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文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9期537-537,共1页
文章分析了在目前形势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认识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重要性 主要问题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转移癌血脑屏障变化的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瑞林 宋文广 +4 位作者 付占昭 张志勇 吴瑜 钟延丰 王胜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脑转移癌的免疫组化和电镜特征以阐明其局部血脑屏障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16例脑转移癌和16例脑胶质瘤标本作CD34、F-Ⅷ、S-100、GFAP、NF、NSE、SYN和MBP染色,观察其在两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4例... 目的:探讨脑转移癌的免疫组化和电镜特征以阐明其局部血脑屏障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16例脑转移癌和16例脑胶质瘤标本作CD34、F-Ⅷ、S-100、GFAP、NF、NSE、SYN和MBP染色,观察其在两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4例脑转移癌和2例脑胶质瘤新鲜标本作电镜观察。结果:CD34、F-Ⅷ在脑转移癌瘤组织和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丰富表达,提示脑转移癌和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新生血管的建立;脑转移癌组织中几乎不表达S-100、GFAP、NF、NSE、SYN和MBP等神经组织标记,而脑胶质瘤组织中则强烈表达,提示脑转移癌中没有血脑屏障的基本结构—胶质膜成分;电镜观察显示,脑转移癌血管保留原发病灶的特性,内皮细胞常见空泡变性,连接松紧不一,基底膜较薄,周围没有胶质细胞终足。结论:脑转移癌组织缺乏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血管内皮也非均一的紧密连接,所以脑转移癌组织不存在完整的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血脑屏障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睿 宋文广 +2 位作者 张志 曹晓艳 杨照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临床医学院住院的NSCLC患者38例,给予注射用奈达铂80 mg/m2,加入0.9%氯化...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临床医学院住院的NSCLC患者38例,给予注射用奈达铂80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多西他赛75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每例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记录分析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近期疗效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以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DCR)。结果 38例患者接受118个疗程,其中坚持2个疗程者16例,3个疗程者10例,4个疗程者6例,5个疗程者4例,6个疗程者2例,中位疗程数为3。治疗后,CR 0例,PR 13例,SD 12例,PD 13例,RR 34.2%,DCR 65.8%。均进行毒副作用评价,主要为乏力、脱发、粒细胞减少。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铂 多西他赛 非小细胞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寰宇 马冬 +4 位作者 李鸥 李月红 张丽芬 刘桂艳 杨利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 目的: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72例患者,初次孕期保健均进行细胞学、HPV检测,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妊娠合并CIN发生率为2.1%。72例患者中全部产前行宫颈TCT检测,HSIL为32例,LSIL为40例,56例于产前保健时检测HPV,其中48例(85.7%)为阳性结果,32例为HPV16型单独或混合感染。72例孕期保健时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Ⅰ16例、CINⅡ16例、CINⅢ40例。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在妊娠期CIN患者中HPV感染率高,且HPV16型与CIN高等级病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东浩 房辉 +4 位作者 秦静 姚会军 王江东 周明爱 张向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组144例,正常对照120例,调查所有受试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ELISA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组144例,正常对照120例,调查所有受试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ELISA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在认知标准化总分、言语功能、即刻记忆、延时记忆和注意功能方面明显下降(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P<0.01)。这种BDNF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标准化总分、即刻记忆、视觉广度、延时记忆和注意功能下降相关,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后,血清BDNF水平与认知标准化总分、延时记忆和注意功能的关联依然显著(校正后P总=0.039;P延时=0.025;P注意=0.013)。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这种认知损伤,尤其是注意和延时记忆功能下降与血清BDNF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糖尿病 认知障碍 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补肾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治国 刘学明 +4 位作者 周云涛 佟胜全 李雅娟 王茜 陈南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6-341,472,共7页
目的:探讨滋阴补肾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阐明中、西药联合对SL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低和高剂量联合组(n=10);另选10只C57BL/6小... 目的:探讨滋阴补肾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阐明中、西药联合对SL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低和高剂量联合组(n=10);另选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5mL·d^(-1)生理盐水,西药组小鼠灌胃给予12.5mg·kg^(-1)醋酸泼尼松(糖皮质激素),中药组小鼠灌胃给予25.0g·kg^(-1)滋阴补肾方,低和高剂量联合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12.5和25.0g·kg^(-1)滋阴补肾方和6.25mg·kg^(-1)醋酸泼尼松。连续给药21d后,计算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6 (IL-6)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低及高剂量联合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低和高剂量联合组CD3^+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和低及高剂量联合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L-4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增生明显改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低剂量联合组比较,高剂量联合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补肾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可降低SLE小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弥补单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后不能扶正机体内环境的不足,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滋阴补肾方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 P15及VEGF蛋白在原发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寰宇 胡月明 +3 位作者 李鸥 张艳梅 李洁 周云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P16、P1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卵巢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70例原发性卵巢癌、60例交界性肿瘤及60例良性肿瘤组织进行P16、P15和VEGF蛋白检测。结果:P16在卵巢癌的... 目的:探讨P16、P1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卵巢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70例原发性卵巢癌、60例交界性肿瘤及60例良性肿瘤组织进行P16、P15和VEGF蛋白检测。结果:P16在卵巢癌的表达率为40.0%(68/170),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65.0%(39/60)和交界性肿瘤组56.7%(34/60)(P<0.05);P15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5.3%(77/170),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68.3%、交界性肿瘤组61.7%(37/60)(P<0.05);VEGF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1.2%(14/170),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45.0%(27/60)和交界性肿瘤组53.3%(32/60)(P<0.05)。在卵巢癌组中,P16和P15表达呈正相关(r=0.294,P<0.01),VEGF与P16和P15的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1和-0.251,P<0.01)。三者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肿瘤分化越低、临床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者P16、P15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VEGF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P16和P15的表达与有无脉管瘤栓无关,VEGF在有脉管瘤栓组的表达高于无脉管瘤栓组。结论:P16和P15的低表达与VEGF蛋白高表达在卵巢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卵巢癌的恶性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P16 P15 VEGF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瑞林 宋文广 +2 位作者 付占昭 张绍华 张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71-571,573,共2页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高达20%~50%[1].无治疗条件下多数患者于数周内死亡[2].因顾及血脑屏障的影响,化疗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尚显无能为力.我们认为脑转移癌病灶的血脑屏障已被破坏,治疗用药有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因此我科从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高达20%~50%[1].无治疗条件下多数患者于数周内死亡[2].因顾及血脑屏障的影响,化疗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尚显无能为力.我们认为脑转移癌病灶的血脑屏障已被破坏,治疗用药有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因此我科从1998年2月~2002年1月选用对肿瘤敏感的和机体耐受的药物如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治疗肺癌脑转移34例,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肺癌 继发性脑肿瘤 化疗 羟基喜树碱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银屑病HaCaT细胞模型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表达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生 刘洋 张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银屑病HaCaT细胞模型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HaCaT细胞分为Control、Model(10 ng/ml的TNF-α和IFN-γ处理)、TMP-L(0.1 mg/ml的川芎嗪、10 ng/ml的TNF-α和IFN-γ处理)、TMP-M(0.2 mg... 目的:探讨川芎嗪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银屑病HaCaT细胞模型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HaCaT细胞分为Control、Model(10 ng/ml的TNF-α和IFN-γ处理)、TMP-L(0.1 mg/ml的川芎嗪、10 ng/ml的TNF-α和IFN-γ处理)、TMP-M(0.2 mg/ml的川芎嗪、10 ng/ml的TNF-α和IFN-γ处理)、TMP-H(0.4 mg/ml的川芎嗪、10 ng/ml的TNF-α和IFN-γ处理)、TMP-M+PMA组(1μmol/L的NF-κB信号激活剂PMA、0.2 mg/ml的川芎嗪、10 ng/ml的TNF-α和IFN-γ处理)。qRT-PCR检测Eotaxin、RANTES、TARC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IL-6、IL-4、IL-13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65、IκBα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HaCaT细胞模型中Eotaxin、RANTES、TARC mRNA表达水平升高(1.00±0.09 vs 3.69±0.25,1.00±0.10 vs4.51±0.28,1.00±0.11 vs 2.96±0.21,P<0.05),细胞分泌的IL-6、IL-4、IL-13增多[(96.32±8.87)pg/ml vs(275.14±26.31)pg/ml,(23.61±1.47)pg/ml vs(108.62±11.96)pg/ml,(5.58±0.42)pg/ml vs(26.35±2.47)pg/ml,P<0.05],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23±0.02 vs 0.86±0.08,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0.96±0.09 vs 0.25±0.04,P<0.05)。与Model组相比,TMP-L、TMP-M、TMP-H组HaCaT细胞模型中Eotaxin、RANTES、TARC 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3.69±0.25 vs 2.75±0.14、2.23±0.16、1.40±0.11,4.51±0.28 vs 3.27±0.36、2.23±0.17、1.80±0.12,2.96±0.21 vs 2.03±0.14、1.62±0.12、1.14±0.11,P<0.05),细胞分泌的IL-6、IL-4、IL-13减少[(275.14±26.31) pg/ml vs (204.15±13.62) pg/ml、(162.01±14.81) pg/ml、(117.62±10.30) pg/ml,(108.62±11.96) pg/ml vs(80.43±7.79)pg/ml、(53.24±4.11)pg/ml、(31.20±2.26)pg/ml,(26.35±2.47)pg/ml vs(14.20±1.22)pg/ml、(10.66±1.04)pg/ml、(6.42±0.50)pg/ml,P<0.05],细胞中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0.86±0.08 vs 0.56±0.05、0.45±0.04、0.30±0.03,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25±0.04 vs 0.52±0.06、0.63±0.06、0.79±0.07,P<0.05)。与TMP-M组相比,TMP-M+PMA组HaCaT细胞模型中Eotaxin、RANTES、TARC mRNA水平升高(1.00±0.08 vs 1.86±0.12,1.00±0.10 vs 2.64±0.23,1.00±0.09 vs 1.56±0.13,P<0.05),细胞分泌的IL-6、IL-4、IL-13增多[(163.50±12.84)pg/ml vs(200.61±13.60)pg/ml,(52.87±5.39)pg/ml vs(86.48±6.92)pg/ml,(9.76±0.75)pg/ml vs(16.42±1.37)pg/ml,P<0.05],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45±0.06 vs 0.98±0.12,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0.60±0.07 vs 0.26±0.03,P<0.05)。结论:川芎嗪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银屑病HaCaT细胞模型趋化因子表达和炎症因子分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银屑病 HACAT细胞 炎症 核因子-κB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瘘术前MRI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得旺 李欣 +3 位作者 唐光健 区俊兴 陈伟 马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肛瘘术前MRI征象及其手术病理基础,以提高MRI对肛瘘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肛瘘患者术前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手术病理结果与MR征象异同的相关性和MR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与手术... 目的探讨肛瘘术前MRI征象及其手术病理基础,以提高MRI对肛瘘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肛瘘患者术前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手术病理结果与MR征象异同的相关性和MR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主瘘管(包括脓肿)正确显示率为100%,外口为100%,内口为87.1%(27个/31个),瘘管分支、多发细小瘘管为76.5%(13条/17条)。按照Parks分型,分型符合率为89.3%(25例/28例)。结论肛瘘的手术病理结果揭示了MRI征象的基础,MRI能准确地显示肛瘘的主瘘管(包括脓肿)、外口,比较准确地检测瘘管内口、瘘管分支、多发细小瘘管及肛瘘分型,对肛瘘的治疗方案及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国志 武英蕾 +3 位作者 张勇 刘庆荣 潘永贵 徐卫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恶性肿瘤合并高凝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3例在化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金龙胶囊,每次4粒(1.0 g),一日3次,至下周期化疗开始;对照组53例单纯采用化疗。...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恶性肿瘤合并高凝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3例在化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金龙胶囊,每次4粒(1.0 g),一日3次,至下周期化疗开始;对照组53例单纯采用化疗。两组患者每周期化疗前及下周期化疗前检测PLT、Fib、PT、APTT、D-D;两组患者每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每周期化疗后评价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T、APTT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延长(P<0.05),PLT、Fib、D-D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观察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2)。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同时服用金龙胶囊可延长患者PT、APTT,降低PLT、Fib、D-D水平,从而改善化疗患者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高凝状态 药物疗法金龙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心动图与CK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识别存活心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润芝 尚晓明 +11 位作者 郭玉环 李素仙 赵碧琼 邓晓蕴 姜玉如 王正清 刘志陶 刘晓明 李莉 葛健 王立中 贾立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对比二维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2-DSE)与彩色心室壁动力分析(colorkinesis,CK)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CK-DSE)识别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1例,全部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CK技术做了小剂... 目的:对比二维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2-DSE)与彩色心室壁动力分析(colorkinesis,CK)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CK-DSE)识别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1例,全部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CK技术做了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LDSE)。结果均与其中1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2~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29例做了硝酸甘油酯介入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NG-ECT)的结果分析比较。结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5例和接受NG-ECT检查29例中2D-DSE和CK-DSE各自检出存活及坏死节段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一致性分别为81.0%(34/42)和85.0%(34/40),P>0.05;与NG-ECT的一致性分别为85.1%(63/74)和84.7%(61/72),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K-DSE与2D-DSE相比识别存活心肌的结果同样可靠,还似更便捷、客观,可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超声心动图 CK-DSE 存活心肌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Meta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全乐 王桂苹 +4 位作者 刘书旺 刘晓堃 张琦 张华 王晓晓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为房颤导管消融术相关无症状脑梗塞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系统检索PubMed、Springer、Elsevier-SDOL、EMbase、SSC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 目的:应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为房颤导管消融术相关无症状脑梗塞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系统检索PubMed、Springer、Elsevier-SDOL、EMbase、SSC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2006年-2014年发表有关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研究文献。利用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质量准则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对象类型和研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6篇,总样本量1258人,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为17.46%(95%可信区间:13.13-22.8)。通过敏感性分析,删除文献质量评价得分最低和研究对象为部分年龄段人群的文献后,Meta分析的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处在一个较高水平,是房颤导管消融以降低栓塞事件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应得到更多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无症状脑梗塞 流行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Smad4与p53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继东 张志勇 +2 位作者 任淑华 吕铮 刘爱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观察Smad4与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NSCLC各种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NSCLC组织及60例距离肿瘤10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Smad4与p53的表达情况... 目的观察Smad4与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NSCLC各种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NSCLC组织及60例距离肿瘤10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Smad4与p53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其表达差别。结果 Smad4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而p5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Smad4的低表达、p5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mad4和p53的表达与NSCLC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Smad4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及p53的表达升高可能与NSCL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术后常规检测Smad4及p53,对判断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肿瘤 免疫组化 SMAD4 P5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 Ⅱ~Ⅲ级患者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晓堃 郝国桢 +7 位作者 刘君 傅向华 张强 李世强 谷新顺 吴伟力 尚小明 姜玉如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 3 0天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KillipⅠ级组 91例 ,其中接受PCI治疗 3 8例 ;心功能KillipⅡ~Ⅲ级...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 3 0天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KillipⅠ级组 91例 ,其中接受PCI治疗 3 8例 ;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 77例 ,其中接受PCI治疗 44例。分别比较第 1个月、第 2~ 12个月患者死亡率。结果 :在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中 ,接受PCI治疗患者第 1个月、第 2~ 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明显下降 ( 6 8%vs.18 2 %、9 1%vs.12 1%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心功能KillipⅠ级组中 ,接受PCI治疗患者第 1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下降 ( 2 6%vs .5 7%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第 2~ 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无显著差别。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 1个月内行PCI治疗能减少死亡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KillipⅡ-Ⅲ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双时相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文军 郑立春 +1 位作者 张晓明 何荣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559-3560,3564,共3页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PHPT的患者(PHPT组),均行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同时采用...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PHPT的患者(PHPT组),均行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同时采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甲状旁腺组织ROI中平均放射性计数与相邻正常甲状腺组织ROI的摄取比值(T/NT)。同期35例PHPT患者进行B超检查,23例进行CT检查。所有显像结果均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灵敏度;比较正常对照组与PHPT组的99Tcm-MIBI T/NT值。结果 (1)35例PHPT患者,99Tcm-MIBI双时相显像诊断PHPT的灵敏度为91.4%(32/35);同期B超诊断的灵敏度为62.8%(22/35);CT诊断的灵敏度为73.9%(17/23)。99Tcm-MIBI双时相显像诊断PHPT的灵敏度显著高于B超及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超诊断PHPT的灵敏度与CT检查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PHPT组早期相及延迟相99Tcm-MIBI T/NT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能较准确地诊断PHPT,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立明 许丹 +8 位作者 马威 尚小明 孙淑娴 张春来 纪征 姜玉凤 卢峰 赵宝春 张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以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以及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证实;采用ELISA方法(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检测血浆MCP-1水平。检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并比较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CP-1水平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P-1水平达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CP-1水平不能够准确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CP-1水平达峰无差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CP-1水平与梗死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化疗疗效与MRI强化效应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文广 王毅峰 +5 位作者 刘睿 杨照环 房芳 王瑞林 李国忠 张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373-337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化疗疗效与脑MRI强化效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脑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诊断分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癌,按脑MRI强化效应分为无明显强化和有明显强化,按治疗方案分为亲脂方案和非亲脂方案,按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 目的探讨脑肿瘤化疗疗效与脑MRI强化效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脑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诊断分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癌,按脑MRI强化效应分为无明显强化和有明显强化,按治疗方案分为亲脂方案和非亲脂方案,按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统计分析各类脑肿瘤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化疗的疗效与MRI强化效应的关系。结果 39例原发性脑肿瘤患者中MRI无明显强化者23例,其中2例(8.7%)有效(PR),均为采用亲脂方案治疗者;MRI有明显强化16例,其中7例(43.8%)有效(CR+PR),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2,P=0.011)。MRI有明显强化的患者应用亲脂方案与非亲脂方案的疗效分别为4/9和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9)。脑转移癌患者92例,9例MRI无明显强化的患者中仅1例(1/9)有效,且为采用亲脂方案治疗者;83例MRI有明显强化的患者中49例(59.0%)有效,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06)。在MRI有明显强化的患者中应用亲脂方案和非亲脂方案的疗效分别为2/6和61.0%,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7,P=0.184)。结论脑肿瘤化疗疗效的高低与MRI强化效应的强弱高度吻合,MRI有明显强化者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丧失,不论是原发性脑肿瘤还是脑转移癌均可应用非亲脂性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磁共振成像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晓艳 郑寰宇 +1 位作者 李晓丽 刘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85例鼻咽癌分别采用单纯放疗(42例)、放疗联合华蟾素(43例)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根据CT评价疗效,并按1995年RTOG标准评价放疗的副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单... 目的探讨华蟾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85例鼻咽癌分别采用单纯放疗(42例)、放疗联合华蟾素(43例)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根据CT评价疗效,并按1995年RTOG标准评价放疗的副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单纯放疗组有效率88.1%(37/42),放疗联合华蟾素组有效率90.7%(39/43),2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X^2=0.186,P=0.911)。与单纯放疗组比较,放疗联合华蟾素组的放疗急性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急性皮肤黏膜反应、咽食管反应、KPS变化明显减轻(X^2=4.420,P=0.036;X^2=8.731,P=0.003;X^2=9.692,P=0.021;X^2=4.518,P=0.034)。2组血红蛋白下降无统计学差别(X^2=0.565,P=0.452),2组2、3年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19.0%vs.16.3%,X^2=0.112,P=0.738;35.7% vs.37.2%,X^2=0.020,P=0.886)。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2/42)、90.5%(38/42)、78.6%(33/42),放疗联合华蟾素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3/43)、90.7%(39/43)、79.1%(34/43),2组生存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检验,Log-rank分析X^2=0.107,P=0.744。结论华蟾素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未见协同作用,但可明显减轻急性放疗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鼻咽癌 华蟾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井伟 任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联合肾上腺素在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准备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TXA联合肾上腺素组(联合组,n=45)以及对照组(TXA组,n=45)。联合组向关节腔内注射TXA和肾上腺...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联合肾上腺素在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准备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TXA联合肾上腺素组(联合组,n=45)以及对照组(TXA组,n=45)。联合组向关节腔内注射TXA和肾上腺素,TXA组向关节腔内注射TXA。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Hb)下降值以及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值,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输血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TXA联合肾上腺素可以明显减少THA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以及隐形失血量、输血率、Hb下降值以及Hct下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中出血量,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A联合肾上腺素对减少单侧THA术后出血的疗效明确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失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