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红四物汤加味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郭倩 王倩 +4 位作者 郭帅 李敏 沈士朋 刘茂东 白璐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60,共8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37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DKD模型... 目的:基于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37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DKD模型,成模的33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13.5 mg/kg)、桃红四物汤加味组(6.48 g/kg)。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和水,共16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变化,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肾组织中TNF-α、IL-1βmRNA表达水平,Nrf2、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纤连蛋白(FN)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加味组大鼠血脂、肾功能、24 h UTP显著改善(P<0.05);肾脏病理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减轻;TNF-α、IL-1β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GSH-Px活性量显著增高(P<0.05),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Nrf2、HO-1、NQ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TGF-β_(1)、FN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具有肾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桃红四物汤加味 肾纤维化 蛋白尿 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 中医药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代谢组学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特征
2
作者 张玉双 吴忠冰 +4 位作者 黄鸣 贾蕾 高爽 赵伟鹏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13-1519,共7页
背景津血亏虚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4—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 背景津血亏虚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4—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胸外科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时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血清标本,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代谢组学特征,筛选差异代谢物及差异代谢通路。结果筛选出具有物质二级匹配名称的差异代谢物88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关键代谢通路5条(β-丙氨酸代谢通路,鞘脂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及其代谢物11种(表达下调代谢物:β-丙氨酸,磷脂酰胆碱,L-高丝氨酸,L-别苏氨酸;表达升高代谢物:肌肽,亚油酸,9,10-二羟基八氢-1-氧杂-4-氮杂苯并环庚烯,羟基丙酮酸,花生四烯酸,肝素B3,血栓素B2)。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存在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及其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脂肪酸等能量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道鳞癌 代谢组学 津血亏虚 色谱法 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医诊断技术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马国平 王博 +2 位作者 李红方 姚晓光 梁文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3310-3312,共3页
目的探讨西医诊断技术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应用,分析其对于中医诊疗的价值。方法参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现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提取分析其中的西医诊断学内容并计算涉及学科的百分比。结果 9个中医学科"... 目的探讨西医诊断技术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应用,分析其对于中医诊疗的价值。方法参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现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提取分析其中的西医诊断学内容并计算涉及学科的百分比。结果 9个中医学科"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的设定均涉及西医诊断技术,但仅4个学科的"证候分类"标准涉及。397个病种中有77.3%(307/397)的"诊断依据"涉及西医诊断技术,有38.3%(152/397)的"疗效评定"涉及,但仅7.6%(30/397)的"证候分类"涉及。不同中医学科之间涉及率有较大差异,骨伤科的"诊断依据"涉及西医诊断技术最多,涉及率为98.2%(111/113);肛肠科的"疗效评定"涉及最多,涉及率为82.4%(14/17);骨伤科的"证候分类"涉及最多,涉及率为18.6%(21/113)。不同诊断技术之间涉及率亦有较大差异,在"诊断依据"中,影像诊断涉及最多,涉及率为43.6%(173/397),其次是实验诊断与物理诊断;在"疗效评定"中,物理诊断涉及最多,涉及率为21.9%(87/397),其次是实验诊断与影像诊断。检查项目分别以X线成像、血液细胞分析及触诊等应用最多。结论西医诊断技术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尤其对于中医辨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有重要价值并渐趋成熟,但在辨证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标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及乳腺VEGF、bFGF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段彦苍 杜惠兰 靳亚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并分析血清和乳腺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的变化,揭示乳腺增生病从微血管生成方面的部分发病机理。方法:通过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采用针药结合与中药、针灸以及西药三苯氧胺(TAM)相比较的方法...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并分析血清和乳腺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的变化,揭示乳腺增生病从微血管生成方面的部分发病机理。方法:通过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采用针药结合与中药、针灸以及西药三苯氧胺(TAM)相比较的方法观察疗效。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的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VEGF、bFG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和PRL含量明显升高,P含量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的各组E2和PRL含量均降低,P含量升高,针药组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VEGF和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经治疗后的各组含量都降低,针药组最明显(P<0.01)。结论:针药结合通过调整某些生殖激素水平,下调血清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改善内分泌,改善微循环,达到治疗乳腺增生之目的。针药结合的方法与单纯服用中药、单纯应用针灸以及TAM相比较,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 乳腺增生 血管生成 V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蛋白质巯基亚硝基化对大鼠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中CREB蛋白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晓静 丛斌 +5 位作者 张凤华 李淑瑾 马春玲 付丽红 倪志宇 于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β(rIL-1β)和重组干扰素-γ(rIFN-γ)联合诱导的亚硝基化反应对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1)分别用细胞因子(rIL-1β和rIFN-γ的混合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β(rIL-1β)和重组干扰素-γ(rIFN-γ)联合诱导的亚硝基化反应对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1)分别用细胞因子(rIL-1β和rIFN-γ的混合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及溶剂单独或联合孵育大鼠滑膜细胞12h,收集培养液上清进行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并提取各组总蛋白,其中细胞因子组的蛋白与巯基氧化修饰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反应15min,采用生物素转化法与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蛋白质的亚硝基化修饰水平。(2)分别用rIL-1β、rIL-1β和rIFN-γ的混合物、AG及溶剂单独或联合孵育滑膜细胞12h,提取各组核蛋白,其中rIL-1β+rIFN-γ组核蛋白与DTT反应15min,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技术观察各组CRE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1)细胞经rIL-1β和rIFN-γ孵育后,NO生成增多(P<0.01),蛋白质的亚硝基化修饰水平升高,而AG降低了NO的水平(P<0.01)并抑制了亚硝基化反应,DTT与总蛋白直接作用也可抑制亚硝基化反应。(2)rIL-1β和rIFN-γ共孵育明显抑制rIL-1β单独诱导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P<0.01),而AG抑制了rIL-1β和rIFN-γ的作用,DTT与核蛋白直接反应也可逆转细胞因子共孵育的作用,使CREB的DNA结合活性增高(P<0.01)。结论:IL-1β和IFN-γ共同孵育滑膜细胞可诱导细胞适度产生NO,使细胞内蛋白质的亚硝基化修饰水平升高,导致CREB发生可逆性巯基氧化修饰,抑制其DNA结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亚硝基化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 干扰素-Γ 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症状和生物学特征预测电针抗抑郁临床疗效的探索性分析
6
作者 胡凌娟 赵冰骢 +3 位作者 李晶 图娅 杨昕婧 郭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对电针、药物和针药联合3种不同干预措施应答的关键因素。方法将61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0例,脱落1例)、药物组(20例,脱落4例)和针药联合组(21例,脱落1例)。电针治疗选取主穴百会、印堂并接电... 目的探索影响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对电针、药物和针药联合3种不同干预措施应答的关键因素。方法将61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0例,脱落1例)、药物组(20例,脱落4例)和针药联合组(21例,脱落1例)。电针治疗选取主穴百会、印堂并接电,每次30 min,每周3次;药物治疗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5~10 mg/d;针药联合组的患者同时接受电针和药物治疗,治疗均持续6周。观察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等临床表现,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3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3组患者的HAMD-24应答率、缓解率、SSRS、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症状和分子生物学指标模拟的模型较为可靠。结论适合不同干预措施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人群基本特征有所不同。对伴随较严重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选择针药联合治疗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疗效预测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见穿诱导铁死亡抑制小鼠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林鑫荣 贾蕾 +3 位作者 李丽峰 黄鸣 吴忠冰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84-3789,共6页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石见穿(SJC)作为传统中药,其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之功常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药理实验研究证明,SJC具有抗癌性,可有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目的基于...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石见穿(SJC)作为传统中药,其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之功常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药理实验研究证明,SJC具有抗癌性,可有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目的基于铁死亡探讨SJC抑制C57小鼠食管原位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方法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取SPF级C57BL/6雌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5)、单纯4NQO诱癌组(4NQO组,n=25)、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O)+SJC低剂量组[4NQO/SJC(91 mg)组,n=25]和4NQO+SJC高剂量组[4NQO/SJC(182 mg)组,n=25]。采用4NQO诱导的方式进行C57小鼠食管癌原位模型的制备。观察小鼠活动情况,记录其精神状况和进食饮水情况,每隔8周分组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进行记录。32周后进行食管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测定食管组织Fe^(2+)、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食管组织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小鼠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造模8、16、24、32周4NQO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小鼠体质量低于Control组,32周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小鼠体质量高于4NQO组(P<0.05)。Breslow检验结果显示,4组小鼠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7,P=0.019)。HE染色结果可见,4NQO组小鼠食管上皮组织呈现异常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角化珠等异常病理改变;与4NQO组比较,4NQO/SJC(91 mg)组和4NQO/SJC(182 mg)组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4NQO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低于Control组,GSH均高于Control组(P<0.05);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高于4NQO组,GSH均低于4NQO组(P<0.05);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高于4NQO/SJC(91 mg)组,GSH均低于4NQO/SJC(91 mg)组(P<0.05)。4NQO组NCOA4低于Control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GPX4高于Control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P<0.05);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GPX4高于Control组(P<0.05)。结论SJC可干预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NCOA4介导的铁蛋白吞噬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铁死亡 石见穿 原位癌诱导模型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数据揭示可变剪接蛋白质变体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怡颖 张炜 孔德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51-3162,共12页
可变剪接使同一个基因产生多种不同的转录本和蛋白质,增加蛋白质多样性和功能复杂性。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鉴定可变剪接的两种主要途径,分别通过分析RNA测序数据和蛋白质测序数据来鉴定可变剪接事件和相应蛋白质产物。尽管RNA水平的... 可变剪接使同一个基因产生多种不同的转录本和蛋白质,增加蛋白质多样性和功能复杂性。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鉴定可变剪接的两种主要途径,分别通过分析RNA测序数据和蛋白质测序数据来鉴定可变剪接事件和相应蛋白质产物。尽管RNA水平的可变剪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剪接蛋白亚型的检测和区分仍然不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可变剪接及其生物功能,可变剪接在不同水平检测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利用“自下而上”的蛋白质组学数据鉴定可变剪接蛋白质变体的两种主要方法,序列数据库构建和蛋白质鉴定算法开发。鉴定不同的可变剪接蛋白质有利于认识更全面的蛋白质功能,对发现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关键药物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剪接 质谱数据分析 蛋白质鉴定算法 蛋白质序列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致内膜容受性改变的治疗进展
9
作者 甄佳 赵紫渊 +3 位作者 师伟 王子璐 刘志勇 徐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41-2948,共8页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系子宫内膜与间质良性侵入肌层所致,呈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理变化,典型症状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进行性痛经,严重者可致不孕。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为受精卵着床时,子宫内膜提供黏...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系子宫内膜与间质良性侵入肌层所致,呈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理变化,典型症状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进行性痛经,严重者可致不孕。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为受精卵着床时,子宫内膜提供黏附、穿透及植入所需综合条件的生理状态,对胚胎着床及妊娠结局至关重要。AM患者不孕可能与ER受损密切相关,涉及诸多复杂机制。该文旨在系统性回顾近3年关于AM致ER损伤的最新机制研究成果,并详述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 高强度聚焦超声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论治衰老所致认知障碍
10
作者 李雅文 李红蓉 +5 位作者 陆璇 申晓刚 张洁晗 张润涛 牛坤旭 张世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衰老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随老龄化加剧,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认为精为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以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指导提出衰老所致认知障碍的关键病机及相应治法,肾精虚衰,脑髓失充为根本,元气亏虚,脑络失... 衰老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随老龄化加剧,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认为精为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以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指导提出衰老所致认知障碍的关键病机及相应治法,肾精虚衰,脑髓失充为根本,元气亏虚,脑络失通为关键,脑神失养、神机失用为表现,治以补肾填精充脑髓,温扶元气通脑络,充养脑神运神机,以期对延缓和防治衰老所致认知障碍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络学说 精气神理论 衰老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_1、TGF-β_1 mRNA及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赵玉庸 许庆友 +1 位作者 丁跃玲 丁英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22-1023,共2页
关键词 红花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C-FOS基因 流式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温阳化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景伟 杜惠兰 +3 位作者 杨剑 刘京芳 李清雪 马惠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探讨VEGF、MV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意义,探索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MVD在内异症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内异症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VEGF、MV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意义,探索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MVD在内异症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内异症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CA125的变化。结果:内异症中VEGF、MVD的表达较正常组内膜明显增高(均为P<0.01),中药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82.00%,并且能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中VEGF、CA125的含量。结论:VEGF、MVD在内异症中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是内异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补肾温阳化瘀方可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中VEGF、CA125的含量,阻断内异症的血管生成,促使病灶消散、吸收,并可调节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为治疗内异症的有效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生成 VEGF MVD CA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建华 李恩 +3 位作者 孔德娟 佟晓旭 刘昆 田英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3-45,54,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卵巢切除大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 ,给与大豆异黄酮治疗。三个月后测定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大豆异黄酮可提高卵巢切除大鼠的骨密度及血...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卵巢切除大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 ,给与大豆异黄酮治疗。三个月后测定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大豆异黄酮可提高卵巢切除大鼠的骨密度及血清雌激素水平 ,降低尿钙 (Ca) ,尿磷 (P)及尿羟脯氨酸 (HOP)的排泄 ,同时降低血清总碱性磷酸酶 (ALP) ,骨碱性磷酸酶 (BALP) ,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活性 ,还可使血清骨钙素 (BGP)的浓度降低 ,促使卵巢切除大鼠子宫的相对重量增加 ,其作用与剂量有关。结论 小剂量大豆异黄酮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 ,可有效防治卵巢切除大鼠的骨量丢失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骨转换率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去卵巢大鼠 骨密度 骨代谢 影响 实验研究 骨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4
作者 任莉莉 魏影非 杜惠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47-950,共4页
关键词 人参 抗肿瘤 免疫 凋亡 分化 浸润转移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肾脏α-SMA表达特点及缬沙坦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许庆友 丁英钧 +5 位作者 朱立 刘力剑 刘丽 赵玉庸 下泽达雄 藤田敏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9-823,共5页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缺失状态下小鼠肾脏α-SMA的表达特点及缬沙坦的作用。方法结扎单侧输尿管方法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α-SMA的定位与mRNA表达。结果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脏α-SMA表达明...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缺失状态下小鼠肾脏α-SMA的表达特点及缬沙坦的作用。方法结扎单侧输尿管方法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α-SMA的定位与mRNA表达。结果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脏α-SM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其中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高于野生小鼠,缬沙坦可下调其表达。结论单侧输尿管结扎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缺失状态下其表达增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可部分抑制其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肾上腺髓质素 单侧输尿管结扎 缬沙坦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启膈散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玉双 高静 +2 位作者 史会娟 石冬璇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启膈散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与中医科收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332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204例和中药组128例。对... 目的探讨加味启膈散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与中医科收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332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204例和中药组128例。对照组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完成后不施加中药干预措施,只定期随访;中药组Ⅰ期患者于食管癌根治术后3周,Ⅱ~Ⅲ期患者于完成辅助化疗后3周开始服用加味启膈散。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1、2年复发转移率,生存质量核心调查量表(QLQ-C30)、食管癌子量表(QLQ-OES18)评分,卡氏评分(KPS)、体质量变化。结果中药组DFS长于对照组,1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年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呕吐、疼痛、疲倦、气促、失眠、便秘、腹泻、经济困难、进食、吞咽唾液、梗阻、食欲减退、咳嗽、言语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反流评分高于对照组,吞咽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食欲丧失、口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疼痛、食欲丧失、气促、失眠、便秘、腹泻、经济困难、吞咽困难、进食、吞咽唾液、口干、食欲减退、咳嗽、言语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疲倦、反流、梗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KPS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启膈散可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延长DFS,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加味启膈散 肿瘤复发 局部 肿瘤转移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对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MI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志霞 李振彬 +4 位作者 李焱 刘彦卿 孙中成 张钢 徐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839,共2页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 含药血清 滑膜细胞 巨噬细胞 移动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及缬沙坦、红花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庆友 丁英钧 +6 位作者 韩琳 卜彤文 贾晓明 朱立 王月华 刘力剑 赵玉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在梗阻性肾病中的表达及缬沙坦、红花对其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单侧输尿管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同时给以缬沙坦及红花灌胃治疗,14d后摘取肾脏,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结果梗阻...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在梗阻性肾病中的表达及缬沙坦、红花对其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单侧输尿管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同时给以缬沙坦及红花灌胃治疗,14d后摘取肾脏,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结果梗阻性肾病实验动物肾脏肾上腺髓质素表达强度及面积均明显减弱,缬沙坦及红花可促进其表达。结论缬沙坦及红花拮抗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调控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单侧输尿管结扎 缬沙坦 红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自拟方肾络通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丁英钧 潘莉 +2 位作者 王月华 蔡冀民 赵玉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络通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肾络通方,对照组予洛丁新,均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和中医症候积分、肾小球... 目的探讨肾络通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肾络通方,对照组予洛丁新,均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和中医症候积分、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降低、AL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4h尿蛋白定量、ALB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络通具有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络通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MMP-3、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淑霞 段惠军 +4 位作者 张玉军 陈志强 何宁 刘青娟 李英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结构、功能及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 3)、组织抑制剂 1(TIMP 1)表达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 ,每日ip葛根素注射液 ,共 16周。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小球TIMP 1mRNA...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结构、功能及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 3)、组织抑制剂 1(TIMP 1)表达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 ,每日ip葛根素注射液 ,共 16周。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小球TIMP 1mRNA表达 ,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MMP 3、TIMP 1及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TIMP 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 ,MMP 3、TIMP 1及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表达亦增加 ;葛根素用药组较糖尿病组TIMP 1mRNA、蛋白及MMP 3、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形态的影响具有保护作用 ,除降低血糖外 ,调节肾小球MMP 3、TIMP 1表达式从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也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大鼠 糖尿病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3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