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光温室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炳海 须晖 +2 位作者 李天来 卫向东 王欣欣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为保证日光温室作物在沈阳地区寒冷季节正常生长,在日光温室中设置了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以期提高温室内土壤温度。采用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在16:00~20:00对辽沈Ⅳ型日光温室土壤进行加温,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使用地热加温系统... 为保证日光温室作物在沈阳地区寒冷季节正常生长,在日光温室中设置了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以期提高温室内土壤温度。采用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在16:00~20:00对辽沈Ⅳ型日光温室土壤进行加温,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使用地热加温系统后,室内15cm深土温在晴天时平均比不加温的对照区提高2.94℃,阴天提高2.56℃。最低土温由11.0℃提高到13.9℃。而且发现对5cm以上的土壤温度和温室内气温的差异较小。太阳能地热系统能够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热能主要集中加热了15~25cm深度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 土壤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连作栽培中营养基质的微量元素、病原菌和产量的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莉莉 陈阳 +2 位作者 陈俊琴 佟贤 韩成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研究营养基质(稻草与土2:1)经4茬连作后与土培相比其微量元素、病原菌和产量的变化。以津优30为试材,采用营养基质和土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连作茬次营养基质的微量元素、病原菌以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数的增... 研究营养基质(稻草与土2:1)经4茬连作后与土培相比其微量元素、病原菌和产量的变化。以津优30为试材,采用营养基质和土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连作茬次营养基质的微量元素、病原菌以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数的增加,除有效铁离子含量增加外,铜、锌、镁、钙离子均不同程度地减少,且营养基质中锌离子含量低于对照,钙、镁、铁、铜离子含量均高于对照。尖孢镰刀菌数量随连作茬数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连作4茬营养基质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对照少。与第1茬相比,连作4茬营养基质和对照中枯萎病的发病株率分别上升了5.18%和8.3%。连作4茬黄瓜产量显著下降,营养基质和对照产量分别降低33.33%和35.71%。营养基质连作栽培可以改善微量元素的供应,降低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增长速度,从而减缓产量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基质 黄瓜 连作 尖孢镰刀菌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层积过程中GA_3诱导天女木兰种子贮藏物质及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陆秀君 刘月洋 +2 位作者 李天来 吴可 陈晓旭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对天女木兰(M.sieboldiiK.Koch)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其在GA3处理诱导下种子内淀粉、糖含量以及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GA3诱导下,淀粉作为一种暂时储存的物质不断地降解,层积结束后CK处理淀粉含量最少,降至0.43mg·g... 对天女木兰(M.sieboldiiK.Koch)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其在GA3处理诱导下种子内淀粉、糖含量以及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GA3诱导下,淀粉作为一种暂时储存的物质不断地降解,层积结束后CK处理淀粉含量最少,降至0.43mg·g-1;层积前期(40d)与层积后期(120d)以积累蔗糖为主,以层积40d时CK处理蔗糖含量最大,其值高达2.3mg·g-1,同期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化酶(SPS)活性升高;层积中期(90d)果糖和葡糖糖含量随GA3浓度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以1500mg·L-1 GA3处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33mg·g-1和0.38mg·g-1,此时AI和NI活性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木兰 GA3 淀粉 蔗糖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间亚高温处理时期对日光温室番茄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洁 李天来 徐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在日光温室番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当天(处理1)及开花后10 d时(处理2)分别对植株进行昼间35℃亚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的35℃亚高温处理时期对番茄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处理1、处理2还是对照,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 在日光温室番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当天(处理1)及开花后10 d时(处理2)分别对植株进行昼间35℃亚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的35℃亚高温处理时期对番茄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处理1、处理2还是对照,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即Pn均存在"午休"现象;但亚高温处理的植株午前和午后Pn的峰值均明显降低。处理1与处理2经5 d亚高温处理后,叶片Pn均明显降低;此后表现为亚高温处理的时期越早,Pn值越低,尤其是上部叶片。不同时期开始亚高温处理,叶片气孔导度(Gs)增大、气孔限制值(Ls)减小,处理时期早的,各指标与对照差异越明显。认为番茄叶片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亚高温处理番茄光合作用降低,同化产物供应不足,处理1与处理2的坐果率均明显降低,最终产量分别下降65.43%、42.31%。认为番茄植株叶光合作用的减弱与产量降低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温 番茄 光合作用 日变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皮甜瓜花芽分化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和C/N的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齐红岩 郝敬虹 王昊翔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0-533,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薄皮甜瓜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础,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测定花芽分化期间叶片中N,P,K,Ca,Cu,Zn共6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分析叶片中C/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薄皮甜瓜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中全N量比较高,达4.0... 为进一步研究薄皮甜瓜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础,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测定花芽分化期间叶片中N,P,K,Ca,Cu,Zn共6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分析叶片中C/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薄皮甜瓜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中全N量比较高,达4.01%,然后呈降低的趋势。在花萼原基分化前叶片中P的含量大幅度下降,之后基本保持不变,约为7.31mg·g-1。生理分化期叶片中K的含量较高,随后快速下降,尤其花冠裂片原基分化期下降明显。从花萼原基分化期到雄蕊原基分化期,叶片中Ca含量无明显变化,约为1.20mg·g-1。花芽分化过程中,Cu含量先急剧下降又稍有升高,Zn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至0.163mg·g-1再降低,至雌蕊原基分化期大幅度下降。薄皮甜瓜叶片中C/N呈上升的趋势,直到雌蕊原基分化时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花芽分化 叶片 矿质元素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竞争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淑杰 何莉莉 +2 位作者 陈俊琴 耿丽娟 佟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研究了氮素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竞争物质的影响。以沈椒4号为试材,在桶栽条件下,研究0(A),96(B),192(C),288(D),394(E)kg·hm-2共5个水平氮素处理下的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竞争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处理(96kg·hm-2)... 研究了氮素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竞争物质的影响。以沈椒4号为试材,在桶栽条件下,研究0(A),96(B),192(C),288(D),394(E)kg·hm-2共5个水平氮素处理下的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竞争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处理(96kg·hm-2)最有利于胎座中辣椒素的积累,辣椒素含量最高为16.93mg·g-1。D处理(288kg·hm-2)下果肉中辣椒素含量最高,可见,果肉中辣椒素的合成需较高水平的氮素,但辣椒果实中的辣椒素主要来源于胎座,故B处理为促进辣椒素积累的最佳氮素水平。B处理胎座中辣椒素合成竞争物质木质素、类黄酮和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4.38,0.09,1.55mg·g-1。B处理果肉中木质素和类黄酮含量也最高。B处理辣椒素与木质素、类黄酮和单宁的竞争关系较强。所以,不能通过施用不同水平的氮素来调控辣椒素与其竞争物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辣椒素 木质素 类黄酮 单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处理对夜间亚低温胁迫下薄皮甜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天来 张艳玲 赵康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在果实膨大期设置夜间亚低温胁迫环境,通过叶面喷施进行硝酸钙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钙对夜间亚低温胁迫下果实膨大期薄皮甜瓜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钙...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在果实膨大期设置夜间亚低温胁迫环境,通过叶面喷施进行硝酸钙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钙对夜间亚低温胁迫下果实膨大期薄皮甜瓜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钙明显提高了9℃夜温下薄皮甜瓜株高、茎粗、果实横径、纵径和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同时降低了O2-产生速率。其中0.5%Ca(NO3)2处理的株高和茎粗分别比9℃夜温处理提高15.48%和10.60%,果实横径和纵径分别提高13.88%和11.63%;SOD、CAT和POD活性分别提高了18.02%、43.26%和76.18%,有利于提高薄皮甜瓜植株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硝酸钙 夜间低温 酶活性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种球大小对不同发育阶段鳞茎中糖和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孙红梅 张涛 +1 位作者 王春夏 汪可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6-550,共5页
以兰州百合与亚洲系精粹百合鳞茎为试材,研究不同规格鳞茎发育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较小规格鳞茎淀粉积累始期与高峰期分别比较大规格鳞茎提前约10d。兰州百合鳞茎A[Φ=(6.4±0.6)cm]可溶性糖的积累比鳞... 以兰州百合与亚洲系精粹百合鳞茎为试材,研究不同规格鳞茎发育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较小规格鳞茎淀粉积累始期与高峰期分别比较大规格鳞茎提前约10d。兰州百合鳞茎A[Φ=(6.4±0.6)cm]可溶性糖的积累比鳞茎B[Φ=(4.9±0.3)cm]提前10d,而精粹百合鳞茎C[Φ=(6.0±0.5)cm]比鳞茎D[Φ=(4.3±0.5)cm]提前20d。精粹百合萌发阶段总可溶性糖的下降幅度大于兰州百合。百合鳞茎中的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β-淀粉酶活性,并且较大鳞茎的淀粉酶活性高于较小鳞茎。采收期不同,不同规格的百合鳞茎内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水平有较大差异。兰州百合鳞茎A淀粉含量在植株半枯期达到最大值(30.39%),鳞茎B花后60d淀粉含量达最大值(3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鳞茎 淀粉 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纹甜瓜玻璃苗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齐红岩 陈岩 +1 位作者 贾卓男 刘雪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8-682,共5页
为研究网纹甜瓜离体快繁过程中玻璃化苗的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及生理特性,在第2次继代培养结束时,取玻璃苗观察外观形态并做石蜡切片,同时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玻璃苗植株节间短缩、节不明显、半透明、浅绿色。叶片肥厚肿胀,表... 为研究网纹甜瓜离体快繁过程中玻璃化苗的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及生理特性,在第2次继代培养结束时,取玻璃苗观察外观形态并做石蜡切片,同时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玻璃苗植株节间短缩、节不明显、半透明、浅绿色。叶片肥厚肿胀,表面凹凸不平,皱缩并纵向卷曲,脆弱易破碎。叶肉细胞细胞壁不完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别,甚至无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疏散、凌乱,细胞壁的某些区域出现空洞。其组织含水量极显著高于正常苗;叶绿素含量、总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正常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正常苗,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苗。可见,玻璃苗的外部形态异常是内部结构所致,且玻璃苗与正常苗生理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甜瓜 玻璃苗 外观形态 显微结构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质元素对北虫草继代培养中菌落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莉莉 韩成玲 +3 位作者 李佩亮 陈阳 刘狄 耿丽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2-677,共6页
研究矿质元素对北虫草继代培养中菌落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优型菌落保持代数最长的矿质元素配方。采用正交试验,将北虫草优良菌株L20在不同矿质元素培养基上进行12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菌株L20在不同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形成7种菌落类型... 研究矿质元素对北虫草继代培养中菌落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优型菌落保持代数最长的矿质元素配方。采用正交试验,将北虫草优良菌株L20在不同矿质元素培养基上进行12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菌株L20在不同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形成7种菌落类型,有子实体形成能力的菌落为Ⅰ、Ⅱ、Ⅲ、Ⅴ型,其中Ⅰ型菌落产量最高,Ⅲ型居中,Ⅱ型最低,Ⅴ型形成子实体均为畸形;Ⅳ、Ⅵ、Ⅶ型无子实体形成能力。各类型菌落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分布规律是:子实体产量较高的Ⅰ、Ⅲ型菌落主要分布在前10代;产量较低的Ⅱ型菌落分布在前4代;子实体为畸形的Ⅴ型和无子实体形成能力的Ⅳ、Ⅵ、Ⅶ型菌落主要分布在4代以后。保持优型菌落——Ⅰ型最为稳定的矿质元素配方为1.0g·L-1K+、0g·L-1Mg2+、0.02g·L-1Ca2+、0μg·L-1Mn2+、250μg·L-1或375μg·L-1Zn2+。可见,Ⅰ型菌落产量最高,为北虫草优型菌落。其主要形态特征为:菌落颜色较深呈橘黄色、菌丝气生性中等、菌落质地为致密绒毛状,有同心纹、在继代培养中有角变现象。1.0g·L-1K+、0.02g·L-1Ca2+、250μg·L-1或375μg·L-1Zn2+对Ⅰ型菌落起到延缓退化的作用,而Mn2+、Mg2+会促进其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 矿质元素 菌落角变 子实体 菌株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木屑和草炭基质及GA_3和IBA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兰州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红梅 陶文玲 +1 位作者 王春夏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为试材,研究了GA3和I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锯木屑和草炭两种培养基质对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木屑埋片处理的繁殖系数最高(2.4),锯木屑扦插处理可获得较大的小鳞茎(Φ=5.24mm),...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为试材,研究了GA3和I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锯木屑和草炭两种培养基质对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木屑埋片处理的繁殖系数最高(2.4),锯木屑扦插处理可获得较大的小鳞茎(Φ=5.24mm),并有利于生根。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的影响效力高于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IBA显著提高了小鳞茎数量,GA3与IBA等体积混合溶液显著促进了小鳞茎生根,但使IBA促进小鳞茎增殖的效应减弱。对IBA的不同浓度而言,培养前期(30d,45d),低浓度(100mg·L-1)处理的繁殖系数较高(3.85,4.06);而培养后期(60d,75d),高浓度(200mg·L-1)处理的繁殖系数较高(3.81,3.76)。GA3处理有利于获得个体较大的小鳞茎。各处理的小鳞茎萌发率均很低,小鳞茎休眠的生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鳞片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培对黄瓜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珺玲 刘广晶 孙周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4-176,共3页
采用山崎黄瓜营养液,比较了雾培、液培、基质培3种无土栽培方式对黄瓜植株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培黄瓜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系体积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液培和基质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也... 采用山崎黄瓜营养液,比较了雾培、液培、基质培3种无土栽培方式对黄瓜植株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培黄瓜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系体积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液培和基质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也均大于液培和基质培,说明雾培黄瓜植株根系发达,光合作用强,长势旺盛。雾培植株的平均单果重、平均坐果数以及平均单株产量均大于液培和基质培,且与基质培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雾培黄瓜果实产量增加的原因在于平均单果重和坐果数均有所提高。此外,雾培对黄瓜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培 黄瓜 根系 光合作用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夜间亚低温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耐低温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晶 张阳 唐广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59,共3页
通过对8个不同番茄材料在2叶1心期进行25℃/9℃夜间亚低温处理,研究了番茄植株干重、鲜重、叶绿素、电导率变化及对番茄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9℃亚低温处理后,番茄第1花序的畸形果明显增多,而且坐果率明显下降。不同材料对亚... 通过对8个不同番茄材料在2叶1心期进行25℃/9℃夜间亚低温处理,研究了番茄植株干重、鲜重、叶绿素、电导率变化及对番茄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9℃亚低温处理后,番茄第1花序的畸形果明显增多,而且坐果率明显下降。不同材料对亚低温的反应是不同的,在8个番茄材料中,L4坐果率明显下降且畸形果率明显增高,L8耐低温综合能力最强,L4耐低温综合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亚低温 基因型 坐果率 畸形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钙对网纹甜瓜果实软化及其相关生理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天来 吕双双 +3 位作者 吴志刚 庞雪娇 杨月 陈元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研究硝酸钙对网纹甜瓜果实软化及其相关生理因素的影响,探讨延长网纹甜瓜货架期的调控措施,为生产上利用钙来延长网纹甜瓜的最佳食用期和货架寿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探明钙减缓果实成熟衰老的机制奠定基础。以网纹甜瓜果实圆片为材... 研究硝酸钙对网纹甜瓜果实软化及其相关生理因素的影响,探讨延长网纹甜瓜货架期的调控措施,为生产上利用钙来延长网纹甜瓜的最佳食用期和货架寿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探明钙减缓果实成熟衰老的机制奠定基础。以网纹甜瓜果实圆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钙(1,3,5mmol·L-1)处理4,8,12,16,20,24h情况下,甜瓜果实软化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硝酸钙可明显降低甜瓜果实软化速度,具有提高果实硬度,降低果肉乙烯释放量、呼吸速率以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羧甲基纤维素钠酶(CMC-Na)活性的作用。与对照(6.09~6.81kg·cm-2)相比,钙处理果肉硬度提高0.22~1.24kg·cm-2,但不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果实软化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5mmol·L-1的硝酸钙处理较1mmol·L-1和3mmol·L-1处理具有更明显地抑制甜瓜果肉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以及PG、PE和CMC-Na活性的作用,从而对果肉软化的抑制效果更显著,前者的硬度比后者高0.02~0.34kg·cm-2。硝酸钙处理4h可明显提高果实硬度,降低果肉乙烯释放量、呼吸速率并抑制PG、PE和CMC-Na的活性;处理12h对以上各软化相关生理指标的抑制效果最强,当处理24h时果肉的乙烯释放量、PE和CMC-Na活性均有所升高,但是仍与对照存在较大差异。5mmol·L-1硝酸钙处理12h具有较好地减缓网纹甜瓜果实软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甜瓜 乙烯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腐胺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内源多胺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俊琴 何莉莉 +1 位作者 张坤鹏 刘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1-525,共5页
为明确外源腐胺(PUT)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影响机理,以牛角椒为试材,在花期喷施PUT(0.1mmol·L-1)和多胺合成抑制剂(DFMO,0.1mmol·L-1),研究外源腐胺处理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后50d,... 为明确外源腐胺(PUT)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影响机理,以牛角椒为试材,在花期喷施PUT(0.1mmol·L-1)和多胺合成抑制剂(DFMO,0.1mmol·L-1),研究外源腐胺处理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后50d,与CK相比PUT处理可提高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21.05U·g-1,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0.13g愈创木酚·h-1,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8.53U·g-1,提高辣椒素含量2.79mg·g-1,同时促进内源多胺的合成;DFMO处理抑制PAL、POD活性,促进PPO活性,抑制内源多胺的合成和辣椒素的积累;PUT和DFMO复配处理可明显减弱DFMO的抑制效果。综上表明外源PUT通过促进内源多胺的合成、提高PAL活性以及抑制PPO活性来促进辣椒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素 腐胺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IAA对成熟期夜间低温胁迫下薄皮甜瓜果实营养品质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天来 杜哲 +1 位作者 郝敬虹 阚素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研究了硝酸钙+IAA处理对成熟期不同夜间低温下设施薄皮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选择浓度为0.5%硝酸钙和20×10-6IAA喷施甜瓜植株。结果表明:硝酸钙+IAA处理明显提高了12℃和9℃夜温下薄皮甜瓜... 研究了硝酸钙+IAA处理对成熟期不同夜间低温下设施薄皮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选择浓度为0.5%硝酸钙和20×10-6IAA喷施甜瓜植株。结果表明:硝酸钙+IAA处理明显提高了12℃和9℃夜温下薄皮甜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喷施硝酸钙+IAA处理的总糖含量在12℃和9℃低夜温处理后分别比未喷施硝酸钙+IAA提高了12.63mg·g-1和9.877 mg·g-1,蔗糖也分别提高了7.403 mg·g-1和5.768 mg·g-1。12℃低夜温处理喷施硝酸钙+IAA比未喷施硝酸钙+IAA的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降低了16.7%,9℃低夜温处理喷施硝酸钙+IAA比未喷施处理降低了18.4%。硝酸钙+IAA处理降低了果实中有机酸含量,改善了果实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硝酸钙 IAA 低温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沈Ι型日光温室西山墙热通量日变化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天来 张昆 +2 位作者 韩亚东 刘爽 李曼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利用TRM-ZS1型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和surfer8.0对辽沈Ⅰ型日光温室西山墙不同部位热通量日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日光温室栽培管理和山墙结构的改良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晴天时,西山墙开始蓄热和到达峰值的时间较早,开始放热... 利用TRM-ZS1型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和surfer8.0对辽沈Ⅰ型日光温室西山墙不同部位热通量日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日光温室栽培管理和山墙结构的改良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晴天时,西山墙开始蓄热和到达峰值的时间较早,开始放热的时间也相应提前,南部开始蓄放热均早于北部,不同部位的热通量日变化曲线趋势一致,但到达峰值的时间不同。阴天时,由于缺少太阳辐射,所以热通量在10:00左右同时到达峰值,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南部白天的蓄热时间都小于北部,最晚开始蓄热的部位都是墙体北部。山墙墙体的热通量分布受天气情况影响显著:阴天的热通量分布比较均匀,南北部差异比晴天显著减小,晴天时,除了南北差异较大,上下差异也比较显著;蓄热强度大的部位蓄热时间短,但夜间放热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山墙 热通量 日变化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对弱光胁迫下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益清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6-530,共5页
为了研究钙对番茄耐弱光特性的调控作用,以栽培型番茄(L.esculentum.Mill)品系W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以自然光(CK,实测光通量密度为1160~1340mol.m-2·s-1)和50%遮光(CKz,实测光通量密度为556.8~656.6mol.m-2·s-1)为对照... 为了研究钙对番茄耐弱光特性的调控作用,以栽培型番茄(L.esculentum.Mill)品系W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以自然光(CK,实测光通量密度为1160~1340mol.m-2·s-1)和50%遮光(CKz,实测光通量密度为556.8~656.6mol.m-2·s-1)为对照,研究了50%遮光条件下全株喷27 mmol.L-1CaCl2(Z+Ca2+)和27 mmol.L-1CaCl2+0.114 mmol.L-1 IAA(Z+Ca2++I)处理对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50%遮光的弱光胁迫下全株喷施CaCl2处理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与CKz处理相比,番茄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积累均显著增加,单果重、单株产量、果实内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糖酸比等均显著和极显著提高,其中糖酸比和Vc含量比CKz处理提高了17.8%和18.58%;且Z+Ca2++I处理的效果比Z+Ca2+处理效果更明显。可见,Ca2+可增强番茄植株对弱光胁迫的耐受性,对减轻弱光胁迫有积极的正调控作用;而且IAA可增强Ca2+的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胁迫 番茄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分配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天来 仇家奇 +4 位作者 罗新兰 颜阿丹 李东 姚振坤 吕薇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8-402,共5页
应用分配指数的计算原理,初步构建了基于分配指数的日光温室番茄不同器官之间干物质分配指数动态的模拟模型。通过SPSS软件拟合得到地上部分(PISH)、根(PIR)、茎(PIS)、叶(PIL)、果(PIF)的模拟模型公式分别为:PISH=K1/[1+K2×EXP(-K... 应用分配指数的计算原理,初步构建了基于分配指数的日光温室番茄不同器官之间干物质分配指数动态的模拟模型。通过SPSS软件拟合得到地上部分(PISH)、根(PIR)、茎(PIS)、叶(PIL)、果(PIF)的模拟模型公式分别为:PISH=K1/[1+K2×EXP(-K3GDD2)],其中K1=0.99,K2=-0.175,K3=-0.0000001414;PIR=1-PISH;PIS=a1/[1+b1EXP(c1+d1GDD+f1GDD2)],其中a1=0.17,b1=-0.029,c1=0.078,d1=0.006397,f1=0.00000404;PIL=1-a2/[1+b2×EXP(c2+d2GDD2)],其中;PIF=1-PIL-PIS。并利用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模型对温室番茄干物质分配动态模拟和试验实测的干物质分配动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因而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干物质分配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淼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为探讨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原因,以昼温25℃为对照,在番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当天开始进行为期9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分析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3... 为探讨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原因,以昼温25℃为对照,在番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当天开始进行为期9d的35℃昼间亚高温处理,分析短期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35℃昼间亚高温处理明显降低了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在处理结束时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6.27%和33.07%。亚高温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CAT的活性始终低于对照,而SOD和POD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亚高温处理前3d高于对照,处理时间延长至6d以上则低于对照。在处理结束时SOD、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28%、22.28%和15.12%。亚高温处理后MDA含量大幅增加,始终高于对照。可见,短期昼间亚高温胁迫会使番茄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光合色素降解,这主要是因为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大量增加,导致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加重,活性氧在细胞内的积累使得细胞膜系统和光合机构受到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亚高温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