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绿色GDP和生态足迹的江西省生态效率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黄和平 胡晴 乔学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473-5484,共12页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其测度方法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鉴于绿色GDP能反映出剔除资源损耗和生态环境影响的国民经济净收益,生态足迹则更能全面地衡量经济发展中消耗的各种物质、能源以及带来的环境影响...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其测度方法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鉴于绿色GDP能反映出剔除资源损耗和生态环境影响的国民经济净收益,生态足迹则更能全面地衡量经济发展中消耗的各种物质、能源以及带来的环境影响,基于WBCSD提出的生态效率定义及核算方法,创新性地从绿色GDP和生态足迹的视角改进生态效率度量模型,并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0—2015年间的生态效率变化轨迹及成因进行衡量与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江西省单位面积生态足迹的绿色GDP即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5年来提升了4.57倍,与此同时,绿色GDP、生态足迹也呈上升趋势,但绿色GDP的增速明显高于生态足迹的增速;(2)江西省绿色GDP占总的GDP的比例处于不规则波动状态,平均为84.61%,其中自然资源损耗价值、环境退化损失价值和资源环境改善效益也呈不规则波动,三者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自然资源损耗对绿色GDP的影响较为显著;(3)江西省生态足迹不断增加,总生态足迹15年来增加了83.6%,年平均增长率为4.26%,从生态足迹构成来看,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足迹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牧草地足迹增长最为显著;(4)江西省生态足迹的主要类型是牧草地足迹、耕地足迹和化石能源用地足迹,其中牧草地足迹比重最大,并且保持波动上升趋势,其次是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足迹,但两者比重均呈小幅下降趋势。从生态效率度量模型的创新性、适应性和生态效率的提高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绿色GDP 生态足迹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方法的生猪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时空特征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孔凡斌 王智鹏 潘丹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7-163,共7页
基于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面板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LCA),选取生猪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系统、生猪饲养环节耗能、生猪饲料粮种植、生猪饲料粮运输加工和猪肉产品屠宰加工6大环节,测算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 基于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面板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LCA),选取生猪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系统、生猪饲养环节耗能、生猪饲料粮种植、生猪饲料粮运输加工和猪肉产品屠宰加工6大环节,测算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总量上,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产业生命周期及各个环节的当量排放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生猪饲料粮种植、生猪饲料粮运输加工、粪便管理系统和生猪饲养耗能环节温室气体上升趋势更加显著;结构上,粪便管理系统和生猪饲料粮种植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域差异上,余江县、南昌县、东乡县和高安市的生猪养殖当量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且排放总量远高于其他26个县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产业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温室气体 时空特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正松 陈胜东 黄思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87,共10页
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改变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文章结合江西省三次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现有文献中给出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进行修正,重新确定了各行业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利用所构建的生态环境影... 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改变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文章结合江西省三次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现有文献中给出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进行修正,重新确定了各行业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利用所构建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IISNE),定量分析了江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3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压力有所增大;因产业结构的差异,各地市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也不尽相同。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及优化交通布局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影响系数 生态环境影响指数 生态环境效应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空间探索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慧芳 鲍丙飞 张利国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140,共7页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其与粮食生产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2002-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由技术进步驱动型向技术进步和...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其与粮食生产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2002-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由技术进步驱动型向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驱动型转变,且空间差异较大;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和粮食产出全局空间相关性呈"N"型变化趋势,局部空间相关性主要集中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西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充分考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县(市)空间异质性,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在推进粮食生产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过程中,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演变 空间相关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per-SBM模型的中国省域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黄和平 李亚丽 王智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研究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能够准确认识当前城市工业用地可持续发展水平,对节约和集约用地具有重要意义。以省域为单位,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区)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 研究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能够准确认识当前城市工业用地可持续发展水平,对节约和集约用地具有重要意义。以省域为单位,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区)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下降5.81%,年均下降0.35%,其过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2)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均值相对无效率城市远多于相对有效率城市,生态效率均值最高的是海南,其次为北京和上海,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四川、江西、山西;(3)生态效率有效的省(市、区)个数先大幅度减少后小幅度增多,有效区域由东部地区、西北、东北地区向东南地区、东北经济发达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转移;(4)2000—2016年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均值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区域间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且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区域差异呈增大趋势;(5)环境管制力度、工业行业集聚程度、工业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起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市场化水平、工业行业产权结构、土地使用成本对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则起显著负向阻碍作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生态效率影响不大。从研究数据与指标选取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影响因素 城市工业用地 Super⁃SBM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及改善路径研究*——以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和平 王智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3-814,共12页
土地资源是世间万物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科学评估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厘清其效率损失原因与改善路径,对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世间万物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科学评估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厘清其效率损失原因与改善路径,对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纳入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1990—2016年江西省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空特征进行分解分析,定量分析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损失原因,并给出改善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1)江西省农业土地资源整体利用效率较高,1990—2016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效率均值为0.889;2)从效率分解情况来看,综合技术效率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规模效率影响能力强于纯技术效率;3)从空间格局演变角度来看,区域间效率变化轨迹差异显著,非均衡发展趋势较为突出,呈现“大聚集-小分散”的分布特征,梯形层次明显;4)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情况来看,江西省农业土地资源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属于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5)从效率损失原因来看,种植业产值产出不足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农药化肥、种植业从业人员等要素投入冗余是次要原因;6)从效率改善路径来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规范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土地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水平是改善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路径。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农业土地资源整体利用形势、识别存在问题和优化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同时为未来政府制定农业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效率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VRS-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UOCE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和平 李亚丽 乔学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6-925,共10页
为明确江西省2000—2015年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障碍因素,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投入—利用—产出—消费—效应(IUOCE)过程,选取2001—2016年统计年鉴的5类20个评价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因子... 为明确江西省2000—2015年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障碍因素,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投入—利用—产出—消费—效应(IUOCE)过程,选取2001—2016年统计年鉴的5类20个评价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障碍度3个指标对其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间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指标、产出指标、消费指标和效应指标发展水平在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为产出指标>效应指标>消费指标>利用指标,投入指标呈下降趋势;2)2000—2015年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增长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43%,增长较为缓慢;3)2000—2008年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有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化肥使用强度、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2015年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化肥使用强度、复种指数、有效灌溉系数、农作物播种面积;4)2000—2015年投入指标和利用指标是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且投入指标和利用指标的障碍度值呈逐渐增大趋势;产出指标、消费指标和效应指标的障碍度值在总体上呈减小趋势。总之,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逐渐减少且障碍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IUOCE过程 熵值法 因子贡献度 指标偏离度 障碍度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风险分析——以江西省德兴市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绵好 袁菊红 +1 位作者 蔡静远 周早弘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78-86,共9页
利用德兴市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4期的TM遥感解译数据,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对该区域2000年—2014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林地是区域主导的景观类型,占总面积达... 利用德兴市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4期的TM遥感解译数据,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对该区域2000年—2014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林地是区域主导的景观类型,占总面积达80%以上,且德兴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增加了1725.9 hm^2),而耕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景观面积减少。2000—2014年德兴市土地利用景观的斑块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处于降低趋势,斑块结合度指数处于增加趋势;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表现为先减后增再减的过程,分离度、分维数、蔓延度指数变化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的过程。德兴市的土地生态风险处于低生态风险,但风险指数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德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CCA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水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绵好 廖桂萱 +1 位作者 袁菊红 卢福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7-433,共7页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区)2010—2013年用水效率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再结合典型相关分析(CCA)模型,探究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水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无论...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区)2010—2013年用水效率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再结合典型相关分析(CCA)模型,探究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水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无论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还是总用水效率上差异都较为明显,其中鄱阳县、南昌市区、南昌县等8个县(市、区)总体用水效率较高,其他县(市、区)总体用水效率中等或偏低,丰城市总体用水效率很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效率最低,是牵制总用水效率上升的主要指标.影响技术冗余率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和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而影响规模冗余率主要因素有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亚丽 《江西农业》 2017年第23期133-135,共3页
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评价2000-2015年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最小二乘法模... 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评价2000-2015年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对影响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投入水平、政府支农力度对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劳动力文化水平、自然灾害程度、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对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最小二乘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修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银花 孔凡斌 许正松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8,共7页
近年来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严重破坏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信心,管理者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使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修复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信任,重获消费者的支持。实证研究发现,过失纠正、伦理道德、监管改进、慈善公益四... 近年来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严重破坏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信心,管理者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使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修复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信任,重获消费者的支持。实证研究发现,过失纠正、伦理道德、监管改进、慈善公益四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修复消费者信任、重获消费者支持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消费者信任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品牌支持意愿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食品企业在危机发生后,应及时纠正过失并加强对消费者身心的修复和利益的补偿,同时加强企业自治,积极参与公益,以达到修复品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危机 企业社会责任 品牌 信任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理论与检验——中国256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实证:2001-2014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永明 张利国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1-150,共10页
人口分布异质性和经济增长异质性是普遍的空间现象。文章以空间异质性为切入点,强调空间视角在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中的作用。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考虑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后,发现理论上两者存在倒"U&... 人口分布异质性和经济增长异质性是普遍的空间现象。文章以空间异质性为切入点,强调空间视角在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中的作用。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考虑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后,发现理论上两者存在倒"U"型的关系;基于空间计量分析,通过中国256个城市2001-2014的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倒"U"型关系存在的事实。与此同时,本文发现传统相关议题研究存在缺乏空间视角、忽视空间自相关性而结论有失严谨性等不足,指出未来的研究不仅理论上需要考虑空间因素,实证方法上也应该考虑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方法,以消除空间依赖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城市人口聚集或疏解是一个自然过程,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在"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空间依赖性 集聚与拥挤 倒“U”型关系 空间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影响机理——基于江西省1990-2016年统计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孔凡斌 陆雨 许正松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农村金融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缓解贫困,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减贫目标。我国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金融,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意义重大。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省为例,选取农村金融发展规模... 农村金融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缓解贫困,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减贫目标。我国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金融,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意义重大。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省为例,选取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指标,利用1990-2016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动态分析模型,分析江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对贫困减缓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对短期减贫效果不明显,但有明显缓解贫困的长期效果。最后提出,改变"漫灌式"扶贫,提高金融扶贫精准性、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贫困户的信贷门槛等完善农村金融扶贫政策、提升扶贫绩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减贫效应 VAR 脉冲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曹俊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63,共5页
本文运用离差指标来测度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并将离差平方之和分解为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使得能够测算总体差异的地区构成;将离差绝对值之和分解为各影响因素贡献份额,使得能够找出影响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运用离差指标来测度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并将离差平方之和分解为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使得能够测算总体差异的地区构成;将离差绝对值之和分解为各影响因素贡献份额,使得能够找出影响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不断扩大;能源消费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是由三大地区内部差异引起的,其中地区内部差异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人均资本存量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地区差异 总离差 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农民收入——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俊 许正松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8-192,共5页
通过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以深化农村改革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中部六省2003-2013年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农村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文章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通过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以深化农村改革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中部六省2003-2013年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农村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文章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张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当前的金融结构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升。同时增加农业生产单位经营规模、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以及农村从业人数的增加均能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规模 金融结构 农民收入 金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敏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5-9,14,共6页
在梳理国内文献基础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进行了溯源与辨析,系统地概括了国内学者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标权重、理想值确定及综合评价的主要思路与方法,对评价工作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 在梳理国内文献基础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进行了溯源与辨析,系统地概括了国内学者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标权重、理想值确定及综合评价的主要思路与方法,对评价工作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及时空动态演变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新梅 黄和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3-220,225,共9页
科学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从物质生活水平、生态服务资源、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认知水平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 科学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从物质生活水平、生态服务资源、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认知水平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收敛分析多维度探讨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稳步提升,区域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特征。(2)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2016年仅在低-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存在空间俱乐部收敛趋势。东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受人口规模和人均绿地面积影响,中部地区显著受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口规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空间自相关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迁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永明 骆泽平 汪瑶瑶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8-1269,共12页
人口流迁对区域经济差距是扩大效应还是缩小效应的争论一直存在,文章利用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1—2017年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此议题再作分析。主要结论为:1)对于全局区域经济差距,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与经济差距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 人口流迁对区域经济差距是扩大效应还是缩小效应的争论一直存在,文章利用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1—2017年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此议题再作分析。主要结论为:1)对于全局区域经济差距,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与经济差距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早期为扩大效应,后期为收敛效应,这与中国梯度发展战略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化发展理念吻合。2)对于省内区域经济差距,人口流动亦表现为先扩大后收敛的作用,人口迁移则仅表现为扩大效应而无收敛效应。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作用差异来源于后者户籍变更所带来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空间转换。3)考虑空间效应后,判断人口流迁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内生关系变得相对复杂,但更为全面客观;效应分解显示,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最终是利于区域均衡发展的,其中溢出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迁 区域经济差距 溢出效应 均衡发展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兄弟姐妹数量与农村家庭收入增长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刘琦 马静 李宝怀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36-144,共9页
基于相关研究文献,提出了农村个体兄弟姐妹数量与家庭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假设,并利用CHIP 2013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兄弟姐妹数量对农户收入具有正反2个方面的效应:当兄弟姐妹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递增,则其家庭收入随之增长... 基于相关研究文献,提出了农村个体兄弟姐妹数量与家庭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假设,并利用CHIP 2013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兄弟姐妹数量对农户收入具有正反2个方面的效应:当兄弟姐妹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递增,则其家庭收入随之增长,而当兄弟姐妹数量超过某一界线后,导致家庭收入减少,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兄弟姐妹数量 家庭收入 稀释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熵权和修正证据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41
20
作者 杨斯玲 黄和平 +1 位作者 刘伟 刘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149,153,共8页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主要通过收集专家定性评价信息来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和风险评价。为将专家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熵权和修正证据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首...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主要通过收集专家定性评价信息来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和风险评价。为将专家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熵权和修正证据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物、技术、管理、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结构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基于Bayes近似法修正的证据理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多层次递阶评价;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反映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等级,可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施工安全 风险评价 结构熵权 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