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二鸟苷酸与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岚 刘新 +1 位作者 吴怡 方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01-3003,共3页
目的:通过构建环二鸟苷酸降解酶磷脂酶D基因突变株,探讨环二鸟苷酸与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磷脂酶D基因突变质粒,通过同源重组转化至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抗性筛选获得基因突变株bf-。扫描电子... 目的:通过构建环二鸟苷酸降解酶磷脂酶D基因突变株,探讨环二鸟苷酸与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磷脂酶D基因突变质粒,通过同源重组转化至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抗性筛选获得基因突变株bf-。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突变株与野生菌株生物膜表型的差异。结果:与野生菌株相比,基因突变株bf-细菌微克隆的形成增加,有利于细菌在导管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结论:环二鸟苷酸的增加可促进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和耐药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二鸟苷酸 铜绿假单胞菌 基因突变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00例综合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苏晓平 安春丽 +1 位作者 郭福生 王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PCP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病例分析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菌部位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岚 吴怡 +2 位作者 刘新 张翀 王东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无菌部位真菌感染种类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收集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3年7—12月住院及门诊送检无菌部位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真菌并鉴定到种,对常见真菌进行药敏试...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无菌部位真菌感染种类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收集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3年7—12月住院及门诊送检无菌部位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真菌并鉴定到种,对常见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在分离出的122株真菌标本中,感染阳性标本前5位分别是:尿液(68.9%,84/122)、各种引流液(9.0%,11/122)、血液(8.2%,10/122)、脑脊液(3.3%,4/122)、腹腔积液(2.4%,3/122);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老年科(21.3%,26/122)、ICU(18.9%,23/122)、内分泌科(16.4%,20/122);前5位的菌种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29.5%,36/122)、光滑假丝酵母菌(24.6%,30/122)、热带假丝酵母菌(22.1%,27/122)、克柔假丝酵母菌(5.7%,7/122)、新型隐球菌(3.3%,4/122)。常见真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两性霉素B(98.1%,102/104)、5-氟胞嘧啶(97.1%,101/104)、伏立康唑(87.5%,91/104)、氟康唑(82.7%,86/104)、伊曲康唑(74.0%,77/104)。结论无菌部位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具有较强的抑制真菌作用,临床医生应重视实验室真菌培养与鉴定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无菌部位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型细胞芯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秦海明 赵雨杰 +2 位作者 侯伟建 吴广平 刘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全新概念的细胞芯片。方法将CD3,CD4,CD8抗体固定于醛基玻片上,形成3×3阵列,从全血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与之反应,形成选择性细胞群。将细胞芯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台盼蓝染色,瑞氏染色,CD3Cy5+CD4-FITC+CD8RPE三色荧... 目的设计一种全新概念的细胞芯片。方法将CD3,CD4,CD8抗体固定于醛基玻片上,形成3×3阵列,从全血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与之反应,形成选择性细胞群。将细胞芯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台盼蓝染色,瑞氏染色,CD3Cy5+CD4-FITC+CD8RPE三色荧光染色并观察结果。结果电镜照片显示所结合淋巴细胞外形完整,细胞膜表面有呈皱折状突起,还可见散射状的细长毛状突起。台盼蓝染色显示活细胞数>95%;瑞氏染色细胞形态良好,杂交点边缘整齐,背景干净;荧光染色显示特异性良好。结论本实验能根据细胞表面不同的免疫标志进行细胞分群,可为以后制作大规模、高通量的细胞芯片做准备,并提出了全新意义的细胞芯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芯片 醛基玻片 CD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表面糖识别芯片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何群 宋春阳 +5 位作者 张艳 潘忠诚 王天骄 房凯 张玉魁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制备可以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识别的凝集素芯片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在芯片上制备 22 种凝集素点阵,提取组织和体液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与细胞膜表面糖链特异亲和性对细胞进行自动捕获,激光扫描仪和光镜检测。结果根据芯... 目的制备可以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识别的凝集素芯片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在芯片上制备 22 种凝集素点阵,提取组织和体液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与细胞膜表面糖链特异亲和性对细胞进行自动捕获,激光扫描仪和光镜检测。结果根据芯片上各个凝集素位点捕获细胞情况和该点凝集素的特异性获得细胞膜表面糖谱,并在光镜下对细胞数量形态进行观察。芯片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结论该凝集素芯片可以对细胞进行自动捕获,对细胞膜表面糖链进行总体、即时的观察,对细胞膜糖链特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建立各种细胞膜表面糖谱,为细胞膜表面糖链特征检测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糖组学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晓娜 马力 +3 位作者 安春丽 肖纯凌 王雪莲 王冬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鸦胆子(Brucea javanica)油乳在体外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μg/ml)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h,以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鸦胆子(Brucea javanica)油乳在体外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μg/ml)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h,以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SiHa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AnnexinV/PI双染色后SiHa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对SiH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80μg/ml药物作用72h时的抑制率可达92.43%;20μg/ml药物作用后,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细胞凋亡特征性的DNA片段化"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0、20、40μg/ml药物组作用48h后凋亡率分别为(8.02±2.41)%、(51.60±7.67)%、(77.22±5.80)%。结论:鸦胆子油乳能够抑制SiHa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SiHa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SIHA细胞 鸦胆子油乳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ARP-1蛋白高表达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睿 王岚 +2 位作者 黎明新 朱明艳 刘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72-977,共6页
背景与目的:PARP-1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考察血清PARP-1蛋白水平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5例胃癌患者血样以及1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背景与目的:PARP-1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考察血清PARP-1蛋白水平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5例胃癌患者血样以及1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特异性Ig A和PARP-1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PARP-1蛋白水平与胃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人相比,胃癌患者血清PARP-1蛋白显著增高[(407±139)pg/mL vs(258±120)pg/mL,P=0.014];Hp阳性胃癌患者PARP-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P<0.001);血清PARP-1蛋白水平与胃癌患者的胃癌家族史(P=0.033)和饮酒史(P=0.015)有着显著正相关性;与血清PARP-1蛋白阴性的患者相比,PARP-1蛋白阳性的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缩短(P=0.01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未发现血清PARP-1蛋白水平为影响胃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血清PARP-1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抑制PARP-1有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ARP-1 血清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313株的临床分布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岚 吴怡 +1 位作者 王珊珊 刘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2-1534,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06-2010年临床分离的31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为临床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6-2010年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通过分离培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313株,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上述... 目的:通过对2006-2010年临床分离的31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为临床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6-2010年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通过分离培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313株,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结果分析。结果:(1)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依次为:痰液(83.3%),眼分泌物(7.7%),尿液(4.2%),脓汁(2.6%)和胆汁(1.3%)。(2)各科室检出率:干诊病房最多(55.6%),其次为内科病房(21.1%)、外科病房(18.2%)和眼科病房(5.1%)。(3)药敏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分别达到83.1%和79.6%,而对氨曲南耐药率达到了83.5%。结论:在各类送检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以痰液标本最高,其临床分布主要集中于干诊病房。2006-2010年期间,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首选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均属于碳青霉烯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临床分布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慧 周伟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DNA-Ch IP方法测定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DNA-Ch IP方法测定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影响;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技术探究SAHA调控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的情况。结果 SAHA明显影响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在针对p21^(WAF1/CIP1)基因功能的筛查中发现,SAHA可明显诱导p21^(WAF1/CI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可调节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水平。结论 SAHA通过影响p21^(WAF1/CIP1)启动子乙酰化程度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MCF-7 SAHA p21(WAF1/CIP1) 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在SAHA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静 周伟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阐明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 B)在SAHA诱导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系MCF-7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应用ELISA方法测定SAHA作用于MCF-7细胞后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 目的阐明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 B)在SAHA诱导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系MCF-7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AHA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应用ELISA方法测定SAHA作用于MCF-7细胞后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通过Bio Station^(IM)活细胞工作站实时收集各种处理因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干预的形态学影响;并通过自动细胞分析仪Muse Cell Analyzer分析SAHA对MCF-7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AHA能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其最佳作用浓度为10μmol·L^(- 1),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ELISA结果表明,SAHA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中Cat B的表达。实时活细胞工作站成像实验从形态学上证明,Cat B抑制剂Cystatin C和SAHA联合应用可有效阻止SAHA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细胞学实验结果表明,SAHA能使MCF-7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高;然而经过Cystatin C处理后的MCF-7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凋亡发生率下降。结论 Cat B在SAHA诱导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MCF-7 组织蛋白酶B SAHA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诱导的豚鼠肺损伤中Eotaxin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新 韦星呈 +4 位作者 张苏 崔毅 王丹 徐明昕 贾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3,238,共2页
关键词 肺损伤 豚鼠 表达 Eotaxin基因 诱导 嗜酸细胞 气道炎症 葡聚糖 黏液 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HA和TRAIL联合使用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翰 王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实时观测SAHA和TRAIL联合使用后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方法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系统(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动态监测各种处理因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通过Biostation^(TM)活细胞工... 目的实时观测SAHA和TRAIL联合使用后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方法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系统(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动态监测各种处理因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通过Biostation^(TM)活细胞工作站实时收集各种处理因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干预的形态学证据。结果xCELLigence RTCA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系统显示,随着TRAIL的加入,SAHA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SAHA和TRAIL的联合用药可能提高了SAHA对MCF-7细胞的敏感性。实时活细胞工作站成像实验进一步证明SAHA和TRAIL联合用药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SAHA或TRAIL单独用药。结论SAHA和TRAIL的联合使用对MCF-7细胞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HA TRAIL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阳性 MCF-7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HA靶定组织蛋白酶V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自噬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慧 韩翰 周伟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63-1568,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V(cathepsin V,CTSV)在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Muse细胞分析仪检测SAH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Re...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V(cathepsin V,CTSV)在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Muse细胞分析仪检测SAH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HA对CTSV的mRNA和蛋白的作用;CTSV-siRNA转染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TSV的mRNA和蛋白的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SAHA对LC3B表达的影响;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HA诱导自噬相关ATG分子和LC3的mRNA和蛋白的变化;Bafilomycin A1抑制自噬,随后Western blot测定p62蛋白水平,Muse细胞分析仪检测SAHA对细胞活力的作用。结果SAHA在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的同时促进CTSV的表达。CTSV-siRNA转染细胞后,CTSV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SAHA促进LC3免疫荧光点的增加,与CTSV-siRNA联合作用后可以恢复由CTSV-siRNA干扰引起的细胞自噬减弱。SAHA增强了Beclin1的表达,并伴有LC3B升高和mTOR降低。CTSV-siRNA的加入逆转了SAHA的效应。Bafilomycin A1阻断自噬后,被SAHA抑制的p62蛋白的表达和细胞活力明显增加。结论SAHA靶定CTSV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组织蛋白酶V SAHA MDA-MB-231 自噬 L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脾胃虚弱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志强 张兰 《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5期594-595,共2页
通过对小鼠食物限制并跑转笼建立运动性脾胃虚弱模型 ,受试小鼠出现皮毛不顺 ,饮食减少 (自我饥饿 ) ,拱背 ,便溏等脾胃虚弱的表现 ,并产生溃疡、体重减轻和死亡。实验的运动和压力因素与体育界运动员的承载是一致的 ,实验组动物表现与... 通过对小鼠食物限制并跑转笼建立运动性脾胃虚弱模型 ,受试小鼠出现皮毛不顺 ,饮食减少 (自我饥饿 ) ,拱背 ,便溏等脾胃虚弱的表现 ,并产生溃疡、体重减轻和死亡。实验的运动和压力因素与体育界运动员的承载是一致的 ,实验组动物表现与运动员相似 ,实验与中医的脾胃虚弱理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脾胃虚弱 动物模型 食物限制 实验研究 运动性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气道炎症中Eotaxin基因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新 张苏 +4 位作者 崔毅 王梦华 贾宁 徐明昕 杨晓临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35,共3页
通过气管内滴注葡聚糖诱导豚鼠气道炎症,研究嗜酸细胞在气道炎症中的意义。用葡聚糖G200(5mg/kg)滴注形成气道炎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RTPCR方法,检测气道炎症时肺匀浆Eotaxin基因的表达。结果可见,葡聚糖G200所致豚鼠肺损伤后Eota... 通过气管内滴注葡聚糖诱导豚鼠气道炎症,研究嗜酸细胞在气道炎症中的意义。用葡聚糖G200(5mg/kg)滴注形成气道炎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RTPCR方法,检测气道炎症时肺匀浆Eotaxin基因的表达。结果可见,葡聚糖G200所致豚鼠肺损伤后Eotaxin的mRNA表达水平随葡聚糖G200刺激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P<0.05),同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及上清液中Th2型细胞因子IL4也随之升高(P<0.05);试验中采用甲强龙琥珀酸钠抑制气道炎症,与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可见,用葡聚糖G200进行气管滴注是形成气管炎症简单而实用的动物模型;Eotaxin在聚集、活化炎性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抑制Eotax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炎症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2型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作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新 王梦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近年有重大改变 ,Th2型细胞的作用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发作过程的中心 ,综述了由Th2型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近年有重大改变 ,Th2型细胞的作用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发作过程的中心 ,综述了由Th2型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2细胞 支气管哮喘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机理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志强 张兰 《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1期92-93,121,共2页
研究了与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相关的两个领域 :活动 -紧张性溃疡和中医脾胃虚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可以结合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脾胃功能失调的三个方面的动物模型 :即用 1h喂养并跑转轮、电刺激后或在冷水中游泳和运动后灌胃... 研究了与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相关的两个领域 :活动 -紧张性溃疡和中医脾胃虚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可以结合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脾胃功能失调的三个方面的动物模型 :即用 1h喂养并跑转轮、电刺激后或在冷水中游泳和运动后灌胃方法分别确立运动引起的脾胃虚弱、肝胃失和、食积阻滞的动物模型。认为可能具有与中医的脾胃功能失调相近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脾胃功能失调 脾胃虚弱 肝胃失和 食积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IFB1在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伟强 冯秀艳 +2 位作者 肖纯凌 李舒音 王春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研究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折叠结构1(BPIFB1)在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和调节途径。方法应用RNA干涉、特异性蛋白激酶抑制剂阻断法,通过ELISA、Western blot法测定BPIFB1与脂多糖(LPS)共同作用于RAW264.7细胞后膜... 目的研究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折叠结构1(BPIFB1)在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和调节途径。方法应用RNA干涉、特异性蛋白激酶抑制剂阻断法,通过ELISA、Western blot法测定BPIFB1与脂多糖(LPS)共同作用于RAW264.7细胞后膜表面CD14、TLR受体以及胞内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BPIFB1与LPS作用后RAW264.7细胞表面CD14、TLR4和MyD88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当细胞中MyD88、TRAF6、NF-κB等蛋白分子的表达被各自特异性siRNA所阻断后,BPIFB1与LPS抑制细胞因子TNF-α过表达的能力也被显著抑制;当用BPIFB1与LPS处理过的细胞用相应蛋白激酶抑制剂作用后,细胞内相关通路蛋白p38、pERK1/2、Akt1磷酸化水平被明显抑制。结论 BPIFB1与LPS结合通过阻抑相关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了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细胞炎性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IFB1 脂多糖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HA-CTSV轴通过诱导过度自噬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慧 韩翰 周伟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4-510,共7页
目的研究SAHA-CTSV轴通过诱导过度自噬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研究目标,Muse细胞分析仪检测SAHA对细胞活力的作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HA对CTSV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检... 目的研究SAHA-CTSV轴通过诱导过度自噬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研究目标,Muse细胞分析仪检测SAHA对细胞活力的作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HA对CTSV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利用siRNA干扰技术敲除CTSV后的细胞CTSV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SAHA对LC3II分子的作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HA诱导自噬过程中相关ATG分子和LC3的mRNA和蛋白的变化;Bafilomycin A1抑制自噬,随后利用Western blot和Muse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p62蛋白水平和SAHA作用后的细胞活力。结果SAHA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促进CTSV的表达。CTSV-siRNA转染细胞后,CTSV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性降低。SAHA增加了LC3免疫荧光点的分布,与CTSV-siRNA共同作用可恢复由CTSV-siRNA敲减引起的细胞自噬减弱。SAHA在增强ATG4C和Beclin1表达的同时,LC3B也随之升高而mTOR则下降。抑制CTSV表达后也同时逆转了SAHA的效应。Bafilomycin A1阻断自噬后,被SAHA抑制的p62蛋白的表达和细胞活力显著增强。结论SAHA-CTSV轴通过诱导过度自噬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AHA 组织蛋白酶V 自噬 MCF-7细胞 L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兔组织细胞膜表面糖谱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群 张艳 +4 位作者 宋春阳 潘忠诚 王天骄 张玉魁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兔不同组织细胞膜表面糖链类型。方法分别用不同胶原酶消化兔的脾、肾和肝组织,对消化后得到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对糖链的特异亲和性捕获细胞,激光扫描仪检测细胞膜表面糖谱。结果兔不同组织细胞表面...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检测兔不同组织细胞膜表面糖链类型。方法分别用不同胶原酶消化兔的脾、肾和肝组织,对消化后得到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凝集素对糖链的特异亲和性捕获细胞,激光扫描仪检测细胞膜表面糖谱。结果兔不同组织细胞表面糖链类型不同:肝细胞特异亲和的凝集素为LTL,脾细胞为SNA和WGA,3种组织细胞共有DSL、MAL、AAL、STL。结论肝细胞膜表面特有糖链为L-岩藻糖,脾细胞特有糖链为唾液酸,使用凝集素芯片检测细胞膜表面的糖链特异性为建立各种细胞膜表面糖谱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糖组学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