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清岭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受自然环境以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大豆病虫害问题发生率逐年增加,不利于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基于此,阐述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方法,以期为种植户病虫草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防控技术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病虫草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暖大棚西葫芦丰产栽培技术
2
作者 李雪 胡永刚 《西北园艺》 2025年第1期20-22,共3页
介绍了冬暖大棚越冬茬西葫芦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环境要求,西葫芦育苗、整畦、浸种催芽和播种、播种后的管理、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西葫芦冬暖大棚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葫芦 栽培技术 育苗 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栽培关键技术及效益提升策略探讨
3
作者 李牧 王宪磊 王清岭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0期38-40,共3页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直接关乎世界粮食安全的根基。作为人类的主要口粮来源,小麦的规模化种植与高效生产对满足全球人口增长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小麦产量、优化其品质...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直接关乎世界粮食安全的根基。作为人类的主要口粮来源,小麦的规模化种植与高效生产对满足全球人口增长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小麦产量、优化其品质不仅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议题,更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本文系统分析了小麦栽培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提升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技术 种植效益 土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栽培的施肥与土壤培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霞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0期119-121,共3页
在种植中,肥料的施放十分重要。肥料应用科学,不仅能够提高种植产能,还能够调节土壤肥力,实现土壤有效育肥。介绍了有机农业生产对肥料的使用标准和常见的有机肥种类,土壤培肥技术在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并根据土壤培肥技术在有机农业... 在种植中,肥料的施放十分重要。肥料应用科学,不仅能够提高种植产能,还能够调节土壤肥力,实现土壤有效育肥。介绍了有机农业生产对肥料的使用标准和常见的有机肥种类,土壤培肥技术在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并根据土壤培肥技术在有机农业种植中的现状及要求,探讨了有机农业栽培的施肥与土壤培肥技术,以供相关领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栽培 农业体系 种植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立雷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33期76-77,共2页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必须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促使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越来越高。因此,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在改善农业生产状况的同时,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必须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促使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越来越高。因此,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在改善农业生产状况的同时,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经济 战略目标 农业技术 推广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霞 《种子科技》 2023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现阶段,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且我国人民群众更倾向于食用小麦,因此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提升小麦的品质,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但是传统的农业栽培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小麦的品... 现阶段,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且我国人民群众更倾向于食用小麦,因此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提升小麦的品质,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但是传统的农业栽培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小麦的品质,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农业栽培技术。基于此,文章分析运用农业栽培技术后对小麦品质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给出应用小麦相关农业栽培技术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栽培技术 小麦种植 小麦品质 种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胜利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2年第18期46-48,共3页
汶上县隶属于我国山东省,该地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为处于沿海地区,所以接收到的全新信息技术要点相对较多,对于当地农业的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全新信息时代下,展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一定会具有诸... 汶上县隶属于我国山东省,该地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为处于沿海地区,所以接收到的全新信息技术要点相对较多,对于当地农业的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全新信息时代下,展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一定会具有诸多的设备技术内容,并且具有较多的先进技术,将其应用到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势必能够大大增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力度。本文阐述信息技术在该体系建设工作中具有的意义,结合应用的现状,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汶上县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8
作者 信恒杰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14期59-59,61,共2页
玉米是全国主要粮食种作物之一,栽培历史久远。该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汶上县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包括播种期准备、种植地准备、科学种植、田间管理等内容,希望对提升种植管理效率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玉米 栽培 管理 技术要点 品种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上县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9
作者 赵胜利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2年第21期54-56,共3页
玉米生育周期相对较长,在整个栽培管理期间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做好综合性的调控工作,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汶上县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通过对玉米选种、整地、除草、施肥灌溉、病害防... 玉米生育周期相对较长,在整个栽培管理期间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做好综合性的调控工作,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汶上县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通过对玉米选种、整地、除草、施肥灌溉、病害防治等多方面阐述,以更好地提升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和品质,为实现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县 玉米 田间管理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路径分析
10
作者 芮秀兰 牛晓静 《河北农机》 2022年第23期166-168,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保证农村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进行发展。要想使农村经济获得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最主要的方式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创新其改革路径,扩大改革力度,从扩大组织领导能力、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保证农村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进行发展。要想使农村经济获得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最主要的方式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创新其改革路径,扩大改革力度,从扩大组织领导能力、加强资源利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路径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基本概念以及改革模式的阐述,具体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旨在进一步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范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使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能够充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11
作者 杨兵红 晁伟鹏 安锦强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79-84,共6页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非农就业已成为农户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基于2020年我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深入分析了非农就业、非农就业地点和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状况(X_...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非农就业已成为农户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基于2020年我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深入分析了非农就业、非农就业地点和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状况(X_(1))在0.0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年收入水平;非农就业地点(X_(2))在0.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年收入水平;非农就业稳定性(X_(3))在0.0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年收入水平。(2)非农就业对不同文化程度农户的收入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低学历农户的非农就业在0.0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高学历农户的非农就业正向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但不显著。(3)非农就业所在的经济水平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就业于发达地区农户的非农就业在0.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就业于欠发达地区农户的非农就业正向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但不显著。提出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优化非农产业布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教育培训体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农户收入 非农就业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氮施用时期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新雨 王天舒 +5 位作者 任利东 王丽 于淑婷 王晶 宋爱英 尧水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合理密植和延后施氮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手段,为阐明不同大豆品种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时期的响应,于2020年在河南省新乡县开展试验,试验以大豆品种齐黄34和郑1307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大豆品种,副处理为种植密度和氮施用时期... 合理密植和延后施氮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手段,为阐明不同大豆品种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时期的响应,于2020年在河南省新乡县开展试验,试验以大豆品种齐黄34和郑1307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大豆品种,副处理为种植密度和氮施用时期,分析其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要素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齐黄34和郑1307在18万~27万株/hm^(2)密度范围内苗期、盛花期、盛荚期施氮时产量分别为4027.55~4748.20和4783.65~5113.60 kg/hm^(2),郑1307产量比齐黄34高12.2%~21.8%。随种植密度增加,两个品种产量均无显著变化,其中齐黄34茎粗降低、分枝减少、有效荚数、有效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其茎秆伸长、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增加;郑1307茎粗和有效分枝降低,但单位面积生物量增加。氮施用时期对齐黄34产量影响显著,盛荚期施氮产量最高,与苗期和盛花期施氮相比分别提高5%~8%和8%~17%;对郑1307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在27万株/hm^(2)下盛荚期施氮有一定增产效应,且影响其有效荚数和百粒重。综上所述,在18万~27万株/hm^(2)种植密度区间内,种植密度通过调整大豆株型、改变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质积累,维持其群体产量;延后施氮对齐黄34有一定的增产效应,但对郑1307的增产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为稳定提高黄淮海地区大豆单产,保障我国大豆产量及落实“大豆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种植密度 氮施用时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丹妮 王天舒 +3 位作者 王丽 黄山 马秀玲 尧水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土壤结构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探明双季稻改制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结构尤其是对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典型稻区耕地质量保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研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双季稻改制长期定... 土壤结构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探明双季稻改制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结构尤其是对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典型稻区耕地质量保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研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双季稻改制长期定位试验,选取4种种植模式(双季稻、再生稻、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剖面构型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双季稻相比,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耕作层厚度分别增加7.25%和4.15%,而再生稻模式耕作层显著变化36.27%(P<0.05),犁底层发生上移;(2)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均在耕作层和犁底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双季稻改水旱轮作后(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耕作层中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降低8.5%和26.5%(P<0.05),从而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再生稻模式因耕作次数减少,其耕作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双季稻改制后的两种水旱轮作模式能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剖面构型,而再生稻模式虽然能提高耕作层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但因其一种两收的种植特点导致耕作层显著薄化,犁底层上移,因此,不提倡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再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种植模式 土壤剖面构型 团聚体稳定性 水旱轮作 再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产育种技术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立雷 韩树桂 《种子科技》 2023年第1期63-65,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小麦的平均产量不断提高,高产纪录也被不断刷新,各地区已培育了一批较优良的高产品种。但从基因科学的角度来看,小麦的产量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国土地广袤,不同区域的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小麦的平均产量不断提高,高产纪录也被不断刷新,各地区已培育了一批较优良的高产品种。但从基因科学的角度来看,小麦的产量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国土地广袤,不同区域的地理因素差异导致高产小麦在不同区域的实际表现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因此,深入分析与研究小麦高产技术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出了小麦高产育种的基本原则,并简要阐述了我国当前高产小麦研发工作进展,结合相关科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了小麦高产高效育种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小麦育种的生产管理策略,为小麦高产育种的顺利实现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业生产 机械化收割 高产育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地区儿菜(抱子芥)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丰颖 徐光明 王目文 《长江蔬菜》 2023年第9期33-34,共2页
儿菜(抱子芥)俗称娃娃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茎用芥菜的一个变种,因具有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湖州地区引进种植儿菜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从四川省南充市引入的丁家儿菜早熟147,中心柱为圆柱状短缩茎,儿芽长扁圆形,... 儿菜(抱子芥)俗称娃娃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茎用芥菜的一个变种,因具有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湖州地区引进种植儿菜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从四川省南充市引入的丁家儿菜早熟147,中心柱为圆柱状短缩茎,儿芽长扁圆形,皮绿白色,肉白细嫩,口感脆嫩,味清香,具有抗性好,耐肥、耐寒,无苦味等特点,主要从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湖州地区儿菜(抱子芥)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儿菜 茎用芥菜 短缩茎 抱子芥 芸薹属 引进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制种田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思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韦伟 徐保成 王丽华 《种子科技》 2023年第21期74-76,共3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保障大豆供给首先要保障大豆种子繁育。在此背景下,大豆制种田种植技术面临更高要求,同时提升种植技术水平与防治病虫害...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保障大豆供给首先要保障大豆种子繁育。在此背景下,大豆制种田种植技术面临更高要求,同时提升种植技术水平与防治病虫害成为种植人员需要深入研习的重要课题。以新时代大豆种植情况为依据,就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制种田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春苹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2期38-39,42,共3页
探讨鲤鱼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柠檬酸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柠檬酸的最适添加剂量。选取400尾体重相近、无病的鲤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包含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鲤鱼。试验鲤鱼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组)、0.1%、(试验1组)0.2%(试验2组)... 探讨鲤鱼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柠檬酸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柠檬酸的最适添加剂量。选取400尾体重相近、无病的鲤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包含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鲤鱼。试验鲤鱼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组)、0.1%、(试验1组)0.2%(试验2组)、0.3%(试验3组)的柠檬酸的基础饵料。预试验10天,正式试验56天。试验结束后,检测鲤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2组和试验3组鲤鱼的试验末重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0.30%、9.69%(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鲤鱼的增重率比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0.81%、13.14%、11.69%(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4.67%、6.00%、5.33%(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鲤鱼的饵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8.33%、7.05%(P<0.05)。在鲤鱼饵料中添加0.2%和0.3%的柠檬酸可以显著改善鲤鱼的试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饵料系数,柠檬酸在鲤鱼饵料中的最适添加量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饵料系数 鲤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暖大棚茄子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雪 马倩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7期70-72,75,共4页
介绍了冬暖大棚茄子的栽培技术,包括茄子的植物学特性、茄子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性、茄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何培育优质壮苗、冬暖大棚茄子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等技术要点,以期为茄子栽培高产高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棚茄子 栽培技术 温度 光照 优质壮苗 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树桂 王立雷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玉米在我国的农作物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玉米高产能够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从而提升国民经济。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种植,就必须要应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种植,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基于此,分析了玉... 玉米在我国的农作物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玉米高产能够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从而提升国民经济。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种植,就必须要应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种植,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基于此,分析了玉米种植现状和影响高产玉米种植的因素,探索了高产玉米的种植技术,并提出了有效的病虫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玉米 种植技术 病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