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灰颗粒的演化特征
1
作者 徐有宁 李洪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4,共5页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内的燃烧及传热与炉内床料的状态密切相关,而炉内床料主要是由燃煤含有的矿物组分经过燃烧、爆裂和磨耗过程形成的。对多家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选用煤种和不同部位的灰进行取样,使用可视化显微仪,获取了粒度分布和...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内的燃烧及传热与炉内床料的状态密切相关,而炉内床料主要是由燃煤含有的矿物组分经过燃烧、爆裂和磨耗过程形成的。对多家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选用煤种和不同部位的灰进行取样,使用可视化显微仪,获取了粒度分布和灰颗粒的微观形貌特征。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灰颗粒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的不同,将灰颗粒归为三类不同性质的灰,以此为基点,分别采用固定床燃烧后冷态振动筛分的方法和流化床实验台热态流化后筛分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灰颗粒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三类灰颗粒在不同的燃烧温度和时间的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不同。从而对循环流化床中的床料粒径分布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灰颗粒 磨损 破碎 归类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燃烧-换热器的二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史俊瑞 解茂昭 +2 位作者 韩春福 李军 李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通过二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多孔介质燃烧-换热器。在宽广的工况范围内,研究多孔介质燃烧-换热器内的温度、速度分布和压力损失,研究主要工作参数过量空气系数和功率对换热管总的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和功率对总的热效率有... 通过二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多孔介质燃烧-换热器。在宽广的工况范围内,研究多孔介质燃烧-换热器内的温度、速度分布和压力损失,研究主要工作参数过量空气系数和功率对换热管总的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和功率对总的热效率有显著的影响,随二者的增大,总的热效率降低。实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研究 多孔介质 燃烧-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灰显色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洪涛 李炳熙 +1 位作者 徐有宁 张亚宁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7,共5页
在稻壳的变色特征实验台上,通过改变可控电加热炉内的温度(450-900℃),利用CCD图像采集技术,研究了稻壳及热水浸泡稻壳在不同粒径和厚度情形下的变色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稻壳在炉内温度高于600℃后,稻壳灰存在黑色颗... 在稻壳的变色特征实验台上,通过改变可控电加热炉内的温度(450-900℃),利用CCD图像采集技术,研究了稻壳及热水浸泡稻壳在不同粒径和厚度情形下的变色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稻壳在炉内温度高于600℃后,稻壳灰存在黑色颗粒;未经处理的厚层稻壳在75℃C附近时,稻壳灰的颜色存在一个相对较浅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停止变色的时间明显高于前后两个测点,形成一个凸峰;经过热水浸泡的稻壳形成灰的颜色要浅于未经处理稻壳灰的颜色,且热水浸泡的稻壳形成灰的变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对未经处理的厚层稻壳粉和热水浸泡的厚层稻壳粉在不同炉温加热30min后,试样的灰度值随温度变化的特征呈双峰分布,在800-850℃存在一个灰度值较高的区域。试验和分析结果为燃稻壳锅炉的设计及稻壳灰的再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变色时间 灰度 二氧化硅 显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剩焓函数多孔介质中超绝热燃烧的分析
4
作者 史俊瑞 解茂昭 +1 位作者 李军 李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5-1389,共5页
分析了稀预混气体多孔介质中超绝热燃烧反应区的能量集中现象。通过一维双温模型理论上推导出量纲1过剩焓函数。分析表明,超绝热燃烧温度是修正的Lewis数、固体和气体热导率的比值、填充床孔隙率以及量纲1燃烧波波速的综合函数。通过对... 分析了稀预混气体多孔介质中超绝热燃烧反应区的能量集中现象。通过一维双温模型理论上推导出量纲1过剩焓函数。分析表明,超绝热燃烧温度是修正的Lewis数、固体和气体热导率的比值、填充床孔隙率以及量纲1燃烧波波速的综合函数。通过对量纲1焓方程4个源项的分析表明,修正的Lewis数主导源项的大小并决定焓值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绝热燃烧 多孔介质 过剩焓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液滴撞击薄液膜产生二次雾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红 王淑春 +3 位作者 解茂昭 贾明 史俊瑞 史玉凤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3,共6页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单液滴撞击薄液膜的动力学行为.在二维轴对称坐标系内,采用VOF方法与网格局部瞬时加密技术相结合,跟踪液滴和液膜与空气间的气液两相界面.结果表明,液滴撞击薄液膜的演化行为主要受液滴初始动能、表面张力以及液体...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单液滴撞击薄液膜的动力学行为.在二维轴对称坐标系内,采用VOF方法与网格局部瞬时加密技术相结合,跟踪液滴和液膜与空气间的气液两相界面.结果表明,液滴撞击薄液膜的演化行为主要受液滴初始动能、表面张力以及液体黏性的影响.初始动能越大,则形成的空间液膜最大高度越大,达到稳定状态越晚,飞溅开始时刻越早,飞溅生成的二次液滴数量也越多;在扩展后期及回缩阶段,空间液膜的形成主要受液体黏度影响,增加液体黏度会阻碍空间液膜飞溅;表面张力增大,形成的空间液膜高度减小、厚度增加,同时阻碍二次液滴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 液滴飞溅 VOF方法 空间液膜 二次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发泡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红 解茂昭 +2 位作者 史俊瑞 李科 王德庆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9-824,共6页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分析搅拌轴斜置情况下泡沫铝吹气发泡过程.在双流体模型基础上引入多重参考系法描述搅拌三维气液两相流场,考查了桨叶转速、气体流率及初始泡径对流场特性和气泡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叶片区有聚集,并且吸...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分析搅拌轴斜置情况下泡沫铝吹气发泡过程.在双流体模型基础上引入多重参考系法描述搅拌三维气液两相流场,考查了桨叶转速、气体流率及初始泡径对流场特性和气泡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叶片区有聚集,并且吸力面高于压力面,液面附近气泡在一定范围内分布较均匀.含气率随叶片转速和气体流率增大而增大,随气泡直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多重参考系(MRF)法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气体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空气/水蒸汽气化的综合计算法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洪涛 徐有宁 +1 位作者 张亚宁 李炳熙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5,共6页
建立生物质气化模型的目的在于确定用某种燃料为气化原料时所生成煤气的组成、热值、煤气产率、气化剂的消耗量与热效率等,并为选用设计气化系统及设备提供依据。根据生物质气化炉实测数据对煤的综合计算法模型进行了修正。主要调整了... 建立生物质气化模型的目的在于确定用某种燃料为气化原料时所生成煤气的组成、热值、煤气产率、气化剂的消耗量与热效率等,并为选用设计气化系统及设备提供依据。根据生物质气化炉实测数据对煤的综合计算法模型进行了修正。主要调整了干馏段生物质气的产率及气化段的碳氮比特征值n。其中,干馏产物中CO2的产率设定为氧含量的30%,焦油的产率设定为挥发分的10%;气化段的碳氮比特征值n对应着不同的鼓风量,风量大时n值得取值小,反之亦然,在实际气化炉中过量空气系数在0.2~0.4之间,对应的n值的取值由原来的0.6变为0.3~0.6之间;此外,根据固定碳量给定了水蒸汽的喷入量。建模结果还与其它学者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符合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 空气 水蒸汽 综合计算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