化抑制剂(SP600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老化相关miRNAs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霍燕伟 谢冰 +5 位作者 姜磊 张睿 宋美 王岚 王学义 许顺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327,共6页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相关miRNAs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阐明其在aM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MCI患者(aMCI组,n=66)和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对照组,n=76)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2组受试者...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相关miRNAs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阐明其在aM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MCI患者(aMCI组,n=66)和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对照组,n=76)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miR-132、miR-193b、miR-130b、miR-20a、miR-296、miR-329和miR-206的表达。采用TargetScan 6.0软件对差异表达的血清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通过DAVID在线工具分析靶基因生物学功能;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靶基因的水平。结果:aMCI组患者血清miR-206和miR-13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miRNAs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基因预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共为miR-206和miR-132的靶基因。aMCI组患者血清BDNF和SIRT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DNF:29.50μg·L^(-1)±3.13μg·L^(-1) vs 32.29μg·L^(-1)±3.66μg·L^(-1);SIRT1:1.86μg·L^(-1)±0.25μg·L^(-1) vs 2.10μg·L^(-1)±0.29μg·L^(-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06和miR-132在aMCI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BDNF和SIRT1的表达参与aMCI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邢媛 张楠 +5 位作者 申致远 王晓 张雨晴 唐鲜 闻振业 田书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5-311,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与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71例,另选同期与AIS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76例。使用Navios流式细胞...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与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71例,另选同期与AIS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76例。使用Navios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浆中11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包括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及IL-1β。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AIS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11项细胞因子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AIS组中,IL-2及IL-10均与AIS入院时NIHSS评分严重程度成正相关(IL-2:r=0.254,P=0.033;IL-10:r=0.319,P=0.007);并且IFN-α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251,P=0.034)。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IL-2和IL-10水平与发病时NIHSS评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FN-α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程度判断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细胞因子 白介素-2 白介素-10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相关受体α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癌症发病负相关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鹏 夏文祯 许顺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55,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多种癌症的发病存在负相关性,即AD患者合并肿瘤的风险明显降低,反之亦然。虽然二者均为年龄相关性疾病,但其发病呈负相关性的机制却鲜有报道。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α,ER...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多种癌症的发病存在负相关性,即AD患者合并肿瘤的风险明显降低,反之亦然。虽然二者均为年龄相关性疾病,但其发病呈负相关性的机制却鲜有报道。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α,ERRα)属于核受体NR3B家族,在调节线粒体功能、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RRα在AD模型小鼠大脑中表达下调,但在多种类型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提示ERRα在AD与肿瘤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ERRα在AD与癌症发病中作用的最新进展,为以"整体观念"重新认识AD与癌症发病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相关受体α 阿尔茨海默病 癌症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M-1对AGE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霄 张睿 +3 位作者 吴妍 李宁 曹雷 张长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05-2013,共9页
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1(KIM-1)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AGEs组、AGEs+阴性对照小干扰RNA(NC siRNA)组和AGEs+KIM-1 siRN... 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1(KIM-1)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AGEs组、AGEs+阴性对照小干扰RNA(NC siRNA)组和AGEs+KIM-1 siRNA组。免疫荧光检测KIM-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KIM-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cadherin、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水平;RT-qPCR检测KIM-1 mRNA的表达;MTS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GEs处理后的HK-2细胞中KIM-1蛋白、KIM-1 mRNA和α-SMA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和细胞活力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ROS水平和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转染KIM-1 siRNA能够在AGEs条件下减少HK-2细胞中KIM-1的表达(P<0.01)。与AGEs+NC siRNA组相比,敲减KIM-1的HK-2细胞经AGEs诱导后,细胞α-SM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和细胞活力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ROS水平和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AGEs刺激能够呈时间依赖性地上调HK-2细胞中KIM-1的表达;敲减KIM-1可抑制AGEs诱导的HK-2细胞EMT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OS水平和抑制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分子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HK-2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