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薄弱学校的精神文化改造——以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为例 |
汪洋
马焕灵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2
|
教育数字化时代大学教师角色转换的个案研究 |
唐卫民
程乔
|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生成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 |
周凤玲
徐涵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数智化赋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行动构想 |
田铁杰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5
|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兼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 |
徐涵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1
|
|
6
|
协同学视角下高水平工科大学参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的机制研究 |
周凤玲
徐涵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美国州政府与研究型大学在高新产业园区发展中角色的演变及启示——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为例 |
张晓光
王凤玉
|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类型化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探析 |
李作章
刘玲琨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聚焦直接证据的美国本科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以美国大学联合会“VALUE项目”为例 |
李晓虹
朴雪涛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6
|
|
10
|
论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基于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关系的视角 |
徐涵
杨科举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11
|
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之启示——以南佛罗里达大学和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为个案 |
韩玉
杨婷婷
万芳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2
|
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特色研究 |
高海霞
李悦
边海娇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3
|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兼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
徐涵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22 |
18
|
|
14
|
二战后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
马立武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4 |
8
|
|
15
|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路径的定性比较分析 |
李晓虹
张婷婷
王梓宁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6
|
|
16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向——基于64个国家的比较分析 |
李晓虹
张婷婷
王梓宁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17
|
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多元行动路径——基于32个案例的fsQCA分析 |
李晓虹
王梓宁
张婷婷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8
|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合作的多元路径 |
李晓虹
范昌鑫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19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典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
蒋春洋
孙默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20
|
研究生教育如何赋能省域创新——基于31个省份数据的fsQCA分析 |
李晓虹
王梓宁
张婷婷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