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三维变化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彭菊香 江久汇 +4 位作者 赵一姣 王勇 李泽 王柠柠 冯智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分别在术前2周、术后6个月对面部进行结构光扫描,获得患者面部三维图像,测量术前和术后软组织三维标志点的变化以及线距、角度变化,并且对软组织体积变化做出初步评价。结果:标志点水平向变化不大,变化主要集中在垂直向和前后向,线距和角度的变化也主要在唇部;颏部的体积变化显著,其次为上颌,最后是额面部。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接受双颌手术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和矢状方向;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作为面部软组织扫描的一种技术,相对于二维来说,能从整体上较直观、准确地观察和监测颌面部软组织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过程的三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成像 三维 面部 结构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继龙 张桂荣 +1 位作者 丛芳 王慧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8-951,共4页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在牙周治疗基础上采用牙周夹板治疗,观察组在牙周治疗基础上采用正畸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在牙周治疗基础上采用牙周夹板治疗,观察组在牙周治疗基础上采用正畸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指标包括牙周指标[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显示,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治疗后覆牙合、覆盖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治疗后2组牙周袋深度、SBI、PLI、RANKL、NLRP3、sICAM-1、MCP-1、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牙周袋深度、SBI、PLI、RANKL、NLRP3、sICAM-1、MCP-1、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后2组OC、OPG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OC、O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因此,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不仅可以改善牙周组织功能,减轻牙周局部炎症反应,而且牙齿可获得有效矫正,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前牙移位 正畸 牙周夹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周膜血管构筑及正畸力作用下的即时改变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泰伦 邓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1,55,T004,共5页
将狗一侧下颌前磨牙施以200g近中水平向正畸力,作用时间为2h,另一侧作为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分别将甲醛墨汁和树脂灌注液经双侧颈外动脉插管和下牙槽动脉插管灌入牙周膜血管。用光镜和实时图像分析仪观察分析墨汁切片,用扫描... 将狗一侧下颌前磨牙施以200g近中水平向正畸力,作用时间为2h,另一侧作为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分别将甲醛墨汁和树脂灌注液经双侧颈外动脉插管和下牙槽动脉插管灌入牙周膜血管。用光镜和实时图像分析仪观察分析墨汁切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周膜微血管铸型。结果显示,牙周膜微血管系统中有形态特殊的血管吻合支和毛细血管襻;在牙周膜与牙龈、牙髓、牙槽骨和邻牙牙周膜之间存在广泛的交通支,形成一个有机的牙周血运网络系统;一些微静脉在穿出Volkman's管前形成“储水池”样膨大结构。借助于扫描电镜,可以从微血管铸型上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压迹的特征来判别微动脉和微静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牵张区牙周膜微血管体密度大于对照组对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微血管 转动中心 口腔正畸 牙周膜 P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后患者的上呼吸道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桂荣 李济强 +1 位作者 刘继辉 娜荷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CT观察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呼吸道结构的变化,探讨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效果。方法选择经多导夜间睡眠仪(PSG)监测确诊且符合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S患者30例,分别... 目的通过三维CT观察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呼吸道结构的变化,探讨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效果。方法选择经多导夜间睡眠仪(PSG)监测确诊且符合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S患者30例,分别在戴用Silensor口腔矫治器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上呼吸道行三维CT扫描,对比治疗前后上呼吸道结构和PSG监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戴用Silensor口腔矫治器治疗后,OSAS患者上呼吸道(除鼻咽部)的矢状径、冠状径、横截面积和体积均有所增大;呼吸紊乱指数降低,最低血氧饱和度提高,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减少,鼾声指数降低。结论 Silensor口腔矫治器对治疗轻、中度OSA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OSAS患者上呼吸道的咽腔狭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ensor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三维CT 上呼吸道 多导夜间睡眠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成人骨面型Wylie分析X线头影正常测量值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侯志明 刘文艳 +3 位作者 李娜 邓燕 李爱群 肖文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1-422,共2页
目的 :按不同骨面型建立东北地区成人Wylie分析正常值 ,为建立数据库做准备。方法 :选择东北地区正常成人 10 0例做为样本 ,摄头颅侧位X线片 ,在X线片上定点测量 ,将样本分为水平趋向生长型、平均型、垂直趋向生长型 ,得到的数据进行... 目的 :按不同骨面型建立东北地区成人Wylie分析正常值 ,为建立数据库做准备。方法 :选择东北地区正常成人 10 0例做为样本 ,摄头颅侧位X线片 ,在X线片上定点测量 ,将样本分为水平趋向生长型、平均型、垂直趋向生长型 ,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建立不同骨面型Wylie分析的头影测量正常值。结果 :获得了不同骨面型Wylie分析的头影测量正常值。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正常He X线头影测量 骨面型 Wylie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正常成人面部生长型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志明 刘文艳 +2 位作者 李娜 邓燕 李爱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目的 :对东北地区 10 0例正常牙合成人在垂直方向上和矢状方向上对颅颌面部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 ,建立不同骨骼面型的诊断标准。方法 :以正常牙合为标准 ,选择东北地区正常合成人 10 0例做样本 ,拍头颅侧位X线片 ,在X线片上测量 ,得到的... 目的 :对东北地区 10 0例正常牙合成人在垂直方向上和矢状方向上对颅颌面部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 ,建立不同骨骼面型的诊断标准。方法 :以正常牙合为标准 ,选择东北地区正常合成人 10 0例做样本 ,拍头颅侧位X线片 ,在X线片上测量 ,得到的数据进行多元聚类分析 ,将 10 0例样本分为水平趋向生长型、平均型、垂直趋向生长型 ,建立 3种骨面型的诊断标准。结果 :获得了 3种骨面型的诊断标准。结论 :建立不同骨面型的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正常he X线头影测量 骨面型 多元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牵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刘兵 王柠柠 +2 位作者 苟馨樾 曾佳 刘继辉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9-593,共5页
目的:研究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牵治疗上颌骨水平向及矢状向发育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上颌骨水平向及矢状向发育不足患者20例[男11,女9例,年龄(11.7±1.0)岁]。收集患者治疗前、扩弓结束、前牵结束、治疗结束时的CBCT,测... 目的:研究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牵治疗上颌骨水平向及矢状向发育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上颌骨水平向及矢状向发育不足患者20例[男11,女9例,年龄(11.7±1.0)岁]。收集患者治疗前、扩弓结束、前牵结束、治疗结束时的CBCT,测量各治疗阶段反映颌骨水平向、矢状向、软组织侧貌的指标,分析探究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变化。结果:上颌骨基骨及基骨弓宽度在治疗后明显增加,下颌骨基骨弓宽度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A-Nperp、A-Sperp、Wits、SNA°、FH-NA°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增大。鼻下点-零子午线变大,颏前点-零子午线、下唇-TVL、颏前点-TVL变小。结论: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牵能有效治疗上颌骨水平向及矢状向发育不足,并改善侧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前牵 上颌骨发育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正恒牙列骨性开 被引量:1
8
作者 尹玉 张力 +1 位作者 李济强 邓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恒牙列骨性开He 口腔正畸 多曲方丝弓技术 ME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bcl-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洁 钟鸣 +3 位作者 姜晓宏 王兆元 张波 侯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 (AB)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bcl_2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方法对AB(分原发、复发和恶变组 )中hTERTmRNA和bcl_2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结果 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 94 4 ...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 (AB)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bcl_2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方法对AB(分原发、复发和恶变组 )中hTERTmRNA和bcl_2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结果 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 94 4 % ,正常口腔黏膜中为 14 3% (P <0 0 0 1) ;bcl_2蛋白阳性率在AB中为88 0 % ,正常口腔黏膜中为 4 4 4 % (P <0 0 0 1)。从表达趋势看伴随着AB的复发与恶变 ,hTERTmRNA与bcl_2表达均增强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和bcl_2可作为评价AB预后的有效指标。端粒酶的活化和bcl_2表达的增强在A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BCL-2 成釉细胞瘤 表达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ensor阻鼾器治疗前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结构改变的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桂荣 李继强 周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Silensor阻鼾器治疗前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法对42例OSAS患者Silensor阻鼾器治疗前后的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形态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42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阻... 目的探讨Silensor阻鼾器治疗前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法对42例OSAS患者Silensor阻鼾器治疗前后的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形态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42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阻鼾器治疗后,OSAS患者的软腭后气道增大最显著,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由(9.10±2.25)mm增加到(12.24±2.61)mm,舌根后气道间隙由(8.99±3.20)mm增至(11.24±3.79)mm,软腭与舌体接触长度由(26.26±6.04)mm减小至(14.37±8.14)mm,舌骨-下颌平面距由(21.27±6.12)mm减小为(12.14±5.89)mm,会厌谷与颏后点间的距离由(55.15±5.61)mm减小为(51.63±5.87)mm。口咽气道面积和喉咽气道面积分别由(7.01±1.54)mm2和(3.02±0.89)mm2增大为(7.85±1.61)mm2和(3.61±1.61)mm2。结论Silensor阻鼾器治疗后OSAS患者的上气道间隙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ensor阻鼾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上气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B角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阎秀林 张扬 +2 位作者 郝玉全 张学鹏 韩雪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分析ANB角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30名恒牙合人群做X线头影测量,以ANB角为因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ANB角与GOGN—SN,N—ME,Y axis—SN,A点凸度及前下面高呈正相关关系。与S—N及下颌体长呈负相关关系。结论:ANB角作为上、下... 目的:分析ANB角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30名恒牙合人群做X线头影测量,以ANB角为因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ANB角与GOGN—SN,N—ME,Y axis—SN,A点凸度及前下面高呈正相关关系。与S—N及下颌体长呈负相关关系。结论:ANB角作为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重要评价指标,但其亦受诸多因素影响,故在评价上、下颌矢状位置关系时,需与其它因素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B角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